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這上寬茄並面是全慎跡納空的。
道德經第38章原文和譯文
2樓:網友
道德經第38章原文和譯文如下:
原文: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2、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3、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4、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5、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6、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7、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8、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9、故去彼取此。
譯文:1、品德高尚的人無需持道德誡律,心中自然有德;道德低下的人將道德誡律掛在嘴上,因為他內心無德。
2、品德高尚的人以無為的境界而不刻意追求什麼;道德低下的人追求道德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
3、大仁愛之人表現的仁愛不是為了得到某種目的;大正義的人追求正義往往為了實現某種目的。
4、大禮法之人注重的禮法如果得不到對方的相應,則恨不得抓住胳臂使人強從。
5、所以喪失大道才提倡品德;喪失品德才提倡仁愛;喪失仁愛才提倡正義;喪失正義才提倡禮法。
6、所謂禮法,不過表明了忠信的淺薄缺乏,其實是禍亂的端倪了。
7、有先見之明的人,知道社會上一旦禮法繁多,那麼愚昧也就隨之而至。
8、所以大丈夫寧可立身豐滿的大道,不願寄於淺薄的禮法;寧可執守大道的樸實,不願寄於世俗的虛華。
9、據此而取捨。
道德經第二十章原文及譯文
3樓:韓老師的小課堂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畏畏。
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我獨泊兮其未兆,若嬰兒之未孩,乘乘兮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忽兮其若晦,寂兮似無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且鄙。
我獨異於人,而貴求食於母。
道德經第二十章,食母【譯文】
應諾和呵斥,相差有多遠?美好和醜惡,相差有多遠?別人所畏懼的,自己也不可不畏懼。
精神領域開闊啊,好像沒有盡頭的樣子。眾人欣喜若狂,就像參加盛大的宴會享受豐盛的筵席,又像春和日麗之時登上高臺觀賞仲春的美景。而我卻獨自淡泊寧靜,無動於衷。
混混沌沌啊,有如初生的嬰兒連笑也不會笑。
疲倦閒散啊,或像長途跋涉的遊子還沒有歸宿。眾人的東西多得用不完,我卻什麼也沒有。我真是愚人心腸啊,混沌無知。
當別人都光耀自炫的時候,只有我昏昏昧昧;當別人都精明靈巧的時候,只有我無所識別。
茫茫無邊啊,像遼闊的大海沒有止境;洶湧澎湃啊,如肆虐的狂風橫掃萬里。眾人好像都很有作為,只有我顯得愚昧笨拙。我和眾人如此與眾不同,因為我以守「道」為貴。
道德經第二十一章原文及譯文
4樓:網友
道德經第二十一章原文及譯文如下:
原文: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譯文:大德的弊局形態,爛卜棚是由道所決定的。「道」飢則這個東西,沒有清楚的固定實體。它是那樣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卻有形象。它是那樣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卻有實物。
它是那樣的深遠闇昧啊,其中卻有精質;這精質是真實的,這精質是可以信驗的。從當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遠不能廢除,依據它,才能觀察萬物的初始。我怎麼才能知道萬事萬物開始的情況呢?
是從「道」認識的。
註釋。孔:甚,大;德:
道」的顯現和作用為「德」;容:運作、形態;恍惚:彷彿、不清楚;象:
形象、具象;窈兮冥兮:窈,深遠,微不可見。冥,闇昧,深不可測;精:
微小的原質,細微的物質性的實體。微小中之微小;甚真:是很真實的。
信:信實、信驗,真實可信;自今及古:一本作「自古及今」;眾甫:甫與父通,引伸為始;以此:此指道。
《道德經》德經·第八十一章原文及譯文
5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譯文。真實可信的話不漂亮,漂亮的話不真實。善良的人不巧說,巧說的人不善良。
真正有知識的人不賣弄,賣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識。聖人是不存佔有之心的,而是盡力照顧別人,他自己也更為充足;他盡力給予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自然的規律是讓萬事萬物都得到好處,而簡派不傷害它們。
聖人的行為準則是,做什麼事都不跟別人爭奪。
註釋。1、衫咐扒信言:真實可信的話。
2、善者:言語行為善良的人。
3、辯:巧辯、能說會或昌道。
4、博:廣博、淵博。
5、聖人不積:有道的人不自私,沒有佔有的慾望。
6、既以為人已愈有:已經把自己的一切用來幫助別人,自己反而更充實。
7、多:與「少」相對,此處意為「豐富」。
8、利而不害:使在萬物得到好處而不傷害萬物。
9、聖人之道:聖人的行為準則。
周易和道德經哪個高深,易經和道德經誰早些
如果說哪個是基礎,易經是群經的基礎,是中華文華的基礎.易經有天道 回,地道,人道.何謂答道,一陰一陽謂之道.老子道德經,只是易理的一部分,得謙退之道而已.論語重在為人處世的哲學,從政之道,然對於天文地理卻少有見地.然而,易經雖說基礎,卻也最高深.悟通或許不易,但悟性足夠高的人,卻也不難,感而遂通天下...
道德經誰知道啊,老子《道德經》誰講得最好?
老子 第一章道 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故恆無慾,以觀其妙 恆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老子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是以聖...
道德經沒有註釋的版本 道德經哪個版本的好?
有阿,我個人認為 中華書局直排繁體標點本 老子帛書校住 較好,裡面有馬王兆冊孝本 甲 乙本族稿 和通行王姿寬 弼 本及歷代諸本註釋。是的有的話給我帶個信。道德經哪個版本的好?河上公版本或者王弼版本的最好。原因是這兩種版本的原文完整度高,邏輯思維體系最嚴謹 也是市場流通最廣的版本。其次是傅奕版本。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