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先有暫估入庫,才有暫估出庫。否則視同一般進貨入庫。
暫估入庫:
借:庫存商品-**商品
貸:應付賬款-**公司-暫估
出庫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商品
收到發票,紅字全額衝回前期暫估入庫:
借:庫存商品-**商品
貸:應付賬款-**公司**暫估
再按發票的金額,再做一張憑證:
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賬款-**公司
銀行存款或現金
調整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如暫估價大於實際進貨價,差額部分應記為負數)貸:庫存商品-**商品(如暫估價大於實際進貨價,差額部分應記為負數)會計做賬也稱會計實務,指會計進行帳務處理的過程,一般從填制憑證開始到編制報表結束的整個過程。
在過去計劃經濟年代裡,會計只是被動的執行國家規定完成上述過程就可以,隨著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經濟業務不斷創新,如何更準確、更合理地處理每一筆業務成為很多會計必修的一門技術。至此,會計作賬就被賦予特殊的意義,不再侷限過程而是解決如何做的更好。
會計做賬主要以傳統行業工業、商業、廣告業為主,加上多行業真賬實操學習,掌握會計做賬整套技能為目的。
2樓:匿名使用者
應先有暫估入庫,才有暫估出庫。否則視同一般進貨入庫。
暫估入庫:
借:庫存商品-**商品
貸:應付賬款-**公司-暫估
出庫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商品
收到發票,紅字全額衝回前期暫估入庫:
借:庫存商品-**商品
貸:應付賬款-**公司**暫估
再按發票的金額,再做一張憑證:
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賬款-**公司
銀行存款或現金
調整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如暫估價大於實際進貨價,差額部分應記為負數)貸:庫存商品-**商品(如暫估價大於實際進貨價,差額部分應記為負數)
3樓:匿名使用者
借:生產,管理(暫估出庫)
貸:原材料
暫估材料入庫並出庫賬務處理 10
4樓:
本月暫估入庫,下月初衝回,若下月仍沒有發票,月末再暫估,下下月初衝回,如此反覆,直到收到發票為止,時間長了,稅務會找麻煩。
收到發票後才衝回。跨年度時稅務上可能會有麻煩,因為稅務機關可能認為你是虛增成本的。
補記入庫的會計賬。未做原材料入庫處理,但結轉了生產成本和庫存商品,原材料賬戶肯定少了一塊(還有可能餘額在貸方),只要補記一下原材料,該賬戶就是真實情況了。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購入存貨,月底時,若發票未到,應分別存貨科目,抄列清單,暫估入賬,借記「庫存商品」、「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等科目,貸記「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科目,下月初用紅字作同樣的記錄,予以衝回。
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對於已驗收入庫的購進商品,但發票尚未收到的,企業應當在月末合理估計入庫成本(如合同協議**、當月或者近期同類商品的購進成本、當月或者近期類似商品的購進成本、同類商品同流通環節當期市場**、售價*預計或平均成本率、等)暫估入賬。
5樓:會計老師鄭重
您好!我是會從老師,回答您的問題:
發票未到,但是材料已本月暫估入庫,因為是估計數,一般不考慮稅金問題,分錄是:
借:原材料(暫估)
貸:應付賬款等
次月收到發票,先紅字衝回暫估入賬,再按票面金額重新登記一遍,注意:衝紅後,必須包括進項稅。
紅字衝出
借:原材料 (紅字)
貸:應付賬款 等(紅字)
重新入賬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 等
你的材料起先按估計金額結轉到生產成本的,因此應該把結轉成本要進一步進行處理,否則影響生產成本的金額。
希望我的回答,您能滿意,祝新年快樂!
6樓:小火柴工作室
次月收到發票,先紅字衝回暫估入賬,再按票面金額重新登記一遍,包括進項稅。
紅字衝出
借:原材料 等 (紅字)
貸:應付賬款 等 (紅字)
重新入賬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 / 銀行存款 等
你的材料已經結轉到生產成本中了,將原材料賬戶處理一下就行了,不用管後續成本處理。
會計暫估出庫可以做嗎,急急!!如果可以怎麼做!
7樓:老實人老實幹事
1、如題所述,材料出庫一般不以暫估進行定義,暫估一般是對入庫的暫估價而言;
2、一般來說,出庫的資料必須按照既定原則進行核算;
3、如果採取計劃價核算方式的,那麼,出庫則必須以計劃價進行計算(按照既定原則在月末結轉材料成本差異),如果是採取實際價核算方式的,那麼,出庫則以入庫單價(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等)進行計算;
4、如果材料入庫未能確定單價的,才以暫估價進行估價入庫,那麼在材料出庫才有依據(在確定入庫單價後,必須及時對原暫估價進行調整)。
會計做賬時,什麼情況下暫估入庫,怎麼才能衝暫估入庫!
8樓:等風亦等你的貝
材料入倉庫,沒正式發票,會計可用倉庫入庫單做暫估入庫。等正式票發票來了,就衝暫估入庫,用正式發票入帳。次月初用紅字衝回,以倉儲部門上月末出具的暫估入庫單改為紅字為附件進行會計處理:
借:庫存商品/原材料等(紅字)
貸:應付賬款(紅字)
正式發票收到時,以發票和倉儲部門出具的正式入庫單作為附件進行會計處理:
借:庫存商品/原材料等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
暫估價與實際價差異的處理。
存貨暫估的基本概念
暫估,是指按照現行會計準則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以及謹慎性的質量要求,在具體的會計業務處理中,一種與預計負債不完全相同的業務。
暫估也是指本月存貨已經入庫,但採購發票尚未收到,不能確定存貨的入庫成本。月底時為了正確核算企業的庫存成本,需要將這部分存貨暫估入賬,形成暫估憑證。暫估業務簡單的可理解為貨到票未到的業務。
1、 暫估入庫
【案例】
甲公司購進原材料a一批用於生產商品b(可以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稅率17%),原材料已驗收入庫,但尚未收到發票。合同約定材料**共計1 170元(含稅)。
【解析】
借:原材料——a 1000
貸:應付賬款——暫估/無票(某**商 ) 1000
注意: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不能申報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
因此,不存在進項稅額的暫估抵扣問題,且上述分錄中,暫估金額應當按照不含稅**口徑暫估。
2、暫估回沖
按照規定,暫估入庫要在次月月初紅字衝回,但在實際工作當中,如果當月發票還是沒有收到,月初衝回月末再次暫估,會無形中加大工作量,一般是在收到發票時再衝回。
①紅字衝回暫估入庫
借:原材料——a -1000
貸:應付賬款——暫估/無票(某**商) -1000
②收到發票,做入庫處理
借:原材料——a 1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70
貸:應付賬款——某**商 1170
9樓:
會計做賬時,什麼情況下暫估入庫,怎麼才能衝暫估入庫?
企業在月底進行原材料核算時,對於採購的原材料已經入庫,但材料發票未到的情況下,一般採取暫估入帳的方法計帳;月初在收到發票時,按原憑證紅字衝消暫估材料後,再按發票**如實做帳;
10樓:匿名使用者
貨物已經驗收入庫,發票未到,月末時暫估入庫。次月發票導師在衝暫估入庫
11樓:玉蓮
原材料已經驗收入庫,但是到月底未收到發票時,先根據合同或是協議上的金額暫估入庫,收到發票時沖銷暫估入庫。
1、收到材料時
借:原材料--暫估入庫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款
2、收到發票時用紅字沖銷
借:原材料--暫估入庫(紅字)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款(紅字)
借: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
庫存商品暫估入帳,成本已結轉,下月收到發票時怎麼做賬??
12樓:墨陌沫默漠末
月初,先衝減暫估分錄,會計分錄如下:
借:原材料-暫估入賬
貸:應付賬款
收到發票時,做賬:
借:原材料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貸:應付賬款
因為年底曾經預估了成本併入賬了,會計分錄為:
借:應付賬款
貸:原材料-暫估
對於上月暫估入庫並已銷售商品的銷售成本,從理論上應當進行調整,但是,由於企業購銷活動的經常性和大量性,從會計的重要性原則出發,出於簡化會計核算的考慮,對於暫估成本的發出成本,不予單獨進行調整,而是隨庫存商品今後的收發業務自行消化。
這也就是企業會計制度強調的暫估入庫成本時應當合理估計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計算當月發出庫存商品成本時,應當仍然按照規定的方法正常計算確定發出成本。
由於月初紅字衝回入庫,並且取得發票正式入帳,兩者相抵,餘額為暫估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差額。所以,該差額實際上應當由本月發出和月末結存的庫存商品承擔了。
13樓:
首先應暫估入賬,與另外正常入庫入賬的庫存商品一樣,一併計算庫存商品發出(包括說的銷售出庫)成本,庫存商品暫估入賬,成本雖然已結轉,但在下月收到發票後,應先紅字衝回暫估入賬時的分錄,再根據發票重新做分錄入賬。
成本就不能重複做了,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借:原材料(紅字) 應付賬款——暫估進項稅(紅字)
貸:應付賬款—a公司(暫估入賬紅字)
借:原材料應交稅金——應繳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者應付賬款)
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不能申報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因此,不存在進項稅額的暫估抵扣問題,且上述分錄中,暫估金額應當按照不含稅**口徑暫估。
擴充套件資料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
發出存貨的成本有不同的計價方法,具體包括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和加權平均法。
對於採用個別計價法和先進先出法的企業,暫估價和實際價之間的差異,可以按照重要性原則,差異金額較大時再進行調整。
發出存貨的成本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的,存貨明細賬的單價是實時動態變化的,對於暫估價與實際價之間的差異,只是時間性的差異,按照會計的一貫性原則,可不需要進行調整。
14樓:夢的啟程
上個月暫估,下月月初首先要衝暫估,會計分錄為:
借:庫存商品-暫估入賬
貸:應付賬款——某某公司/銀行存款
收到發票,會計分錄為:
借:庫存商品——某某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應付賬款——某某公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結轉成本,如果上個月多結轉了要衝回,如果少結轉要加上未結轉的金額。
會計分錄為: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某某商品
15樓:匿名使用者
借:庫存商品-暫估入賬
貸:應付賬款——某某公司/銀行存款
收到發票,會計分錄為:
借:庫存商品——某某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應付賬款——某某公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結轉成本,如果上個月多結轉了要衝回,如果少結轉要加上未結轉的金額。
會計分錄為: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某某商品
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對於已驗收入庫的購進商品,但發票尚未收到的,企業應當在月末合理估計入庫成本(如合同協議**、當月或者近期同類商品的購進成本、當月或者近期類似商品的購進成本、同類商品同流通環節當期市場**、售價*預計或平均成本率、等)暫估入賬。
編制的會計分錄為:
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賬款——暫估款
必須注意的是,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不能申報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因此,不存在進項稅額的暫估抵扣問題,且上述分錄中,暫估金額應當按照不含稅**口徑暫估。
因此,首先應當按照上述規定暫估入賬,然後,與其他正常入庫入賬的庫存商品一樣,一併計算庫存商品發出(包括說的銷售出庫)成本。編制會計分錄為: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收到發票後的處理:
次月初,衝回暫估入庫成本,以紅字編制如下分錄:
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賬款——暫估款
取得發票後,編制正式入帳分錄:
借:庫存商品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公司 等
暫估材料發出是否允許稅前扣除,暫估入賬固定資產的折舊怎麼稅前扣除
不可以稅前扣除,企業有該筆業務的充分依據,指的是什麼?在稅務上承認的稅前扣除依據只有發票,其他的一切合同 付款依據 發貨單送貨單收貨單等都不作為合法依據,所以除非有發票,否則不得稅前扣除,而如果有發票也就不存在暫估問題了,所以,如果暫估並且發出,年末沒有收到發票,則所得稅稅前不得扣除,要做納稅調整。...
暫估入賬的問題,應付賬款 暫估入賬的問題
1 當月貨已到進項發票未到 借 庫存商品 暫估價 貸 應付帳款 暫估價 2 貨已賣,銷項發票已開 1 借 應收帳款 或銀行存款等 貸 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 應交增值稅 銷項稅額 2 月末結轉已銷商品成本 借 主營業務成本 暫估價 貸 庫存商品 暫估價 3 如次月進項發票還是沒到 1 月初 借 庫存...
暫估入賬的處理
不用,只有在票到時做 借 應交稅金 應交增值稅 進 貸 其他應收款 就好了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 等收到憑證的時候再入賬,如果月末還未收到發票,則暫估入賬。下月初紅字衝回就行。都衝回,做的對著呢。下個月憑證到了 賬即可。如果貨到票未到,借 材料採購 100 貸 應付帳款 暫估應付款100 若下個月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