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張孝祥中下闋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賞析

2025-03-16 13:00:05 字數 3031 閱讀 9048

1樓:匿名使用者

浣溪沙。洞庭。

行盡瀟湘到洞庭。楚天闊哪脊處數峰青。旗梢不動晚波平。

紅蓼一灣紋纈亂,白魚雙尾玉刀明。夜涼船影浸疏星。

借代。下片寫停船後泛覽湖景所見。「紅蓼一灣紋纈亂,白魚雙尾玉刀明」兩句,不僅對仗工整,而且隨著視野的轉換,顯示出另一番情趣,並給人一種紅白鮮明的色彩感。

紅蓼」,指生於水邊的紅色蓼草。南宋朱弁《曲洧舊聞》卷四雲:「紅蓼,即《詩》所謂游龍也。

俗呼水紅。江東人別澤蓼,呼之為火蓼。」唐代詩人杜牧《歙州念緩姿盧中丞見惠名醞》:

猶念悲秋分賜,夾溪紅蓼映風蒲。」而詞中的「紅蓼」與「白魚」相對,更感到作者的構思精巧,觀察入微。詞人既寫了遠處一條水灣倒映出的紅蓼圖,又寫了似的雙尾白魚。

魚稱「雙尾」而「明」,是躍出水面之魚,靜中見動。「夜涼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語收結,尤耐人尋味。

這裡作者變換出另一幅畫面,而思緒已超越了時空對唸的限制,直接轉入夜景,使讀者有更多的想象餘地來思考這個過程。再從畫面本身來看,是從行舟夜泊的角度落筆,攝取大自然中富有代表性的兩種景象:一是疏星淡月,倒影湖中;二是水中船影遮蓋著星空倒影。

這不僅與前面的「楚天闊」、「晚波平」的自然景象相呼應,而且充分地展現了優美的詞境。「夜涼」二字,既是詞人的直感,又顯示出流戀自然界的仔絕心態。

2樓:enjoy小桔

答案:①動靜結合。「明」是躍出水面之魚,在這樣的安靜的環境中,靜中見動。

比喻、對比。將雙尾白魚比作「玉刀」,手睜既寫出魚首局的特徵,也和「紅蓼」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給人強烈的色彩感。c想象。

停船之時是傍晚,而「夜涼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轉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現出水中船影遮蓋著星空倒影的優美境界.(只要任意舉出兩種手者薯讓法即可)

浣溪沙洞庭張孝祥表達了什麼情感

3樓:夠我悲傷

這是一首觸景生慨、蘊含人生哲理的小詞,體現了作者熱愛生活、樂觀曠達的情感。

原詩: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谿,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

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上片寫暮春遊清泉寺所見之幽雅景緻。山下溪水潺湲,溪邊的蘭草才抽出棗絕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夾道的沙石小路態巖碰,經過春雨的沖刷,潔淨無泥。

時值日暮,松林間的杜鵑在瀟瀟細雨中啼叫著。這是一幅多麼幽美寧靜的山林景緻啊!首七字既點出遊清泉寺時的時令,也點明蘭谿之名的由來。

浸」字與「皋蘭被徑兮,斯路漸」(《楚辭·招魂》)中的「漸」字一帆談樣,均有「蔓延」之意。

蘭草此際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機勃勃,長勢很快,已由岸邊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鵑啼聲悽婉,本是易引發羈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際漫步溪邊,觸目無非生意,渾然忘卻塵世的喧囂和官場的汙穢,心情是愉悅的。

兼之疾病始愈,有醫者相伴遊賞,故杜鵑的啼叫亦未能攪亂作者此時之清興。總之,上片只是寫實景,其內心所喚起的應是對大自然的喜愛及對人生的回味,這就引出了下片的對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髮感慨和議論。「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漢·《長歌行》)。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

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曾使古今無數人為之悲嘆。而作者此際面對著眼前西流的蘭谿水,卻產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麼不可以重新擁有青春年華呢?

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還童」,乃是說應保持一種年輕的樂觀的心態。

因為人並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人所能改變的,僅僅是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詩有「誰道使君不解飲,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

腰間紅綬系未穩,鏡裡朱顏看已失」諸句,乃嗟老嘆衰之詞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認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應有那種「黃雞催曉」、朱顏已失的衰頹心態,體現了作者在貶謫期間曠達振作的精神狀態。

浣溪沙 張孝祥 譯文

4樓:匿名使用者

浣溪沙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

張孝祥霜日明霄水蘸空,鳴鞘聲裡繡旗紅,澹煙衰草有無中。萬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濁酒戍樓東,酒闌揮淚向悲風。

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的秋天,張孝祥正任荊南湖北路安撫使,駐在荊州,這首《浣溪沙》,就是這時候寫的。

秋高氣爽,晴空萬里,張孝祥約著友人馬舉先登上荊州城樓。荊州本是祖國內地的一座城池,可是如今卻成了邊塞之地,這本身就夠讓人痛心的了。具有滿腔愛國熱忱的張孝祥,面對破碎的山河,**還有心欣賞大自然的風光?

更何況極目遠望,看到的不過是煙塵滾滾,戰旗飄舞的戰場,再聽到那撕裂心肺的馬鞭聲,作者的心情自然就更加沉痛了。上邊寫景,逼真地烘托出「邊塞」的氣氛、作者的心情。

下片直寫作者對中原故國的懷念。眼前已是遍地烽火,「萬里中原」的大好河山還在烽火以北遙遠的北方,想起中原故土,想起中原的遺民,作者感慨萬端,無可奈何,只好借酒澆愁。可是,「一尊濁酒」又怎麼能將滿腔悲憤抑制下去呢?

喝完了酒,面對蕭瑟的秋風,作者終於禁不住淚流滿面了。

全詞只有六句,四十二個字,卻表現了頗為博大的主題思想。作者熾熱的愛國主義思想,對中原故土和中原人民的思念之情,均表現得淋漓盡致。本詞寫情真切,景物描寫、氣氛烘托、感情抒發巧妙組合,輝映成篇,作者的藝術技巧,由此也可見一斑。

浣溪沙這首詞上下闋分別用了何種表達方式

5樓:學海語言教育

上闋寫暮春三月蘭谿幽雅的風光和環境:山下小溪潺湲,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彷彿經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異常潔淨。

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了杜鵑的啼聲。作者選取幾種富有特徵的景物,描繪出一幅明麗、清新的風景畫,令人身臨其境,心曠神怡,表現出詞人愛悅自然、執閉則槐著人生的情懷。

下闋迸發出使人感奮的議論。這種轎友議論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表達有關人生的哲理。「誰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

結尾兩句以溪水西流的個別現象,即景生感,藉端抒懷,自我勉勵,表達出詞人雖處困境而老盯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

這首詞,上片以淡疏的筆墨寫景,景色自然明麗,雅淡悽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語言抒情,又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啟人心智,令人振奮。詞人以順處逆的豪邁情懷,政治上失意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催人奮進,激動人心。

張孝祥的詩,張孝祥最有名的十首詩詞

張孝祥最有名的十首詩詞 水調歌頭 隆中三顧客 水調歌頭 猩鬼嘯篁竹 水調歌頭 江山自雄麗 水調歌頭 淮楚襟帶地 水調歌頭 青嶂度雲氣 水調歌頭 今夕復何夕 水調歌頭 雲海漾空闊 水調歌頭 客裡送行客 水調歌頭 艤棹太湖岸 水調歌頭 螯禁薯正散輟頗牧 張孝祥 字安國,別號於湖居士,漢族,歷陽烏江 安徽...

鑑賞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全詩

此詞bai別本題作 過洞庭du 此詞為月夜泛舟zhi洞庭,寫景抒dao情之作。上片描回寫廣闊清靜 上下澄明答的湖光水色,表現作者光明磊落,胸無點塵的高尚人格。下片抒發豪爽坦蕩的志士胸懷,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肝膽皆冰雪 可謂是一切志士仁人的共同品性,是人類最可寶貴的品格。結尾幾句以西江北斗 賓客永...

簡要賞析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

張孝祥 念奴嬌 過洞庭 賞析 洞庭青草,近中秋 更無一點風色。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永珍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這首詞上片先寫洞庭湖月下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