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關於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作文,一千字

2025-03-27 18:55:15 字數 1545 閱讀 4382

1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還是要靠自己。

2樓:匿名使用者

怎麼說裡 那個還回寫啊 不就是在網上覆制的。

怎樣理解「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3樓:白衣奶爸

您好:1.越王勾踐忍辱含垢、臥薪嚐膽終於復國,而吳王夫差驕逸享樂以致滅國很好地詮釋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2.五代後唐莊宗李存勖(xù)創業伊始,面對強敵,矢志發憤,終於打敗後梁,統一中原。但後來因驕縱享樂,身死國滅。

這前興後滅不是給「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作了極好的註腳嗎?難怪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引用了該著名的句子。

希望我的對您有幫助,祝好!

不懂建議重新提問,也可以追問。

寫議**憂勞可以興國 逸豫可以亡身

4樓:普林博雅教育

有這樣乙個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實驗,把乙隻青蛙冷不防扔進滾燙的油鍋裡,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躍而出,逃離陷境。然後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漸加熱的水鍋裡,這次它感到舒服愜意,以致意識到危險來臨時卻欲躍乏力,最終葬身鍋底。由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看出,青蛙對眼前的危險反映敏感,對還沒有到來的危險反映遲鈍。

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實人在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說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奮進,而安逸優越的環境卻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於安樂,盡享舒適,常常一事無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時沉溺酒色,自我毀滅。這於青蛙臨難時的奮起一躍和溫水中的臥以待斃是何其相似。

生於憂患」是千古不變的名言,春秋時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是它最好的註冊。那時,勾踐屈服求和,卑身事吳,臥薪嚐膽,又經「十年生聚,十年數訓」漏睜,終於轉弱為強,起兵滅掉吳國,成為一代霸主,勾踐何能得以復國?這是亡國之辱的憂患使他發憤、催他奮起的結果。

這說明,當困難重重、欲退無路時,人們常常能顯出非凡的毅力,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潛能,拼死殺出重圍,開拓出一條生路。

但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們卻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於安樂」.這方面的例子莫過於闖王了。1644年春,闖王返猛歲攻入北京,以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

那些農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義時打天下的叱吒風雲的氣魄喪失殆知橘盡,只圖在北京城中享受安樂,「日日過年」,李自成想早日稱帝、牛金星想當太平宰相,諸將想營造府第。當清兵入關,明朝武裝捲土重來時,起義軍卻一敗不可收拾。這令我想起歐陽修說的「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句話老。

險情環生時人們能睜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險為夷;安逸享樂中卻意志消退,銳氣全無,結果一敗塗地。

我們要發揚優良傳統,弘揚中華美德,使我們經久不衰,永葆青春活力!若想做到這些,就必須有" 憂患" 精神來做我們的立身之本!

如何理解「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5樓:用心幫助他人

這句話的意思呢就是指如脊灶果你要振興乙個亮肢國家,你首先敬野世要有一番作為。給話說得好,不見風雨怎能見彩虹。唐莊宗在一開始的時候他是十分努力的,拼在當下,以他成功開創了他的國家,可是到後來他自居自傲,安逸享樂,導致這乙個國家不到幾年就滅。

舉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例子

您好 1.越王勾踐忍辱含垢 臥薪嚐膽終於復國,而吳王夫差驕逸享樂以致滅國很好地詮釋了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2.五代後唐莊宗李存勖 x 創業伊始,面對強敵,矢志發憤,終於打敗後梁,統一中原。但後來因驕縱享樂,身死國滅。這前興後滅不是給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作了極好的註腳嗎?難怪歐陽修在...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這2局的翻譯是 1.憂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閒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2.因此,當莊宗強盛的時候,普天下的豪傑,都不能跟他抗爭 等到他衰敗的時候,幾十個伶人圍困他,就自己喪命,國家滅亡,被天下人譏笑。禍患常常是從細微的事情積累起來的,人的才智勇氣往往被他溺愛的事物困擾,僅僅是伶人啊 希望...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兩句話分別舉例子,謝謝

憂勞興國 越王勾賤臥薪嚐膽 漢初文帝景帝 文景之治 唐太宗 以史為鑑 逸豫亡身 蜀漢後主 樂不思蜀 陳後主 後庭遺曲 宋徽宗練瘦金終致被擄 求適合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的典故或例子。1.越王勾踐忍辱含垢 臥薪嚐膽終於復國,而吳王夫差驕逸享樂以致滅國很好地詮釋了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