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 培養估算意識,體會估算價值,讓學生喜歡上估算學生的估算意識淡薄,主要原因是在長期的數學教學中,學生較多地進行精確的口算、筆算練習,形成了學生精算的思維定勢。有部分教師在估算教學的定位上出現偏差,將目標定位在只教會往大估,或是看到「大約」就估算,做一些機械的訓練,這可能會給學生形成一種錯誤的定式,使得學生沒有充分認識到估算在實際生活和數學學習中的價值。
2. 注重方法指導,實現方法多元化,讓學生創造性的估算估算雖然是一種估計,但不是憑空猜想,它不僅是一種數學思想,更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策略。估算的方法靈活多樣,結果也不是唯一的,所以估算方法的運用有兩個目的指向:
一是計算要簡便,很快就可以計算出大概結果;二是估算的結果要儘可能接近實際結果。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比較中感悟和體驗,在比較中理解估算方法的深刻內涵。
3. 旨在實際應用,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這也是估算的內在價值。單純地用算式進行一種機械的估算訓練,難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估算並不是離精確值越近就越好,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估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有時要把數同時估小比較合理。
如:「有350位同學要外出旅遊,有7輛車,每輛車56個座位,估一估,夠不夠坐?」把56看成50,這時7輛車一共可以坐350人,就算把數字估小,350人仍能坐,那麼每輛車56座肯定夠坐了。
第二,把數同時估大比較合理。如:「媽媽帶了100元錢,買衣服要48元,襪子12元,夠嗎?
」把48看成50、12看成20,就算把這兩個數都估大了,答案才70元,所以100元肯定是夠了。第三,讓估計值與精確值接近比較合理。如在超市購物付錢時,就需要把錢儘量估算得與精確值接近些,可採用把一個數估大、一個數估小等方法。
教師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分析,不僅能使學生學到靈活的估算技能,而且還能讓學生感受到估算在具體情境中的意義與作用。估算教學只有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才能激發學生的估算慾望,才能使學生主動地獲得估算的方法和技巧,才能顯現估算的內在價值。唯有這樣,學生才有可能把所學的書本知識在現實生活中靈活自覺地加以運用。
如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
2樓:匿名使用者
一、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感受估算的優越性。
小學生每天都接觸到數學,但由於受以往數學精確性、嚴謹性的影響,學生主動估算的意識極為薄弱。要想加強學生的估算意識,培養學生估算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現實、有趣、富有挑戰性的情景,讓學生正確認識並體驗估算的實用價值。例如:
媽媽帶了100元錢去商店購買生活用品,熱水瓶28元,燒水壺43元,水杯24元,媽媽帶的錢夠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估算:先把28、、43、24分別看成與其接近的整十數,列式方法:
30+40+20=90(元),所以媽媽帶的錢夠。再例如:學校組織987名學生去公園遊玩,如果公園的門票每張8元,帶8000元錢夠不夠?
在此例中適當的方法是把987人看成1000人,8×1000=8000(元)所以帶的錢夠。在具體問題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到,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用估算方法去解決比精算更方便快捷。
二、開展遊戲,激發學生估算興趣。
估算意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養成的,要讓估算意識真正深入到學生的頭腦中,教師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除了創設情景,還可以開展一些數學遊戲。例如:在二年級教材中,學生認識了千克和克之後,我組織學生開展一次估重比賽。
我挑選了一些物品,水果、雞蛋、魚等等。讓學生依次掂量這些物品,寫下這些物品的重量,最後我和學生一起稱出這些物品的重量,看誰估計的重量最接近實際重量,誰就被評為「估重小能手」。經過這次活動,讓學生在「看得見、摸得著」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樹立學好估算的信心。
激發學生對估算的興趣,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三、結合教學,滲透估算方法。
估算不是猜測,而是一種有根據的判斷。因此,在教學中將一些估算的方法直接或間接地滲透給學生,使學生理解並掌握這些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1、近似估演算法。可以把兩個數估成整
十、整百數或幾百幾十數,這樣能方便估算出一個大致的得數或範圍。如227+382=?的計算教學時,我要求學生在計算前先估算,得出兩種估算結果:
一種是200+400=600;一種是230+380=610,由此初步確定和在600-610之間,當學生精算後與估算結果對比,從而判斷結果是否正確,提高了正確率。
2、聯絡實際估演算法。讓學生記住人數,動物的只數、數的棵樹、乘車的數量一定是整數,汽車行駛的速度比人行走要快的多。發芽率、出勤率不可能超過100%。
例如:有菜籽300千克,出油率是15%,這些菜籽能榨出多少千克的油?有的學生用了錯誤的方法:
300÷15%=2000千克,引導學生猜想300千克的菜籽能榨出2000千克的油嗎?菜油會比菜籽更多嗎?很快學生就知道是錯誤的。
3、以小估**或者以大估小法。在估算時,如果遇到數過大或過小,難以估算,就先估計單位數,再根據單位數量估算過大或過小的數。例如:
教學「千米的認識」時,為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的概念,我先帶領學生到學校操場上,讓學生測量出100米的實際長度,並走一走,走100米需要200步,用同樣的步伐走2000步就是1千米。再例如,估計一顆花生的重量,我們可以先估計100顆花生的重量,再除以100,就能估算出一顆花生的重量了。
4、循規估演算法。根據教學中的有關規律進行估算,如計算小數乘、除法時,可根據一個因數(0除外)小於1,積小於另一個因數,一個因數大於1,積大於另一個因數。除數大於1,商小於被除數,除數小於1,商大於被除數的規律進行估算。
四、聯絡實際,讓學生體驗估算的合理應用。
估算的結果是不唯一的、開放的。在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時,用估算的方法取得的結果,有時就和實際情況不符。因此應根據要解決的具體問題選擇適當的估算方法,什麼時候應估大些,什麼時候應估小些,視情況而定,不能機械地採用「四捨五入」法來取近似數。
例如:六年級學生去秋遊,師生共39人,車票和門票每人104元,應該準備多少錢?教學時我首先結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討論並達成共識,應該準備多少錢?
不需精算,估算即可。然後讓學生獨立估算「39×104≈」,並交流不同的估算策略。在將39估成40,沒有異議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將104估成100還是110更符合實際呢?
這需要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推敲。顯然,因為估少了錢不夠,使多數學生再次達成共識,並確定把104估成110符合問題實際,接近準確值,又好算。
再例如:李阿姨去商店購物,帶了100元,她買了兩袋面,每袋30.4元,又買了一塊牛肉,用了19.
4元,她還想買一條魚,大一些的每條25.2元,小一些的每條15.8元。
李阿姨帶的錢夠不夠買小魚?能不能買大魚?本題有兩問。
第一問:「夠不夠買小魚」可以這樣估算,買一袋面不超過31元,兩袋面不超過62元;買牛肉不超過20元;買小魚不超過16元;總共不超過62+20+16=98(元),李阿姨的錢是夠用的。第二問「能不能買大魚」可以這樣估算;買一袋面至少要30元,兩袋面至少要60元;買牛肉至少要19元;買大魚至少要25元;總共至少要60+19+25=104(元),已經超過了100元了,李阿姨不能再買大魚了。
這類問題在生活中很常見,從數學上看,第一問要判斷100元是否超過三種物品的**總和,適當放大;第二問要判斷三種物品的**總和是否超過100,適當縮小。
學生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長期的潛移默化地滲透,需要教師每堂課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努力。經常給學生提供估算的機會和創設估算情境,會開發出他們無限的創意和智慧,從而將估算內化為一種自覺意識,才會迸發出許多有價值的、創造性的估算方法,學生的估算能力才能真正的提高。
3樓:徐天來
1. 培養估算意識,體會估算價值,讓學生喜歡上估算學生的估算意識淡薄,主要原因是在長期的數學教學中,學生較多地進行精確的口算、筆算練習,形成了學生精算的思維定勢。有部分教師在估算教學的定位上出現偏差,將目標定位在只教會往大估,或是看到「大約」就估算,做一些機械的訓練,這可能會給學生形成一種錯誤的定式,使得學生沒有充分認識到估算在實際生活和數學學習中的價值。
2. 注重方法指導,實現方法多元化,讓學生創造性的估算估算雖然是一種估計,但不是憑空猜想,它不僅是一種數學思想,更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策略。估算的方法靈活多樣,結果也不是唯一的,所以估算方法的運用有兩個目的指向:
一是計算要簡便,很快就可以計算出大概結果;二是估算的結果要儘可能接近實際結果。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比較中感悟和體驗,在比較中理解估算方法的深刻內涵。
3. 旨在實際應用,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這也是估算的內在價值。單純地用算式進行一種機械的估算訓練,難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估算並不是離精確值越近就越好,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估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有時要把數同時估小比較合理。
如:「有350位同學要外出旅遊,有7輛車,每輛車56個座位,估一估,夠不夠坐?」把56看成50,這時7輛車一共可以坐350人,就算把數字估小,350人仍能坐,那麼每輛車56座肯定夠坐了。
第二,把數同時估大比較合理。如:「媽媽帶了100元錢,買衣服要48元,襪子12元,夠嗎?
」把48看成50、12看成20,就算把這兩個數都估大了,答案才70元,所以100元肯定是夠了。第三,讓估計值與精確值接近比較合理。如在超市購物付錢時,就需要把錢儘量估算得與精確值接近些,可採用把一個數估大、一個數估小等方法。
教師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分析,不僅能使學生學到靈活的估算技能,而且還能讓學生感受到估算在具體情境中的意義與作用。估算教學只有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才能激發學生的估算慾望,才能使學生主動地獲得估算的方法和技巧,才能顯現估算的內在價值。唯有這樣,學生才有可能把所學的書本知識在現實生活中靈活自覺地加以運用。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所謂估算,是指在計算 測量中無法或沒必要進行精確計算和判斷時所採用的大致推測。就其作用而言,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估算的次數遠比精確計算的次數多。可見,估算在現代社會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因此,小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已成為當前小學數學教育改革中人們關注的熱點之一,加強估算,淡化筆算,引入機算 已成為一...
該怎樣培養小學生的時間觀念,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時間觀念?
一 首選教會孩子學會認時間 對於幼兒時間觀念的培養,不宜一開始就給孩子灌輸過多的道理,這時候的孩子有不少還分不清年 月 日和具體的時間,應該教孩子先學會最基本的認時間,如看日曆 看時鐘。對於家裡的掛曆 日曆,可以讓寶寶認識並教寶寶主動去撕下昨天的那一頁。對於年月日,多數孩子應該可以很快就知道的,看時...
怎樣提高小學生自理能力,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理能力
提高小學生的自理能力要從一開始做起。比如 頭一天晚上就要讓小朋友將自己上學所用的學習用具及書包整理好 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放在自己的床邊 放學回家後要懂得安排玩耍的時間 做家庭作業時間 睡覺的時間。個人觀點。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理能力 怎樣提高小學生自理能力 想要克服自己的依賴心理,培養自理能力,可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