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站樁功練習呼吸過程中,小腹(就是指丹田部位)的運動

2021-05-27 22:07:00 字數 5663 閱讀 9787

1樓:匿名使用者

呼吸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和呼吸相符的鼓腹式呼吸,還有一種是逆腹式呼吸,並且,我要說站樁的時候對身體的細節要求很要,要有老師在旁邊的,不要自己練,容易憋氣和對脊柱和腰部照成傷害,要慎重

2樓:匿名使用者

陳式太極拳站樁功練習呼吸過程中,要先求呼吸自然,再求腹式呼吸,在做腹式呼吸時追求的是逆腹式呼吸法,就是吸氣時小腹內收,吸滿後要憋下再撥出(記住在憋氣講的是自然狀態,為的是以後走架時能達到良好的拳式呼吸),呼氣時放鬆,腰胯鬆沉,氣沉丹田,小腹自然凸起。

3樓:匿名使用者

年中老年都可以練習,是太極拳的入門套路,二十四式太極拳經過國家體委不斷的努力推廣,隨處能買到它的書籍和光碟,...以求人體後天缺乏運動部位有所動作。前能涵胸,後能拔背,周身動作才能協調一致,發放時脊柱才能如弓一樣產生彈力,...

4樓:破刃之甲

(一)虛靈頂勁、立身中正

身體要保持中正,不俯不仰,下顎微收,猶如頭上頂著一滿碗水或者有繩子提著,又稱「頂頭懸」或「百會朝天」此勢對全身的中正安舒有提挈作用。亦顯示精神振作而穩健含蓄。但要注意,頂勁要自然,若有若無,不可硬往上頂,「用力則項僵,氣血不能流通」。

(二)沉肩墜肘

肩部放鬆,向下沉塌,兩肩忌聳起,亦不可後張或前扣,聳肩則氣不易下沉,肘懸則肩不能沉,肘僵則氣不能通,上肢不柔。鬆肩垂肘才能使內氣執行和氣血流暢,形成的這種沉勁外柔內剛,如棉裹鐵,練好之後,入裡透內,威力無窮。但應注意不可用意過分,反致緊張。

(三)含胸拔背

胸部要舒鬆自然,不要挺,也不要顯然內收,刻意凹胸會練成駝背的。簡單的說,含胸就是不挺胸。無後仰之忌,利於氣沉丹田。

拔背:背要舒展,拔背不是提背,更不是弓腰,拔指放鬆拔長,拳經雲:「尾閭中正神灌頂,滿身輕利頂頭懸」,頭頂懸則背自拔,拳勢則氣魄雄偉,所謂「氣貼於背」,「力由脊發」。

能含胸則自能拔背。

(四)氣沉丹田

氣者,內氣也。丹田者,臍下三寸處。丹田為人體之重心,中氣之樞紐。

所謂氣沉丹田,即以丹田為中氣執行之根基,無論何時,得保持重心的穩定。練拳且不可以著意追求氣沉丹田,決不能故意去憋氣,以鼓盪腹部,只要作到含胸拔背、沉肩墜肘,動作以腰為軸,虛實分明,心胸俱鬆,自會有氣沉丹田之效。

(五)鬆腰、鬆胯、斂臀

腰為一身之主宰。拳論雲:「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間」,鬆腰為練拳之關鍵要領。

能鬆腰才能氣沉丹田,才能靈活穩健,太極拳的虛實變換,皆應由腰轉動。只有以腰為軸,動作才能上下相隨。我們說胯關節是腰、腿轉換關節,轉腰實際上是轉腰擰胯,所以我們說鬆開胯關節是很重要的。

但還要注意「斂臀」,斂臀指尾閭微內卷,使兩腰眼微後突,,這樣人體s曲線得到了適當的調整直,也就做到了尾閭中正,利於氣沉丹田。要注意克服臀部撅起或左右搖擺的毛病。

(六)虛實分明

體重移於左腳時,左腳為實,右腳為虛,反之,則右實左虛。實不是僵,不能用力過分;虛不是空,應存有伸縮變化之餘意。虛中有實,實中有虛。

如果不知道虛實轉換,可以說,就不會練太極拳,也就談不上舒展大方,中正安舒。

(七)邁步如貓行、運動如抽絲

太極拳的步伐,輕靈穩健。要求提步鬆沉,落步平穩,要象貓行虎步一樣,輕起輕落,不出聲響。因此,步法的鍛鍊非常重要。

如一腳提起向前邁步時,要先以腿、胯放鬆,腳跟輕輕觸地,然後踏實,鬆腰塌胯,重心逐漸前移。邁出之腿,後腿鬆軟,後腳慢慢提起,向前輕輕邁出。所謂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上身保持中正,不可忽高忽低,保持輕靈穩健。

練太極拳很講究拳味,演練起來要沉厚莊重,動作要求沉著而不僵滯,輕靈而不漂浮,運動起來有如抽絲那樣細緻,那樣平穩、均勻。要做到這一點,非全身放鬆、兩臂沉墜、以意領勁、細細體察不可。這樣才能拳味醇厚,韻味無窮。

(八)用意不用力

用意不用力,是指用意念來指導每一個動作,並放鬆周身內外,拳經所謂「意氣君來骨肉臣」,既是以意為主,不尚拙力。不用力是指不用拙力,若用拙力,渾身僵勁充滿經絡,氣血滯澀,轉動不靈。用意不用力的鍛鍊,可以去掉本身原有的硬力、拙勁,使全身鬆開,鬆透,毫不著力,四肢百骸柔若無骨,節節貫穿,意之所至,氣既至焉,力由意生,出勁自然,日久方能生出真正的內勁,極柔極剛,無堅不摧。

(九)上下相隨

練拳時,勁力的執行在拳論中是:「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也就是整個身法步法眼法的有機結合,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動作要協調一致。

(十)內外相合(內三合與外三合)

首先介紹一下太極拳的「外三合」,它指的是:手與足合、肘於膝合、肩與胯合。這是我們在練拳過程中需要基本掌握的,也是規範外型動作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

「內三合」指的是: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勁合。手足開,心意與之俱開,手足合,心意與之俱合,內外能合,精神才能提的起,從而達到練神的目的。

(十一)相連不斷

太極拳的整套動作演練起來,連綿不斷,如行雲流水,抽絲掛線,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勁斷意不斷,意斷神可接。在練拳中當第一式的結束就是第二式的開始。

往復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周而復始,相連不斷,氣血周流,內氣充盈。

(十二)動中求靜

太極拳以靜御動,雖動猶靜,在這裡我建議大家在練拳架過程中,要越慢越好,。慢則呼吸深長,氣沉丹田。平心靜氣地用意運氣,在動中求靜,是大腦得到充分休息,消除疲勞,從而達到修身養性,延年益壽之效。

(十三)舉動輕靈

練太極拳時,要求用意不用力,神貫於頂,氣沉丹田,上有虛靈之氣勢,中有抽絲之運動,下有貓行之平穩,中正不倚,鬆柔圓活,自然舉動輕靈,虛實分明。

(十四)運動和緩

太極拳以靜御動,雖動猶靜,,以練神、練意、練虛靈為主旨。所以要在穩靜安舒、輕柔和緩中徐徐而行,練時速度均勻,不快不慢,一手一勢,仔細推求,務求正確。

太極站樁功具體練習方法

5樓:靜美妞阿敏

太極樁對樁架、結構也有特定的要求。具體練習方法如下:

一、太極樁:

行功姿勢:身體自然站立,兩腳橫開與肩同寬,成11字形。頭正身直,二目垂簾向前下方斜視,從頭到腳,進行周身放鬆。兩手自然下垂,貼於大腿兩側。舌抵門牙牙齦。

二、心法:身體放鬆後觀想自身與茫茫宇宙混然合為一體進入忘我境界。

三、太極樁:

1、兩腳橫開,比肩略寬一腳,兩腳成11型站立,從頭到腳依次放鬆,然後兩腿微屈,成高馬樁,有圓襠之意。含胸拔背。

兩臂慢慢抬起與肩平,肘略低於肩,兩肩胛骨用力貼向前胸,兩臂在胸前成環形。(以身體感覺舒適為度)。

2、兩手十指自然張開,彎曲,形似虎爪,兩手相距2寸,手心向內,距胸前一尺三寸左右,成扁圓狀。

3、頭項不偏不斜,項部直立,以頭部舒適為度。

4、兩眼開目平視兩手間(也可平視遠處一定目標)。眼不可睜太大。

四、心法:

1、肩井與湧泉成一線1–2分鐘,找放鬆的感覺,湧泉有麻、熱、脹即為正確。

2、肩井、曲池、合谷放鬆。

3、肩胛骨前貼。

4、臀部前貼。

5、膝關節外撐。

6、手臂外撐(即要外撐又要內抱有挾球感)。

7、意守丹田呼吸氣沉丹田。

1–7每個動作1–2分鐘,一個輪迴8–10分鐘,能做幾輪迴做幾個,一般8–10個輪迴。

五、太極樁(收式):

行功姿勢:由原式起,兩手由身體兩側向小腹丹田處抱合,雙手重疊一處,左手內勞宮扣於右手外勞宮,扣于丹田處,頭正體直,目視前方。

六、心法:意想周身真氣通過肢體經脈**丹田。

6樓:1巫

正確的行功樁架是保證功夫上身的基本條件,架勢的體悟則體現了心性、慧根的高下。 太極樁是武當太乙密傳丹派的入門功夫,對樁架、結構也有特定的要求。現論述於下:

(1)太極樁(一): 行功姿勢:身體自然站立,兩腳橫開與肩同寬,成11字形。

頭正身直,二目垂簾向前下方斜視,從頭到腳,進行周身放鬆。兩手自然下垂,貼於大腿兩側。舌抵門牙牙齦。

心法:身體放鬆後觀想自身與茫茫宇宙混然合為一體進入忘我境界。 (2)太極樁(二) 1、兩腳橫開,比肩略寬一腳,兩腳成11型站立,從頭到腳依次放鬆,然後兩腿微屈,成高馬樁,有圓襠之意。

含胸拔背。 兩臂慢慢抬起與肩平,肘略低於肩,兩肩胛骨用力貼向前胸,兩臂在胸前成環形。(以身體感覺舒適為度)。

2、兩手十指自然張開,彎曲,形似虎爪,兩手相距2寸,手心向內,距胸前一尺三寸左右,成扁圓狀。 3、頭項不偏不斜,項部直立,以頭部舒適為度。 4、兩眼開目平視兩手間(也可平視遠處一定目標)。

眼不可睜太大。 心法: 1、肩井與湧泉成一線1–2分鐘,找放鬆的感覺,湧泉有麻、熱、脹即為正確。

2、肩井、曲池、合谷放鬆。 3、肩胛骨前貼。 4、臀部前貼。

5、膝關節外撐。 6、手臂外撐(即要外撐又要內抱有挾球感)。 7、意守丹田呼吸氣沉丹田。

1–7每個動作1–2分鐘,一個輪迴8–10分鐘,能做幾輪迴做幾個,一般8–10個輪迴。 (3)太極樁(三)(收式): 行功姿勢:

由原式起,兩手由身體兩側向小腹丹田處抱合,雙手重疊一處,左手內勞宮扣於右手外勞宮,扣于丹田處,頭正體直,目視前方。 心法:意想周身真氣通過肢體經脈**丹田。

太極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漢族傳統拳術。傳統太極拳門派眾多,常見的太極拳流派有陳式、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和式等派別,各派既有傳承關係,相互借鑑,也各有自己的特點,呈百花齊放之態。由於太極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種,流派眾多,群眾基礎廣泛,因此是中國武術拳種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太極拳是漢民族辯證的理論思維與武術、藝術、引導術、中醫等的完美結合,它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是高層次的人體文化。作為一種飽含東方包容理念的運動形式,其習練者針對意、氣、形、神的鍛鍊,非常符合人體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對人類個體身心健康以及人類群體的和諧共處,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

太極拳含蓄內斂、連綿不斷、以柔克剛、急緩相間、行雲流水的拳術風格使習練者的意、氣、形、神逐漸 趨於圓融一體的至高境界,而其對於武德修養的要求也使得習練者在增強體質的同時提高自身素養,提升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融洽與和諧。同時,太極拳也不排斥對身體素質的訓練,講究剛柔並濟,而非只柔無剛的表演、健身操。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並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並非年老弱者專利。

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並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太極拳鬆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人的用力習慣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

太極拳是一門最講求省力打人的藝術,所以借力打人、引進落空是太極拳最本質的特點。要掌握「四兩撥千斤」的巧妙技藝,就是要懂得身法輕靈之理,以意運氣、以意打人,久之則身法無所不合。一身之勁在於整,一身之氣在於斂,身法能一一求對,輕靈自如,達到「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人一挨我,我在下即能得機,而在上即能得勢,上下相隨,前後左右無不得力也。

能得機得勢,乃能捨己從人;能知己知彼,才能因敵變化;能因敵變化,「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之技,才能出神入化。

總之,引進落空、借力打人,周身須完整統一,動則俱動,靜則俱靜,勁斷意不斷,才能一觸即發。牽引在上,運化在胸,儲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後發。一身須具備五張弓,才能做到蓄勁如張弓、發勁如發箭。

勁以曲蓄而有餘,周身之勁在於整,發勁要專注一方,須認定準點,做到有的放矢。勁起於腳跟,由腳而腿而腰形於手指,須完整一氣,不能有絲毫間斷。

練習太極拳為什麼要從練習站樁開始

這個問題有些複雜。站樁的功用,絕不是簡單的穩固下盤而已。它本身涵蓋專了很多屬 功能,一是練氣 再是體悟 勁。在這當中 你又會體會到 什麼是 氣沉丹田 又什麼是氣貼脊背 再 濁氣沉與腳下!這不是個一天 一年的功夫。第二 是勁,在太極拳裡是沒有力量這一說的。雖是一種拳術 卻不是以力取人。太極拳 講的是 ...

陳氏太極拳與楊氏太極拳哪個好,陳式太極拳好還是楊氏太極拳好?

如果是鍛鍊身體的話,那是楊式好。陳氏太極拳中保留了一些積極格鬥中的如震回腳等答剛猛的功夫。世界更地的太極拳拳種都是由陳式太極變化而來,但是真正把它傳播到世界的,還是楊式太極拳。而太極拳的本源陳氏太極拳,因為裡面有剛猛的招式,所以被不少太極拳學習者評價為最不像太極拳的太極拳。楊氏太極拳之所以不同與陳式...

楊式太極拳基本功站莊吐吶之法,楊式太極拳的的特點

練太極拳的呼吸的宗旨是 讓呼吸自然的跟隨動作,讓呼吸根據體能進行自然的調整,不能讓動作服從呼吸,要順其自然。比如跑步,你不用想呼吸,呼吸自然的會隨上,呼吸自然的會跟隨體能進行調整,該緩的時候自然會緩慢的呼吸,該急促的時候,自然的就會急促,這就是讓體能自然的調整呼吸。動作結合呼吸的說法錯了嗎?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