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三十七章,道德經的道是前幾章

2022-09-01 13:15:23 字數 4108 閱讀 7990

1樓:晨_依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的意思是道總是無所作為,但說又沒有東西不是出於它的作為。這是老子非常明確的立場,沒有道就沒有一切,道是先天地生,可以為萬物母。

道是無為的。因為它不存在任何目的,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無心而為,無心就是沒有任何目的,道也是沒有任何潛能要實現。有潛要實現的話,道本身就不完美了。

道又是無不為的,任何事物或狀態如果違背了道的規律根本無法存在,任何東西都是從道而來,所以道就變成無為了。

要弄清這個問題的話要首先找到道是什麼?你可以參照《道德經》的1,4,14,21,25,42等章節。

希望能夠幫到你!

2樓:匿名使用者

道常無為而不無為:「道看起來好象無所作為,實際上天下卻沒有什麼事沒有它的介入。道是永恆的,它的活動也是普遍無限的,整個宇宙中任何具體事物的活動都無不由它所決定、由他所支配。

「無為」實則是「無」上之「為」,只有控制自己慾望,內心精神達到虛無,高潔,才能有所作為。」 這句話的精髓就在於「無為。」老子認為:

大道常常講究拋名棄欲,無慾無為,但絕不是一昧提倡消極,而是以消極化積極,有一個坦蕩,曠達的精神世界。」

3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

道平時是不干預任何事情的,天、地、陰、陽各界,各管各的,互不干擾,否則就會搞亂。如果需要道來干預的事,就沒有做不到的事。

一般來講,有一個規矩,各個空間管理各個空間的事情,不能互相干預。如果各個空間能互相干預,那不亂了套了嗎?比如陰間的事,陽間不管;陽間的事陰間也不管;天上不干預地下的;當然,地下的也干預不了天上的。

各按各的規矩辦,各有一套管理系統,互不干預。

4樓:源易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5樓:匿名使用者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人走路一定要有個目標,朝著目標走就是道,走路的過程要盯著目標,不要朝二邊看,如果你不朝二邊看,就能很快地到達目標。

不朝二邊看就是無為,實現目標才能達到無不為。

道德經的道是前幾章

6樓:楊本軍

《道德經》共有八十一章,其中第一章至第三十七章為道經,第三十八章至第八十一章為德經。

《道德經》講了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道德經》一書是一個唯物主義體系,並具有樸素辯證法思想。它宣揚自然 無為的天道觀和無神論,其唯物主義體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對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無為的思想以及「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

即道是構成萬物的基礎,道並不是意志有目的的構成世界萬物,道是世界萬物自身的規律 。

老子開創了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但有關老子本人的記載留下得不多,這就給後人創造了一個巨大的想像空間,有人把他神化,有人認為他就是太上老君,有關老子的傳說不勝列舉,種種的遐想賦予了老子太多的神祕色彩,那麼老子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老子作為道教的開山鼻祖,被尊稱為太上老君,這位神話般的人物,具有和其他聖人不一樣的名字。老子,他不同於常人的稱謂也,許只有在神話傳說中才能解釋得清。

《道德經》一書是一個唯物主義體系,並具有樸素辯證法思想。它宣揚自然,尊奉自然,崇尚無為的天道觀和無神論。「道」乃其唯物主義體系之核心。

老子反對「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無為的思想以及「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即道是構成萬物的基礎,「道」並不是意志有目的的構成世界萬物,道是世界萬物自身的規律 。老子是我國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偉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經》,開創了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

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我國兩千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道德經》偉大也,其偉無言可喻;其大無所不包;

《道德經》神聖也,其神道法無邊;其聖神鬼共仰。

8樓:遺忘記憶

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眾所周知,「道」是老子,極致的人生觀宇宙觀。意思是:

「人世間能口述的道理,不是永恆的真理」。就是說:不要拘泥於對一事一物一時的看法,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把握事物的內在執行規律。

譬如生活中,一個家庭的道是什麼?就是家和萬事興。夫妻間不要因為一些瑣碎的小事情,爭來爭去,沒有意義,也不會有結果。

長此以往,久而久之,就傷害了感情,產生了危機。其實,不管再有多大的道理,夫妻間舉案齊眉,互敬互愛,過好一個家,才是大道,才是真理。工作中也值得我們反思,有了點成績,四處炫耀,唯恐天下人不知;遇到點困難,八方傾訴,吐盡憤懣不滿,才肯罷休。

其實,做好人民的公僕,為人民大眾辦事,才是公職人員最大的道理,除此,還有什麼好說的呢?辦好了,人民擁戴你,辦不好,人民遠離你,甚至反對你。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說到水,水的特質,才最接近道的本質,利萬物而不爭。正所謂,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以,對老子「道」的含義,我的人生感悟是:

不執念於一時一域,方可收穫灑脫人生。

第二句,「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意思是:能正確認識別人的人是智慧的,能正確認識自己的人是聰明的。

就是說:做一個明智的人,既要察人,更要察己。比如,看一個人,首先以貌取人,先入為主,漂亮的,好看的,符合你的審美,就是好的;長的一般或不好看的,就是壞的。

這不可取。工作中也一樣,恭維你的,就認為志同道合,值得交往,批評你的,就認為志趣不投,不可共事。這就是典型的唯心主義!

說到批評,我認為,黨員幹部經常性開展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就是讓他們不斷自知,不斷昇華的過程,我們要高度重視。***還說:「批評與自我批評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但作為領導者,對自己的批評是主要的。

」說明,自知比知人更為重要。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麼!所以,對老子的「明智」觀,我的感悟是:

知人更要知己,方可收穫智慧人生。

9樓:來自石蓮洞有內涵的棕鯊

《道德經》在我國流傳了幾千年,歷史以來對它的研究從來都是趨之若鶩。除了平頭百姓,那些真正想要修道得道的人,更是將整副身心投入進去,想要最終得到一個結果--得道昇仙。歷史上關於得道的人記述的也不算少。

今天,讓雲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道德經》裡所講的「道」究竟是什麼。其實用老子所講的對於道的解釋,就很清楚明瞭的知道,這個世界上,是有「道」和「法」的。但是由於人們的思想太過於單一和狹窄,又很容易落入某一種思維定式,比如說道是這樣的,人就會以為是這樣的。

但是道是在不停地發生著變化的。會隨著時間、事物、空間的變化而相應發生變化的。

道的涵義不僅僅只是這一點。它是宇宙中萬事萬物的起源。道德經中提到這一點:

道生一、一生

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在這裡,所謂的

一、二、三,都是在道的演化之下,事物產生的不同變化與組合,從而產生了不同的物質而已。事物從很單一的模式,然後進行兩位一體的結合,或者進行三位一體的結合,繼而產生不同的東西。不管是任何一種結合方式,裡面都有道的因素存在。

因為從一開始,就是由道所產生的。後面的任何事物,裡面都存在互相組合,互相形成一個個的關係鏈。這些關係鏈,都是因為有道的緣故,才能夠發生這種變化。

從這裡也可以說明,在道的思想體系裡,任何一種生命或者物質,都是由道所構成的。因為道是最原始的,是構成萬物的最基礎的因素。任何東西的構成、執行都離不開道。

哪怕是對陰陽的認識也好,對太極之前的太虛的認識也好,都是基於道的觀點上所產生的。

雖然道產生出了萬物,但是它始終都是按照自身的特點來執行的。並不會因為產生多了東西就要按照衍生出的這些東西來改變自己的狀態。這樣,萬事萬物都會因為各自有道的規則存在而以各自的道的標準來執行。

也就是說,因為道是按照道的方式來執行的,那麼它產生的太虛也好,太極也好,萬事萬物也好,也都是按照道的標準來執行的。在不同的境界中,就存在著道的不同的執行方式。因為不同的東西本身就是由道演化而成的,用另外的一種思想角度來說,就是它們都是道在不同境界中的化身。

7月28日學習《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

10樓:御暖尚悅可

本章對「道」的不同層次做了詳細的描述,闡述「德」「仁」「義」「禮」的區別

誰知道《道德經》中的五千言是哪五千言?

求最接近原文的《道德經》版本

求一份道德經全文翻譯txt一份請發到郵箱 [email protected] 謝謝!!!!厚黑學是原著李宗吾先生的

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的詳細解釋,《道德經》中「上善若水」該怎麼理解?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餘道矣 我的理解是,最聰明的處世方法要像水一樣,不驕不躁,水總是往低處留,可是萬物都離不開水,人不論在什麼時候都該謙虛一點。這樣才會真正地接近於 大道 上善若水 是道家的一種境界 心靜如水,水能載舟,滋潤萬物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老子的《道德經》是說什麼的,老子的道德經主要講了什麼?

道德經 是寫給統治者的進言,關乎治國方略,其中的政治哲學很容易就形而上學或修心養性的道理。老子悟道的心法,大多數人理解成 致虛極,守靜篤 其實根本就不是這樣的。老子說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宇宙萬變,但是隻要抓住宇宙演變的規律,才有道可循。但這個道怎麼悟,怎麼說。老了用 道可道,非常道 ...

道德經的「德」是什麼意思,老子《道德經》中的 德 是什麼意思?

孔德之谷,唯道是從。道篇二十一章的原話 可以看出道為本體,德為器用。再馬克思一點,道是世界觀,德是方 所以有道 德二篇 用南師的話說吧,可能不一定完全一樣 德者,得也.就是道的外用嘛.得道的人一定是才全與德全的.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 這就是老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