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古義:1、認錯,道歉。
古文出處:西漢 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古文釋義:由賓客帶領到了藺相如的門前道歉。
2、辭去、推卻、拒絕。
古文出處:漢 樂府詩《孔雀東南飛》:「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
古文釋義:劉母拒絕媒人說:「女兒先前有過誓言,老婦我怎麼敢(對她)說再嫁這件事呢?」
3、告辭,告別。
古文出處:西漢 司馬遷《信陵君竊符救趙》:「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
古文釋義:侯生看公子的臉色始終不變,才辭別了朋友上車。
4、告訴,勸誡。
古文出處:漢 樂府詩《孔雀東南飛》:「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古文釋義:多多勸誡以後的人們,以此故事作為警戒,千萬不要不要再犯同樣的悲劇。
5、感謝,道謝。
古文出處:西漢 司馬遷《鴻門宴》:「乃令張良留謝。」
古文釋義:於是就讓張良留下來道謝。
6、凋謝;死。
古文出處:唐 杜牧《留贈》詩:「不用鏡前空有淚,薔薇花謝即歸來。」
古文釋義:不要在鏡子前面哭泣了,等到薔薇花凋謝的時候就回來了。
7、詢問、問候。
古文出處: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二八.相和歌辭三.古辭.陌上桑》:「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
古文釋義:太守詢問羅敷:「願和我同乘一車走嗎?」
8、更換、替代。
古文出處:西漢 劉安《淮南子.兵略》:「若春秋有代謝。」
古文釋義:就像季節一樣不斷更換。
9、 姓。如南北朝時期詩人:謝靈運。
今義:1、表示感激、酬答。
2、推辭、拒絕。
3、賠罪、道歉。
4、辭別、告別。
5、凋零、消逝。
6、衰老、腐朽。
7、姓。
「謝」的字形演變:
「謝」字的組詞:
1、表示感激、酬答。 【組詞】:感謝、道謝、謝天謝地
2、推辭、拒絕。 【組詞】:婉謝、閉門謝客、敬謝不敏
3、賠罪、道歉。 【組詞】:謝罪
4、辭別、告別。 【組詞】:謝世
5、凋零、消逝。 【組詞】:凋謝、花開花謝
6、衰老、腐朽。 【組詞】:新陳代謝
2樓:晚夏落飛霜
謝的古義:
1、認錯;道歉。漢·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由賓客帶領到了藺相如的門前謝罪。)
2、推辭;拒絕。漢·佚名《孔雀東南飛》:「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蘭芝的母親回絕了媒人:「女兒早先已有誓言不再嫁,我這個做母親的怎敢再多說?「)
3、告別;告辭。漢·司馬遷《信陵君竊符救趙》:「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侯生看公子的臉色始終不變,才辭別了朋友上車。 )
4、告訴;勸戒。漢·佚名《孔雀東南飛》:「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多多告誡後世的人們,要謹慎地將其視作戒視,不要忘記。)
5、感謝;道謝。漢·司馬遷《鴻門宴》:「乃令張良留謝。」(於是讓張良留下來表示感謝。)
6、凋謝;死。明·李漁《芙蕖》:「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於主人矣。」(等到花朵凋謝,也沒有什麼可以向主任告罪的了。)
謝的今義:
1、感謝:道~,酬~,這點兒小事不用~了。
2、認錯;道歉:~罪,~過。
3、辭去;拒絕:~絕,敬~不敏。
4、(花或葉子)脫落:凋~,桃花~了。
3樓:樂筆曉新
謝 (謝)
xiè對別人的幫助或贈與表示感激:謝謝。謝儀。謝忱(謝意)。謝恩。謝意。面謝。致謝。感謝。
認錯,道歉:謝過。謝罪。
推辭:謝絕。閉門謝客。
凋落,衰退:謝頂。謝世(去世)。凋謝。新陳代謝。
告訴,詢問:「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
遜,不如:「錦江何謝曲江池?」
古同「榭」,建在臺上的房屋。
姓。 開
筆畫數:12;
部首:訁;
詳細解釋:
謝 謝xiè
【動】(形聲。從言,射聲。本義:向人認錯道歉)
同本義自謝曰。——《戰國策·趙策》
長跪而謝。——《戰國策·魏策》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史記·項羽本紀》
驚謝曰。——清·周容《芋老人傳》
又如:謝咎(引咎自退;悔過;謝罪);謝錯(認錯賠不是);謝室(待罪之室)
用言辭委婉地推辭拒絕
乃召拜黯為淮陽太守,黯伏謝不受命。——《史記·汲黯列傳》
謝媒人。——《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楚而謝。——唐·李朝威《柳毅傳》
謝客矣。——明·宗臣《報劉一丈書》
子退而休之,謝醫卻藥。——宋·蘇軾《蓋公堂記》
又如:謝醫(謝絕醫療);謝金(謝絕禮金)
辭去官職
若此兒不救,便當回舟謝職,無復遊宦之興矣。——《南齊書·王僧虔傳》
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唐·王維《送張五歸山》
又如:謝老(告老還鄉);謝事(卸去官職);謝政(致仕退休);謝役(辭去差使);謝職(卸去官職)
告辭;告別
廣不謝大將軍而起行。——《史記·李將軍列傳》
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史記·魏公子列傳》
故不復謝。
不報謝?
過謝侯生。
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謝了擾(告辭);謝別(告別,辭別)
告訴,告誡
謝漢使。——《漢書·李廣蘇建傳》
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以言辭相問候
至府,為我多謝問趙君。——《史記·趙廣漢傳》
界上亭長寄聲謝我,何以不為致問?
感謝休謝之。——《三國演義》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史記·項羽本紀》
且謝曰。——唐·李朝威《柳毅傳》
謝 的所有古義
4樓:山澗中的小石頭
1、對別人的幫助或贈與表示感激:~~。~儀。~忱(謝意)。~恩。~意。面~回。致~。答感~。
2、認錯,道歉:~過。~罪。
3、推辭:~絕。閉門~客。
4、凋落,衰退:~頂。~世(去世)。凋~。新陳代~。
5、告訴,詢問:「使人稱~:『皇帝敬勞將軍。』」
6、遜,不如:「錦江何~曲江池?」
7、古同「榭」,建在臺上的房屋。
8、姓。
《答謝中書書》中古義和今義
5樓:小餅乾熊
古今異義:
①四時俱備(時 古義:季節 今義:時間)
②曉霧將歇(歇 古義:消散 今義:休息)
③夕日欲頹(頹 古義:墮落 今義:頹廢)
念無與為樂者(念 古義:想到,考慮
今義:惦記,誦讀)
6樓:匿名使用者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分析:文章第一句起了引言的作用,看似平常,卻給人一種啟示:被世人譽為「山中宰相」的作者,對山川之美定有一番獨到的見解。
作者所寫的是其隱居地——句曲山。可以想見,這裡的山水,作者早已熟諳心中,而凝聚於筆端的定是反覆觀賞、飽覽勝景後的精闢之見。
分析:這三句是寫靜景,寫得形色俱備,精彩紛呈。作者先以「入雲」表示山之高峻與雄偉,以「見底」表示水之清澈與透明,一仰一俯,視野開闊,山水盡收眼底。
接著移步換景,由清流而寫兩邊的景物。可寫之景物必定多不勝數,但作者抓住其色彩給人以具體的視感:五彩繽紛的石壁,鬱鬱蔥蔥的樹林,碧綠青翠的竹園。
一年四季,景物之茂盛,色彩之斑斕,足以讓人大飽眼福。以此突出江南景物特點。
分析:這一句是動態描寫。所寫之動態,時有朝暮之分,地有山林水泉之別,可謂多姿多彩,豐富無比。
這裡有晨霧將散時的山猿啼叫,林鳥相鳴;有夕陽斜照下清流中的游魚出沒,競相跳躍。表現了萬物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襯托這裡大自然的無限美好。
分析:最後,作者以感慨收束,自己置身於此景——高峰、清流、石壁、翠竹、曉霧、夕陽、猿鳥、沉鱗等景物之中,能不發出由衷的讚歎嗎?難怪作者以「人間仙境」譽之。
作者似乎還意猶未盡,於是又舉出詩人謝靈運。表示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美妙,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
五、文章主旨和結構
這是作者寫給樑中書鴻臚謝徵的一封信。信中以清麗的文辭,極力稱道江南山水之美,並抒發了對這些秀麗景色的酷愛之情,為六朝山水小品名篇。
全文可以分為四層。
第一層(第一句),總起句,以感慨發端。
第二層(從「高峰人云」到「四時俱備」),描寫山川中靜景之美。
第三層(從「曉霧將歇」到「沉鱗競躍」),描寫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
第四層(最後兩句話),感慨自然之美景。
問古義今義,謝的古義今義
動 形聲。從口,門聲。本義 問,詢問 同本義問,訊也。說文 皇帝請問下民。書 呂刑 時聘曰問。周禮 大宗伯 小聘曰問。儀禮 聘禮 問人於他邦。論語 善問者如攻堅木。禮記 學記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樂府詩集 木蘭詩 問其故。列子 湯問 跪問其故。後漢書 列女傳 景公問政 孔子。史記 孔子世家 豹往...
爪牙的古義和今義是什麼,「江」古義 今義 「走「古義 今義 「丈人」古義 今義 「爪牙 古義 今義
爪牙的今義是黨羽 古義人的指甲和牙齒。引證解釋 1 周立波 暴風驟雨 第二部二二 郭全海 尋思 滿洲國 這麼一個大密探,藏在這兒一年多,沒有發覺,一定有爪牙。2 呂氏春秋 恃君 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衛。譯文 以人的能力,牙齒和指甲還不足以保護自己。擴充套件資料近義詞 1 黨羽 解釋 黨徒。多指惡...
古文的古義和今義,「是」的古義和今義
1.書,在這bai里名詞用做動du詞,寫的意思。今義,為一zhi種記載東西的供人學習的工dao具。內 2.走,跑的意思。容 今義,走路。3.博士,知識淵博的人。今義,是一種職稱。4.會,在次為正逢。今義,會議。5.幾何,在此應為有多少。今義,一門學科。高三的時候肯定知道的,現在有點忘記了 可能說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