1樓:匿名使用者
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緻。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生活的情趣和心境。這首詩用詞簡練。
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她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得想隨她一道荷從盪舟。沉醉不歸。
本詩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2樓:小劍桐人
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
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連忘返。最後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 。「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 」,時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後 ,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 ,「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
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麼,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
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盪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紙上,呼之欲出。一連兩個「爭渡 」,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 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
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盪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是李清照回憶外遊時所作。
百科上都有的!
如夢令 閱讀答案
3樓:匿名使用者
為時已晚。醉 晚回 爭渡 驚起。
如夢令賞析 一起來看看
4樓:剛陽文化
1、李清照《如夢令》賞析: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詞的開篇,用了常記二字,不僅表明作品是追憶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憶的內容,在詞人的腦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記。
2、溪亭,點出地點是溪邊的亭子;日暮,點出時間是一天的傍晚。沉醉一句,出現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詞人自己。
3、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接下來,用了興盡一語,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歡樂活動,而把其中的具體細微之處,全都留給讀者去想象。
4、既然已是沉醉不知歸路,當然就會誤入藕花深處,詞中的情節發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蓋著叢叢密密的碩大荷葉,無數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綠葉的簇擁下,迎著陣陣晚風悄然綻放。
5、乙隻漂流的小船,載著一位優雅的少女,就在這荷花深處的翠綠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6、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詞的結尾,重複使用了兩個爭(怎麼)渡,意思是怎麼才能把船劃出去呀,生動地再現了少女詞人當時那焦急的情態和迫切的口吻。
7、結句寫驚起一灘鷗鷺。其實,河灘上驚飛的鷗鷺,不過是一種襯托;真正受驚著慌的,還要算詞人自己吧。作品到此,戛然而止。
《如夢令》的詩意,《如夢令》的詩意
每當夏天來臨,我就想起原來經常去遊玩的溪亭。迎著涼爽的風,我獨個兒慢悠悠地划著小船,來到溪亭觀賞遊玩,碧綠的荷葉上,還有幾滴晶瑩剔透的水珠,彷彿是閃閃的寶石。在碩大的荷葉中,時常還藏著幾多嬌嫩的荷花,淡淡的粉紅中還帶著潔白,就像一位純潔的少女。湖面時而水平如鏡,時而泛起漣漪,時而水花四濺。魚兒在水中...
《如夢令》的詩句意思如夢令詩句的意思
昨夜雨點稀疏,晚風急猛,我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試問卷簾的侍女 海棠花怎麼樣?她說海棠花依然如舊。知道嗎?知道嗎?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作者簡介 李清照 1084年3月13日 1155年5月12日 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 南北宋之交 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 千古第一才女 ...
如夢令改寫
赤日炎炎的夏天裡,我在溪邊的亭子裡盡情遊賞了一次,至今還讓我回味無窮。太陽已經西斜,收斂起刺眼的光芒,只在周圍留下了一圈金燦燦的柔和的光輝。那萬里無雲的晴空本是淺藍淺藍的,像明淨的海水,現在也漸漸加重了色彩,越來越濃。晚霞給溪亭塗上了一層閃閃的金色。周圍的遊人漸漸散去,只有我被這美不勝收的景象吸引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