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智亦無得,請教此句佛語密意何解

2025-04-04 11:20:36 字數 3459 閱讀 8517

1樓:匿名使用者

這不算是佛語密意。

無智亦無得,"智"作"般若"解。亦即智慧、能知的妙智。"智"為能求的心;"得"為所證的佛果或者所求的境界。

佛果有四種,一緣覺、二聲聞、三菩薩、四佛。二乘菩薩修行六度法門,上求法於諸佛,下普化眾生,自己修行得利益,又以利益澤潤他人。所以能如此,都因為以智慧為第一,有智慧,也便能夠遲尺芹徹上徹下,自己得真空大智,又能教益眾生,使除惑生慧。

在凡夫看來,入了菩薩階次,功行很大,智慧非凡,已經很了不得;但在菩薩本人看來,這不過是還了本來面目,並沒有什麼智慧可言。其實,什麼也沒有證得,不過是迴歸本來寂寥而已。因為真心本來空寂,在般若真體當中,一念圓融,本來沒有修習的事,因此也就沒有什麼可以證得。

所以不見有知的大智,也就沒有所證的果德,若是以有所得的心去求,就已碼畢經不是真空。知而無知,才是真知;得而無得,才是真得。所以歸結為"無智亦無得"。

換言之,人人皆有本覺真心,智慧本然,不假修行。只要不起妄念,不作分別,也就復了本性和真心,就能返觀自性本空,除去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困虛等等智慧之障。障礙一除,本心顯露,一切世間的空性、真如性了了分明。

2樓:匿名使用者

呵呵。既然是密意。

就要找師傅諮詢。

《心經》中的「無智亦無得」是什麼意思啊?

3樓:民生無小事

真理是普伍兆遍的,一切現成。假如你要挑挑揀揀的話,就有好有壞,就落在兩邊,所以你不要討厭這個,也不要喜歡那個,一切很現成,沒有什麼難題存在。

禪宗三祖僧璨大師著《信心銘》,開章便曰:「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誠哉至言,道出了至道之要。

凡事僅須自自然然地去做,則要體會大道,並無困難;若有分別情念,即落入「揀擇差別之見」。放下愛、恨的人,了悟世間諸法本空,就沒有東西可以愛、可以恨,那麼,很快你就明白諸佛菩薩的絕對心性腔世租。

佛法無人說,雖慧不能解出自**

4樓:浮海餘

這句出自《華嚴經》

爾時,勝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如來大智慧,希有無等倫,一切諸世間,思惟莫能及。

凡夫妄觀察,取相不如理,佛離一切相,非彼所能見。

迷惑無知者,妄取五蘊相,不了彼真性,是人不見佛。

了知一切法,自性無所有,如是解法性,則見盧舍那。

因前五蘊故,後蘊相續起,於此性了知,見佛難思議。

譬如闇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亦如目有翳,不見淨妙色,如是不淨心,不見諸佛法。

又如明淨日,瞽者莫能見,無有智慧心,終不見諸佛。

若能除眼翳,舍離於色想,不見於諸法,則得見如來。

一切慧先說,諸佛菩提法,我從於彼聞,得見盧舍那。

佛法無人說,雖慧不能解出自**

5樓:皇夜柳摩滌

這句出自《華嚴經》

爾時,勝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如來大智慧,希有無等倫,一切諸世間,思惟莫能及。

凡夫妄觀察,取相不如理,佛離一切相,非彼所能見。

迷惑無知者,妄取五蘊相,不了彼真性,是人不見佛。

了知一切法,自性無所有,如是解法性,則見盧舍那。

因前五蘊故,後蘊相續起,於此性了知,見佛難思議。

譬如闇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

亦如目有翳,不見淨妙色,如是不淨心,不見諸佛法。

又如明淨日,瞽者莫能見,無有智慧心,終不見諸佛。

若能除眼翳,舍離於色想,不見於諸法,則得見如來。

一切慧先說,諸佛菩提法,我從於彼聞,得見盧舍那。

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邪見。出自哪本佛家語錄,含義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自性本體中原無一法可得;若認為有少法可得,妄說吉凶禍福,那就是塵勞邪見。所以此頓教法門乃立「無念」為宗旨。

善知識啊!「無」者,無什麼事呢?「念」者,念什麼東西呢?

無」者,就是沒有能、所兩種對待相,沒有一切塵勞妄心;「念」者,也就是前念、今念、後念,念念即是真如本性。真如是「念」的體性,「念」是從真如體性上所發揮的妙用。因為有真如自性,所以才能由此生出念頭,而非眼耳鼻舌能生。

真如因有無窮妙用的自性,所以能夠起念;假若沒有真如體性,眼耳的功能當下就會毀壞。

善知識啊!真如的妙明自性隨緣起念時,六根雖有見聞覺知的功用,卻能始終不染著一切境相,而真如自性恆常無礙自在。所以《維摩經》上說:

雖能善加了別諸法隨緣感現的差異相,然而在第一義上,卻始終是如如不動的。」

7樓:智證

諦深大師開示:「無一法可得」

若修行者已諸障滅盡,清淨自現,這個時侯,才能得見諸佛。見諸佛陀,若得法,那是清淨心中插棒槌,還有清淨心嗎?所以,佛在金剛經中講,若我與燃燈佛所有一法可得,燃燈佛不予我授記!

對罪孽深重者,其罪本身就是種種「法纏」。要滅除這些令眾生受罪的種種罪孽,必須有種種佛法對治,所以,佛又講了三藏十二部!

對成就人來講,無一法可得。對罪孽眾生來講,則佛講的三藏十二部都需用心拜閱,以便對治罪障,早離苦海!若妄談「無一法可得」,即是「與法講說斷滅相」。

這也稱為,斷滅佛種,其罪莫大。釋迦牟尼佛見燃燈佛之後,無一法可得,那是成佛。沒有見著佛的人,種種罪障纏身,妄說「無一法可得」,那是墮落阿鼻地獄!

望善者切莫妄談佛法!

誰能用佛語幫我解釋無言大智是什麼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書,大智無言看客疏,容顏駐,浩瀚一生孤!

請教: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什麼意思

9樓:虔誠心心

爾時,勝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如來大智慧,希有無等倫,一切諸世間,思惟莫能及。

凡夫妄觀察,取相不如理,佛離一切相,非彼所能見。

迷惑無知者,妄取五蘊相,不了彼真性,是人不見佛。

了知一切法,自性無所有,如是解法性,則見盧舍那。

因前五蘊故,後蘊相續起,於此性了知,見佛難思議。

譬如闇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

亦如目有翳,不見淨妙色,如是不淨心,不見諸佛法。

又如明淨日,瞽者莫能見,無有智慧心,終不見諸佛。

若能除眼翳,舍離於色想,不見於諸法,則得見如來。

一切慧先說,諸佛菩提法,我從於彼聞,得見盧舍那。

按此的意思,是諸法實相,眾生就算再具有智慧,都不可能了知,就像乙個在夢中的人,不可能知道自己在夢中,夢中的自己如何知道自己是虛妄的? 所以,不了諸法實相的眾生,執著於我,執著五蘊的眾生,是一直迷惑於無明之中,沒有聖者的開導,難以明瞭諸法如幻的實相。因此,需要有佛陀開示,我們才得以覺悟。

也表明,這個了義法,是非常殊勝,非常希有難得的,我們根本不可能了知的,如果沒有佛陀開示,引導我們,以我們的智慧,就算是世界頂級聰明的人,都沒辦法了知。真的佛陀對我們的恩德,是無以倫比的。感恩佛陀,感恩三寶。

無定無不定,無空無不空,無相亦無心,無佛亦無眾生

無心者,意指不執著於自己固有的執見,不迷信於旁人已有的正確認識,因一切都是一個客觀的存在,你在,或者不在,它都在,它在,或者不在,你都在。即 世間一切事物都是動而無住,生生滅滅相續,因因果果相連。明此理,而後熾然。無心者,無法無我,沒有一身之主宰,亦無萬物之主宰,當然也沒有超然萬物的 神 世間一切事...

諸侯得無有故乎國家得無有故乎怎麼翻譯

您好,是諸侯難道有什麼變故嗎?國家難道出事了嗎?是在春秋時期,齊景公去找晏子喝酒,晏子以為諸侯國跟國內發生什麼變故,所以很緊張地問半夜來找他喝酒的齊景公。請翻譯 謁君得無與諸侯客子俱來乎?另外還有,謁,子,得無,在句子中的意思 謁君得無與諸侯客子俱來乎?先生有沒有與諸侯賓客一起來嗎謁 參見 子 兒子...

一步踏出既是天涯,縱然無歌他亦無悔是,是什麼意思

自己的事自己擔著,有什麼後果也不會後悔,反正已經做了。應該是的 我已亭亭,無憂亦無懼。這話是什麼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 女子已經成年,就不必擔心或恐懼了。出自席慕容的 蓮的心事 拓展資料 原文 蓮的心事 席慕容我 是一朵盛開的夏荷 多希望你能看見現在的我 風霜還不曾來侵蝕 秋雨也未滴落 青澀的季節又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