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作品原文編輯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2註釋譯文編輯
註釋蓬頭:形容小孩可愛。稚子:年齡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綸:釣魚。綸:釣魚用的絲線。
莓:一種野草。苔:苔蘚植物。映:遮映。
借問:向人打聽。
魚驚:魚兒受到驚嚇。應:迴應,答應,理睬。
譯文一個頭發蓬亂、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邊學釣魚,側著身子坐在草叢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路人想問路,小兒向他招招手,生怕驚動了魚兒,不敢迴應過路人。
胡令能(785-826年),唐詩人,隱居圃田(河南中牟縣)。唐貞元、元和時期人。家貧,年輕時以修補鍋碗盆缸為生,人稱「胡釘鉸」。
他的詩語言淺顯而構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濃,現僅存七絕4首。唐貞元、元和時期人。莆田隱者,唐詩人少為負局鎪釘之業。
夢人剖其腹,以一卷書內之,遂能吟詠,遠近號為胡釘鉸。詩四首,皆寫得十分生動傳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贈之詩作。[7]
家貧,少為負局鎪釘之業(修補鍋碗盆缸的手工業者),人稱「胡釘鉸」。因居列子之鄉,故常祭祀列子,又受禪學影響。工詩,事蹟略見《唐詩紀事》。
詩寫得通俗易懂,而且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全唐詩》存其詩四首。[8]
《小兒垂釣》寫一「蓬頭稚子」學釣魚,「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他招手,想借問打聽一些事情,那小兒卻「怕得魚驚不應人」(怕驚了魚而不置一詞),真是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其藝術成就絲毫不亞於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詩。
2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蓬頭小孩學著大人釣魚。側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叢中。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連忙遠遠地招了招手。害怕驚動了魚不敢答話。
胡令能的詩,小兒垂釣,古詩(小兒垂釣)詩意!
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這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在唐詩中,寫兒童的題材很少,因而顯得可貴。一二句重在寫形,三四句重在傳神。綸 是釣絲,垂綸 即題目中的 垂釣 也就是釣魚。詩人對這垂釣小兒的形貌不加粉飾,直寫出山野孩子頭髮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自...
小兒垂釣古詩的意思,小兒垂釣的古詩意思
一個頭發蓬亂的小孩子正在學垂釣,側身坐在青苔上,綠草映襯著他的身影。遇到有人問路,他老遠就招著小手,因為不敢大聲應答,唯恐魚兒被嚇跑。原文如下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小兒垂釣 是唐代詩人胡令能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描寫一個小孩子在水邊聚精會神釣魚的情景,通過典型...
《小兒垂釣》表達了詩人什麼
這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在唐詩中,寫兒童的題材比較少,因而顯得可貴。這首七絕寫小兒垂釣別有情趣。前兩句敘述 描寫,從外形著筆,是實寫。後兩句詩側重神態來寫。此詩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刻意的雕飾,就似一枝清麗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淺易的敘述中透露出幾分純真 無限童趣和一些專注。一二句重在寫形,三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