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照的《如夢令》李的疏是啥意思??????

2025-02-01 11:20:23 字數 1931 閱讀 4220

1樓:網友

疏,意思是小雨 雨下得小。

2樓:砍難石出土土

用上關聯詞把「你不同意""我們要按計劃行事」

如夢令(李清照)

3樓:網友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的《如夢令》意思

4樓:剛陽文化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譯 文 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來的路。遊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錯誤地划進了荷花深處。搶著劃呀,搶著劃呀,驚動滿灘的水鳥,都飛起來了。

賞析】 現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遊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緻。這首《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時間是「日暮」,作者飲宴以後,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

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末,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

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盪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低上,呼之欲出。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

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盪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如夢令是李清照寫的嗎?

5樓:網友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李清照(宋辯橋旁代)

常記溪亭日暮, 沉消畢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李清照(宋代)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攜橡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如夢令》

6樓:鮮活且善良丶桃花

如夢令》二首。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誰伴明窗獨坐,我共影兒倆個。

燈盡欲眠時,影也把人拋躲。

無那,無那,好個淒涼的我。

譯文一: 昨天夜裡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後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於是就問正在捲簾的銷橡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只對我說:

海棠塵斗大花依派豎舊如故」。知道嗎?知道嗎?

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譯文二 誰乙個人靜靜地坐在窗下,相伴的當然只有影兒兩個人。等到燈滅了要睡覺了,當然影兒也就躲起來不見了。無奈啊,無奈啊,好乙個無可奈何心神不安的我。

我喜歡回顧,是因為我不喜歡忘記。

我總認為,在世間,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時刻似乎都有一種特定的安排。

在當時也許不覺得,但是在以後回想起來,卻都有一種深意。

我有過許多美麗的時刻,實在捨不得將它們忘記。

席慕蓉。

《如夢令》的詩意,《如夢令》的詩意

每當夏天來臨,我就想起原來經常去遊玩的溪亭。迎著涼爽的風,我獨個兒慢悠悠地划著小船,來到溪亭觀賞遊玩,碧綠的荷葉上,還有幾滴晶瑩剔透的水珠,彷彿是閃閃的寶石。在碩大的荷葉中,時常還藏著幾多嬌嫩的荷花,淡淡的粉紅中還帶著潔白,就像一位純潔的少女。湖面時而水平如鏡,時而泛起漣漪,時而水花四濺。魚兒在水中...

《如夢令》的詩句意思如夢令詩句的意思

昨夜雨點稀疏,晚風急猛,我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試問卷簾的侍女 海棠花怎麼樣?她說海棠花依然如舊。知道嗎?知道嗎?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作者簡介 李清照 1084年3月13日 1155年5月12日 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 南北宋之交 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 千古第一才女 ...

李清照的如夢令表達了怎樣的主題?

表達了詞人對花朵凋零的惋惜與對春天逝去的無奈。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盪舟,沉醉不歸。正所謂 少年情懷自是得 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詞的開篇,用了 常記 二字,不僅表明作品是追憶往事之作,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