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昔有愚人,適友人家,與主人共食。嫌淡而無味。主人既聞,乃益鹽。
食之,甚美,遂自唸曰:「所以美者,緣有鹽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鹽乎?有鹽乎?
」母出鹽而怪之,但見兒惟食鹽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
」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鹹在鹽中。」愚人食鹽不已,味敗,反為其患。
天下之事皆然,過則非惟無益,反害之。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幹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限度,恰到好處時美妙無比,一旦過頭就會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會給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變成了謬誤。
2樓:星劍_天
「愚人無智,便空食鹽。」
推薦]愚人食鹽喻[題解]
任何事情都有個「度」,過與不及都不合度,食鹽的愚人之所以愚,就在於不懂得合度的道理。
[原文]
昔有愚人,至於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
「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食鹽。
鹽已口爽,反為其患。
[譯文]
從前有個愚蠢的人到了別人家裡,主人便請他吃飯。這人覺得主人的菜淡而無味,主人聽說後,便加了些鹽。加鹽之後菜的味道鮮美,這人便想:
「菜的味道鮮美,是由於加了鹽,加少許一點便這樣好吃,多放些豈不更好吃嗎?」這人真是愚蠢到了極點,便不要菜,只吃鹽。空口吃鹽吃得口味敗壞,結果反為鹽所害。
內心的清淨,是修行佛道的第一要素,也是最終要素; 唸佛,唸到萬念俱寂;學佛,同樣要學會心神合一; 所有的修行,心是起點,同樣,也是終點;學佛經,要學到佛經背後的佛法,更要學會佛法的應用
《如夢令》原文和譯文,《如夢令》的原文和翻譯
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翻譯 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沉醉 在這風景中 甚至 不知道回去的路。玩得盡興了,而且天已經黑了,只好往回划船,不小心闖入了荷花池深處。趕快劃呀,趕快劃呀。不小心,驚動了在這裡棲息的水...
野望的翻譯和原文
原文翻譯如下 原文 野望王績 唐代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譯文 黃昏的時候佇立在房舍東邊的高地悵望,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每棵樹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都披覆著落日的餘光。放牧的人驅趕著牛群回家,獵人騎著馬帶著獵物各自遂願...
論語前三則的原文和翻譯 論語三則的原文 翻譯
1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而 學習需要不斷複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複習,這是愉快的事。這裡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度。朋,這裡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 問題,是一種樂趣。人家不瞭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這是講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