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有哪些,什麼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2022-12-07 03:25:10 字數 5680 閱讀 9704

1樓:明天更美好

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首先就是有一顆愛的心,其次,對學生一視同仁,第三,在工作中有耐心

2樓:活寶佳佳

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psy525.cn

心理健康是人生活、學習和工作積極性的基礎,是一個人全面健康發展的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心理健康是教師完成工作職責的前提條件,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比常人更好的心理素質。

許多學者認為,心理健康是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心理健康的促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一方面,健康的心理是教師良好身體素質的必要條件,心理上的健康會有效增強身體機能進而促進生理健康;另一方面,教師心理健康與其工作積極性、創造性因而與其事業成就密切相關。只有教師處於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才能充分發揮其主動性與創造性,積極投入工作,充分發揮其潛能,因而取得令人滿意的工作效果。

教師心理健康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證,只有健康心理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健康的學生。教師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生的社會性和人格品質的發展。只有心理積極、健康的教師,才能創造出一種和諧與溫馨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心情愉快;如果教師情緒緊張、煩躁、憂鬱會產生一種緊張與壓抑的學習氣氛,使學生惶惑不安;教師存在心理情緒問題及其導致不適宜的教育行為也會直接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學生過度焦慮、壓抑或抗拒、逆反,進而影響學生人格、情感的健康發展,並極易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喪失學習與行為努力的動機與進取心,因而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效果。

此外,教師心理健康還直接關係到教師能否擁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因為教師心理健康會直接影響教師的人際交往態度與行為,影響其師生關係、同事關係,而且還會影響其家庭關係、家庭生活氛圍與質量。教師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況是教師職業規範的需要,更是教師個體發展和自我追求的需要。

教師是人,既然是人,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失衡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就會產生心理疾病,教師一旦患有心理疾病就會產生負面影響,對教育事業不利。由此可見,教師的人格特徵和心理健康狀況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及其他教師的心理與行為,而且對教師個人工作的成敗、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健康就是指人具有完整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及較高的社會適應能力,它包括情感特徵與意志特徵、正常的認識、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內容。有的學者認為,心理健康是指個體的心理調適能力和良好的發展水平,即人在面臨內部問題和外部環境的變化時,能持久地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是諸多心理因素在良好態勢下運作的綜合體現。也有學者認為,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在本身及環境條件許可範圍內所能得到的最佳功能狀態,但不是十全十美的絕對狀態。

可見,心理健康的說法多樣,但基本上都強調了它是一個協調內外統一併使之適應和發展的過程。

心理健康標準是評價人們心理健康水平的標尺。許多學者根據不同依據和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標準。

教師的心理健康標準是:

智力正常,勝任教學工作;

人格健全,情緒穩定;

良好的人際關係;

面對現實,適應性強;

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

熱愛生活、熱愛事業。

也有認為其標準是:

熱愛教育事業,勝任教學工作;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個性特點;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活動能力;和諧的人際關係。教師心理健康應主要表現為對工作的熱情和信心,特別是情緒健康,具體包括:對教師角色的認同,熱愛自己的專業;有良好的和諧的人際關係;有上進心、進取心;有同情心、寬容心、忍耐心;有感受情緒和控制情緒的能力。

此外,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應該處於較高的水平,應該屬於“嚴重病態、輕度失調、常態和很健康”四個等級中的常態和很健康兩種,好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應該處於第四等級,一般的教師起碼要達到第三等級,也就是說,好教師的標準要高於心理健康的一般教師的標準。

從以上的各種標準和要求看出,人們對教師心理健康的要求是比較高的。但有的學者把心理健康的概念等同於教師心理健康的概念,有的標準存在著把心理健康教師的標準與一個好教師的標準相混餚的現象,如勤於工作、熱愛自己的專業、工作適應能力強等,這些其實是已被社會認同的好教師的標準。一個好的教師必須是心理健康的教師,但教師的心理健康標準不能與好教師的標準相混餚。

教師的心理健康標準除了應該與其他人群遵循同一個心理健康的個體標準外,應適當考慮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在具體確立教師的心理健康標準時,可從以下方面考慮:

一是認知能力;

二是情緒反應;

三是意志品質;

四是人際關係;

五是人格結構;

六是自我意識。

什麼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3樓:sunny柔石

心理健康不僅指沒有疾病,沒有痛苦,指的是一種積極的、能夠使人們不斷進步的心理狀態。

除了疾病而言,還應該具備一些特點,比如可以持續學習,持續進步,可以良好的適應社會關係,良好的發展和保持親密關係,能夠有比較好的自我認知,並且能夠在挫折中、困難中應對,使自己度過困難跟挫折,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且在相當程度上接納自己的不足。

此外,還要具有靈活性和彈性,比如在一些壓力和極端環境下,能夠調適自己的身心情況,去適應極端情況,這些都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標誌,而不僅是沒有疾病,而是指一個人的身體、心靈統

一、和諧,能夠適應好社會環境,並且使人發揮到最好的功能。

心理學家將心理健康的標準描述為以下幾點:

1、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2、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4、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5、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瞭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準,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9、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10、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讚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準。

4樓:戰火l紛飛

主要有以下七個方面:

1、智力正常:智力是人的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維力和實踐活動能力等的綜合。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標準。

2、情緒協調,心境良好:情緒在心理異常中起著核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情緒穩定性好,具有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以保持與周圍環境動態平衡的能力。

3、具備一定的意志品質:健康的意志品質往往具有如下特點:目的明確合理,自覺性高;善於分析情況,意志果斷;既有現實目標的堅定性又能剋制干擾目標實現的願望、動機、情緒和行為,不放縱任性。

4、人際關係和諧:和諧的人際關係既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其表現:

一是樂於與人交往;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三是能客觀評價別人,友好相處,樂於助人;四是交往中積極態度多於消極態度。

5、能動地適應環境:對現實環境的能動適應和改造是很積極的處世態度,與社會廣泛接觸,對社會現狀有較清晰正確的認識,其心理行為能順應社會文化的進步趨勢,勇於改造現實環境,以達到自我實現與對社會奉獻的協調統一。

6、保持人格完整:人格是個人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養健全人格。

7、符合年齡特徵:心理健康者應具有與同年齡多數人相符合的心理行為特徵。一個人的心理行為經常嚴重偏離自己的年齡特徵,一般都是心理不快的結果,這就是人們的環境適應能力,往往標誌著一個人的精神活動的健康水平。

5樓:飛哥

回答我國學者提出了一些心理健康的標準,包括如下內容:

1.智力正常:包括分佈在智力正態分佈曲線之內者以及能對日常生活做出正常反應的智力超常者。

2.情緒良好: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自信的心情,善於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一旦有了負性情緒,能夠及時調整,具有情緒的穩定性。

3.人際和諧:樂於與人交往,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係,又有知己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觀評價他人,取人之所長補己之短,寬以待人,樂於助人等。

4.適應環境:包括積極的處事態度,與社會廣泛接觸,對社會現狀有較清晰的認識,具有順應社會改革變化的能力,用於改造現實環境,達到自我實現和社會奉獻的協調統一。

5.人格完整: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健全的人格。

包括人格的各個要素不存在缺陷與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統一性混亂;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有相對完整的心理特徵等。

更多4條

6樓:找心理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動正常、心理素質好。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作適當的估價(3)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4)與現實的環境保持接觸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8)適度的情緒表達與控制

(9)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條件下,對個人的基本需要做恰當的滿足(10)在集體要求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自己的個性

7樓:漫步白雲端

【心理健康的標準】

1、自我意識正確;

2、人際關係協調;

3、性別角色分化;

4、社會適應良好;

5、情緒積極穩定;

6、人格結構完整。

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8樓:張秀英果茶

俞國良教授在《北京大學學報》2023年第1期撰文認為,教師心理健康應具有以下標準:

一、對教師角色認同,熱愛教育工作,勤於教育工作,能積極投入到工作中去,將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現出來並由此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並免除不必要的憂慮。

二、有良好和諧的人際關係,具體表現在:

(1)瞭解交往雙方彼此的權利和義務,將相互之間的關係建立在互惠的基礎上,個人的思想、目標、行為能與社會要求相互協調。

(2)能客觀地瞭解和評價別人,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偏概全。

(3)與人相處時,尊重、信任、讚美、喜悅等正面態度多於仇恨、疑懼、妒忌、厭惡等反面態度。

(4)積極與他人作真誠溝通。教師良好的人際關係在師生互動中表現為師生關係融洽,教師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善於領導學生,能夠理解並樂於幫助學生,不滿、懲戒、猶豫行為較少。

三、正確的瞭解自我、體驗自我和控制自我,對現實環境有正確的感知,能平衡自我與現實、理想與現實的關係。在教育活動中主要表現為:

(1)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確定工作目標和個人抱負。

(2)具有較高的個人教育效能感。

(3)能在教學活動中進行自我監控,並據此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完善自己

的知識結構,做出更適當的教學行為。

(4)能通過他人認識自己,學生、同事的評價與自我評價較為一致。

(5)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調適的能力。

四、具有教育獨創性。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創造;能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性特點富有創造性地理解教材、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環節、使用教學語言、佈置作業等。

五、在教育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實地感受情緒並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緒。由於教師勞動和服務的物件是人,因此情緒健康對於教師而言尤為重要。具體表現在:

(1)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

(2)不將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緒帶入課堂,不遷怒於學生。

(3)能冷靜地處理課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

(4)剋制偏愛情緒,一視同仁地對待學生。

(5)不將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入家庭]

如何理解心理健康的一般標準,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結合實際談談怎樣理解心理健康標準?

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認為 心理健康的標誌是 1 身體 情緒十分協調 2 適應環境,人際關係中彼此能謙讓 3 有幸福感 4 在職業工作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我國學者提出了一些心理健康的標準,包括如下內容 1.智力正常 包括分佈在智力正態分佈曲線之內者以...

心裡健康的標準廣義,心理健康的標準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 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 協調一致,即認識 情感 意志 行為 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東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應手。7 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人際關係的協調與...

影響心理健康的因數有哪些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近年來,大量的研究和調查表明,當前我國青少年手瞎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令人擔憂。需要說明的是,儘管這些調查和統計的資料還不夠客觀和標準,但是青少年學生日益顯露出來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已說明我們對此應有足夠的重視和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主要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1 家庭因素。家庭對兒童的身心健康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