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留守兒童的健康人格

2025-04-05 02:55:21 字數 3937 閱讀 7098

留守兒童存在哪些人格問題

1樓:基業長青通天下

留守兒童存在的人格問題有很多的,比如說孤獨,留守兒童由於不在父母身邊生活,不能感受到父母的溫暖和關心,即使有**聯絡,也給不了孩子擁抱和行動上的關愛,這樣的孩子心裡的話很難和老人傾吐,而有些老人的教育方式也跟不上時代,和孩子之間有很大的代溝。還有就是自卑。對於孩子來說,日常生活中需要父母的鼓勵和引導,很多事需要孩子大膽嘗試,而留守兒童缺乏這方面的鍛鍊,大多老人帶孩子的時候 ,擔心孩子磕著碰著,這也不讓做,那也不讓碰,長期下來,孩子沒有自信,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

還有焦慮,如果留守兒童是自己的祖父母帶,還能得到一些關心,如果是鄰居或親朋照顧,孩子會有被遺棄的感覺,而且很多周圍的人也喜歡拿孩子開玩笑,說「你爸媽不要你了」,對孩子的心理傷害尤其大,孩子也容易變得暴躁易怒,會產出焦慮的心理,這是一種缺少關愛的表現。最後一點沒有安全感,雖然留守兒童是有完整的家,但他能體會到的很少,只有父母回來的時候才能感受到父母的溫暖,會沒有安全感,而長期和祖父母在一起的孩子,很難有家庭的概念,對家沒有歸屬感,成年以後,對婚姻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2樓:水墨點兒

留守兒童大部分或多或少還是會有些心理問題的吧,通常他們住的都是偏遠地區,因為這樣才導致他們父母出遠門打工,不方便常回家。一般他們首先缺乏的就是安全感,在孩子幼小的時候,是特別依賴父母的,父母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精神支柱,一會看不見都哭著要,可況是很久見不到的關係,在沒有安全感的世界裡,會變得膽小害怕。在本該學習相處,豐富語言的時期,卻沒得到鍛鍊,就會產生了孤獨,而祖輩們和孩子本就有大代溝,又忙於照顧他們,還要做家務農活,沒精力沒能力也沒想到,關注他們的心理,孩子會變得木訥,不善於溝通。

因為沒有父母(不在身邊),不會交談,無法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又會變得自卑。不良的惡性迴圈,所以儘量在本地工作,或者帶著孩子一起,不要讓他們有遺憾,有些痛是彌補不了的。

3樓:網友

大部分留守兒童都存在著缺乏安全感的問題,由於缺乏父母在家教養,兒童大多數都缺乏依靠。

4樓:空心太陽

留守兒童因為是在乙個缺愛的環境里長大的,所以會非常沒有安全感,同時會更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5樓:你的屁股

留守兒童的一些心理要素就在於自卑,還有得不到關愛,長期的環境影響導致內心求愛。

6樓:網友

留守兒童缺少父愛母愛,很多事情他都不瞭解,在認知方面會很欠缺。

7樓:騎彰

留守兒童可能存在性格內向啊,還有一些壞毛病之類的。

8樓:有理想的乙隻朵朵

我同大部分應該都是會缺乏安全感,然後可能內心比較內向,然後敏感吧。

如何培養留守兒童的健康心理

9樓:闖前明月逛

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當前社會和學校關注的熱點。與非留守兒童相比,留守兒童在健康、心理、教育等方面都處於弱勢地位。從留守兒童心理來看,存在著委屈難過、孤獨、敏感自卑、逆反等問題。

學校應採取多種措施,包括建立家校聯絡制度、教師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建立結對幫扶制度、為留守兒童開設心理疏導通道、培養留守兒童健康的心理,改善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狀況。

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該如何引導?

10樓:四月一君

建議如下:

第一,培養他們的幸福感體驗。積極心理學家認為:「幸福感就是主體主觀上對自己已有的生活狀態正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狀態的一種肯定的態度和感受。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留守兒童原生家庭的生活狀態和環境,但是可以改變他們對一些事物的看法,改變他們固有的原生家庭觀念,給他們積極的暗示。

老師通過與農村留守兒童交流,增加他們對父母外出務工的瞭解與理解,讓他們說出自己對父母看法以及儘可能地讓他們理解父母對他們的愛,讓他們切身感受到父母的愛,增強他們的幸福感。

第二,培養他們積極樂觀的情感體驗。教他們學會正確歸因,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善於將其歸為外部因素;在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時,善於將其歸為自己努力獲得的而不是靠運氣,還教他們學會在自己的身上找優點。

第三,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自己的學習設立小目標。最後,培養他們積極的情緒體驗。讓他們學會發現美,鼓勵他們寫週記,記錄每週遇到的或者自己親身經歷的開心事,以及將自己發現的美好的事物都記錄下來,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四,培養他們的抗挫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讓他們充分認識挫折,在遇到挫折時,學會用積極的心理暗示,以積極的態度解決。其次,增強他們的自尊意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或者學科教師在課堂上、生活中尊重學生,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進行培養,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乙個完整的人,是乙個有價值的人。

11樓:花無缺

留守兒童因缺少監管,不愛學習,家長應該通過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來擴充套件孩子的視野,培養了孩子的思考能力,進一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感,為孩子心理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礎。

12樓:高檔兒

留守兒童的問題主要是父母之愛的缺失。其他人即使能給他們帶去溫暖,但是都不能代替他們父母給他們的愛,所以可以聯絡孩子的父母,給父母做工作,讓父母經常聯絡孩子,關心孩子。

13樓:行動的兔子

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小圈子,共同的學習,共同的玩耍,定期的有專業老師做一些心理輔導,定期的讓孩子與遠方的爸媽視屏連線,交流感情。

14樓:江然_錦

父母多與孩子溝通,細心觀察孩子的狀態,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完善家庭教育環境。

15樓:尤允兒

作為旁人或者老師,應該告訴這些留守兒童其父母是為了給他們提供更好的生活才外出打工的,要讓他們珍惜父母的付出,同時在生活上多給他們關愛。

16樓:網友

應該告訴他們自己的爸爸媽媽其實是非常愛自己的,只是生活所迫,才不得不把她留在老家,不能帶在身邊,希望他們能夠理解自己的父母,並愛自己的父母。

17樓:木偶

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父母即使不在身邊,他們也是幸福的,相比世界上吃不飽飯的人,他們已經非常幸福了。

18樓:曉曉肖

留守兒童的心理很脆弱,要慢慢的讓他們知道他們自己是很重要的,他的家人們其實是很愛他的,只是方式不同,不能陪伴在他身邊。

19樓:明玥茗月

需要專業的心裡醫生加上父母,以及身邊的朋友共同來引導,效果會比較好。

20樓:你看小何怎麼說

我覺得最好還是讓專業的心理醫生或者心理老師進行引導,再加上家長的強有力配合,完美!

如何保護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21樓:呆萌小怪獸

聽課記錄。案例--用醬肘子安慰自己的姑娘。

小英的父母在省城包工程,一兩個月才能回農村看望由外婆代為撫養的女兒。

每次爸爸媽媽回家,都會買很多諸如天福號醬肘子一類的美食作為給女兒的禮物。

上高中以後,在城裡已經事業有成的父母給她足夠的零花錢。每當心情不好,女兒就吃很多類似醬肘子、紅燒肉一類的美食安慰自己,後來長成了乙個超級胖子,二十多歲就已經高血脂高血壓 線。

留守兒童最需要什麼。

孩子最缺的顯然不是醬肘子,褲念腔而是父母親人穩定和有質量的愛與陪伴。

孩子需要爸爸媽媽能和代為撫養孩子的老人在教育方法上做好溝通協調。

孩子既需要女性的親人,也需要男性的親人的教育與陪伴。

給留守兒童家長的建議:

學會帶著共情與尊重的和孩子溝通。

關心孩子物質生活高祥與精神生活並重。

和老人、學校就教育方法做好溝通。

給孩子必要的規則,和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沉迷手機遊戲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關愛,溝通了解孩子內心的空虛。孩子為何喜歡遊戲,因為遊戲能使孩子快樂,所以,父母應多陪孩子做些遊戲,帶給孩胡衫子快樂。他們就會從手機遊戲裡慢慢走出來。

跨國夫妻10年培養留守兒童,這對夫妻有怎樣一段故事?

跨國夫妻年培養留守兒童,這對夫妻有怎樣一段故事?一 這對夫妻和留守兒童有什麼樣的故事?這對夫妻就是北京姑娘李陽和他的荷蘭籍丈夫,十年前,他們在雲南緊迫的乙個山寨裡邊創辦了乙個名叫榕樹根的公益組織,十年來他們兩個把繪畫 攝影和英語等融入到了他們的教育中,給這些山寨兒童帶來了知識和希望。在他們建立的這個...

如何教育留守兒童

端正留守兒童的學習態度。很多留守兒童由於缺乏父母之愛,學習沒有動力,學習態度很差。爺爺奶奶管教能力有限,所以他們很多人都學習成績不好。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多給他們打氣,告訴他們只有勤學苦讀才能出人頭地,擺脫留守的現狀,才能去城裡和父母相聚。讓留守兒童有一定的紀律性 提高自理能力。很多留守兒童隨意慣了...

怎樣讓留守兒童跟在父母身邊,留守兒童如何跟父母相處?

留守兒童和老人是我國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由於農村條件不好,很多年輕人需要外出打工,又不能帶著孩子,所以出現了很多留守兒童,外出打工的年輕人應該儘快在外面穩定下來把孩子接在身邊,或者回家鄉發展,現在我們國家農村發展的也還是可以的 可以在上班的附近租個便宜點的套房,然後把老人接過去,孩子讓老人帶,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