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燒菜的媽媽作文紅燒魚,會燒菜的媽媽作文150字紅燒魚

2021-05-04 00:24:58 字數 6399 閱讀 4392

1樓:逍遙楚客

今天是星期天,正好又是爸爸的生日,於是媽媽準備燒一道爸爸最愛吃的一道菜——紅燒魚,想給爸爸一個驚喜。

只見媽媽先把整條魚洗乾淨,再抹上些鹽。首先先炸魚。媽媽先把火擰開,再倒進去一些油,應小火炸5分鐘。媽媽笑眯眯地對我說:「要注意,魚皮不能弄破,否則味道就不鮮了。」

媽媽開始燒料了,只見他拿出一口鍋,再把空鍋剛在一個煤氣灶上,把少許油倒進空鍋裡,再往油裡放些姜,我不解地問媽媽:「媽媽,為什麼要把將放進去呢?」媽媽解釋道:

「姜可以去除魚的腥味。」媽媽又把料酒、醬油加進鍋裡,我正要問媽媽,媽媽就講解到:「料酒也是去腥的,而醬油則是使魚味道鮮美的。

」哦,原來紅燒魚就是這樣來的。說著,媽媽把魚倒了進去,又加入了鹽、醬油等調味料,魚的顏色一下子就變得誘人起來,媽媽又輕輕將魚翻了個身,倒入少許水,蓋上鍋蓋,將魚燜3到5分鐘,再燒上些生粉水,媽媽說這樣可以使魚更鮮嫩。

2樓:晨雨梧桐

世上只有媽媽好,媽媽為我做的事有很多,讓我來講一件吧。

有一次,媽媽買了條又大又肥的魚。她對我說:「今天中午我們燒魚吃。

」我說:「好呀」。媽媽二話不說,立刻做起魚來。

只見媽媽把鍋洗了洗,開啟了煤氣,往鍋裡倒了一些油,把魚放進去,用鍋鏟鏟了幾下。過了一會,又把調料放了進去。這時,媽媽的汗水滴了下來。

我問:「媽媽,這魚好吃嗎?」媽媽說:

「你嚐嚐就知道了。」我嚐了嚐,味道好極了,還嚐到了愛的味道。

這頓飯我吃得最香,因為這裡麵包含著媽媽的愛和汗水。

3樓:豈不聞是我

今天放學回家,我看見媽媽在廚房忙開了,輕輕地走進廚房,看見媽媽正準備燒番茄炒蛋。只見媽媽把蛋磕碎,把蛋清和蛋黃倒入一個碗中,用筷子不停地攪拌了一會兒,雞蛋成了蛋糊。媽媽又把番茄切成塊。

準備工作完成了,媽媽開始燒了。媽媽先把油煙機開啟,再將煤氣灶點好火,放上炒鍋,接著把油倒入鍋裡,放進蔥姜。我看見媽媽在等,便好奇的問:

「媽媽,你在等什麼?為什麼不直接把蛋和番茄塊放進去呢?」媽媽笑著回答:

「要等油燒開了才能把菜放進去。」噢!原來是這樣!

燒菜也有學問。油燒開了,媽媽輕輕地把雞蛋放進鍋裡,將鍋不停地轉動,一會兒,成了一個大蛋餅。媽媽用鏟子將蛋餅切成塊,放進盤子備用。

接著又在鍋裡放了少許油,油熱後把番茄放進鍋裡翻炒,放上佐料,炒至大半熟後把雞蛋放進去合炒,不一會兒,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媽媽將菜盛到了盤子裡。

以美食為話題的作文800字

4樓:美年達法

說起餃子,可以說大家是再熟悉不過了。在我們中國,每當逢年過節,迎親待友,總會包餃子。餃子滑潤可口,味道鮮美,寓意深刻。

每年除夕之夜,在我國北方家家戶戶都會圍坐在一起包餃子。「水餃人人都愛吃,年飯尤數餃子香。」這句話代表著人們對餃子的鐘愛之情。

餃子由來已久,始於東漢末年。

醫聖」張仲景在冬至回鄉路過南洋時,看見不少窮困老百姓耳朵凍傷,飢寒交迫,很多人染上風寒。張仲景頓生憐憫之心,於是便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口大鍋,用羊肉、辣椒和袪寒提熱的藥材做餡,再用包成耳朵形狀,盛給窮人們吃。人們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

為了感謝張仲景的善良、無私。每年的冬至和除夕,人們都要吃餃子。漸漸地,吃餃子就成了我們中國人的一種習俗。

在不同的時期,餃子的叫法也各不相同。東漢末年稱餃子為「嬌耳」。唐代卻稱之為「湯中牢丸」;元代稱為「時歲角」;明末稱為「粉角」;清朝又稱為「扁食」……隨著歷史的發展,餃子漸漸開始變得名目繁多。

如廣東的澄粉蝦餃、上海鍋貼餃、揚州的蟹黃蒸餃、山東的高湯水餃、東北的老邊餃子。四川的釧水餃等,都各有特色,受人歡迎。

餃子不僅好吃,而且做法獨特、簡單。首先需要將麵糰搓成長條,再把長條切成一個個小塊,擀成麵皮。然後將一些菜或肉剁碎,用油鹽醬醋等佐料調成餡。

再用麵皮把餡包起來,用手把麵皮一點點兒捏緊,這樣一個漂亮的餃子就做好了。這些包好的餃子也是形狀各異,蘊含深意:月牙形的叫「捏福」;元寶形的象徵著財富遍地,金銀滿屋;麥穗形的象徵著新的一年會五穀豐登……看來,這小小的餃子裡也飽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餃子可不僅僅是中國人的專利哦!外國的餃子也別有一番風味。如**人的餃子餡有牛肉、胡蘿蔔、雞蛋、蔥頭、鹽和味精等,除此之外他們還會在餃子餡中新增一些辣椒末,而且包的個頭很大。

最特別的是他們煮餃子用的是牛骨熬成的清湯。不過,對**人來說,喝煮餃子湯是第一道菜,吃餃子和是第二道菜。其他諸如匈牙利餃子、義大利餃子、朝鮮餃子等,也都很有特色,別具一格。

看到這裡,你一定很饞了吧!那就讓我們一起動手,做一份香噴噴的餃子吧!

5樓:匿名使用者

每當在家看《舌尖上的中國》時,就會對那電視中的美食垂涎三尺,恨不得撲進電視裡去。但轉念一想,有什麼能比家鄉特色的食物——蓬萊小面更好吃的呢?

不管是上學還是放假,早晨一起床,想到的必定是那家鄉的特色早餐——蓬萊小面。你別說,咱們這兒的蓬萊小面真可形容成「湯如甘露面似錦,條條入口稱佳餚!」你看那原先圓滾滾的麵糰,拉麵師傅的金手一伸、一縮、一摔、一拽下,變成絲絲如柔滑綢絮;再看那滷汁:

薄而如紗的蛋花在散發出濃郁香氣的湯汁中翻滾,一股股香氣撲鼻而來,你能抗衡的了這無敵的**!?那就來一碗吧!盛面師傅一提、一放、一按、一擠、一倒,一碗香氣濃郁且物美價廉的蓬萊小面就出鍋啦!

望著這碗「天仙配」,看那晶瑩的滷汁配上細滑的麵糰,你的舌尖是否被調動?拿起筷子,大口吃麵,大口喝湯,別忘了,還有那既好吃又免費的小菜哩!再加上那老陳醋做輔料,那可真是「天賜美味」啊!

不管春夏秋冬,小面總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人們;不管風風雨雨,小面總是能使人們風雨無阻來享受它的美味。

蓬萊小面不僅是咱蓬萊的一大特色,更代表著這個時代人們的口味。想一想,當你背井離鄉數十年,回到故鄉,還能吃上一碗蓬萊小面,面的味道還是地道的「蓬萊味」,看著你土生土長的家鄉,你會是一種什麼心情與思緒?

我們家鄉的特色——蓬萊小面。

6樓:請叫我小芬仔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我對這句話非常贊成。我可以封自己為「小小美食家」,因為我對菜頗有一番研究。光菜名,我就可以滔滔不絕的說上百種。

北京的烤鴨、內蒙古的小肥羊、西安的羊肉泡饃、山西的刀削麵……在這麼多香甜可口的美食中,最讓我喜愛的,便是山城重慶的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不僅吃起來麻辣鮮香而且顏色五彩繽紛。嫩白的豆腐丁排著整齊的「隊」站在盤中,穿上了用鮮紅的辣醬做成的「衣服」,看上去火紅火紅的一片,就像是一團熊熊燃燒的紅色火焰,中間還夾雜著一些外酥裡嫩的肉沫,綠色的蔥花散落在盤中,就如同一片片綠葉,沾著辣醬的豆腐丁成了一朵朵盛開的紅花,在綠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引人注目。不時,從盤中散發出一陣陣誘人的香味,真令人垂涎三尺!

看上去,麻婆豆腐的做法是十分複雜的,其實非常簡單:把豆腐切成一個正正方方的小塊,讓它們一個個「跳」入熱氣騰騰的水中熱熱「身」,再把它們撈出來,一會在用。接著,把肉切成極小的塊,用植物油把肉塊抄酥。

然後,向鍋裡倒入適當的油,開啟開關,向油中放入事先準備好的幹辣椒、花椒和薑片,等油在

七、八十度時放入豆腐丁,再加上適量的澱粉,翻抄幾下,再加入適當的鹽、黃豆醬、豆瓣醬,點上一點白酒,最後用小火慢慢燒兩分鐘,在快起鍋時加入少許的味精,這道色香味俱全的麻婆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吃麻婆豆腐也是很有講究的。吃時,先夾上一塊豆腐,多沾一些盤中的辣醬,把它輕輕地放入嘴中慢慢地咀嚼,吃上去,麻麻的,辣辣的,這種味道一下充滿了嘴的任何角落。我吃的時候,喜歡先把豆腐上的辣醬舔一舔,頓時,辣醬的麻和辣味一下「撲」入嘴裡,再吃豆腐,嫩嫩的豆腐從嘴裡一過,順滑爽口,這樣的吃法,吃到了麻婆豆腐別具一格的風味。

如果你幸運的話,還能夠吃到一點點的肉沫,外酥裡嫩,更一步增添了麻婆豆腐的風味,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7樓:caesar丶冰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以下是寫作方法:

一篇關於美食的作文,400字

8樓:正義小揚

常用片語

◎ 迂夫子 yūfūzǐ 迂腐的書呆子;迂儒

◎ 迂腐 yūfǔ

(1) [stubborn adherence to outworn rules and idea;pedantic]

(2) 守舊固執、不能順應時代潮流接受新思想

(3) 言、行拘泥於陳腐的準則,不切合實際迂腐之談

◎ 迂緩 yūhuǎn 行動遲緩;不直截了當語調迂緩

◎ 迂迴 yūhuí 進攻的軍隊繞向敵人深遠側後作戰

◎ 迂迴 yūhuí 指在思想或表達方式上繞圈子的性質或狀態

◎ 迂迴 yūhuí 曲折迴旋的;環繞的迂迴曲折

◎ 迂見 yūjiàn 迂腐而不切實際。不合事理的見解

◎ 迂拘 yūjū 迂闊而保守,不知順應潮流;拘守陳規,迂腐而不知變通這位老爺天生的是天性重,人慾輕,再加一生蹭蹬,半世迂拘,他不是容易教養成那等個好兒子。——《兒女英雄傳》

◎ 迂闊 yūkuò 思想行為不切實際事理迂闊之論

◎ 迂論 yūlùn 闊於事理、不切實際的言論

◎ 迂磨 yūmó 〈方〉∶言行拖拉,不痛快他辦事迂磨,得時常催他

◎ 迂訥 yūnè 拘謹而又不善於說話。訥,語言遲頓,不善講話邑有成右者…為人迂訥。——《聊齋志異》

◎ 迂氣 yūqì 迂腐的脾氣秉性

◎ 迂曲 yūqū 迂迴曲折的

◎ 迂儒 yūrú 迂腐不通事理、不切實際;腐儒此迂儒之論也!——《三國演義》

◎ 迂遠 yūyuǎn 見解迂闊而不切實際

◎ 迂執 yūzhí 迂腐固執為人迂執

◎ 迂滯 yūzhì 迂闊固執迂滯不達政體。——清· 張廷玉《明史》

◎ 迂拙 yūzhuō 蠢笨;拘泥守舊

9樓:上上好佳

吃東西嘍!可口的花菜呀!點一萬個贊贊贊贊

10樓:匿名使用者

絕對不會有人幫你寫的

11樓:餜懢餜懢

茄汁魚?!

茄汁魚?!

茄汁魚?!

茄汁魚?!

茄汁魚?!

關於美食的作文

12樓:戀戀桛譁依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 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

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

《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

「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

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為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也被視為撮合姻緣的大好日子。 說起中秋的**,坊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

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遊月宮等故事。 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多個版本。在較早的記載中,嫦娥偷吃了仙藥,變成了癩**,被叫著月精。

奔月後,嫦娥住的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一隻兔子,就別無他物。可是又有另一個說法是,在月宮裡還有一個叫吳剛的人。 唐明皇遊月宮,話說貴為天子的唐明皇對嫦娥非常的迷戀。

一天他上了月宮,在月宮裡看到了一隻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間的傳說中是賴月餅作為通訊工具。朱元璋帶頭取義,把字條塞在每個月餅餡裡,呼喚眾人依時起義。

中秋節的起源,其中的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還有就是應節的月餅和燈籠。祭拜的當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稱她為月娘。老人家說,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會被割耳朵 時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對於新的一代來說,中秋節最令人記取的是月餅和燈籠。

當然,月圓當空的節日,是人們團圓的大好日子。

紅燒魚作法,紅燒魚的做法

紅燒魚的做法比較多,相對來說也比較簡單,能夠做紅燒魚的品種也非常的多,首先第一步就是清理魚的內臟和魚鰓等雜質,其次就是醃製魚肉,醃製好以後,就可以進行紅燒製作了,當然要把魚兩面煎一下,這樣吃起來口感會更好,平時適當的吃一些魚肉對身體的調養是非常不錯的。紅燒魚的做法和步驟 食材準備主料 魚段 不知道是...

紅燒魚的做法,紅燒魚武昌的做法

食材 魚,酒 蔥 蒜 辣椒,豬油 調味料各少許做法 1 魚去鱗片以及內臟後清洗乾淨,然後在魚身紅燒魚上抹鹽以及各種調味品,然後放在盆中醃製30 60分鐘。蔥 蒜清洗乾淨,備用 2 鍋中放入適量的豬油,燒熱後再放魚,用慢火或中火交替煎魚,等到魚變得金黃色之外再裝碟備用。鍋中繼續放油,燒熱後放入蔥白以及...

紅燒魚怎樣做的,紅燒魚怎樣做最好吃?

紅燒魚怎麼做好吃?首先番茄鋪底,放入魚塊,放入紅燒汁,再加幾片生薑,倒上半碗水煮開即可。魚醃製10分鐘,下鍋煎放姜蒜豆瓣醬,加水放生抽等料煮30分鐘出鍋 紅燒魚是家家戶戶常吃到的一種美食,製作的時候先炸後燒,或者是煎過之後再燉效果都是一樣的,不建議直接燒 學會這個,你也能把茄子做出紅燒魚的味道 紅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