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學的歷史沿革,管理學的發展歷史

2021-03-19 18:27:07 字數 6052 閱讀 5677

1樓:眾神風逝

教育管理學是教育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研究教育工作的管理和組織領導,包括各級各類教育行政機關和各級各類學校管理工作的科學理論和行動規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稱為教育行政學。

教育管理組織的歷史沿革 中國教育管理的組織在周朝設「大司徒」統轄全國教育。漢武帝興太學,置明師,並制定博士**制。王莽執政時,令天下立學官,興鄉學,以獎進教育。

隋文帝詔令國子寺不隸太常,改稱國子監後,設祭酒一人統轄。唐承隋制,設國子監及弘文、崇文兩館,並置館監以統轄之。元代至元六年(1269)詔令諸路設提舉學校及教授官。

至元二十四年又設江南各路儒學提舉司。清初恢復國子監製,並設各省學道,後又改為提道政。清末設立學部,把國子監所管事務並於學部。

辛亥革命後,中華****改學部為教育部。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設教育部管理全國教育。

2023年(即同治元年)到2023年(即光緒24年)間,我國創辦了一批學校,如同文館(2023年)、方言 館(2023年)、北洋中西學堂(1895)和上海的南洋公學(2023年)等。這些學校的外籍教員不同程度的採 用和傳播了國外學校管理的思想、理論、制度和方法。此期,我國出版有外籍傳教士編寫的有關西洋各國教 育制度、學校制度的讀物,如德國同善會傳教士範之安的《德國學校論略》和英國浸禮會傳教士李提摩太的 《七國新學備要》。

2023年光緒下詔變法,明令兼習中西學術,並開辦官書局印行「中外要書」,編譯出版了較多學校管理 方面的書籍,如田中敬一編周家樹譯的《學校管理法》(1901)年, 邵羲譯著的《學校管理法問答》〔5〕 (2023年)等較為流行。

此期,我國教育行政部門較為重視教育管理在學校工作中的作用,張百熙、榮慶、張之洞等人在《學務 綱要》中就有「學堂所重,不僅在教員,尤在有管理學堂之人,必須有明於教授法、管理法者實心從事其間 ,未辦者方能開辦,已辦者方能得法;否則成效難期,且滋流弊,」的規定。並對沒有條件到國外考察 學習的偏遠地方, 也要求廣購編譯出版的教育學、學校管理法、教育行政法等叢書學習,以提高辦學的規範 性和辦學的效益。由於張百熙等人的倡導,一些地方的學務**則明令所屬學堂的監督、堂長、董事對《學 校管理法》、《學校衛生學》之類的書籍,「逐日點讀,日以五頁為限,由查學員隨時考察,如該監督、董 事等文義不通,不能句讀,以及毫無心得有不勝管理之任者,準商同地方官即行撤換」。

2023年(光緒29年)張百熙等人在奏定學堂章程規定師範學堂為兩級制,即初級師範學堂和優級師範學 堂。奏定初級師範學堂章程所設的課程中,開始開設教育管理的課程,其中,教育法令和學校管理法兩科可 以說是我國教育管理學科最初的形態。奏定優級師範學堂章程所設的課程中,也有學校衛生和教育法令兩科 。

2023年(光緒32年)6月, 優級師範學堂選科簡章關於本科公共必修科目中也設有學校管理法一科。當時 編輯、編譯出版的教育管理著作也有所增多。

2023年至2023年,國民黨**教育部公佈的高等師範學校課程標準中,科目有:學校衛 生、教育法令。學校衛生、教育法令兩科在當時高等師範學校本科各部(即各系)作為必修的公共課程。

這 個階段是我國早期師範教育的一個興盛時期,作為師範學校的專業必修課和公共必修課的教育管理類課程也 得到了重視。

2023年至2023年,隨著我國師範教育制度的變化,教育管理類課程在師範學校課程體系中也出現了一些 變化,比如,有的六年制師範學校的課程中設定的教育管理課程為「小學校行政」,有的稱「學校行政及組 織」,有的稱「學校管理」。在師範學校進行較大調整後,沒有被調整和合並唯一保留下來的北京師範大學 教育系為各系開設的公共課程中仍將「教育行政」一科作為四年級的必修課程。

管理學的發展歷史

2樓:那些年的二貨

1、工廠管理--古典管理階段

工廠管理理論基於科學管理, 以生產管理為主, 旨在提高工廠的生產效率。科學管理以經濟人為物件, 遵循效率至上的原則, 強調工廠應該以制度管理來代替傳統的經驗管理, 而工人則應當以科學的方法取代過去已經習慣了的工作方式。

2、組織管理--當代管理階段

梅奧的霍桑實驗可以說是管理史上的一個分水嶺。梅奧在社會人假設的基礎上認為, 對金錢的需要只是工人想要滿足的需要的一部分, 工人的大部分需要是情感慰藉、安全、和諧、歸屬 。

3、組織間管理--現代管理階段

在組織管理理論日趨成熟之時, 學者們注意到: 雖然管理學已經建立在社會人的人性假設之上, 但員工卻被侷限在單個組織中, 並被作為組織人來看待。隨著知識經濟的不斷髮展, 人已成為知識的載體, 知識管理變得尤為重要, 知識和技能成了管理的核心問題。

擴充套件資料

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導致管理科學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使管理在功能、組織、方法和理念上產生根本性變化,從而使管理學研究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第一,管理學在科學體系中的地位將進一步提高。因為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管理不僅是決定一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可缺少的要素,而且是現代生產力的首要構成要素。管理學的教育將會更加普遍,管理學的重要作用將會體現得更加充分。

第二,管理學發展的理論化、哲學化趨勢。縱觀管理的發展史,由管理活動而管理學,由管理學而管理學原理,由管理學原理而管理哲學,這表明了人類對管理認識深化的歷程,也正是管理理論發展的總趨勢。

3樓:華信中安

管理學的發展歷史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

工廠管理--古典管理階段:

工廠管理理論基於科學管理, 以生產管理為主, 旨在提高工廠的生產效率。科學管理以經濟人為物件, 遵循效率至上的原則, 強調工廠應該以制度管理來代替傳統的經驗管理, 而工人則應當以科學的方法取代過去已經習慣了的工作方式。這種效率觀被愛默森提升為以組織手段來提高效率, 又被庫克進一步推廣, 在非工業組織中傳播效率主義。

隨著統計方法、數量模型以及計算機的應用或普及, 以生產為核心的管理理論開始向著管理科學的方向發展, 產生了決策理論、運營管理、系統理論和控制理論。這些理論的形成, 為管理學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決策理論與過程理論之間存在很多重合的觀點 , 兩者的結合又為組織決策提供了理論依據;運營管理把管理的內容從生產管理擴充套件到商業管理; 而系統論與控制論作為分析工具促進了管理學的整體發展。

在把工人的個人效率轉化為組織效率的過程中, 法約爾的組織管理理論和韋伯的行政組織理論對科學管理理論進行了補充, 從而形成了古典組織理論。法約爾關於管理原則的觀點被厄威克歸納為八項原則, 關於管理職能的原則被古利克進一步發展為( 計劃、組織、人事、指揮、協調、報告、預算) 七職能論。韋伯提出的科層制也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必不少的組織形式 。

組織管理--當代管理階段:

梅奧的霍桑實驗可以說是管理史上的一個分水嶺。梅奧在社會人假設的基礎上認為, 對金錢的需要只是工人想要滿足的需要的一部分, 工人的大部分需要是情感慰藉、安全、和諧、歸屬 。既然人是一種社會人,並且在正式組織內部還存在著非正式組織, 那麼, 管理就必須著眼於社會和人的技能, 在正式群體的經濟需要與非正式群體的社會需要之間達成平衡, 而且應該關注人際關係。

於是, 人際關係學說應運而生。

但人際關係學說出現了一種極端的觀點, 即把人際關係看成是目的, 而不是手段。根據這種觀點, 只要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生產率的提高便是自然而然的事。這種極端的人際關係觀混淆了管理的起點與目的,為了還原管理學的邏輯起點, 由人際關係學說發展而來的行為科學理論沿著個體和群體兩個層次對人性進行了深入**。

馬斯洛把人看成是心智成熟的自我實現人, 麥格雷戈的超y理論對經濟人和社會人的觀點進行了初步的融合, 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斯金納的強化理論、弗魯姆的期望理論等對人的心理活動過程進行了剖析。在群體層次, 盧因的群體動力學理論對非正式組織的團體行為進行了分析。除此以外, 坦南鮑姆的領導行為連續體理論、利克特的領導四系統模型等對領導行為及領導型別進行了**。

在人際關係學說、行為科學理論的發展過程中, 有關組織、群體和個體間衝突的研究也獲得了快速發展。衝突研究和行為研究的融合促成了現代組織管理理論的雛形, 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組織理論又把人際關係學說涵蓋其中。福列特關於衝突的建設性論述把組織看作是一種協作系統, 並據此認為組織管理不應該只重視人際關係的構建, 更應該注重員工間的合作狀態;而且, 這種協作應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

在此基礎上, 福列特又提出了參與式管理。受梅奧、福列特等人的影響, 巴納德將社會系統觀點引入了正式組織研究, 並且對權力和權威進行了全新的詮釋, 把組織看作一種社會系統, 而不是韋伯所說的科層制。在組織管理的具體方式上, 阿吉里斯的個性管理、麥格雷戈的人性管理、利克特的群體互動及適應行為研究、湯普森針對組織的系統研究方法都對傳統的過程理論進行了補充和擴充套件, 而德魯克注重實踐的管理思想尤其是在如何整體提高組織效率的問題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一書的出版標誌著管理學正式進入了現代管理理論發展階段, 特別是德魯克所提出的目標管理理論已經包含了後現代管理思想的參與式管理和自我控制。

組織間管理--現代管理階段:

在組織管理理論日趨成熟之時, 學者們注意到: 雖然管理學已經建立在社會人的人性假設之上, 但員工卻被侷限在單個組織中, 並被作為組織人來看待。隨著知識經濟的不斷髮展, 人已成為知識的載體, 知識管理變得尤為重要, 知識和技能成了管理的核心問題。

在後現代哲學的影響下, 管理學也向著後現代發展, 企業員工不只是簡單的被管理者, 更應該是自我管理者。面對複雜的組織情境, 任何一種管理模式都不具有所謂的普遍適用性, 這就要求管理**用不同的社會歷史因子來考察在不同語境下比較有效的管理方式。人被看成是符號動物, 管理學也開始強調人的非理性, 而否認人的理性, 從而形成了後現代管理理論 。

企業文化理論把人視為文化人。這一階段的管理理論拋棄了傳統人性的理性觀, 主張通過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來提高組織效率。因而, 人性得到了充分的解放, 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自己的主宰, 並且謀求自身的全面發展。

在後現代時期, 單一組織研究正逐漸被商業生態系統研究所取代, 網路打破了原有組織的空間範疇, 迫使學者重新界定組織的邊界 。於是, 網路理論成為解釋組織間關係的一種代表性理論 , 一些複雜的組織也相應被稱為網路組織 。在新的競爭環境下, 企業本身就是多元關係的集合 , 並且又嵌入在龐大的網路之中。

組織間關係能夠幫助企業突破自身疆界的束縛, 不斷與外部組織和環境進行互動, 並且從外部獲取自己所缺乏的資源, 相對低成本地構建自己的競爭優勢。學術界和企業界也越來越重視組織間關係管理問題。摩根和亨特曾提出過網路組織管理的五個基本條件, 它們分別是選擇合適的戰略合作伙伴並維持良好的夥伴關係、建立合作伙伴間的科學的信用管理體系、建立有效的衝突管理系統、培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及形成統一的價值觀和共同目標。

而甘拉迪則認為, 企業在選擇合作伙伴以及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時, 應該遵循相容性、能力和承諾三個原則, 即所謂的3c原則。在具體**組織間關係的研究中, 學者們從資源基礎觀、知識基礎觀、社會邏輯觀和學習理論四個視角對組織間關係進行了**。 此外, 學者們還總結了基於市場的管理控制模式、科層制管理控制模式和以信任為基礎的控制模式, 分別從市場交易、合同條款和社會關係三個方面來建構組織間管理控制系統。

拓展資料:

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是系統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學。管理學是適應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產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通過合理的組織和配置人、財、物等因素,提高生產力的水平。

管理學的基本職能:

計劃:計劃工作表現為確立目標和明確達到目標的必要步驟之過程,包括估量機會、建立目標、制定實現目標的戰略方案、形成協調各種資源和活動的具體行動方案等。 簡單地說計劃工作就是要解決兩個基本問題:

第一是幹什麼,第二是怎麼幹。組織等其他一切工作都要圍繞著計劃所確定的目標和方案,所以說計劃是管理的首要職能

組織:組織工作是為了有效地實現計劃所確定的目標而在組織中進行部門劃分、權利分配和工作協調的過程。它是計劃工作的自然延伸,包括組織結構的設計、組織關係的確立、人員的配置以及組織的變革等。

領導:領導工作就是管理者利用職權和威信施展影響,指導和激勵各類人員努力去實現目標的過程。當管理者激勵他的下屬、指導下屬的行動、選擇最有效的溝通途徑或解決組織成員間的爭紛時,他就是在從事領導工作。

領導職能有兩個要點:一是努力搞好組織的工作;二是努力滿足組織成員的個人需要。 領導工作的核心和難點是調動組織成員的積極性,它需要領導者運用科學的激勵理論和合適的領導方式。

控制:控制工作包括確立控制目標、衡量實際業績、進行差異分析、採取糾偏措施等。它也是管理活動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職能。

上述四大職能是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的,其中計劃是管理的首要職能,是組織、領導和控制職能的依據;組織、領導和控制職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環節和必要手段,是計劃及其目標得以實現的保障,只有統一協調這四個方面,使之形成前後關聯、連續一致的管理活動整體過程,才能保證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和組織目標的完滿實現。

高階管理學和管理學的區別是什麼,高階管理學和管理學的區別

管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管理活動規律及其應用的綜合性的交叉學科。它偏重於用一些工具和方法來解決管理上的問題,如用運籌學 統計學等來定量定性分析。管理的定義為管理者和他人及透過他人有效率且有效能地完成活動的程式。現代管理學 系統管理學,涉及行為科學 系統工程 全面關係流管理管理學等理論,其中決策論 博弈論...

現代管理學與其他管理學的區別,現代管理學的主要觀點有哪些

現代管理學 是一部面向高職高專公共事業類相關專業的現代管理學教材。全書對現代管理科學的基本理論 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作了較為系統的介紹。重點闡述了決策 計劃 組織 領導 控制 創新等管理職能。現代管理學 的創新之處在於採用了新穎統一的體例設計,包括學習目標 開篇案例 課堂討論案例 管理寓言故事 延伸閱...

管理學簡述戰略制定的步驟,管理學中戰略管理的基本過程是什麼

戰略規劃 制定公司戰略規劃的步驟 第一步是戰略環境的分析和 一般來說就是要分析一下企業的經營特徵,簡單的來說就是要回答一個問題,即我們是誰?很多人覺得這個問題很簡單,其實不然,當你長期工作在一個環境裡,對企業周圍都習以為常的時候,你不一定能很準確的回答這個問題。比如說某汽車公司,大家都可以看出這家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