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夢令常記西亭日暮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022-12-04 14:05:09 字數 5992 閱讀 9053

1樓:zcl張成林

這首《 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 。「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 」,時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後 ,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 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 ,「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

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末,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

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盪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連兩個「爭渡 」,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 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盪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 」,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2樓:匿名使用者

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喝的大醉不知道回家的路.遊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錯誤的划進了荷花深處.搶著劃呀,搶著劃呀,驚動滿灘的水鳥,都飛起來了.

3樓:k12教培資料庫

宋朝文學主要涵蓋了宋代的詞、詩、散文、話本**、戲曲劇本等等,其中詞的創作成就最高,詩、散文次之,話本**又次之。宋朝的文學作品在北宋初期稟承了晚唐風格,用詞浮豔,常作唱和酬答之用

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描繪了一副啥樣的畫面

4樓:左冷菱

描寫的是 李清照喝醉了酒後跌跌撞撞回家的路上 看見了小溪旁邊的一個小亭子外傍晚的夕陽漸漸 落下的 一副太陽落山的美景

5樓:匿名使用者

一副仲秋的傍晚在荷塘中醉酒的情形。

李清照的詞都太好了,難分伯仲,我比較喜歡她的詩是: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6樓:寶木雨山

全詞賞析~

紅日西沉,晚霞映照著溪亭,玩了一天的遊人漸漸歸去,獨有年少的詞人依依不捨,流連忘返。是剛飲過美酒,還是酒意未消?是景色宜人,惹詞人陶醉?

她遊玩興盡方駕回舟。湖上嬌豔的荷花向她綻開笑臉,輕柔的晚風推著她的船兒。她情不自禁的蕩起雙槳,往前劃去。

劃呀,劃呀,竟不知不覺誤入荷花深處,進也不能,退也不能,怎麼辦?她用足力氣,驀然間響起一陣撲簌簌的聲音,原來沙灘上的沙鷗和鷺被她驚飛了。

7樓:匿名使用者

溪亭日暮圖

藕花深處圖

驚起鷗鷺圖(是這個)

如夢令 李清照 首句描繪了怎樣一幅畫面

8樓:範興有秋妝

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

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連忘返。最後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

」,時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後

,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麼,興未盡呢?

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

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盪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紙上,呼之欲出。一連兩個「爭渡

」,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

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盪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是李清照回憶外遊時所作。

《如夢令》這首詞描繪了一幅什麼的畫面

9樓:

《如夢令》這首詩追述詞人當年溪遊醉歸的歡樂情景。

李清照的如夢令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10樓:

那是一個夏日的傍晚,出遊歸來的少女詞人,泛舟於清溪之上,觀賞到藕花綻開、鷗鷺驚飛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著青春的愉悅。

「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盪。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原詞:《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釋義:譯文一:

時常記起溪邊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優美的景色中忘記了回家的路。

盡了酒宴興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進入藕花深處。

怎麼才能出去呢?怎麼才能出去呢?划船聲驚起了一群鷗鷺。

譯文二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被美景陶醉而流連忘返。

遊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進了荷花池深處。

劃呀,劃呀,驚動滿灘的水鳥,都飛起來了。

11樓:劉萬允

李清照的如夢令描繪了一幅暮春時節的一個早晨,海棠花落,詩人傷春,殘酒未消,醉眼朦朧的畫面,箇中透露淡淡的哀愁,淡淡的眷戀。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雖然不是一位高產的作家,其詞流傳至今的只不過四五十首,但卻「無一首不工」,「為詞家一大宗矣」。這首《如夢令》,便是「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

小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語言清新,詞意雋永。

12樓:納蘭灬灸珊

如夢令著名的有兩首:《如夢令》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今譯:   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迷醉那種快樂而不知道回來的路。遊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但是卻錯誤地划進了蓮花塘的深處。

怎樣劃出去,怎樣劃出去,搶著劃呀,驚得這滿灘的白鷗和白鷺,都飛起來了。   註釋:   常:

常常;時常。   溪亭:臨溪的亭子。

日暮:太陽落山的時候。   沉醉:

陶醉。   回舟:乘船而歸。

興盡:遊興得到滿足。   誤:

不小心。   藕花:荷花。

爭:搶渡,加緊划船。   灘:

群。   鷗鷺:水鷗和白鷺的總稱。

【賞析】   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

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連。最後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現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遊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緻。

這首《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時間是「日暮」,作者飲宴以後,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

「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麼,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盪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低上,呼之欲出。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

正是由於「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戛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盪舟,沉醉不歸。

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飾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這首詞在南宋人黃升的《花菴詞選》中題為「酒興」。   玩詞意,似為回憶一次愉快的郊遊而作。

詞人命舟備酒,暢遊於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靄中,回舟誤入曲港橫塘,藕花深處。這是一個清香流溢,色彩繽紛的,幽杳而神祕的世界。

它給詞人帶來的是巨大的驚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氣,使詞人暫時擺脫了封建社會名門閨秀的重重枷鎖,顯現出她開朗、活潑,好奇、爭強要勝的少女的天性。於是有爭渡之舉。

當輕舟穿行於荷花之中,看著棲息在花汀漁浦的鷗鷺驚飛,她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生命的活力。這種活力就從詞短促的節奏和響亮的韻腳中洋溢而出。   這首詞楊金本《草堂詩餘》誤作蘇軾詞,《詞林萬選》誤作無名氏詞,《古今詞話》、《唐詞紀》誤作呂洞賓詞。

從「誤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詞之放逸已超出了「閨秀詞」的範圍,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黃升的《花菴詞選》、曾慥的《樂府雅詞》都把它作李清照詞,應當是可信的。

《如夢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②,濃睡不消殘酒③。

試問卷簾人④,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⑤。

【註釋】 ②雨疏風驟:雨點稀疏,晚風急猛。   ③濃睡不消殘酒:

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濃睡,酣睡。   ④捲簾人:

有學者認為此指正在捲簾的侍女。   ⑤綠肥紅瘦:指綠葉繁茂,花朵凋零。

綠肥:指枝葉茂盛。紅瘦:

謂花朵稀少。   此調原名《憶仙姿》,相傳為後唐莊宗自度曲,因詞中疊言「如夢,如夢」,故改為今名。又名《宴桃源》。

單調,三十三字,仄韻。    【譯文】   昨夜雨點稀疏,晚風急猛。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

試著問那捲簾的侍女,她卻回答說,海棠花依舊那樣美麗。 知道嗎?知道嗎?

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品評】   此詞表現了作者對花事和春光的愛惜以及女性特有的關切和敏感。濃睡醒來,宿醉未消,就擔心地詢問經過一宵風雨,窗前的海棠花怎樣了。

捲簾人不免粗心,告慰說,幸好,無恙。得憑著敏感的心靈,她已感到經雨之後必然綠,葉豐潤而紅花憔悴了。全詞僅三十三字,卻巧妙地設定了同捲簾人的問答;問者情多,答者意淡,因而逼出「知否,知否」二句,寫得靈活而多情致。

詞中造語工巧,「雨疏」、「風驟」、「濃睡」、「殘酒」,都是當句對;「綠肥紅瘦」句中, 以綠代葉、 以紅代花,雖為過去詩詞中所常見(如唐僧齊己詩「紅殘綠滿海棠枝」),但把「紅」同「瘦」聯在一起,以「瘦」字狀海棠的由繁麗而憔悴零落,顯得悽婉,煉字亦精,在修辭上有所創新。唐韓偓《懶起》詩:「昨夜三更雨,臨明一陣寒。

海棠花在否?側臥捲簾看。」李清照此詞或許胎息於韓詩,但結句以對話出之,委曲精工,更勝韓作。

因此,《夢園詩選》說此詞「短幅中藏無數曲折, 自是聖於詞者」。又,宋人愛海棠, 陸游曾有「為愛名花抵死狂」、「海棠已過不成春」(《花時遍遊諸家園》)等句。李清照以海棠入詞,並對它至為關切,當非偶然。

黃蓼園《寥園詞選》:「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答得極淡。跌出『知否』二句來,而『綠肥紅瘦』,無限悽婉,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

」   胡云翼《宋詞選》:李清照在北宋顛覆之前的詞頗多飲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種極其悠閒、風雅的生活情調。這首詞在寫作上以寥寥數語的對話,曲折地表達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寫得那麼傳神。

「綠肥紅瘦」,用語簡煉,又很形象化。

李清照寫如夢令的寫作背景《如夢令》的寫作背景李清照的

清照 1084 1155 號易安居士,南宋傑出女文學家,章丘明水 今屬濟南 人。以詞著名,兼工詩文,並著有詞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李清照她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變後,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後...

李清照的如夢令表達了怎樣的主題?

表達了詞人對花朵凋零的惋惜與對春天逝去的無奈。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盪舟,沉醉不歸。正所謂 少年情懷自是得 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詞的開篇,用了 常記 二字,不僅表明作品是追憶往事之作,而...

李清照的如夢令的綠肥紅瘦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以及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這句話是說昨夜一場風雨之後,海棠花瓣凋零了,枝上只剩下濃密的綠葉.綠肥紅瘦 用了兩個修辭手法 一為借代,用 綠 和 紅 分別借代 葉 和 花 當然,此處的 綠 和 紅 應該考慮為名詞而非形容詞,這樣才能借代同為名詞的 葉 和 花 這樣突出花和葉各自的特徵,形象鮮明.二用了比擬的方法,以人擬物,主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