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情志養生,黃帝內經 養生篇

2025-04-10 23:25:23 字數 942 閱讀 5827

黃帝內經 養生篇

1樓:花為誰栽

《黃帝內經》之養生篇: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四季養脾胃,返璞歸真的養生方法保你一年無病,四季平安。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

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你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長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長兄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於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下針放血、用藥教藥,都以為我醫術高明,因此名氣響遍全國。」

治未病」是中醫的健康觀,是古代醫家幾千年來在預防和治服瘟疫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和完善的「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科學思想,是中醫學奉獻給人類的健康醫學模式。

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中提出「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即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並不是擅長治病的人,而是能夠預防疾病的人。可見,中醫歷來防重於治。面對現代五花八門的疾病,以及發病年齡越來越低、亞健康人越來越多的狀況,利用中醫進行養生保健無疑是最合適的方式。

簡單的講《黃帝內經》中的「上醫、中醫、下醫」即:『』上醫治未病之病,謂之養生;中醫治欲病之病,謂之保健;下醫治已病之病,謂之醫療。」用後現代醫學的說法,「上醫」屬於養生學,「中醫」屬於保健學,或都叫預防醫學,下醫才是今天理解的醫學。

黃帝內經 金匱真言論(中醫),黃帝內經,金匱真言論中說心開竅於耳,腎開竅於二陰,與一般的中醫理論不大一樣嘛!還有上面說春天對應酸

看看聶文濤正說 黃帝內經 馴服血糖 的作者 黃帝內經,金匱真言論中說心開竅於耳,腎開竅於二陰,與一般的中醫理論不大一樣嘛!還有上面說春天對應酸 老師講課常說 用心聽 你理解了嗎 腎藏精,精氣足則表現在生殖系統,再者五行酸入肝在五行屬木對應春季,甘,入脾在五行屬土對應長夏,苦入心,屬火在 五行對應夏,...

求黃帝內經全解,黃帝內經誰註解的好

黃帝內經 中關於夢的解析 檢視文章 黃帝內經 中關於夢的解析2009年11月28日 星期六 20 18陰陽篇 水為陰,陰氣盛則夢大水而恐懼 火為陽,陽氣盛則夢大火而燔灼 陰陽俱盛,則夢見與人相殺毀傷。氣盛篇 肝氣盛 夢煩躁易怒?心氣盛 夢騰空飛翔?夢唱歌 為脾氣盛 夢哭泣恐懼,為肺氣盛 夢歡笑不休,...

本草綱目和黃帝內經中的藥膳養生法的介紹蝦有藥用價值嗎?

擇食 淮南子 中有 古者民茹草飲水,採樹哪拆巨集木之實,食螺蚌之肉 飲事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原始人類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了有 作用的食物,可作為食,也可作為藥御悄,同時,通過進一步的實踐 這個李冊過程是很長的 逐漸把一些天然物產區別為食物 藥物 毒物。據 山海經 記載 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