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兼詞
1樓:一年前
常見的兼詞有「諸」「焉」「盍」「曷」「叵」「旃」。下面把常用兼詞的具體用法介紹一下。
1.「諸」的位置不同,意思也有所不同。在句中時相當於「之於」(「之」是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他她它」),在句末時相當於「之乎」(「乎」是疑問語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嗎」)。
例:①投諸勃海之尾、隱土之北。(《列子 •湯問》)
乃賞成,獻諸撫軍。《促織》
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莊暴見孟子》)
子聞諸?(《左傳 • 昭公八年》)(聞諸:聞之乎,聽說過這件事嗎?)
2.「焉」根據語氣的不同,可理解為「於何」(在**)或「於此」(在這裡,在那裡)。
例:①且焉置土石?(《列子• 湯問》)
馳椒丘且焉止息。(《離騷》)(且焉止息:暫且在此停息)
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子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記》)
青麻頭伏焉。(《促織》)
3.「盍」相當於「何不」。
例:①伍奢有二子,不殺者,為楚國患,盍以免其父召之?(《史記• 楚世家》)(免其父:免了他父親的罪)
4.「曷」通「盍」。
例:①中心好之,曷飲食之?(《詩經 •唐風 •有杖之杜》)(中心:心裡)
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之!(《尚書 •湯誓》)
5.「叵」是「不可」的合音。
例:①吾門人多矣,尹子叵測也。(《新唐書 •尹憚傳》
有成語「居心叵測」。
6.旃讀「zhān\',這個兼詞比較少用,是「之焉」的合音,「之」是代詞,「焉」是語氣詞。
例:①願勉旃,毋多談。(楊惲《報會宗書》)
舍旃舍旃,苟亦無然。(《詩經 •采苓》)
兼詞的這種用法在現代漢語中還有所體現,如下面這個句子:
他們表示要訴諸於法律,通過法律討回公道。
我們如果知道「諸」是兼詞,就很容易判斷出這是贅餘的問題,應去掉「於」。
文言文中的兼詞
2樓:
常見的兼詞有「諸」「焉」「盍」「曷」「叵」「旃」。下面把常用兼詞的具體用法介紹一下。 1.
諸」的位置不同,意思也有所不同。在句中時相當於「之於」(「之」是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他她它」),在句末時相當於「之乎」(「乎」是疑問語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嗎」)。例:
投諸勃海之尾、隱土之北。(《列子 ?湯問》) 乃賞成,獻諸撫軍。
促織》 ③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莊暴見孟子》) 子聞諸?(《左傳 ?
昭公八年》)(聞諸:聞之乎,聽說過這件事嗎?) 2.
焉」根據語氣的不同,可理解為「於何」(在**)或「於此」(在這裡,在那裡)。 例: ①且焉置土石?
列子? 湯問》) 馳椒丘且焉止息。(《離騷》)(且焉止息:
暫且在此停息) ③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子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記》) 青麻頭伏焉。(《促織》) 3.
盍」相當於「何不」。 例: ①伍奢有二子,不殺者,為楚國患,盍以免其父召之?
史記? 楚世家》)(免其父:免了他父親的罪) 4.
曷」通「盍」。 例: ①中心好之,曷飲食之?
詩經 ?唐風 ?有杖之杜》)(中心:
心裡) ②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之!(《尚書 ?
湯誓》) 5.「叵」是「不可」的合音。 例:
吾門人多矣,尹子叵測也。(《新唐書 ?尹憚傳》 有成語「居心叵測」。
6.旃讀「zhān\',這個兼詞比較少用,是「之焉」的合音,「之」是代詞,「焉」是語氣詞。 例:
願勉旃,毋多談。(楊惲《報會宗書》) 舍旃舍旃,苟亦無然。(《詩經 ?
采苓》) 兼詞的這種用法在現代漢語中還有所體現,如下面這個句子: 他們表示要訴諸於法律,通過法律討回公道。 我們如果知道「諸」是兼詞,就很容易判斷出這是贅餘的問題,應去掉「於」。
3樓:幸琪祭珉瑤
最常見的有兩個:
1.焉=「於之」。如「積水成淵,蛟龍生焉」。蛟龍生「於之」,即生在那裡。《勸學》
2.諸=「之於」。如「放諸山下」,等於「放之於山下」,即「把它放在山下」。《黔之驢》
例子很多,這裡只舉兩個供你理解。
文言中有哪些「兼詞」?各解釋為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兼詞就是兼有兩個詞的意義和作用的單音詞。在中學語文課裡常見的古漢語兼詞有「焉」和「諸」。「諸」的的位置不同,意義也有所不同,在句中相當於「之於」,在句末相當於「之乎」。
焉」根據語氣的不同,可理解為「於何」(在**)或「於此」(在這裡、在那裡)。
5樓:匿名使用者
「諸」,相當於「之於」,焉」,想當於「於之」
就這兩個吧。
文言文中的兼詞是什麼?舉幾個例子,謝謝。問題明天傍晚評價
6樓:花°荼蘼
古代漢語中,有的字代表了兩個詞的結合。這種字兼有互相結合的兩個詞的意義和用法,這樣的字便成為兼詞。常見的有"諸","焉","叵","曷","盍","旃".
這種字的讀音有的是它代表的兩個詞的聲音的拼合,如:"旃"是代詞"之"和介詞"焉"的合音,"諸"是代詞"之"和介詞"於"("於"古音"wū")的合音,"叵"是否定副詞"不"和動詞"可"的合音。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兼詞都是合音詞。
另外,需要特別指明的是,兼詞並不是獨立的一類詞。
下面,把常用兼詞的具體用法介紹一下。
諸"字用在句中是兼代詞"之"和介詞"於"兩個詞,而用在句尾時,則見代詞"之"和語氣詞"乎"兩個詞。如:(1)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愚公移山》)
2)乃賞成,獻諸撫軍。(《促織》)
3)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 (《莊暴見孟子》)
句(1)(2)的"諸"為"之於"的合詞,而句(3)的"諸"為"之乎"的合詞。
焉"作兼詞一般都用在句尾,既可兼"於之"或"於是"又可兼"於彼".如:(1)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勸學》)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桃花源記》)
沒在文言文的意思,沒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沒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沒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動 沉入水中。動 淹沒。動 掩沒 掩埋。動 覆沒 陷沒 m i 1.無 沒有 屋裡 人。我 鉛筆。2.副詞。未 未曾 紅。來過。m 1.沉下去 沉 淹 2.漫過 高過 水深 頂。積雪 膝。3.隱藏 出 無常。4.把財物充公 收。5.完了 終結 世 終身 齒 一...
含有敬辭的文言文,敬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敬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用作形容詞 敬 嚴肅 慎重。例句 論語。顏淵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 用作動詞肆首 敬 嚴肅慎重地對待。例句 諫太宗十思疏 憂懈臺則思慎始而敬終。 用作動詞 敬 尊敬 敬重。例句 指南錄 後序 北雖貌敬,實則憤怒。 用作名詞 敬 敬意。例句 廉頗藺相如列傳 嚴大國之威以脩敬...
虞文言文解釋,虞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答虞中書書翻譯及註釋 一 答謝中書書 的翻譯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談賞的。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猿 鳥的叫聲此起彼伏 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