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天羋
1、 不恥下問 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的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論語·公治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 不得其死 指人不得善終。《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 不亦樂乎 《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現在常用以表示事態發展到極頂的程度,也表示「淋漓盡致」的意思。
4、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擔任那種職務,就不考慮那方面的事情,語出《論語·泰伯》
5、 從心所欲 隨自己的心意,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6、 當仁不讓 語本《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朱熹注:「當仁,以仁為之任也;雖師亦無所遜。言當勇往而必為也。
」後來泛用「當仁不讓」表示遇到應該做的事,就要積極主動地去做,不應該推委。
7、 惡衣惡食 粗劣的衣食。《論語·里仁》:「士致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8、 發憤忘食 用功學習,努力工作,忘記了吃飯。《論語·述而》:「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
子曰:「女爰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女,同「汝」,你;爰,何。)後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奮。
9、 犯上作亂 犯上:觸犯長上;作亂:指造反。《論語·學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10、 割雞焉用牛刀 宰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費大力氣或大材不能不用。《論語·陽貨》:
「子之武城,聞弦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也作「殺雞焉用牛刀」。
1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要把活兒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語出《論語·衛靈公》。
12、 好行小惠 惠:同「慧」,聰明。原指好耍小聰明。《論語·衛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後也指愛施小恩惠。
13、 後生可畏 後生;年輕人,後輩;畏:這裡指敬服。年輕人很容易超過老一輩,他們是可敬畏的。
《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後多用此稱讚有志氣有作為的年輕人。
14、 誨人不倦 誨:教導。教人時不嫌疲勞。形容教導特別耐心。《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5、 惠而不費 惠:施惠,給人以好處;費,耗費。施惠於人,自己又無所耗費。
《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後來常用以形容有實利而不多費錢財。
16、 家喻戶曉 家家戶戶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論語·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聖人設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戶曉也。」
17、 見義勇為 看到了爭議的事情就奮勇地去做。語本《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18、 舉一反三 比喻從懂得的一點,類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於類推,能觸類旁通。語本《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19、 理屈詞窮 利用站不住腳,無話可說。《論語·先進》:「是故惡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詞窮,而取辯於口以御人耳。」
20、 鳴鼓而攻之 比喻宣佈罪狀,加以聲討。《論語·先進》:「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可鳴鼓而攻之可也。』」
21、 內省不疚 省:省察,反省;疚;因歉疚而內心不安。自己反省沒有內心感到慚愧不安的事。《論語·顏淵》:「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22、 能近取譬 譬:打比方。能夠就近那自己比方別人。語出《論語·雍也》。意思是要替別人設身處地地著想。推己及人,將心比心。
23、 年富力強 年富:往後的年歲還多,指年輕力壯。《論語·子罕》:「後生可畏」。朱熹注:「孔子言後生年富力強,足以積學而有待,其勢可畏。」
24、 匹夫不可奪志 匹夫:一個普通人。一個普通百姓不可能被迫改變志向,形容意志堅定,不可動搖。《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5、 輕裘肥馬 裘:皮襖。穿著輕暖的皮襖,騎著肥壯的駿馬。《論語·雍也》:「赤(公西華)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後來就用「輕裘肥馬」形容生活豪華。
26、 三復斯言 三複:多次反覆;斯言:這句話。反反覆覆地體會這句話。語本《論語·先進》:「南容三復白圭。」
27、 殺身成仁 仁:儒家道德的最高準則,語本《論語·衛靈公》「有殺身以成仁。」意思是為了成全或成就仁德,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現指犧牲生命,以維護正義生命。
28、 善賈而沽 賈:同「價」。等好的價出賣。
《論語·子罕》:「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
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
沽之哉!我待賈者也。』」也用來比喻懷才未遇,等待有賞識他的人才肯效勞出力,或得到高職位才出來做官。
29、 手足無措 措:安放。手腳都不知道該放在哪兒好了。形容慌張得不知如何是好。《論語·子路》:「刑罰不中,**無所措手足。」
30、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四體:四肢;勤:勞動。
不參加勞動,分不清五穀。《論語·微子》記載:有一次子路跟隨孔丘出外,途中子路落在後面找不到孔子了,正好遇上一位鋤草的老大爺。
子路問他說:「子見夫子乎?」那老大爺說: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後泛用以形容脫離勞動,脫離勞動人民。
31、 駟不及舌 意思是言已出口,駟馬也追不及。指說話應當慎重。《論語·顏淵》:「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32、 溫故知新 溫:溫習;故;舊的。溫習已學過的東西,又有新的體會。
《論語·為政》:「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現在有時比喻吸取歷史經驗,給認識當前情況提供參考。
33、 文質彬彬 文:文采;質:實質;彬彬:指文和質配合得很好。形容舉止文雅,態度從容不迫。《論語·雍也》:「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34、 血氣方剛 血氣:精力;方:正在。形容年輕人精力正旺盛。《論語·季氏》:「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
35、 循序漸進 循:依照,沿著。依照次序逐步地向前。
《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朱熹注「不得於天而不怨天,不合於人而不尤人,但知下學而自然上達;此但自言其反自修,循序漸進耳。」
36、 循循善誘 循循:有次序的樣子;誘:引導。《論語·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後來泛用以表示善於有步驟地引導,教育。
37、 言必有中 不說則已,一說就說得正確。《論語·先進》:「夫人不言,言必有中。」(那)
38、 言不及義 及:涉及;義,這裡指正經事情。說話一點也不涉及正經的道理。《論語·衛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
39、 一言以蔽之 蔽:概括。用一句話來概括。語出《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40、 以直報怨 直:正直。以公道來對待自己怨恨的人。《論語·憲問》:「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41、 仁人志士 原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論語·衛靈公》:「仁人志士,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現泛指愛國的願意為革命事業出力的人。
列舉出20個出自《論語》的成語?
2樓:匿名使用者
博文約禮
【解釋】:博:金我,廣;約:約束。廣求學問,恪守禮法。
【出自】:《論語·雍也》:「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不恥下問
【解釋】: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出自】:《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發憤忘食
【解釋】: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
【出自】:《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斐然成章
【解釋】: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自】:《論語·公冶長》:「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載之。」
誨人不倦
【解釋】:誨:教導。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出自】:《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釋】: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
【出自】:《論語·魏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舉一反三
【解釋】: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出自】:《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良師益友
【解釋】:良,好;益,有幫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和好朋友。
【出自】:《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敏而好學
【解釋】:敏:聰明;好:喜好。天資聰明而又好學。
【出自】:《論語·公冶長》:「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三復斯言
【解釋】:三複:多次反覆;斯言:這句話。反覆朗讀並體會這句話。形容對它極為重視。
【出自】:《論語·先進》:「南容三複《白圭》。」朱熹注:「《詩經·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南容一日三複此言。」
升堂入室
【解釋】:古代宮室,前為堂,後為室。比喻學識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達到很高的成就。
【出自】:《論語·先進》:「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述而不作
【解釋】:述:闡述前人學說;作:創作。指只敘述和闡明前人的學說,自己不創作。
【出自】:《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溫故知新
【解釋】: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出自】:《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漢·班固《東都賦》:「溫故知新已難,而知德者鮮矣。」
學而優則仕
【解釋】:優:有餘力,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後指學習成績優秀然後提拔當官。
【出自】:《論語·子張》:「子夏日:『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循序漸進
【解釋】:指學習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
【出自】:《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漸進耳。」
循循善誘
【解釋】:循循:有次序的樣子;善:善於;誘:引導。指善於引導別人進行學習。
【出自】:《論語·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一以貫之
【解釋】:貫:貫穿。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出自】:《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溫故知新
【解釋】: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出自】:《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漢·班固《東都賦》:「溫故知新已難,而知德者鮮矣。」
學而優則仕
【解釋】:優:有餘力,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後指學習成績優秀然後提拔當官。
【出自】:《論語·子張》:「子夏日:『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循序漸進
【解釋】:指學習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
【出自】:《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漸進耳。」
循循善誘
【解釋】:循循:有次序的樣子;善:善於;誘:引導。指善於引導別人進行學習。
【出自】:《論語·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一以貫之
【解釋】:貫:貫穿。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出自】:《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參考資料
成語詞典
出自《論語》的成語大全,出自《論語》的成語有哪些?
1 不恥下問 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的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論語 公治長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2 不得其死 指人不得善終.論語 先進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3 不亦樂乎 論語 學而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現在常用以表示事態發展到極頂的程度,也表示 淋漓盡致 的意思.4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擔任...
出自《論語》的成語有多少,出自《論語》的成語有哪些?
1 不恥下問 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的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論語 公治長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2 不得其死 指人不得善終。論語 先進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3 不亦樂乎 論語 學而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現在常用以表示事態發展到極頂的程度,也表示 淋漓盡致 的意思。4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擔任...
出自《論語》的格言警句有哪些,出自論語中的成語和格言警句有哪些?
格言 1.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擔任那種職務,就不考慮那方面的事情,語出 論語 泰伯 2.割雞焉用牛刀 宰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費大力氣或大材不能不用。論語 陽貨 子之武城,聞弦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 割雞焉用牛刀!也作 殺雞焉用牛刀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要把活兒做好,首先要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