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有我之境指的是,作者所觀之境將自己的感**彩融入其中,即物物皆著我之色,我愉悅即萬物皆欣欣向榮,如「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遍長安花。」我憂傷即萬物皆傾頹百態,如「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無我之境指,作者儲存著一顆恬然的心,心境悠然一時的情感的表達與自然形成了契合,如「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
詩中未著我之色,竟處處是現我之情,無我之境不是詩中沒有「我」,而是「我」已經與境行成了天然的和諧,它是藝術追求的至高境界,無需刻意雕琢,巧然天成。
擴充套件資料
內容含義
王國維根據其文藝觀,把多種多樣的藝術境界劃分為三種基本形態:「上焉者,意與境渾;其次,或以境勝;或以意勝。」王國維比較科學地分析了「景」與「情」的關係和產生的各種現象,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造境」與「寫境」,「理想」與「寫實」的問題。
「造境」是作者極逞「創意之才」,充分發揮想象力,使萬物皆為我驅遣,「以奴僕命風月」,這正是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基本特徵。「寫境」則是作者極逞狀物之才,能隨物婉轉,「能與花鳥共憂樂」,客觀的真實受到高度的重視,這正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基本特徵。
王國維還提出,「理想派」與「寫實派」常常互相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創作方法。而用這種方法創作出來的藝術境界,則不能斷然定為「理想派」或「寫實派」。
在這種境界裡,「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故也。」自然與理想熔於一爐,「景」與「情」交融成一體。王國維認為,這是上等的藝術境界,只有大詩人才能創造出這種「意與境渾」的境界。
王國維還進一步論說文藝創作必有取捨,有主觀理想的注入;而虛構或理想,總離不開客觀的材料和基本法則。所以,「理想」與「寫實」二者的結合有充分的客觀根據。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兩種創作方法相結合也有其客觀可能性。
王國維的見解可謂透徹,精闢。「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雖「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之於自然,而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則。」
2樓:匿名使用者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藝術境界分為「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兩種,並作了簡略說明,他說: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過「。
「可堪孤館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有我之境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
「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
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又說:無我之境,人惟於靜中得之;有我之境,於由動之靜時得之。
故一優美一巨集壯也。
由於王氏的解釋過於簡略,後人的理解也頗多歧義。首先是關於這兩種境界的劃分,有人贊成,有人反對或懷疑。贊成者對於何為「有我之境」,何為「無我之境」,也眾說紛紜,歸納起來大體有以下幾種觀點:
第一種可謂「情景說」。即從情與景的關係特點上解釋。這種觀點認為,「有我之境」以情為主,多半是情語。
「無我之境」以景為主,大體是景語,前者感情強烈,後者感情沖淡;或前者感情外露,後者感情內蘊,因此,前者是「顯我」,後者是「隱我」。①
第二種可謂「心物說」。即從心與物的不同關係上解釋。這種觀點認為,兩種境界實是心與物結合的兩種不同形態,前者是物的「人化」,後者是人的「物化」。
「心」指感情,所以「人化」即感情化,「物化」即感情自然而然流露於物的如實描寫中。②
第三種可謂「移情說」。即認為兩種境界的共同點是移情作用的表現,但前者主體色彩濃厚,後者主體色彩相對淡薄;前者物件受到改造痕跡明顯,後者則外射於物件的主體內容與自身意蘊和諧融合。③
第四種可謂「利害關係說」。即從主體與客體之間是否存在著利害關係的角度解釋。這種觀點一般都根據王國維所受叔本華「意志論」的影響來理解的,認為「有我之境指當吾人存有「我」之意志,因而與外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有有我之境 」「有無我之境」怎樣解釋?
3樓:匿名使用者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藝術境界分為「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兩種,並作了簡略說明,他說: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過「。
「可堪孤館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有我之境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
「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
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又說:無我之境,人惟於靜中得之;有我之境,於由動之靜時得之。
故一優美一巨集壯也。
由於王氏的解釋過於簡略,後人的理解也頗多歧義。首先是關於這兩種境界的劃分,有人贊成,有人反對或懷疑。贊成者對於何為「有我之境」,何為「無我之境」,也眾說紛紜,歸納起來大體有以下幾種觀點:
第一種可謂「情景說」。即從情與景的關係特點上解釋。這種觀點認為,「有我之境」以情為主,多半是情語。
「無我之境」以景為主,大體是景語,前者感情強烈,後者感情沖淡;或前者感情外露,後者感情內蘊,因此,前者是「顯我」,後者是「隱我」。①
第二種可謂「心物說」。即從心與物的不同關係上解釋。這種觀點認為,兩種境界實是心與物結合的兩種不同形態,前者是物的「人化」,後者是人的「物化」。
「心」指感情,所以「人化」即感情化,「物化」即感情自然而然流露於物的如實描寫中。②
第三種可謂「移情說」。即認為兩種境界的共同點是移情作用的表現,但前者主體色彩濃厚,後者主體色彩相對淡薄;前者物件受到改造痕跡明顯,後者則外射於物件的主體內容與自身意蘊和諧融合。③
第四種可謂「利害關係說」。即從主體與客體之間是否存在著利害關係的角度解釋。這種觀點一般都根據王國維所受叔本華「意志論」的影響來理解的,認為「有我之境指當吾人存有「我」之意志,因而與外物有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是什麼意思? 10
4樓:匿名使用者
如文: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稱有我之境.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則稱之為無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
國有一個非常豐富的自然詩創作傳統,西歐十
八、十九世紀的浪漫主義詩人也創作了大量的自然詩。但從整個傳統來看,中西自然詩在美學境界上存在著微妙而有本質意義的差別,即中國自然詩創造了「無我之境」,西歐自然詩創造的是「有我之境」。關於這一點,通過中西方自然詩人中最具代表性的陶淵明與華茲華斯的比較,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而他們之間的差異從更根本上說是兩個文化傳統的差異,即中國有著悠遠而獨特的「天人合一」的觀念,西歐則主要是「天人相分」的傳統。
什麼是「有我之境」?王國維說「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即詩人在描寫自然景物時,偏重於主觀情思的直接流露。
在所創造的詩境中,作者移情入景,景物非完全客觀的景物所呈現,而是帶有作者的濃厚色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也比較具體明確和強烈。「以我觀物」這個我是一個現實的有意志的人,王國維曾把它稱作「欲之我」。這個「我」在對自然的審美觀照中,他本身的意志,往往以一種情緒,一種具有鮮明傾向與色彩的心境投射到自然物中,但自然物本身的自在性同那個「欲之我」是相對立的。
在這當中,主體的思欲與意志使其對自然的審美本身可能也是反自然的,但自然的怡然和寧靜又會吸引主體暫時與「欲之我」分離,正如叔本華在論及西方詩時所說:「慾望(以個人利害為目的)和眼前環境的純粹觀照是奇妙地交織在一起的。」[4]這或許就是王國維所說「由動之靜時得之」的「有我之境」。
5樓:匿名使用者
王國維《人間詞話》:「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有我之境也。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
有我之境:
維自己的解釋是:「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舉例為:「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這是歐陽修的《蝶戀花》全文:
庭院深深深幾許?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
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一首惜春詞,我們來看後面舉例的:「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用最簡單的字面去理解;「黃昏下,關著門的庭院裡。我沒有計謀留住這個「春」,我帶著淚眼問花;你為什麼匆匆忙忙的就走了?可是花沒有做回答,只是隨著無情的風飄走了。
」這就是有我之境,因為其中「淚眼問花」是誰在問?不就是歐陽修自己嗎?「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然而作者自己的青春不就像他問的那朵花一樣,也是悄無聲息的走了嗎?
文章注重『物象』,但『物象』往往是包括了意和象兩面,不緊緊是通常意義上的景物。注重的是一定的物象構成暗示的作用。《二南密旨》:
「論物象是詩家之作用。」作用一詞原為佛學教理,也可以簡稱為用而與體相對。《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多經》:
「性相名殊,體用無別。」《大方廣佛華嚴經》:「體外無用,用既是體。
用外無體,體既是用。」詩詞文章要明作用,否則就是天與其性,發言自高。明作用就是詞精意炳,婉而成章。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這個有我之境就是得作用之功,「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就是景物、物象,烘托出自我的感情,所以物皆著我之色彩,到達化身為物的境界。
無我之境: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無我之境,不知道悠然的是我呢?還是南山呢?
正如「莊周曉夢撲蝴蝶」不知道蝴蝶是莊周還是莊周是蝴蝶。達到最高的作用之功。「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而到達天人合一的境界。
「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不知道我的心情是如水般澹澹忐忑不安?還是如白鳥悠悠下的自由舒暢?不知道寒波是我,還是白鳥是我,的矛盾心理。
不管是有我,無我之境都是用物象烘托渲染出自我的感情,讓其皆著我之色彩。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是境界是什麼意思
逝去的王國維沒什麼學位,不是碩士,也不是博士,更不是博士後,他完全是靠孜孜不倦地自我奮發 刻苦。他認識到非常重要的東西 學術的靈魂在於境界。為什麼他能夠在二十世紀初,一百年之前,建築起一座又一座的學術里程碑,一座又一座輝煌的學術殿堂?就在他把握了學術的靈魂是境界。王國維 人間詞話 中是三個境界是什麼...
王國維是什麼人?他的《人間詞話》些的怎麼樣
國維 1877年 1927年 字伯隅 靜安,號觀堂 永觀,浙江海寧人。近代中國著名學者,傑出的古文字 古器物 古史地學家,詩人,文藝理論學,哲學家,國學大師。王國維早年為了學習宋詞的寫作開始研究宋詞。王國維接受了西方叔本華的哲學思想,主張運用西方的文藝理論分析中國的文學藝術作品。紅樓夢批評 就是他的...
如何理解王國維《人間詞話》一文中「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
這是作為一個詩人的處世態度,入乎其內,就是要我們體驗觀察 生活,出乎其外,就是要高於生活,是生活的昇華。這也是作為詩人的一種境界。對於詩人來說,詩人的所見所聞,是他們作詩的原材料,然後他們又必須從中跳出來,加入自己的強烈的情感,這樣寫出來的才能叫做詩。一般人都是入乎其內,詩人之區別於一般人,正由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