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由小學升入初中,這對每個初一新生來說,是一個新的質變。表面看來,學生都是積極向上的:成績好的躊躇滿志,欲在中學大顯身手,基礎差的也滿懷希望,暗下決心,想在中學重新做起。
一些缺乏經驗的家長和教師這時也往往只滿足於表面現象而忽視將會出現的新問題。其實,學生進入初中後,新的環境,新的人際關係,新的學習生活,將會給他們的心理上帶來許多的不安定,他們都有一個適應變化的過程。 首先,要適應環境的變化。
從小學到初中,進入了一個新的學校,環境產生了許多新的變化,中學是怎麼回事?中學有哪些新的不同於小學的要求?他們心中無數。
因此,剛入初中,不少人會顯得小心翼翼,不敢隨便行動,唯恐別人笑話自己「不懂規矩」或「孩子氣」。所以,從小學生變成中學生既是光榮的、自豪的,又是陌生的、新生活的開始,這會帶來心理上的矛盾和衝突。興奮、激動、好奇、膽怯交織在一起,難以適應,需要教師和家長進行引導和幫助。
所以新生人學應該首先帶他們參觀校園,介紹學校的歷史和現狀,講解學校的規章制度,指出中小學生活的差異,幫助他們安定情緒,適應新的環境。儘快消除因環境變化而引起的心理緊張與不安定。 第二,要適應人際關係的變化。
首先要適應師生關係的明顯變化。在小學,主要學科教師基本上擔任一個班的課,而中學一個教師要教兩個或幾個班的課。這樣對於學生的瞭解和關照就不如小學教師那樣清楚和周到,這就會使剛入學的初中學生感到不適應,並可能對教師產生疏遠的「自立感」。
所以,初一的教師即要注意學生的獨立意識和傾向,同時又要照顧到他們是剛從小學上來,還需要給予較多的關心和照顧。否則,師生關係會出現不協調的現象。學生或則抱怨老師不放手,或則說老師對人不關心。
其次,要適應朋友關係的變化。由小學上了中學,經過編班後,小學時的一些朋友逐漸疏遠了,遇到了不少新同學,一時還不大熟悉。這種人際關係的重新分化與組合,必然會造成初一新生在一段時間內的拘謹、緊張或不安。
為此,教師要善於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和交往,迅速形成健全的班集體,讓學生們相互瞭解和親近起來。否則,會造成學生間人際關係的緊張或產生「亂班」。 第三,要適應學習生活的變化。
小學階段學習的內容比較簡單,課程的門類比較少。而到了初中,一下子拿到手的新書有七八種之多,因此,他們既感到新鮮,又有些緊張。在學習方法上,對學生獨立學習的要求提高了,學習中腦力和體力的負擔也加重了,這時,有的學生會覺得手忙腳亂,有的學生又會覺得自習時無事可幹,個別的弱者甚至會感到恐懼、驚慌和不安,產生對學習的不適應。
因此,初一的教師要特別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要利用初一新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傾向,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在教學內容上要注意中小學知識的銜接,教學方法上注意教學的直觀性,並逐步向抽象過渡。
要具體地指導他們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並注意掌握學習的負荷量,幫助他們適應學習生活的新變化。 幫助初一學生順利渡過「適應期」,使他們學得積極主動,這是首要任務。 受到無微不至關懷的小學生,升入中學,開始思考更廣泛更深刻的問題,由於中學課程多,內容設定及授課方式上又與小學有了明顯的不同。
就憑這一點已經給新生生理、心理、學習上的一次轉折。班主任應該儘快幫助新生適應中學生活。 通常能叫出對方的名字,會使對方感到親切、融洽;反之,對方會產生疏遠感、陌生感,進而增加雙方的隔閡。
給學生愛的溫暖 學習適應的關鍵問題便是學習習慣養成問題。 如何順利地完成中小學教學的銜接,讓學生自然平穩地由小學階段學習過渡到初中階段學習呢? 根據學生身高、視力和紀律、學習等情況,結合「木桶理論」,科學安排座位,組建班級學習小組,達到整體優化的目的,使班級這個「木桶」的「存水量」達到最高值。
又如洋思中學的七年級新生座位編排都是將文科強項和理科強項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將學習優秀和學習困難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將性格開朗活潑的學生和性格內向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將自律能力強的學生和自控能力差的學生組合在一起,以創設「取長補短」的環境,然後「結對子」補偏差。——七年級班主任及新生心理健康知識培訓(ⅱ) 中學在課程內容設定及授課方式上都與小學有了明顯的不同。在小學,孩子受到的是無微不至的關懷,作業、學習用具都是千叮嚀萬囑咐,不用擔心遺忘;而升入中學,大家將開始思考更廣泛更深刻的問題,憑藉理智去認識周圍的世界,此時大家會感到自己已經長大,不再滿足於服從。
中學校園相對寬鬆的環境會讓大家容易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從而走起下坡路。所以這些,其實主要是大家對初中學習特點不太瞭解,沒有找到與之相適應的學習方法。因此,作為班主任,幫助七年級新生儘快適應中學生活就顯得至關重要。
1. 瞭解中學特點,培養自主能力,增強對新生活的信心至關重要。 從小學到初中是學生生理、心理、學習上的一次轉折。
首先,中學課程增加,難度加大,不能適應各科教師的不同教法;其次,中學改變了小學反覆強調、機械記憶的學習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能力培養,錘鍊理解、分析、概括、歸納的能力;再次,小學時間充足,教師可軟磨硬泡,到了中學就難自行梳理諸多知識。同學們這時從依戀老師逐步朝著獨立方向發展,教師應抓得緊而不包辦,放開手而不撒手,努力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如在分組、發書、教室的佈置和衛生打掃等方面要發揮學生的主動作用,使學生在新起點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在各項活動中發揮學生的特長,多讓學生出主意、想辦法,教師只做穿針引線的工作,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增長才智,提高自立能力,增強對新生活的信心。
2.制定學習計劃,合理利用時間。 有計劃的學習是獲得成功的重要條件,課堂學習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應該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聚沙成塔。
那些幾分鐘,十幾分鐘的零碎時間也不應放過,可以背一首古詩,或幾個單詞,積少成多。堅持一天易,天天難,故應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制定計劃時,要考慮從學習實際出發,要知道自己將要掌握的知識和能力是什麼,可以利用的學習時間有哪些,更重要的是要符合各自的實際情況,目標不能過高或過低。
3. 優化學習風格,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學習風格是指學習者在長期的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一種具有鮮明個性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傾向。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有各自不同的學習方式和習慣,這種差異就是學習風格的差異。有人習慣於聽覺學習,有人習慣於動手實驗,有人習慣於被動學習。葉聖陶說:
「心裡知道該怎樣,未必就養成好習慣,必須怎樣去做,才可以養成好習慣。」習慣是把雙刃劍,好習慣會終身受益。對於學習風格產生影響的要素,除生理和社會方面外,主要來自心理因素,即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風格,因此同學們應該瞭解自己的學習風格,揚長避短,平衡發展自己的學習方式。
並在此基礎上,優化自己獨特的學習風格,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提高學習成績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 建立新型學習方式,把握學習主動權。
中學知識量不斷增大,而學生的思維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隨著所學知識的日益豐富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受到多方面制約,教師已不可能事無鉅細,面面俱到,只能突破重難點。同時,要想培養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只能變被動式的接受性學習為主動式的**學習、合作學習和網上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隨著學習環境的改變,學習方式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變。
眾所周知「刻舟求劍」的故事,如果船不往前走,失主就能按船上的記號把劍撈上來,但是船已經向前走了很遠,這種方法就不靈了。學習就是如此,因此就需要積極調整學習方法,而且要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比如鍛鍊自己在理解基礎上進行記憶,主動去思考,不要總依賴老師,敢於懷疑課本,懷疑老師等,這樣才能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在新班級的第一節課,我精心設計好新課的匯入,有感情的對同學們提出新學期的期望和要求,獲得學生心理上的認同,使學生對新學期的學習充滿信心和希望。
第二、每節課都要精心準備,體現自己的教學特色
隨著我校新課改的推進,我們初課堂教學都結合學案運用自主互助學習教學模式。在每一節上課前,我都精心備好課,這樣安排教學環節:新課匯入――認定學習目標――自主互助學習(自主學習――小組討論――質疑、答疑――在答疑過程中串講)――拓展延伸(分配任務――四人小組討論――小組代表展示――教師點評,昇華情感)――構建知識網路,揭示知識內在聯絡――反饋檢測。
在這樣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在每一個教學環節裡面都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使每一個學生逐步熟悉新老師的課堂教學,知道教學的每一個教學環節應該做什麼和怎麼做,對於學生存在的帶有普遍疑惑的問題,儘量用簡練準確的語言給學生講明白,併力求體現自己的教學特色。
第三、積極創設民主、和諧、寬鬆的教學氛圍
在新學期的前兩節課,由於學生來自原先不同的班級,還不熟悉,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是比較拘束和緊張的,特別是課堂討論和站起來回答問題時,可能有些膽怯,鑑於此種情況,我極力創設一種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
課前兩分鐘,面帶微笑步入教室,和學生簡單的交流了解學生的情況。課堂上,儘量用通俗易懂生動的語言講授教學內容;學生自主學習時指導學生如何看書、如何劃書,學生討論時,鼓勵學生積極發言,陳述己見,並參與其中;學生展示問題時,多鼓勵、多表揚,教師的點評適時地穿插其中……一節課就在緊張而輕鬆的氣氛下和學生一起度過。
第四、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重新組合後,不同層次、不同班級的學生都有,學習習慣各不一樣,這樣,在最短的時間內,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變得至關重要,所以從新課第一節課開始,我就特別重視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指導,在新學期第一週主要培養學生下面兩種習慣:
聽課習慣:對學生專心聽講習慣的培養,實際是對學生注意力的培養。注意力集中的學生,聽課效率和學習水平遠遠高於注意力分散的學生。
所以,我在上課時,教學語言在精練、準確的同時,力求生動、活潑,增加趣味性,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有儘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培養學生參與課堂意識,根據課時任務和時間而定,學生感興趣了,抓住時機,引入正題,提高教學效率。
看書習慣:在閱讀教科書課文內容時,要求學生緊緊圍繞本節課的導學思考題,限定時間,目標明確,獨立地讀書。看書過程中,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課堂自學時要求學生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所謂眼到、心到,就是邊讀邊思,讀思結合。所謂手到,就是運用各種不同符號(勾、圈、點、直線、雙線、點線等)對重要知識要點等做出特殊標記,不懂的地方打上問號以便質疑。
對以上要求,我落實在每節課中的,隨時檢查,及時提醒,當堂指導。通過小組互查、互比、互促,課本自學痕跡展覽,自學方法交流等方式讓學生內化為習慣,進而外顯為行為。
在本週的最後一節課上,我表揚了一部分做得比較好的學生,並肯定了絕大多數學生的表現,以美國著名哲學家威廉-詹姆士一段話和學生共享:「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 我為每一個學生祈禱……
七年級上冊《女媧造人》故事中哪些內容體現女媧的人性
走啊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個池子旁邊蹲下來。澄澈的池水照見了她的面容和身影 她笑,池水裡的影子也向著她笑 她假裝生氣,池水裡的影子也向著她生氣。她忽然靈機一動 世間各種各樣的生物都有了,單單沒有像自己一樣的生物,那為什麼不創造一種像自己一樣的生物加入到世間呢?七年級上冊女媧造人這篇課文 女...
七年級下冊政治中的自強與堅強的區別
自強精神是指奮發圖強,自強不息的精神.而堅強一般是指堅強的意志.具體 第一,自強首先要求自主,確立靠自己不靠別人的觀念,與一味依附別人的奴化心理徹底決裂,與依賴別人恩賜的僥倖心理劃開界限,把爭取個人利益和幸福,放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自己的利益自己爭取,不求別人代辦,不求別人恩賜。這是因為,由別人爭取...
七年級下冊中的課文老王的行文線索是什麼
線索 以 我 一家與老王的交往 老王的生活 窘迫。關於七年級下冊 老王 的閱讀題 1 把握文意,分析析人物形象,體會作者的情感。2 學習通過幾個生活片斷表現人物的方法。3 體會作者的平等意識與人道主義精神,引導學生關心普通人。學案內容 組織教學 一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