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失地補償金是怎麼發放的

2025-03-31 12:15:04 字數 2921 閱讀 9753

1樓:法師兄法律諮詢

根據相關規定:「徵用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其中,土地補償費針對被徵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針對被徵土地上的附著物,安置補助費針對失地農民。

前二項物件為物,系對物因徵地受到的損失的補償,基於損失與補償的法律因果。後一項物件為人,系對徵地後失地農民的勞力安置,該項是基於法律強制性規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對這些補償費的權屬亦作出規定,根根據相關規定:

土地補償費歸慧凳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八條 徵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徵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前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佈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係、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並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佈一次。

徵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後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願,採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並對因徵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粗敗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應當將被徵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於符合條件的被徵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失地農民補償款是每月發的嗎

2樓:劉韻

法律分析:失地農民補償不是每月都可以領取的,一般是一次性補償,具體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條 國家徵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式批准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擬申請徵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徵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並將徵收範圍、土地現狀、徵收目的、補償標準、安置方式和社會保障等在擬徵收土滾叢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範圍內公告至少三十日,聽取被徵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大明櫻其他利害關係人的意見。

多數被徵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為徵地槐跡補償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應當組織召開聽證會,並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擬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不動產權屬證明材料辦理補償登記。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測算並落實有關費用,保證足額到位,與擬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就補償、安置等簽訂協議;個別確實難以達成協議的,應當在申請徵收土地時如實說明。

相關前期工作完成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方可申請徵收土地。

3樓:齊鳳

土地補償金的發放方法可以參考土地管理法規洞槐定,徵用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閉歷償費。其中,土地補償費針對被徵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針對被納態友徵土地上的附著物,安置補助費針對失地農民。

4樓:顧海霞

法律分析: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徵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乙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

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扮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04修正)》 第四十七條 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徵收廳缺伍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

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扮或,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

農民失地補償發放條件是什麼

5樓:周琦

情形不同則發放條件備弊和手續也不同。

1、如果為合法徵地,應當由省級以上**審批,**在審批時同時批覆土地徵用方案,批文下達後,縣級**應當根據土地徵用方案制訂徵地補償標準,**應當公示該標準,被徵地人有異議的可申請省級以上人民**裁決;

2、如果為非法徵地,則補償安置標準由被徵地農民與**協商確定,協商不成被徵地農民可仿埋族以拒絕。

3、如果**強制拆遷,村民可聯名控告起訴。

失地農民屬於什麼戶口。

失地農民沒有辦理農轉非的還是屬於農業戶口,城鎮戶口是指在城市和設有公安派出所的集鎮註冊登記的戶口。城鎮戶口又叫城鎮戶籍,是指過去計劃經濟年代、我國實行二元體制時,擁有城鎮戶口、享有糧油肉等配給、招工等權利的居民,即城鎮定量戶口的居民,也簡稱「市民」。

若在工液飢礦企業工作,則被稱為「城鎮職工」。以上「市民」或「城鎮職工」所擁有的戶籍稱為城鎮居民戶口。

失地農民是農村戶口嗎。

看具體情況來進行判定:

其。一、失地農民沒有辦理農轉非的相關手續的,就屬於農村戶口;

其。二、失地農民辦理了農轉非的相關手續的,就不屬於農村戶口。

土地管理法》第四條規定,國家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國家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定土地用途,將土地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

前款所稱農用地是指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等;建設用地是指建造建築物、構築物的土地,包括城鄉住宅和公共設施用地、工礦用地、交通水利設施用地、旅遊用地、軍事設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農用地和建設用地以外的土地。 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嚴格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法律依據。

離職補償金的發放條件

按照現行規定,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或者按照 勞動法 第24條 第26條 第27條的規定解除勞動關係的,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具體包括以下12種情況 1 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 2 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 3 用人單位提前解除事實勞動關係的 4 用人單位...

經濟補償金,經濟補償金的標準如何確定

合同到期不續簽 需要提前通知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之日起7日內為勞動者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係的有效證明。勞動者可以憑有效證明材料,直接辦理失業登記手續。你就可以領取失業保障金。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給予勞動者本人一個月工資的經濟...

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標準是多少,經濟補償金的標準如何確定

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的工資標準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 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相關法律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