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的古義是什麼,法字的古義是什麼

2021-03-19 18:19:10 字數 5925 閱讀 3100

1樓:匿名使用者

罪,zui,原字為辠,犯法也。從辛從自,言辠人蹙鼻苦辛之憂。秦以辠似皇字,改為罪。

辠 zuì 〈名〉

(1) 會意。從辛,從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憂,自亦聲。本義:作惡或犯法的行為。

(2) 同本義 [crime;guilt]辠,犯法也。——《說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

法字的古義是什麼

2樓:鹹魚

古寫作「灋」(會意。從「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的表面;從「廌」(zhì),即解廌,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據說,它能曲直辨別,在審理案件時,它能用角去觸理屈

字形的人;基本義:刑法;法律;法度)。又有記載雲「法」是一種與鹿和牛類似的神獸,在古代人們將它作為斷案的工具,每當辦案時出現多個嫌疑人的時候,人們通常把它放出來,它如果用犄角頂誰,誰就是罪犯。

中文「法」字的**,古代曾有神獸決獄的傳說: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部落聯盟生息在黃河流域。該部落聯盟首領舜委任皋陶為司法官。

皋陶正直無私,執法公正,非常受人愛戴。他在處理案件時,若有疑難,就令人牽出一頭神獸,該神獸名廌,又名獬豸。

《異物志》說:「東北荒中,有獸名獬,一角,性忠,見人鬥,則觸不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

漢代王充《論衡·是應》說:「鹿者,一角之羊也,情知有罪,皋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有罪則觸,無罪則不觸,斯蓋天生一角聖獸,助獄為驗。

」此獸似羊非羊,似牛非牛,似鹿非鹿,也有人說它同麒麟相像。它的頭上長著一支獨角,鋒利無比,故又俗稱獨角獸。獬豸有分別罪與非罪的本能,有罪則觸,無罪則不觸。

見人爭鬥時,用它的一隻角向無理、有罪的一方觸去,是非曲直,立見分曉。這就是中國古代的神明裁判。——所謂神明裁判,就是藉助於神的力量和方式來考驗考察當事人,以確定其人是非曲直,判定有罪或無罪的原始審判方式。

神明裁判使訴訟裁決及其形式披上神聖的外衣,使人誠心信服。

中文法字,在西周金文中寫作「灋」,與其它漢字一樣,是一個絕妙的意象豐富的象形文字。漢代許慎《說文解字》說:「灋,刑也。

平之如水,故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灋由三部分組成:氵、廌、去。

氵,平坦之如水,一說喻示法象水一樣平,是為公平、公正;一說將人犯置於水面凜去。廌(音zhi),神獸。

《說文解字》說:「解廌,獸也。似山羊一角。

古者決訟,令觸不直。象形從豸者。凡廌之屬,皆從廌。

」《後漢書·輿服志》說:「獬豸神羊,能別曲直。」在這裡,廌為圖騰動物,一角之聖獸,代表正直、正義、公正,或說是正義之神(性直惡曲),具有審判功能、職能,能為人分清是非曲直、對錯,助獄為驗。

去,「人相違也」。去即對不公正行為的懲罰。一說判決把人驅逐出去,從原來的部落、氏族中驅逐出去,於水上凜去(古代之流刑),或交由神明判決,由神獸「觸不直者去之。

「是」的古義和今義

3樓:學院派魚多多

是【 shì】

一、古義:

1、對的,正確的

示例: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濟》

釋義:過分地飲酒,以至於把頭都弄溼啦,雖有孚信但也是不對的。

2、概括之詞。

(1)、示例:是人

釋義:猶人人,任何人。

(2)、示例:是事

釋義:事事;凡事。

3、此,這

示例: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釋義: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

4、贊同;認為正確;肯定

示例: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 劉開《問說》

釋義:認為自己對,別人不對,(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

5、訂正

示例:是正

釋義:訂正;校正。

6、遵從,以為法則

示例:不法先王,不是禮義。——《荀子》。

釋義:「先王」的「禮義」「法令」並非不能改變的聖物,改革是正當的。

7、關係詞。表示肯定判斷之詞

示例:正是四國。——《詩·曹風·鳲鳩》

釋義:各國有了模範形象。

8、表示兩種事情同一,或後者說明前者

示例:原其理,當是為谷中大水衝激,沙土盡去,唯巨石巋然挺立耳。——宋· 沈括《夢溪筆談》

釋義:其原因就是,當山谷中的水快速衝擊後,沙石便被沖走,這才是巨石挺立的原因。

9、表示讓步

示例: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宋· 柳永《雨霖鈴》

釋義: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

10、嘗試。

示例:是猜

釋義:試猜。

11、像;似

示例:是言不是語

釋義:似說非說;旁敲側擊。

12、很,非常

示例:是處

釋義:極為緊張處;到處。

13、表示讓步,有雖然的意思

(1)、示例:是則

釋義:雖然,雖則

(2)、示例:是則是

釋義:是即是。雖則是。

14、商業、職業或**的事務、業務或國務

示例:君臣不合,則國是無從定矣。——范曄《後漢書》

釋義:上下不和睦,那麼國家正確的方針大計就無法決定。

15、幫助賓語提前

示例: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清· 劉開《問說》

釋義:勤勉地只是以進修為急務(的人)未多見。

二、今義:

1、 表示解釋或分類

示例:他~工人。《阿q正傳》的作者~魯迅。

2、表示存在

示例:滿身~汗。

3、表示承認所說的,再轉入正意,含有「雖然」的意思

示例:詩~好詩,就是太長了。

4、表示適合

示例:來的~時候。

5、表示任何

示例:凡~。~活兒他都肯幹。

6、用於問句

示例:他~走了嗎?

7、加重語氣,有「的確」、「實在」的意思

示例:天氣~冷。

8、對,合理,與「非」相對

示例:~非。他說的~。實事求~。

9、 認為對

示例:~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

10、 表示應承或同意(單說一個「是」字)

示例:~,我就去。

11、 這,此

示例:~日。~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

12、 助詞,把行為物件提前表示只這樣做

示例:惟你~問。惟利~圖。

13、 姓。

擴充套件資料:

常用組詞:

1、是非

釋義:對與錯;正確和謬誤

示例:是非問題

2、是非不分

釋義:分辨不出正確與錯誤

示例:這樣是非不分,真是糊塗了。

3、是非曲直

釋義:正確與錯誤,有理與無理

示例:是非曲直,你還不明白嗎?

4、是非之地

釋義:有麻煩的地方

示例:這是是非之地,不宜久留。

5、是古非今

釋義: 指對古代的事物採取肯定的態度,對現代事物採取否定的態度。

示例:從來都是是古非今,不知道時代在進步。

6、是故

釋義: 因此;所以。

示例:是故燕雖小國而後忙,斯用兵之效也。—— 宋· 蘇洵《六國論》

釋義:因此燕國雖然是個小國,卻滅亡在後,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

7、是可忍,孰不可忍

釋義:如果這個可以容忍,那麼還有什麼不能容忍呢?表示決不能容忍。

示例:論語.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釋義:孔子談到季氏,說,「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樂舞蹈,這樣的事他都忍心去做,還有什麼事情不可狠心做出來呢?」

4樓:匿名使用者

古義:1、用作形容詞,意思是:對、正確。

古文出處: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釋義:確實迷途還不算遠,覺察到今天的正確,昨天的錯誤。

2、用作代詞,意思是:這;這個;這樣。

古文出處:宋·蘇軾《石鐘山記》:「是說也,人常疑之。」

釋義:這種說法,人們常常懷疑它是否正確。

3、用作形容詞,意思是:凡是;所有的。

古文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還魂記》:「是花都放了,那牡丹還早。」

釋義:所有的話都開放了,只有那牡丹花還早。

4、用作動詞,表示判斷。

古文出處:唐·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

釋義:同樣都是淪落世間的人。

今義:1.表示解釋。

2.表示存在。

3.在並列二句中,置於前句,表示雖然。

4.表示正是、恰當。

5.表示凡是。

6.表示列舉事物的區隔。

7.表強調。

8.用於問句。

9.對的、正確的。與[非]相對。

10.指示代詞。指這。

「是」的字形演變:

文言版《說文解字》: 是,直也。從日、正。凡是之屬皆從是。

白話版《說文解字》: 是,正、直。字形由「日、正」會義。所有與是相關的字,都採用「是」作邊旁。

「是」字的組詞/造句:

1.    表示解釋。  【組詞/造句】:他是老師。

2.    表示存在。  【組詞/造句】:他跑得滿身是汗。

3.    在並列二句中,置於前句,表示雖然。  【組詞】:東西好是好,就是貴了些。

4.    表示正是、恰當。  【組詞】:這陣雨下得是時候。

5.    表示凡是。  【組詞/造句】:是朋友都會如此。

6.    表示列舉事物的區隔。  【組詞】:鴨是鴨,鵝是鵝,別弄混了。

7.    表強調。  【組詞/造句】:是誰說可以走的?

8.    用於問句。  【組詞/造句】:你是走路,是搭車?

9.    對的、正確的。與「非」相對。  【組詞】:自以為是、積非成是、莫衷一是

10. 指示代詞。指這。  【組詞/造句】:出差回來是日,他就寫好報告並上呈長官。

5樓:臨落挽

古代漢語中「是」多做指示代詞用,意思是「這,這個,這樣......」;

現代漢語中「是」多為判斷動詞。

如:「是以謂之文也」中的「是」為指示代詞,意思是「這」;

「老師是蠟燭,為我們點燃了激情」中的「是」是判斷動詞,表判斷。

此外還有如下解釋:

古義:1、正,不偏斜。《說文》:是,直也。

2、對的,正確的。《淮南子·脩務》:立是廢非。

3、此,這。《孟子·告子下》: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4、贊同; 認為正確; 肯定。清· 劉開《問說》: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今義:1、對;正確(跟「非」相對):一無~處。

2、表示答應的詞:~,我知道。

3、聯絡兩種事物,表明兩者同一或後者說明前者的種類、屬性:《阿q正傳》的作者~魯迅。

4、與「的」字配合使用,有分類的作用:這張桌子~石頭的。

5、表示存在,主語通常是表處所的詞語,「是」後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一片水田。

擴充套件資料:

常見古今異義詞: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今,行裝。

2、左右:古,動詞,調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詞,表示大約,不確定。

3、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4、非常:古,意外的變故,如「以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不尋常,作形容詞,如「非常之謀難於猝發」;今,程度副詞。

5、卑鄙:古,卑,出身卑微;鄙,鄙陋。常用作謙詞,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出師表》)」今,品性低劣。

6、布衣:古,平民,如「布衣之交」;今,棉布作的衣服。

7、春秋:古,一年,如「蟪蛄不知春秋」;今,春天與秋天。

8、感激:古,感動,奮激,如「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今,深深的感謝。

9、少年:古,青年,如「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今,少年兒童。

10、區區:古,拳拳之情,如「是以區區不能廢遠」;今,數量少,不重要。

爪牙的古義和今義是什麼,「江」古義 今義 「走「古義 今義 「丈人」古義 今義 「爪牙 古義 今義

爪牙的今義是黨羽 古義人的指甲和牙齒。引證解釋 1 周立波 暴風驟雨 第二部二二 郭全海 尋思 滿洲國 這麼一個大密探,藏在這兒一年多,沒有發覺,一定有爪牙。2 呂氏春秋 恃君 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衛。譯文 以人的能力,牙齒和指甲還不足以保護自己。擴充套件資料近義詞 1 黨羽 解釋 黨徒。多指惡...

君子的古義和今義是什麼,君子的古義和今義

今義 特指有學問有修養的人。古義 君,原指古代國家最高統治者,俗稱君主。君子,原本是國君之子的意思。根據古代宗法制度要求,國君之子 嫡長子 從小就要進行理想和人格的規範教育,所返模以自然成為個人修養上的楷模。盯首後來,君子一詞便被引申到所有道德 學凱世數問修養極高之人的統稱。見於易中天 百家講壇 先...

「走」的所有古義,走的古義和今義是什麼?

動 會意。金文字形象擺動兩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腳。合起來表示人在跑。本義 跑 走,趨也。說文 來朝走馬。詩 大雅 緜 某將走見。儀禮 士相見禮 險其走。左傳 昭公二十三年 若蟬之走明火也。呂氏春秋 期賢 在位者皆反走闢。大戴禮記 諸侯遷廟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韓非子 喻老 兔走觸株,折頸而死。韓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