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爭知道夢裡蓬萊
無,基本字義是沒有,與「有」相對;另有不的意思。比如無辜;無償;無從。多音字:
mó;wú。「南無」,佛教用語,表示對佛尊敬或皈依,這裡的無讀作mó。早期佛教經論中所說的無,是指相對於『有』之『非有』,亦即相對於『存在』之『非存在』。
康熙字典
【卯集下】 【無字部】 無〔古文〕
【唐韻】武夫切,音巫。
【說文】,亡也。奇字,無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為無。
【易·乾卦】無咎。
【釋文】無音無。易內皆作此字。
【藝苑雄黃】無亦作亡。古皆用亡無,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為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無字,變篆者變為無,惟易、周禮盡用無。
然論語亡而為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為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無,出《釋典》。
【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
【說文】亡也。
【玉篇】不有也。
【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
又【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又【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
【注】虛無皆有閒隙。
【老子·道德經】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又【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
【注】無,猶不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又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又【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又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又【說文奇字】作無。
【玉篇】虛無也。周易無字俱作無。
又【集韻】或作亡。
【詩·衞風】何有何亡。
又通作毋。書,無逸。
【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又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
【注】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又【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注:武當為無,聲之誤也。鄭注: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為一。非。
【集韻】無或作橆。韻會,本古文蕃字。篆借為有無字。李斯變隷變林為四點。
〇按說文,從亡無聲,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義各別,不雲相通。且有無與蕃橆義尤相反,不應借用。玉篇集韻韻會俱非。韻會蕃橆作蕃,尤非。
又按讀書通雲: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又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雲歸依也。
2樓:匿名使用者
不能籠統的說,要看語境。一般讀「wu陽聲」
3樓:潤攀
如果不通假的話,就讀原音!
4樓:匿名使用者
有時讀wu,通假時讀fu
「遺」在古文中怎麼讀?
丘在古文裡怎麼讀
「東施效顰」在古文中怎麼讀?
5樓:a0007小七
東施效顰[dōng shī xiào pín]效:仿效;顰:皺眉頭。比喻胡亂模仿,效果極壞。
東施效顰[dōng shī xiào pín]【出處】
《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裡,其裡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裡。其裡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近義詞】 照貓畫虎、生搬硬套、亦步亦趨、鸚鵡學舌。邯鄲學步、優孟衣冠
【例句】
有時候在學習上東施效顰往往是達不到效果的。
做事我們要有自己的主張,東施效顰往往達不到目的的。
況且,凡事一經效仿,總不大妙,多少帶點兒東施效顰的嫌疑。
看上去,桔梗的樣子,完全一個東施效顰的翻版。
正好利用這個機會,我們東施效顰,執行一下紅教的律法。
每個人自有特質,何必如東施效顰般胡亂模仿?
你別再模仿這些歌星了,小心有人會取笑你東施效顰,不知自醜。
6樓:啦啦啦幫幫噠
讀作:「dōng shī xiào pín」
「東施效顰」出自《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裡,其裡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裡。其裡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東施」傳說為 春秋時期越國美女 西施的鄰居,見於成語「東施效顰」,最早出自《莊子·天運》。
釋義:效:仿效;顰:
皺眉頭。比喻胡亂模仿,效果極壞。美女西施因病而皺著眉頭,鄰居醜女見了覺得很美,就學西施也皺起眉頭,結果顯得更醜。
後人稱這個醜女為東施。比喻盲目模仿別人,結果適得其反。
近義詞:照貓畫虎、生搬硬套、亦步亦趨、鸚鵡學舌、邯鄲學步、優孟衣冠。
反義詞:擇善而從、自我作古、獨闢蹊徑、標新立異。
「東施效顰」造句:
做事我們要有自己的主張,東施效顰往往達不到目的的。
每個人自有特質,何必如東施效顰般胡亂模仿?
沒有一個人對於行為的優越表現是完全東施效顰。
一個人如果不考慮自己的條件而東施效顰,只會弄巧成拙。
有時候在學習上東施效顰往往是達不到效果的。
不在古文中念什麼用以語音的形式讀出來
7樓:
石徑斜古詩《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一句中的「斜」字,有的讀物注音(xié),有的讀物注音(xiá).《回鄉偶書》中的「衰」也是如此,有的人讀「cuī」,有的人則讀「shuāi」.那麼,正確的讀音到底是哪個?
還是兩個讀音都正確?許多語文老師感到很茫然.
這兩個字的讀音,涉及古今語音的異同和古書的讀音問題.我們先來看看有關文獻的解釋和說明.《古代漢語》(郭錫良、唐作藩、何九盈、蔣紹愚、田瑞娟編,王力、林燾校訂,北京出版)第1040—1041頁,有這樣兩段文字:
我們通過實踐已經體會到不掌握古代漢語的詞彙,不瞭解古代語法結構的特點,就很難讀懂先秦古書.但在語音方面,似乎不存在什麼障礙.因為漢字不是拼音文字,今天我們讀古書,一般可以用「目治」(眼睛看),如果要讀出聲來,也完全可以用自己習慣的現代漢語語音.
由於語音的發展變化,古代用韻的地方,今天用現代語音讀起來不押韻、不和諧了.距離我們時代越古的,不和諧的地方也越多.這是很自然的.
我們在上面《古今語音的異同》一節已經介紹了這種情況.我們還講了反對朱熹的「叶音」說,批評了為求和諧而強改字音的主張.清初的顧炎武在古音研究上有很大的成就,但他研究古音的目的是為了「舉今日之音而還之淳古」,主張用古音誦讀古詩.
這是一種復古主義的觀點,是不可能實現的,也是不足為法的.
語文出版的《古代漢語》(郭錫良、李玲璞主編)第1011頁,則十分明確地指出了「斜」的正確讀音:
以前曾有人用自己構擬的中古音標過唐詩.但如果照此吟出來,恐怕誰都聽不懂.用普通話來吟詩詞,由於古今聲韻調的差異,當時諧和的平仄到今天已有許多不諧和了,這尤其以韻腳的不諧為突出.
因此有人犯了新的「叶音」毛病.譬如朗誦杜牧《山行》,就有人主張把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字讀成「霞」音,以求得與後面「家」、「花」兩個韻腳的諧和.這樣做其實比朱熹讀《詩經》高明不了多少.
所以我們認為,除了普通話的規範發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讀法都是不可取的.
從以上三段引言中,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古詩朗讀,不能為求押韻而強改字音,應當按現代漢語普通話的規範發音.
這樣,我們參照現代漢語辭書的規範注音,便可以找到「斜」、「衰」的正確讀音.
《現代漢語詞典》中,「斜」字的注音只有(xié),而沒有(xiá).所以「斜」字只能讀作(xié).
古文中的「亡」怎麼讀?
遺在古文中怎麼讀遺在古文中的讀音
遺y 動 遺失 丟失。過秦論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動 放棄 捨棄。師說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名 遺失的東西。樂羊子妻 況拾遺求利以汙其行乎?動 遺留。伶官傳序 此三者,吾遺恨也。w i 動 贈送。信陵君竊符救趙 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名 給予的東西。送東陽馬生序 父母歲有裘...
說在古文中怎麼說,看在古文中怎麼說
在古文中表示說的有 曰 雲 道 言等。說在古文中通 悅 高興的意思,如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文言 1 曰 yue 一聲 當白話的 說 shuo 2 說 shui 四聲 說服的意思,如 說客 遊說 答 在古文中 就這樣說 在 都是 張口 發音就可以 說在古文中怎麼說 文言 1 曰 yue 一聲 當...
是在古文中如何表示,「我」字在古文中是怎麼形容的?
是 說文 作昰。直也。從日正。釋名 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 是,是非也。又 博雅 是,此也。本意 正,不偏斜。我 字在古文中是怎麼形容的?走 在古文裡怎麼表示 今天的 走 古代用 步 如 戰國策 觸龍說趙太后 乃自強步 意為 就只能勉強走走。步之本義是兩足各動一次,引申為慢走 走 還可用 行 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