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醉飲劍天涯
子路:%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曾皙(曾點):%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
異乎三子者之撰。」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曾皙曰:「夫子何哂由也?」
冉有:(子曰: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公西華:(子曰:「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全部表述在其中,請查收。
《論語侍坐》中孔子的形象
2樓:生活老師玲兒
論語侍坐》中孔子的形象是:平易近人、誨人不倦的老師形象。
論語》的中心人物是孔子,《侍坐》
中貫穿始終的人物也是孔子。正如胡念貽所說,「《論語》的文學價值,首先在於它寫出了孔子這個偉大的哲學家和教育家的形象。
這部書所寫的人物,都以孔子為中心。在我國文學史上,以表現乙個人物為中心的著作,這是第一次出現。裡面所寫的孔子形象,相當鮮明。」
侍坐》中子路。
曾皙、冉有。
公西華人物性格:
子路:有抱負,坦誠,性格也比較魯莽、輕率,自信,知難而進,有軍事政治才輪扒能。
曾晳:懂禮愛樂,灑脫高雅,卓爾不群。
冉有:謙虛謹慎,說話很有分寸。
公西陸租華:謙恭有禮,說話委婉,嫻於辭令,嫻熟禮儀。
論語侍坐體現了什麼思想內容
3樓:哲哥聊歷史
論語侍坐體現了中庸的思想內容,庸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子認為中庸就是最高的道德標準了。在譚承耕的《研究》一書中認為,中庸的本義,就是用中作為自己的陸亮常道,也就是說用正確的方法來為人處事。
侍坐尺碼》寫孔子獨鍾曾皙,不符合孔子的思想形象。《侍坐》篇中孔子並沒有把過安逸的生活作為自己終生追求的理想,他只是在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心態,這是實現理想的關鍵,所以,《侍坐》中的早困寬所討論的看似是各自的理想,但深層次的卻是乙個心態問題。
關於《論語·先進》之四子侍坐的問題
4樓:網友
孔子認為子路說的太大,不夠謙卑。冉有、公西華雖然說的謙卑,但實際都把自己放在了乙個相當的高度——國家高層。小國之相,孔子認為治國跟國的大小並無根本關係,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能夠治理乙個小國的人,一定自認才華出眾了;能參加宗廟祭祀,一定是這個國家不可或缺的成員,甚或是皇室貴族,雖然說是學習的態度,但實際上對自己的定位還是相當得高。
孔子認為另兩位也只是口頭謙讓,心態高傲,只有曾點是乙個平民百姓,能夠怡然自得的享受平民生活。
5樓:浮士德2號
子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孔子)說:「治理國家要講理讓,可他的話卻一點不謙讓,所以笑他。難道冉有所講的就不是國家嗎?
怎見得縱橫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國家呢?難道公西華所講的不是國家嗎?宗廟祭祀和諸侯會同之事,不是諸侯的大事又是什麼呢?
如果公西華只能給諸侯做乙個小相,那誰能來做大事呢?」
其他兩人孔子認為只是各言爾志罷了。
論語十則中的成語,解釋,論語十則中的四個成語,解釋
溫故知新 出處 孔子 論語 為政 譯 反覆溫習學過的知識,從而能獲得新的知識。也指吸取歷史經驗,更好地認識現在。見賢思齊 出處 孔子 論語 里仁 譯 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要向他看齊。任重道遠 出處 孔子 論語 泰伯 譯 擔子很重 路程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出處 孔子...
論語中描寫兒子的喜悅心情,論語中,讚揚老師盡職盡責的句子有哪些?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見 論語 里仁 年 年紀。一則 一方面。這幾句大意是 父母的年紀不能不時時記在心裡,一方面因 其高壽 而喜歡,另方面又因 其壽高 而有所恐懼。現在人們在談到自己年事已高的父母,表示喜悅欣慰而不無憂慮的心情時,常引用這幾句話。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也可用以泛指喜...
論語中關於孝的句子和解釋,論語中關於禮儀的句子和解釋
春秋 孔子 論語 中關於禮儀的句子 1.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白話釋義 不具備 仁 的修養的人不能長久地保持樸素的本質,不能安然於儉樸的生活,也不能體驗生命本具而長久的快樂。具備 仁 的修養的人是堅持 安守 仁 的品格,有智慧的人會運用 仁 的原則以求得利益.2.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