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自大的文言文,夜郎自大下一句

2025-04-09 04:20:29 字數 1691 閱讀 9928

夜郎自大下一句

1樓:帳號已登出

夜郎自大沒有下一句,這是第乙個成語。

夜郎自大(拼音: yè láng zì dà)是乙個漢語成語,最早出自西漢司馬遷編寫的《史記·西南夷列傳》。

該成語原指國土很小的夜郎國王自以為大,比喻人不自量力,妄自尊大;在句中作謂語、定語巨集配,含貶義。

成語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西南夷列傳》

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東漢·班蔽坦指固《漢書·西南夷傳》

滇王與漢使言:「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各自以一州王,不知漢廣大。

後人根據上述文獻提煉出成語「夜郎自大」。

近義詞:妄自尊大。

妄自尊大(拼音: wàng zì zūn dà)是乙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馬援傳》。

妄信者自尊大(妄:過分地)指沒有根據的高看自己,狂妄自大;形容人狂妄地誇大自己,輕視別人。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妄自尊大。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夜郎自大。

夜郎自大文言文翻譯

2樓:四季教育

原文

及元狩元年①,博望侯。

張騫使大夏來②,言居大夏時見蜀布③、邛竹杖,使問所從來④,曰:「從東南身毒國,可數千裡,得蜀賈人市⑥」。或聞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國。

騫因盛言大夏在漢西南,慕中國,患匈奴隔其道⑦,誠通蜀⑧,身毒國,道便近,有利無害。於是天子乃令於、柏始昌、呂越人等,使間出西夷西⑨,指求身毒國⑩。至滇,滇王嘗羌乃留,為求道西十餘輩(11)。

歲餘,皆閉昆明(12),莫能通身毒國。

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13)?」及夜郎侯亦然(14)。以道不通故,各自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注:元狩:第四個年號(前122-前117)。②使:出使。大夏:西域。

國名。來:回來。③居:呆在。④使問:派人詢問。所從來:從何地弄來。⑤身毒國:古代國名。或譯作「天竺。

天毒」、「乾毒」等。⑥市:買。

隔:阻隔。⑧誠:

若。⑨間:走小路,捷徑。

指:通「旨」,意旨。求:

找到。(11)為求道西:為他們尋找西去的道路。

十餘輩:指滇國。

派出找尋西去之路的十多批人。(12)閉:阻塞。(13)孰與:與……比,哪乙個……。14)然:如此。

譯文

待到元狩元年(前122),博望侯張騫出使大夏國。

歸來後』說他待在大夏時曾經看到過蜀郡出產的布帛,邛都的竹杖,讓人詢問這些東西的來歷,的人說:「從東南邊的'身毒國弄來的,從這兒到那裡的路途有數千裡,可以和蜀地的商人做買賣。」有人聽說邛地以西大約二千里處有個身毒國。

張騫乘機大談大夏在漢朝西南方,仰慕中國,憂慮匈奴阻隔他們與中國的交通要道,假若能開通蜀地的道路,身毒國的路既方便又近,對漢朝有利無害。於是就命令於、柏始昌、呂越人等,讓他們尋找捷徑從西夷的西邊出發,去尋找身毒國。他們到達滇國,滇王嘗羌就留下了他們,併為他們派出十多批到西邊去尋找道路的人。

過了一年多,尋路的人們全被昆明國所阻攔,沒能通往身毒國。

滇王同漢朝使者說道:「漢朝和我國相比,哪個大?」漢朝使者到達夜郎,夜郎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是因為道路不通的緣故,各自以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漢朝的廣大。

求一句文言文翻譯!謝謝,求一句文言文的翻譯,謝謝!

想到國家大事,我一夜無眠撫劍長嘯,胸懷壯志,希望奔赴千里為國家效力。贈張相鎬二首 其一 神器難竊弄,天狼窺紫宸。六龍遷白日,四海暗胡塵。昊穹降元宰,君子方經綸。澹然養浩氣,欻起持大鈞。秀骨象山嶽,英謀合鬼神。佐漢解鴻門,生唐為後身。擁旄秉金鉞,伐鼓乘朱輪。虎將如雷霆,總戎向東巡。諸侯拜馬首,猛士騎鯨...

揠苗助長文言文一句一句解釋,揠苗助長文言文中,所有之的解釋

古文原文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長者,揠苗者也 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古文譯文 古宋國有個人擔憂他的禾苗不長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來十分疲勞,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 今天可把...

《揠苗助長》第一句謂的意思,揠苗助長文言文一句一句解釋。

揠苗bai助長 讀音 y du mi o zh zh ng意思 比喻為急於求成,zhi反而壞了事。dao原文 宋人有閔其內 苗之不長而揠之者,容芒芒然歸,謂其人曰 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