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幸福千羽夢
收入不存在暫估。
收入的確認是有嚴格的標準條件的,只要達到收入確認的條件,必須確認收入並納稅申報,沒達到收入條件的,不能暫估收入。
收入是和對方對了帳的,準確的知道,只是要下個月才開發票——這樣的話是確認收入,在納稅申報時按照未開票收入申報,下月開票時做未開票收入的衝回。會計核算。
按照實際收入入賬。
2樓:老金會計
看你的描述,如果不是年末結賬,不用暫估成本。
按會計配比原則,收入與成本是應該匹配的,如果不能準確計算成本,且金額不大可以不做暫估。
3樓:網友
符合收入確認原則就應該確認收入,不開票不影響收入的確認,未開票也應該確認收入的,你這個不是暫估,就是確認收入,對方不付款就掛應收賬款或者合同資產,至於成本,成本的結轉應該按照配比原則,和收入匹配,你既然已經確認收入了,肯定要結轉確認相關的成本,否則,就會出現乙個月只有收入乙個月只有成本的大起大落的情況,雖然不影響彙算清繳,但是也算會計核算不規範。
如果你的產品成本暫時無法準確核算,可以暫估成本入賬!日後準確核算後再進行調整。
如何暫估成本?
4樓:檸檬少女小
暫估成本的方法:
一、編制的會計分錄為:
借:庫存商品;貸:應付賬款--暫估款;
必須注意的是,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不能申報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因此,不存在進項稅額的暫估抵扣問題,且上述分錄中,暫估金額應當按照不含稅**口徑暫估。
因此,首先應當按照上述規定暫估入賬,然後,與其他正常入庫入賬的庫存商品一樣,一併計算庫存商品發出(包括說的銷售出庫)成本。
二、編制會計分錄為:
借:主營業務成本;貸:庫存商品;
三、收到發票後的處理:
次月初,衝回暫估入庫成本,以紅字編制如下分錄:
借:庫存商品;貸:應付賬款--暫估款。
四、取得發票後,編制正式入帳分錄:
借:庫存商品;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貸:應付賬款--*公司 等。
暫估成本的賬務處理對所得稅的影響:
按照《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國稅發[2000]84號)有關規定,納稅人申報的扣除要真實、合法。真實是指能提供證明有關支出確屬已經實際發生的適當憑據;合法是指符合國家稅收規定,其他法規規定與稅收法規規定不一致的,以稅收法規規定為準。
因此,發票未收到前,可以暫估成本。暫估入帳的成本在彙算清繳前,若是沒有取得合法憑證,則不能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這部分暫估的成本在進行年度所得稅彙算時必須調增納稅所得額。
5樓:網友
如果你確認有這麼成本發票沒有來,是可以暫估的;
如果沒有,則不可以,那樣屬於隨意調節會計利潤;
希望能幫助到你!
6樓:網友
可以呀,不過主營業務成本不用暫估,等發票回後衝紅,再按發票金額轉成本。
暫估成本是怎麼個意思
7樓:保險解讀官
暫估成本是說企業當月購入的材料已經驗收入庫了,可是還沒有收到對方開出的正式發票,所以該月末,會計在計算該材料的成本時,只能按合同上的單價金額暫估入庫,該材料成本就是暫估成本。
暫估也是指本月存貨已經入庫,但採購發票尚未收到,不能確定存貨的入庫成本。月底時為了正確核算企業的庫存成本,需要將這部分存貨暫估入賬,形成暫估憑證。暫估業務簡單的可理解為貨到票未到的業務。
暫估成本的會計分錄。
為:1.暫估入庫。
借:原材料 (暫估金額)
貸:應付賬款。
暫估/無票(xx**商 ) 暫估金額)
2. 暫估回沖。按照規定,暫估入庫要在次月月初紅字。
衝回,但在實際工作當中,如果當月發票還是沒有收到,月初衝回月末再次暫估,會無形中加大工作量,一般是在收到發票時再衝回。
1)紅字衝回暫估入庫。
借:原材料 (原暫估金額,紅字)
貸:應付賬款——暫估/無票xx**商 (原暫估金額,紅字)
2)收到發票,做入庫處理。
借:原材料 (發票不含稅金額)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稅額)貸:應付賬款——xx**商 (發票含稅金額 )
拓展資料:1、暫估是當月有入庫單,但沒有生成進貨單或者採購發票,這使入庫單中填寫的單價是暫時預估的成本價,需等到做了進貨單或者採購發票後才能確定實際成本。在軟體中需要是業務和倉庫分開的流程才支援暫估處理,合併流程或者t+普及版都不能實現。
2、暫估的入庫單生成進貨單後會生成紅藍回沖單,紅單把之前暫估的入庫成本紅衝,藍單是把發票中真實的成本單價生成一張真實成本的入庫單。先設定暫估處理的方式,點選系統管理中的選項設定,然後點選核算選擇單到回沖。
3、生成進貨單或者採購發票後,會自動生成紅藍回沖單,可以通過單據介面的「聯查」查詢,生成的紅藍回沖單都需要生成憑證。點選存貨明細賬。
可以檢視有一行入庫調整單,雙擊入庫調整單,可以檢視調整型別是採購核算,並且有關聯單據和關聯單號。
暫估成本怎麼做賬
8樓:陽光的愛幫幫
暫估成本做賬方法如下:
1、暫估入庫。
借:原材料 (暫估金額)。
貸:應付賬款——暫估/無票(xx**商 ) 暫估金額)和姿。
2、暫估回沖。
1)紅字衝回暫估入庫。
借:原材料 (原暫估金額,紅字)。
貸:應付賬款——暫估/無票xx**商 (原暫估金額,紅字)。
2)收到發票,做入庫處理。
借:原材料 (發票不含稅金額)。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核基(進項稅額) (稅額)。
貸:應付賬款——xx**商 (發票含稅金額 )。
暫估入賬最容易產生的問題就是暫估容易沖銷難,特別是客戶很多或較長時間才收到發票的情況更易產生這種問題。
一是月底暫估,月初衝回,保持賬務的連續性改棚謹以免因發票長時間未到而難以查對。
二是裝置查賬(表),對每筆新發生的暫估入賬及發票到達沖銷後都要及時登記,將存貨明細賬與庫房的明細賬定期不定期地核對,減少差錯的發生。
但是,如果本月同類商品,既無月初結存,又無購銷業務發生的,或者企業是使用個別計價法計算存貨的發出成本,暫估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差額巨大。
暫估的成本怎麼做賬務處理?
9樓:抵押咯陪
暫估的成本彙算清繳調增後賬務怎麼處理如下:
如果沒有收到發票,彙算清繳調整成本不用做賬目處理,彙算清繳調錶不調賬。
一、如果收到跨年發票,則需做以下賬務處理:
1、衝平暫估入賬的憑證(紅字),借:原材料,貸:應付賬款。
2、根據發票計入原材料,借:原材料,應交稅費——增值稅——進項稅額,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
3、將原材料轉入上年的損益,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貸:原材料。
4、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是對以前年度財務報表中的重大錯誤的更正。這種錯誤涉及:計算錯誤、會計分錄差錯以及漏記事項。
二、暫估是什麼意思
暫估,是指按照現行會計準則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以及謹慎性的質量要求,在具體的會計業務處理中,一種與預計負債不完全相同的業務。
三、如何改進存貨暫估的建議因為**商業務素質的參差不齊,不能立即取得原始發票做賬務處理,存貨暫估行為會在企業一直存在,針對這種情況具體建議如下:
1、選擇優良和信譽不錯的**商,進行招投標選擇,在購銷合同中最好約定實物質量、驗收、付款以及發票的取得時間,因為這樣可以避免後續麻煩的糾纏,給管理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影響整個企業的形象。
2、公司領導應該有稅收意識,能夠正常、準確地反映企業的稅收狀況,安排採購部門的人員及時對採購物資進行結賬,準確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
3、加強內部監控,直接對採購人員進行考核,理順物流流程。
4、財務部門應該發揮監督職能,積極與相關業務部門進行溝通,避免結賬不及時,導致財務資產債務情況反映不及時。
暫估材料發出是否允許稅前扣除,暫估入賬固定資產的折舊怎麼稅前扣除
不可以稅前扣除,企業有該筆業務的充分依據,指的是什麼?在稅務上承認的稅前扣除依據只有發票,其他的一切合同 付款依據 發貨單送貨單收貨單等都不作為合法依據,所以除非有發票,否則不得稅前扣除,而如果有發票也就不存在暫估問題了,所以,如果暫估並且發出,年末沒有收到發票,則所得稅稅前不得扣除,要做納稅調整。...
暫估入賬的問題,應付賬款 暫估入賬的問題
1 當月貨已到進項發票未到 借 庫存商品 暫估價 貸 應付帳款 暫估價 2 貨已賣,銷項發票已開 1 借 應收帳款 或銀行存款等 貸 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 應交增值稅 銷項稅額 2 月末結轉已銷商品成本 借 主營業務成本 暫估價 貸 庫存商品 暫估價 3 如次月進項發票還是沒到 1 月初 借 庫存...
會計暫估出庫如何做賬,暫估材料入庫並出庫賬務處理
先有暫估入庫,才有暫估出庫。否則視同一般進貨入庫。暫估入庫 借 庫存商品 商品 貸 應付賬款 公司 暫估 出庫時 借 主營業務成本 貸 庫存商品 商品 收到發票,紅字全額衝回前期暫估入庫 借 庫存商品 商品 貸 應付賬款 公司 暫估 再按發票的金額,再做一張憑證 借 庫存商品 貸 應付賬款 公司 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