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小學生自覺性,小孩子的自覺性怎樣培養

2021-05-29 10:23:16 字數 5850 閱讀 2628

1樓:遊戲王子

提高學習自覺性,首先要提高學習的能力。

我的兒子剛上小學時,每天回到家裡不急著做作業,總是先吃東西,玩一會兒玩具,再看一會兒電視,磨磨蹭蹭到很晚才做作業。因此他經常晚上9點多了還在寫作業。孩子的老師也告訴我們,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對學習感到吃力。

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增強孩子學習的信心,我和愛人把孩子不會、不熟練的拼音、十以內的各種可能出現的加減法題,抄在一張紙上,耐心地講給他聽,一次次地重複,一次次地檢查糾正。隨著時間的推移,兒子在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拼讀和計算中,學習能力一點點積累起來。學習能力提高了,兒子變得活躍了,能做到主動完成作業,願意和家人交流班級裡發生的事了。

孩子的進步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肯定,他從學習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現在,即將升入三年級的兒子很少再讓我們天天督促他學習了,只要有作業,他基本上都能自覺地去完成。

2樓:

從紀律強迫開始,到習慣成自然而養成,目前我國這個方法比較普遍。

從興趣培養開始,到自己主動追求遵守,這屬於素質教育的基本方法。

前者比較實用,後者比較先進。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主動自覺地學習,尤其是上小學的孩子,還沒有能力深刻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不可能從內心深處激發出自覺學習的激情,因此,家長正確的教育引導,對孩子學習自覺性的影響十分重要。那麼作為家長,在提高孩子學習的自覺性上能有什麼樣的幫助呢,我們不妨來共同**一下。首先是要捨得投入精力。

幾乎沒有家長會認為自己在孩子的培養上是不捨得投入的。是的,讓孩子參加一個又一個的學習輔導班,節假日讓孩子完成一本又一本的課外練習,以期通過這種高強度的輔導和做題來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在習以為常中增強學習的自覺性。但這種方法對很多孩子來說也許是南轅北轍、適得其反。

沒完沒了的把孩子圈在功課中,不僅容易激起孩子的厭學情緒,而且容易使孩子養成被動學習的不好習慣。究其原因,並不是上輔導課和做習題不對,而是家長只重視了促進學習效果的工具性手段,忽視了使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引導。上輔導課和做習題,孩子所面對的都是「無情」的數字、詞句和任務,沒有情感的交流,讓一個幾歲、十幾歲的孩子對一件每天必須面對卻又是沒有生機活力和情感互動的事物感興趣,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在孩子的學習上,家長不僅要重視知識的拓展和掌握程度的鞏固,捨得資金的投入,更要注重情感和思想的交流,捨得投入大量的精力。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在孩子的身上花時間,在孩子的學習中耐心輔導,在學習氛圍的營造上做榜樣。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經常在他身邊看書、寫文章,或者是看看孩子的課本、練習冊;對孩子不懂的問題,及時地和他一起**,一起尋找破解的途徑;發現孩子功課中的錯誤,分析一下原因是什麼,如果下次遇到應怎樣克服。

自覺性其實就是孩子學習興趣的反映,是一種情感互動的結果,如果不投入大量的情感,任何孩子都不可能「無師自通」地去自覺學習的。

其次是要讓孩子能夠自己選擇學習的方式。要自覺就必須自主,沒有自主的自覺是不能長久的。因此,在孩子的學習方式上家長應給予其充分的自主權,讓孩子在一種適應他自身喜好的、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去學習。

我的女兒就喜歡趴在床上和上洗手間時看書,為此她媽不少吵她。有一次只有我倆在家,我說一會兒檢查她新學的英語課,由於平時我對她管束得不是很嚴,因此,她毫無顧忌地往床上一躺開始聽錄音、背課文,不到20分鐘,她就把平時要用40分鐘的課文背得滾瓜爛熟。給家屬講了以後她不信,她又試了幾次,果然如此。

看來,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只提出總體的要求,具體的細節讓孩子自己去把握,更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增強學習的效果。比如平時只要求孩子寫字時坐姿要端正、做題時一定要細心、讀書時要留心精彩詞句的應用以及用多長時間完成多少作業和練習等等,而其他的方面都由孩子自己做主,我把這種學習方法叫做「快樂學習法」。讓孩子自己選擇學習的方式,學習就會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

第三是要讓孩子能夠看到完成學習任務後盡情玩樂的希望。玩是孩子的天性,學習的自覺性如果脫離了天性,那一定是空中樓閣。而現在很多家長就是希望孩子用儘可能少的時間去玩,用儘可能多的時間去看書學習,且不說這種願望的是與非,單從其可能性上講,就是不現實的。

在玩與學的關係上家長要把握的就是一個度的問題,只有做到了既有時間玩,又有時間學習,才能達到良性的學習娛樂雙贏結果。所謂度,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尺度,有的孩子每天可能要有兩個小時的玩樂時間,有的孩子每天可能要有三個小時的玩樂時間,但無論是什麼樣的孩子,要達到雙贏,就必須做到兩個確保:一是確保孩子在學習時能夠看到完成任務後去玩的希望。

這一點看似簡單,可很多家長往往卻都忽視了,週末和節假日給孩子安排了滿滿的輔導和練習,孩子一點都看不到什麼時候是盡頭,他的學習就只是應付大人,甚至是熬時間,何談自覺學習;二是確保孩子玩得盡興。既然去玩,就要讓孩子拋開各種壓力,甩掉各種包袱,痛痛快快地玩,開開心心地玩,別讓孩子在玩的時候去惦記著還有好多作業要做、還有許多的單詞沒背以及還有測驗的準備不足充分等等負擔。

第四是要體諒和包容孩子的失誤和過錯,更多地鼓勵孩子去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對孩子來講,表揚是其進步發展的主要動力,尤其是上小學的孩子,任何簡單的問題對他們來說都是陌生的、開創性的。因此,在孩子的學習上,家長切不可心浮氣躁、急於求成。

你認為一眼即知結果的數學題,也許孩子長時間都弄不明白,這就如同陳景潤心中十分清楚的哥德**猜想的複雜推導過程,但你卻始終不敢問津一樣,相比之下,孩子比你可貴多了。清楚了這樣一個道理,我們就會理解包容在孩子的學習中出現過錯是多麼的順理成章。具體操作中,家長主要是把握好這樣三個環節:

一是包容的目的要十分明確。原諒孩子的過錯不是為了袒護孩子的缺點,而是為了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只有認為他能夠做到的時候,他才會有信心去做,孩子只有認為可以做好的時候,他才會有決心去努力。

二鼓勵必須是真實、藝術和直觀的。如果你的鼓勵是孩子意料之中的或是離譜的,那麼不僅會降低鼓勵的效果,還一定會使孩子認為你是在撒謊騙他的。鼓勵既要有孩子生活學習環境中橫向的比較,也要有孩子成長進步中縱向的對照,鼓勵的實質是通過家長的引導使孩子認清他自己所不能認清的內在事物和內在潛力。

三是包容和鼓勵並不都是好言好語,更不是對孩子的溺愛和對其失誤的漠不關心,而是理解和支援,是要求家長能熱心地幫助孩子找準失誤的原因,找到克服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是家長的胸懷和愛對孩子成長的推動。錯就是錯,錯誤本身是不會變成成績而讓家長和孩子去肯定和驕傲的,能夠使失誤發生轉化的是孩子下一步應該做什麼,怎麼去做。

第五是要給孩子一定的約束力。要讓孩子清楚家長對他達到某一期望值的決心和達不到期望可能帶來的後果。約束力不應片面地理解成強制力,應當是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力和規範力,強制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引導。

孩子最愛的無疑是父母親,任何孩子都會想方設法來討好自己的父母,包括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種表達方式。因此,只有當期望值是科學合理和孩子能夠做到的時候,家長的約束力才會對其發生作用。因此,你要想提高對孩子的影響力,就一定要為孩子確立一個合理可及的完成目標,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覺性。

至於後果,是孩子為不良習慣所要付出的代價,這種代價應該是建立在尊重孩子的人格和特性基礎上的,是對孩子的長遠發展和心理品德健康有益的代價。不同的孩子,對代價的付出有不同的承受力,有的孩子看見家長不高興,心裡就十分內疚,而有的孩子可能要通過家長的批評,才會有所收斂和改觀。家長必須清楚的是,對孩子來說「吃一塹不長一智」是正常的,不是孩子不可救藥的反映。

有的孩子,一門心思就想玩,反覆教育就是改不了,對此,家長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持久引導的耐心。教育引導的方法很多,比如用其他孩子做比較,用好的故事來啟發,也可以用減少玩樂時間來懲罰等等,但無論如何,都不能打罵體罰,打罵體罰給孩子心靈上帶來的傷害和扭曲是很大的。

培養孩子學習自覺性的過程是漸進和反覆的,家長要有耐心和恆心,不能急於求成,也不能一勞永逸。只要能科學地分析和掌握孩子的特點和習性,正確地引導和教育,每個孩子都能養成高度的學習自覺性的。

3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陪伴孩子學習。

在孩子做作業時,尤其是要求父母為其聽寫生字、判數學題或檢查背誦時,父母要放下手裡的活計與孩子一道完成家庭學習任務。事實證明,學校通過留作業的方法調動家長參與,是培養孩子的有效手段。

第二,讓孩子明確學習是他應盡的義務。

目前,許多小學在推廣"快樂教育"的經驗,為的是讓孩子在高興中學習,這不失為是提高孩子學習興趣的一種手段。但是,在孩子學習一個時期,尤其是升入較高年級,許多孩子就會產生"學習的內容沒有用"的看法。為什麼呢?

任何提高學習興趣的手段,它的效用都是短暫的,長期起作用的在於孩子樹立把學習當作自身應盡義務的觀念。家長要幫助孩子樹立這種觀念,告訴孩子學習成績同以後個人的前途和職業是聯絡在一起的。做父母的還可以向孩子講述自己的經驗,講述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怎樣在自己的生活

中發揮作用。這樣,孩子對學習的願望就會增強而且持久。

第三,引導孩子認識知識的用途。

怎樣向孩子表述知識的用途呢?對於學英語,可以這樣舉例:學了英語可以上網衝浪,或者可以給澳大利亞或英國的小朋友發電子郵件,和他們聊天交流。

這樣的表述簡單明瞭,對於其他學科的知識,家長們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項去引導孩子,激發孩子學習各種知識的興趣。作為教師更要學會按"能近取譬"的原則闡釋學科知識的魅力,把孩子吸引到知識的海洋裡。

第四,家校攜手培育祖國的花朵。

教育專家們認為,同學校聯絡是重要的,它可以使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家長都有關愛孩子之心,學校管理者應利用家長的這種需要開展某些活動例如家長會、家長進課堂陪讀、教師家訪等。這樣做的結果是交流意見,取得共識。

學校的目標是提高教育質量,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家校共同努力。

第五,定期檢查孩子的書包。

我曾稱過自己孩子的書包,重7.5斤。開啟書包發現裡面書本、卷子、學具、廢紙等胡亂疊放,讓孩子找一件物品,他要翻騰一陣兒。於是,我有意識地檢查孩子書包,並建議孩子把物品歸類擺放,按課表安排準備學習用具。

這樣,孩子慢慢學會了整理自己的書包,從而也在生活自理方面取得不小的進步。

第六,安排好時間和空間。

一份關於美國兒童的調查表顯示:把上課的時間都加起來,一人一年用於上課的時間只有51天,而且要假設這51天是晝夜不分地上課,不睡覺、不吃飯、也不玩耍,其餘的時間都跑到**去了?我國的兒童可能會好一些,但也到處是時間浪費的現象。

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安排好時間和空間。孩子應該有一個作息時間表,平時的作息時間應與週六和週日有所不同。在家裡孩子應該有一個使他感到舒服的學習地方。

第七,制定學習計劃。

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關心要有所行動,制定學習計劃是行動之一。家長要幫助孩子確定重點和目標。除了制定學習計劃,家長還可以建議孩子邀請同學到家裡共同做作業,這樣可以互相幫助,有些孩子不聽自己家長的話,但願意聽同學家長的話。

第八,懲罰孩子要適度。

獎勵與懲罰是樹立行為規範的手段。在是否懲罰孩子的問題上,家長可以施加不是太過分的懲罰辦法。但是,懲罰不應該是家長感情用事時的行為。

只有當孩子有錯誤行為,或者必須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時,懲罰才是有意義的。如:在他打傷了別的孩子後,他就要為被打傷的孩子進行賠償;如果他故意毀壞了東西,那就得從他的零花錢中扣除損失費或者罰他幹活;如果孩子偷東西,那麼就得讓他拿出來並讓他認錯。

家長決不能對孩子進行過分的懲罰。更需要家長注意的是,不進行耐心教育而施加過分的懲罰會導致孩子產生反抗和報復心理。

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控制自己情緒和行為的能力是衡量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強弱,對於孩子今後各種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制約性。

那麼,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情緒能力呢?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自我控制情緒能力的培養,最初可以在生活習慣方面。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對他的自控能力培養著重於社會道德規範和社會責任心等方面。

幫助孩子逐步認識自己行為的對與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時,要讓孩子知道「可以這樣做,不可那樣做」的道理,讓孩子用這些道理來辨別自己的行為是對還是錯,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增強自我控制情緒能力。

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由於孩子有善於模仿、易受感染的特點,家庭應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道德環境,並充分利用一些健康的兒童作品去影響孩子,引導、培養孩子嚴格要求自己。

及時肯定孩子的行為:家長應及時地對孩子做得對的事情給予表揚、肯定,會逐步樹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促使其在今後的生活中更加註意自己的行為。

此外,家庭還應給孩子創造與同伴交往的機會,讓孩子學會在不同條件,不同環境中控制自己的情緒的能力。這樣,孩子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就會逐步得到提高,人際關係得到發展,同時,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增強。

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怎樣培養學生的自覺性?

一 要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 學生的學習目的是學生進行學習要達到的結果,是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內在推動力。比如,有的學生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而學習 有的學生是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想當三好學生而苦苦奮鬥。這就是他們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的目的。但由於學習的目的是社會教育對學生學習的要求,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是提...

怎樣培養初中生的學習自覺性,怎樣培養學生的自覺性?

這個問題首先要從家長開始做起。我們平時不是說多積點陰德嗎,那其實就是在無意中給孩子做了一個榜樣,孩子就會慢慢跟著大人去做了,有其父必有其子也是這個道理。所以大人們平時就不要有什麼不好的習慣,不然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的。再一個就是要樹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厭學多半是失去了自信心,你不妨試著給孩子做一下思想...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審題能力,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

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推理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 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推理能力中這樣闡述推理能力 能通過觀察 實驗 歸納 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 給出證明或舉出反例 能清晰 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做到言之有理 落筆有據 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和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