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豆大醬怎麼做

2022-01-01 23:41:02 字數 5217 閱讀 1602

1樓:芊茗靜語

1,煮黃豆,煮一宿,把水都煮幹了(水必須得煮幹了,還不能糊鍋),黃豆成棕黃色(一種非常漂亮的顏色)。自己主義掌握火候。

2,用攪拌機絞碎,比較乾的時候,用手在菜板或桌子上做成兩塊磚頭大小的土坯形狀。墩得越緊密實成越好。得趁熱。

3,放涼了以後,用紙包起來(過去她們用報紙,現在你隨便)。老人有個說法,在農曆2月初2前後做最好。放在有溫度和溼度的地方,23度左右,不能太乾燥(目的是讓他發酵)。

放到農曆4月初8,18,28。

4,將它掰開,裡外都有醭(一種黴菌)。掰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然後晾(不要晒,空氣流通好的地方,晾3,4天左右)。鹽水:

豆子=3:1。再去燒水化鹽,放晾好的豆子,水加到3倍,4倍。

然後放在太陽底下晒,用塊布把你裝豆子的容器繫好(防灰塵蚊蠅)。

5,每天把布解開攪拌,早中晚各3次,每次10分鐘。表面會有沫子,用勺子把它們去掉。大約如此反覆一個月左右就可食用。

2樓:電商達人秀

正宗黃豆大醬的做法:

黃豆煮爛趁熱搗泥製成醬塊子,每塊黃豆三公斤左右。42度保溫室鋪好稻草,做好醬塊子擺在上面,發酵兩天。降溫至30度發酵12天。

發酵好了清水洗乾淨,掰四瓣下到醬缸。加入60度熱水淹沒發酵一天。醬缸要採取保溫措施。

過24小時撈出醬塊子搗碎,用醬缸裡的水調整大醬的稠度。做好的大醬過秤稱重。每kg大醬加水洗鹽0.

16kg拌勻。第二天再拌勻一次看看鹹淡。淡了再加一些鹽拌一拌放一夜看看鹹淡。

鹹淡調好了裝到醬缸壓實。表面撒一些鹽,塑料袋裝一些鹹鹽放到醬上面封住。發酵三個月就可以吃。

3樓:安小姐的夏天

黃豆大醬的做法:

主料: 黃豆適量、鹽適量、花椒種子的皮或者葉子步驟:1. 在深秋或者年前,把黃豆煮熟煮爛,搗成碎碎的。

2. 然後做成結結實實的錐形的墩子。

3. 把墩子的皮晾乾,就放在較溫暖空氣流通的地方發酵。

東北人做黃豆做大醬

4樓:匿名使用者

純豆香味東北大醬的製作方法

1.選擇大粒黃豆,豆粒越大味道越濃越香。(大粒黃豆不存在轉基因的問題)。

2. 時間選擇在立春前後,也就是2月份上旬和中旬烀豆做醬塊。

3. 把黃豆挑洗乾淨,用水泡18-24小時,然後用高壓鍋(最好是26cm高壓鍋,每鍋5斤半豆)燒開,保持15-20分 鍾再燒開一次,即可將黃豆烀爛。

4. 待高壓鍋降壓後,開啟鍋蓋,把裡面的水倒出控幹,把烀爛的黃豆揉成塊,一鍋(5斤多黃豆)做成一塊。醬塊 越大,發酵效果越好。

5. 醬塊在有光的室內放3-4天,外表乾燥,整體結實,即可裝入紙箱儲存發酵。紙箱底用苞米秸稈鋪墊,根據醬塊的乾溼程度確定紙箱的通風。

保持水分,防止風乾,可以用苞米窩葉子封在紙箱裡的醬塊周圍,存放醬塊的溫度在16-22度,緩慢發酵豆香味純正;正常的發酵醬塊上會長出黑灰色的毛。

6. 下醬的時間是穀雨季節根據天氣確定,最好是連續的晴天,氣溫在18-25度。吉林、遼寧(北部)在4月份下旬的穀雨季節,寒冷地區在5月上旬。

7. 醬缸的大小視醬塊的多少確定,醬缸裡的醬越多發酵效果越好;醬缸位置一定要朝陽和通 風, 陽光越多越好。把發酵好的醬塊弄碎,放入醬缸裡,按每斤黃豆加4兩鹽的比例加鹽。

加水憑經驗,開始不 要加過多的水,可逐步新增。

8. 兩天後,開始打杷,把雜物漂出扔掉,連續打5天,把漂浮出來的雜物除淨;然後每2天打杷 一次,直到發酵完畢,約45天。下醬60天香味濃厚,此方法做的東北大醬再經過一個冬天 味道更好,連續存放4年可以保持香味不變。

【以上主要介紹的是做純豆香味的東北大醬, 根據不同口味要求也可以做帶有臭豆腐味的「東北臭大醬」。

1. 如果做「東北臭大醬」,烀黃豆時間需要比做豆香味大醬晚25-30天,也就是許多人說的「二月二烀醬」,在農曆二月二到二月十二這 段時間,即驚蟄到春分節氣。

2. 做「東北臭大醬」,發酵溫度就要在25-30度快速發酵。

3. 做「東北臭大醬」,下醬時間要在5月下旬,民間常選擇農曆四月十八和二十八這一天。

4. 做「東北臭味大醬」,存放年頭越多,臭味越濃,適合當年食用,不宜多年存放。】

5樓:絆你一生

東北大醬 四月二十八,廟會的最後一天,東北城鎮鄉村家家戶戶的主婦幾乎都忙著製作一種家制的大醬,名曰「下醬」。選擇這一天,不僅是藉助那個「八」字的諧音「發」,但不取其俗氣且帶有銅臭味兒的那個「發」,好讓那些擱到了時候的醬塊兒順利「發酵」,更主要的還是節氣使然——端午左右,雨季之前,東北最美好的季節來到了,穩中有升的溫度才能保證大醬裡的毛黴菌正常而快速地發酵。 相傳,下醬的傳統起源於滿族人。

就像火鍋的吃法一樣流傳下來,經久不衰。至今,滿族人依然下正宗的「盤醬」,即在煮醬豆之前先將黃豆炒熟,其餘做法與普通大醬沒有太大出入。由於東北地區的氣溫常年較低,不利於細菌繁殖,因而人們有生吃蔬菜的習慣,用茄子、芹菜、亦或海帶蘸醬均不足為奇。

各家的餐桌上更是少不了一**應時應季的「蘸醬菜」。那些青菜鮮拂誘人,青翠欲滴,用它蘸上青花小碟中金黃濃香的大醬,既開胃又可口,能吃下一碗飯的,至少還得再來一碗。 東北人嗜醬如命。

從前生活水平不高,青菜小蔥蘸醬權當主菜。而今一日三餐即使七碟八碗俱齊,煎炒烹炸少得,甚至東北的大燉菜少得,卻少不了一碟鹹香適口的大醬。 我的父母都是南方人,但他們已經在東北生活了四十幾年,早已入鄉隨俗,惟獨下醬這一點例外。

或許是家中沒有老輩人傳承,或許是他們根深蒂固的觀念使然,我們家基本不吃生的蔬菜,並且從來不下醬。我記得母親曾經試著下過一回,那也僅僅是一次嘗試,很不成功。那看似簡單的下醬過程,實在是有很多技巧和祕訣可言。

那裡面既有代代相傳的因素,又有自我理解與適當發揮的因素,同樣是炒豆、煮豆、絞豆、做醬塊兒、封醬塊兒,直到四月二十八那天的正式下醬,這一系列的具體操作過程中,溫度、溼度、力度的掌握,井水與自來水的選用,碘鹽與不加碘鹽的區別,鹽和水的比例等等,都要把握得恰倒好處,處理得一絲不苟。待到上述一系列工作逐一完成,頭一兩個月裡,還得需要一位有耐心的專人,每天至少一次坐在醬缸旁「打爬」、「撇沫兒」,這個任務同樣艱鉅,不可忽視。至於雨天給醬缸蓋蓋兒,晴天撤蓋兒,就不屬於有難度的技術類活兒計了。

在北方,菜園門口、庭院南邊的朝陽地帶,以及樓房的陽臺內,都常年放置一口大小不一的醬缸。三久天也不必挪動,醬缸當然不會上凍。而衡量這家主婦合格與否的重要標準,就是品嚐她「親手」下的大醬、醃的鹹菜和做的鬥包兒。

尤其是品嚐她家發透了的生醬的味道。民間有種說法:大戶人家的醬一定好吃。

更為準確地講,是家中人口多,環境相對窩囊,不太乾淨利落的主婦下的大醬更香一些。聽起來似乎有悖常理,但很多事起初就是這麼奇妙,待到後來就變得順理成章了。雖然我們家不下醬,卻總斷不了大醬可供調味兒。

鄰里們每每總在自家的大醬剛剛發好的時候,就誠心誠意地邀我們去刀醬,又很合適宜地誇耀自己家的大醬如何地好吃,那口氣和神情,並不亞於誇獎自己家的孩子。而我和弟弟常常是在拿著空碗出門前先商量妥去哪家,因為討醬吃也有學問:一定要把每個邀我們去刀醬的人家都走遍,並且還得有規律地輪上幾遍,不論那家的大醬味道怎樣,吃多吃少倒在其次。

這樣,每家都會認為自己家的大醬不錯。看看,去收不是自己種的莊稼,雖然事先省了力氣,卻得大大動些腦筋才行。

6樓:紡成果僚姓

我去年就是照這個方法做的,很受吃,。謝謝!

做大醬,,用黃豆和現成的大醬能不能做大醬,怎麼做??

7樓:戴半斯爍

做醬有時間的說法,不是什麼時候都適合做醬,所以,只能在東北做出東北風味的醬來.

首先要在臘月把黃豆煮熟,只剩少量的水,然後用刀剁碎,在不燙手的時候把它們做成醬塊(一塊磚或兩塊磚那麼大),風乾後用紙包好,放在通風較好的地方,比如櫃頂.

一直等到農曆四月(初八,十八或二十八)

把醬塊敲碎,最大不超過拇指大,用刷子把上邊的發酵的毛刷掉,用冷水,和適當的精鹽,放進缸裡,每天都要用一種工具(醬爬子)把醬倒一下,目的就是弄的均勻,把醬塊弄碎,然後把浮在上邊的髒東西弄掉,一個月後,就可以食用了,平時要用紗布把缸圍好,不要進生水,蓋蓋子不要嚴實,保持通風,防止發黴.

東北人自己家用黃豆做大醬,每斤黃豆用多少鹽?

8樓:元飛航

三斤黃豆一斤鹽。

製作方法:將大豆黃豆精選,剔除壞的、變質的豆粒和其它雜質,清水洗淨,放進鍋里加水煮熟,待湯焅淨,切不可焦糊,豆粒用手一捻極酥爛,熄火燜至次日上午,豆燜成呈紅色。然後用攪肉機絞成均勻豆泥。

醬泥乾溼適宜,過幹則難以團聚成醅,影響正常發酵;水分過多則醬醅過軟難以成形,醅芯易傷熱、生蟲、臭敗。醬醅大小一般以三斤幹豆原料為宜,約為30公分長的橫截面積20平方公分柱體,易於發酵酶變。於室內陰涼通風處晾至醬醅外幹(約

三、五日)。

製作大醬注意事項:

大醬可以調節食物的鹹淡,而且從營養學角度上來說也可以為人體補充植物蛋白。採用了大豆為主原料,而大豆具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

大豆不僅是營養價值高的食物,而且也是具有很多功效的食物。特別是大豆富含不會增加膽固醇的植物蛋白,對動脈硬化、心臟病有顧慮的人也可以大膽食用,而且還可以促進血液迴圈。醬含鹽量都較高,吃後要減少鹽的攝入。

9樓:魔球啊

三斤黃豆一斤鹽。

將大豆黃豆精選,剔除壞的、變質的豆粒和其它雜質,清水洗淨,放進鍋里加水煮熟,待湯焅淨,切不可焦糊,豆粒用手一捻極酥爛,熄火燜至次日上午,豆燜成呈紅色。然後用攪肉機絞成均勻豆泥。醬泥乾溼適宜,過幹則難以團聚成坯,影響正常發酵;水分過多則醬坯過軟難以成形,坯芯易傷熱、生蟲、臭敗。

醬坯大小一般以三斤幹豆原料為宜,約為30公分長的橫截面積20平方公分柱體,易於發酵酶變。於室內陰涼通風處晾至醬坯外幹(約

三、五日),然後在醬坯外裹以一層牛皮紙(防止蠅蟲腐蝕、灰塵沾汙等),放在陰涼的地方通風處,坯件間距約一寸,醬坯多時可以分層摞起,但以細木條隔開,約一週時間將醬坯調換位置繼續貯放如前。發到一定的程度,裡面都長白毛了才好。待之農曆四月十八或二十八開始下醬。

去掉外包裝紙後將醬坯入清水中仔細清洗,刷去外皮一切不潔物;然後將醬坯切成儘可能細小的碎塊,放入缸中。缸要安置在窗前陽光充分照射之處,為避免地氣過於陰涼,一般要將醬缸安置於磚石之上。隨即將大粒海鹽按二斤豆料、一斤鹽的比例用清淨的井水充分融化,去掉沉澱,注入缸中,水與碎醬坯大約是二比一的比例。

然後用潔淨白布矇住缸口。三天以後開始打耙。每天用醬耙子(就是一根木棒下面訂了一塊板)打耙,大約堅持打耙一個月時間,每天早晚各打一次耙,每次二百下左右,把沫子盛出來丟掉,直到將發勁兒(醬液表面生出的沫狀物)徹底打除為止,每天打耙醬會變的很細,等醬發了就可以吃了。

此間,要特別注意避免「捂了醬頭」——醬液發酵過勁兒而產生異味。為了通風防雨,缸口上要罩上一頂「醬缸帽子」。農村醬帽的傳統制法是就地取材用秫秸或葦子秸編成大草帽形狀,既透氣又防雨水。

咱們現在吃的大醬買的大醬是黃豆做的嗎

是的今天我們來聊聊東北大醬的製作工藝,做一缸好醬是非常考驗人的事情,而在東北有著兩種下醬的方法 盤醬和燜醬。盤醬是滿族人的做法,相傳當年是在八旗軍營盤中釀造食用,故而得名。製作盤醬需要先做醬引子。頭一年的臘月,就要挑選顆粒飽滿的玉米粒,在鍋中烘炒至發紅,然後用石磨磨成粉末,加入開水捏成麵糰,放在屋內...

黃豆不捂怎麼做醬豆,怎樣做豆醬 怎樣捂豆子

可以用水泡一下。食材 黃豆200克。輔料 細砂糖20克,醬油5湯匙,八角2個,食鹽2克。1 幹黃豆挑選下,揀去劣質黃豆,及混入黃豆裡的雜質 幹黃豆放入清水,浸泡8個小時。2 浸泡好的黃豆,洗淨後備用。3 黃豆放進鍋裡,加入適量清水,清水漫出黃豆的高度,同黃豆高度一致。4 放入細砂糖 醬油 八角。5 ...

黃豆燉豬蹄怎麼做,黃豆燉豬腳怎麼做

你好 黃豆燉豬蹄的做法步驟 1.鍋內下油,待油熱時下生薑片 蔥段,八角,豬蹄爆炒,然後加醬油,料酒翻炒下。2.需將黃豆提前浸泡半天。豬蹄超市有的賣,菜場也有的賣,但一定要叫菜場師傅切好,我們自己家的刀不行 3.鍋內下油,待油熱時下生薑片 蔥段,八角,豬蹄爆炒,然後加醬油,料酒翻炒下。4.加水沒過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