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李東西
《道德經》是寫給統治者的進言,關乎治國方略,其中的政治哲學很容易就形而上學或修心養性的道理。
老子悟道的心法,大多數人理解成「「致虛極,守靜篤」。其實根本就不是這樣的。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宇宙萬變,但是隻要抓住宇宙演變的規律,才有道可循。
但這個道怎麼悟,怎麼說。
老了用「道可道,非常道」這六字闡明。
這六字到底何解?
《莊子.知北遊》則用一寓言故事可以解釋說明。
有一位叫做知的先生到北方遊歷,在一處同樣有隱喻意義的水濱丘陵,見到了一位叫做無為謂的人。
知向無為謂請教說:「請問怎樣想才能想通什麼是道,怎樣立身處世才能安於道,怎麼做才能獲得道?」
知先生一連問了三次,無為謂都不作答,他其實不是不想回答,而是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知先生只好帶著遺憾離開了,不久又遇到了一位叫做狂屈的人,便用同樣的問題問他。狂屈說:「唉,你這些問題我倒是知道,只是才要告訴你,卻突然忘記了要說什麼。」
知先生無可奈何,回到地宮去問黃帝。黃帝說:「沒有思索、沒有考慮才懂得道,沒有居住處,沒有行為才安於道,沒有途徑,沒有方法才獲得道。」
知先生總算知道了,卻又生出了一個新問題:「咱們兩個都知道了,他們兩個卻不知道,到底誰對呢?」
黃帝答道:「無為謂才是對的,狂屈也算差不多對了,咱們兩個還離得遠呢。知道的人不說,說的人不知,所以聖人才要行不言之教。」
道是無法言說的,能說出來的都不是道,要靠自己去感悟。
2樓:minstrel逸
《道德經》分為道篇,德篇。個人認為老子悟道悟的就是規則,也就是法則,是萬物運轉的規律,是人生規律,是自然規律,也是萬物的本源。
每個人看《道德經》都會有自己的體悟,感想。不是我們去神化老子,但我們的思想境界的確達不到老子的思想高度,所以,我們能理解的和老子真正悟道所修習的根本就是兩個概念。老子悟道心法的核心、要領,我們理解的也許只是皮毛而已。
3樓:長在樹上的天使
我認為《道德經》是老子悟道的最關鍵的一篇文章,其中老子悟道最核心的要領就是無為而為和無為而治。
《道德經》中的無為並不是沒有任何的作為,強調的是沒有刻意的人為。
強調的是萬物最原始的狀態,老子的這個觀點和孟子的人性善的觀點是比較像的,都強調最開始的時候人都是善良的,社會也是和諧的,沒有任何的鬥爭。
我所瞭解的老子是在大學的課堂上老師灌輸給我們的思想,老師告訴我們老子的無並不是什麼都沒有,是萬物最開始的狀態的。
天地都是一體的,也是道的狀態。悟道其實需要的就是可以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需要的東西。
老子的悟道就是相信每一個人都按照自己最初始的狀態去面對整個社會,社會最開始的狀態,也是人之初性本善吧。
相比於孔子老子是幸運的,老子主張的道被很多的國君所重視,成為了最後治國良策。
悟道就是體會最初始的狀態,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相信共同的努力將會創造更好的社會。
4樓:8卦娛樂圈
老子所著的《道德經》,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學經典,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經》,一直被稱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難讀懂的經典。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道德經》為韻文哲理詩體。《莊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居神明居。
……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其說大體從天人合一之立場出發,窮究作為天地萬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則之「道」,以之為宗極,而發明修身治政等人道。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當取法於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
道之理則,分無、有二面。道常無,無名無形,先於天地鬼神,而為天地萬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萬物,具無窮之用。道之理則貫穿於萬有,表現為萬有皆相對而存,極則必反,終必歸,根本之規律。
而有之用,常以無為本,「有生於無」。聖人體道之無,法道之自然無為,以之修身,當無慾而靜,無心而虛,不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懷慈尚儉,處實去華,以之治天下,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還刀兵,離爭鬥,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使民虛心實腹,無知無慾,則無為而治。「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讓謙下,挫銳解紛,和光同塵,以柔弱勝剛強。
道教知道之論與政治觀、倫理觀,大體不出老氏體系。至若經言「致虛極,守靜篤」「專氣致柔」、「滌除玄鑑」,抱一處和等修養之道,更為道教守
一、心齊、坐忘、服氣、內丹等多種煉養術之所本。而「長生」「死而不亡者專」等說法,道教引為仙學長生說之宗源。「歸根」「覆命」之說,內丹學則發揮為內煉成真、與道合一之哲學依據。
《道德經》這部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寶典,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無論對中華民族的性格的鑄成,還是對政治的統一與穩定,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義也日漸顯著,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不遺餘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學奧祕,尋求人類文明的源頭,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蘊。
5樓:牛布一
道可道,生活道。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社會家庭生活,情感生活。離開生活,道德經一錢不值。
6樓:易小道
道德經一分為二,是道經和德經,上篇是道經,講規律,下篇是德經,講應用.
7樓:德道經學堂
如何得道。老子文其實是《德道經》,德道即得道。可不是成仙,人人都能得道。
8樓:金光散人
治國安身立命,也能修仙成道
9樓:大智慧講堂
一本真正的完整的哲學書。雖然不完美,但相當偉大。
10樓:
知我者稀、則我者貴。真正知道的太少了,看了反倒誤解。老子嗨得氣死。
11樓:匿名使用者
老子玩的是真人秀,還能說什麼呢
老子的道德經主要講了什麼?
12樓:顏小二述哲文
《老子》一書又稱《道德經》,是道家老子的傳世名作,這本傳世名作在春秋戰國時期,一經問世,便在諸子百家間引起不小的轟動,而在後市,道家老子思想更是以道教為主要載體,穿越千年時光,流傳至今。那麼《老子》一書主要講了什麼?這個問題雖「大」,但我們也可以概括著說。
不同視角之下,我們可以說《老子》整本書在講「道」,也可以說《老子》整本書都在說「無」。
1、從道家學說體系來看,《老子》一書大抵在講「道」
在《老子》一書的開篇,老子就告訴我們他眼裡的「道」。而後,《老子》一書後續的議論,大抵便以這個「道」為基礎討論。
無為之治背後,有「治」的「道」,「不言之教」背後有「教」的「道」,「柔弱不爭的水徳」背後有「水」的「道」,甚至是那「治大國,若烹小鮮」背後,也有「治大國」和「烹小鮮」的道。《老子》整本書,有的章節議論「道」的玄妙,有的章節議論「治國」,有的章節議論「修身」。但是這些議論都建立在第一章的基礎之上。
也就是說,「道」貫穿道家老子整個思想體系,是其哲思的核心,也是精華。後續的「治國」也好,「修身」也罷,實則是老子在向世人展示「道」的某一面貌。這裡點到即止,想要深究的朋友可以查詢相關**深入瞭解。
以此,我們可以做一個小小的總結,從道家學說體系來看,《老子》一書大抵是在講「道」。
2、從研究世界本原的視角來看,老子在講「無」
關於世界本原,幾千年來中西方的思想家們對此不斷髮出疑問。其實,道家思想對宇宙的思考,是及其深刻的。因為這部分議論相對晦澀,也難以把控,所以這裡就蜻蜓點水小小發散一下吧。
老子首先給看《老子》這本書的人預設了「道」之「不可描述」的特性。關於這種「不可描述」,個人覺得,不是說「道」是虛無縹緲的,而是在說他眼裡的「宇宙」。具體說來就是「道」可以以各種形態「發揮作用」,萬物之所以是萬物,是因為讓萬物成為萬物的「道」下落到萬物上。
人類的語言是有限的,而道之下萬物有千萬面,人類的語言無法面面俱到。這種「存在的」卻無法表示「道」的特點,其實也是道之「無」的一種表現。
萬物的存在,也就是「有」,是產生於「無」的。這個「無」,是絕對的0。於此,從研究世界本原的視角來看,老子在講「無」,各位可以小小體會一下。
3、總結
也就是說,當我們就《老子》一書中內涵的道家老子學說體系來看,可以說這本書主要在講「道」。但即便是「道」這個名字,也是老子強行取的,畢竟「道可道,非常道」;所以,就以研究世界本原的視角來看,可以說《老子》一書在講「無」。
當然,以上也是個人的一點小心得,也僅僅是選取了兩個角度來說《老子》一書中的主要內容,不同視角之下看到的「寶藏」是不一樣的,所以有不同觀點很正常。千人千面,期待我的看法可以給您帶來一點點收穫,如果有不同看法也正常,歡迎交流討論。
13樓:李東西
《道德經》是寫給統治者的進言,關乎治國方略,其中的政治哲學很容易就形而上學或修心養性的道理。
老子悟道的心法,大多數人理解成「「致虛極,守靜篤」。其實根本就不是這樣的。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宇宙萬變,但是隻要抓住宇宙演變的規律,才有道可循。
但這個道怎麼悟,怎麼說。
老了用「道可道,非常道」這六字闡明。
這六字到底何解?
《莊子.知北遊》則用一寓言故事可以解釋說明。
有一位叫做知的先生到北方遊歷,在一處同樣有隱喻意義的水濱丘陵,見到了一位叫做無為謂的人。
知向無為謂請教說:「請問怎樣想才能想通什麼是道,怎樣立身處世才能安於道,怎麼做才能獲得道?」
知先生一連問了三次,無為謂都不作答,他其實不是不想回答,而是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知先生只好帶著遺憾離開了,不久又遇到了一位叫做狂屈的人,便用同樣的問題問他。狂屈說:「唉,你這些問題我倒是知道,只是才要告訴你,卻突然忘記了要說什麼。」
知先生無可奈何,回到地宮去問黃帝。黃帝說:「沒有思索、沒有考慮才懂得道,沒有居住處,沒有行為才安於道,沒有途徑,沒有方法才獲得道。」
知先生總算知道了,卻又生出了一個新問題:「咱們兩個都知道了,他們兩個卻不知道,到底誰對呢?」
黃帝答道:「無為謂才是對的,狂屈也算差不多對了,咱們兩個還離得遠呢。知道的人不說,說的人不知,所以聖人才要行不言之教。」
道是無法言說的,能說出來的都不是道,要靠自己去感悟。
如何評價老子的《道德經》
由於老子其人及其著作,歷來即便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所以在開始介紹這個問題之前,先必須交待一下我們將採用那種觀點作為我們的立論依據。這裡,我們不準備詳細地去介紹各種不同的分歧意見了,因為任繼愈先生在1985年3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修訂版 老子新譯 一書的 緒論 中,已經對有關各種不同的分歧意見,作...
道德經的「德」是什麼意思,老子《道德經》中的 德 是什麼意思?
孔德之谷,唯道是從。道篇二十一章的原話 可以看出道為本體,德為器用。再馬克思一點,道是世界觀,德是方 所以有道 德二篇 用南師的話說吧,可能不一定完全一樣 德者,得也.就是道的外用嘛.得道的人一定是才全與德全的.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 這就是老子推...
道德經中(以下句子的意思)急,老子《道德經》中的第一句什麼意思
道 生 一 一 生 二 二 生 三 三 生 萬 物 萬 物 負 陰 而 抱 陽 衝 氣 以 為 和 道 是獨一無偶的,獨一無偶的 道 稟賦陰陽兩氣,陰陽兩氣相交而成一種適勻的狀態,萬物都在這種狀態中產生的。萬物背陰而向陽,陰陽兩氣互相激盪而成新的和諧體 道 可 道 非 常 道 名 可 名 非 常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