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繁體字
1樓:天府
道德經的繁體字是道德_。道德真經》即《道德經》,又稱《老子》、《老子五千文》。共81章,5000餘言,分上下篇。老子著。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春秋時期人,生卒年不詳,籍貫也多有爭議。老子為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被尊為道祖,稱「太上老君」。
在道教中,《莊子》又稱《南華真經》,《列子》又稱《沖虛真經》,與《道德真經》合稱三真經,被道教奉為主要經典。
主要思想: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除了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老子》一書中還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遲薯衫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碼腔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此外,書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學說對手汪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道德經繁體
2樓:網友
體道第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養身第二。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傾,音聲之相和,前後相隨。
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弗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安民第三。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無源第四。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若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虛用第五。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謹則派以百姓為芻狗。天地祥賀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成象第六。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韜光第七。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易性第八。上善盯擾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惟不爭,故無尤。
運夷第九。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疚;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道的繁體字
3樓:匿名使用者
道」沒有繁體字,只有繁體的舊字形:
4樓:匿名使用者
道」字沒有繁體,只有舊字形:
5樓:一定手留餘香
道的繁體字: 道。
道的繁體字:道。
6樓:好麗友
道的繁體字就是道,或者說道沒有繁體字。
道的繁體字
7樓:雨停時分乃
道」巖兆字沒判洞有繁體,只粗衝租有舊字形:
道德敗壞的繁體字怎麼寫?
8樓:匿名使用者
道裂頃德敗壞的繁體肆仔陸字戚渣是這樣寫的<>
道德與法制繁體字怎麼寫
9樓:網友
「道德與。
法制」的繁體字為「道德與法制"
與「字的繁體字:」與「。
道德 [ dào dé ]1.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2.合乎道德的。
法制 [ fǎ zhì ]法令制度。
10樓:
「道德與法制」除了「與」字,剩下的4個字沒有繁體字(但是道的「走之」旁印刷體與現今的不同,港澳臺還那麼用)。這裡的「制」千萬不能寫成「制」下加「衣」。「製造」的「制」有繁體,是「制」下加「衣「。
制度」的「制」古今都是這樣寫的。見下圖:
想用道德經裡面的字當網名大全,用《道德經》裡的思想,取個酒店的名字
上善若水 虛懷若谷 專氣致柔 道法自然 用 道德經 裡的思想,取個酒店的名字 無為思想適用於酒店嗎?如果說一切為了顧客的心理,到是有個很爛的名字,就叫做無為吧,反正也沒有更好的名字了。或者,隨便取個名字就算了,什麼五位閣,爽口居,形容飯菜好吃啦 無心亭,無憂館,我學識有限,就這麼多了。私下以為,用老...
道德經名句
道德經名句如下 1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 道德經 2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 道德經 3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老子 道德經 4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九層...
周易和道德經哪個高深,易經和道德經誰早些
如果說哪個是基礎,易經是群經的基礎,是中華文華的基礎.易經有天道 回,地道,人道.何謂答道,一陰一陽謂之道.老子道德經,只是易理的一部分,得謙退之道而已.論語重在為人處世的哲學,從政之道,然對於天文地理卻少有見地.然而,易經雖說基礎,卻也最高深.悟通或許不易,但悟性足夠高的人,卻也不難,感而遂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