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我是道教人
「請教」一詞本身就是古漢語,它的意思是「請(您)教(我)」。如果想更加客氣,那就說:「拜請斧正」(斧正:用斧子修理樹枝,比喻用犀利的建議來更改文章等)。
2樓:
指教、臺鑒、鈞鑒、教正、指正、海涵、斧正、雅正、賜教、教正 都有請求對方指點的意思,但是語氣各不相同。
3樓:幸逢聖代
請高人指點,古人謙虛地表述為,願受教。願聞高論。
「問」在古文中怎麼說
4樓:生動的歷史
「問「在古文的意思指的是:
(1)詢問。 宋劉褒《六州歌頭》「杯到莫停手,何用問來期。「
(2)論難,**。《禮記·學記》:「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
(3)考查;過問。《漢書·韓延壽傳》:「望之自奏:
『職在總領天下,聞事不敢不問『「。又與否定副詞「不」組合成「不問」,猶「不管「。唐韓愈《送殷員外序》:
「凡四方萬國,不問海內外,無小大,鹹臣順於朝。「
(4)審訊罪犯。《金史·世宗紀中》:「詔凡犯罪被問之官,雖遇赦,不得復職「。
(5)責問;追究。《左傳·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6)打聽;尋訪。明金誠《江行》:「十年蹤跡渾無定,莫更逢人問故鄉「。
(7)周代諸侯國間互相訪問的禮節。《周禮·秋官·大行人》:「凡諸侯之邦交,歲相問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
(8)饋贈。《詩·鄭風·女曰雞鳴》:「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
(9)慰問;探望。《周禮·秋官·大行人》:「(上公之禮)出入五積,三問三勞「。
(10)舊時訂婚,男方向女方下聘禮。《穀梁傳·莊公二十二年》:「禮有納彩,有問名,有納徵,有告期。「
(11)通「聞」1,告訴。《戰國策·齊策三》:」或以問孟嘗君。「
2,音訊;資訊。《宋書·謝晦傳》:「(劉)穆之喪問至,高祖哭之甚慟。「
3,名聲。漢《夏承碑》:「令問不已。「
4 介詞,表示方向、物件,相當於「向」。唐杜甫《入宅三首》之二:「相看多使者,一 一 問函關」
5 姓。《廣韻·問韻》:「問,姓,今襄州有之。「
5樓:唯雅的旅程
古漢語中,疑問詞包括
①疑問代詞(誰、何、曷、故、安、焉、孰等),②疑問語氣詞(乎、諸、哉、歟、耶等古漢語中,疑問詞包括疑問代詞(誰、何、曷、故、安、焉、孰等),疑問語氣詞(乎、諸、哉、歟、耶等)
疑問副詞(豈、獨、其等)
6樓:小鹿不吃草
請教求教
例:吾惑,願求教於先生
7樓:匿名使用者
謝 《陌上桑》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
近一點的就說 詢
「到」在古文裡怎麼說?
8樓:晚夏落飛霜
1、及例句: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
翻譯:農夫告訴我春天到了的訊息,將要到西邊的田地耕作。
2、往例句:先秦·孔子《論語》:「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翻譯:又好比平整土地,雖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決心繼續,還是要自己到那裡去幹的。
3、至例句:先秦·孟子《趙威後問齊使》:「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翻譯:大王不要歸罪於年成,這樣,普天下的百姓便會湧向到您這兒來了。
4、之例句:清·彭端淑 《為學》:「吾欲之南海。」
翻譯:我想要到南海去。
5、達例句:清·蒲松齡《促織》:「自昏達曙,目不交睫。」
翻譯:從黃昏到黎明,完全沒有閉眼睡覺。
9樓:徐佳順
」到」在古文裡怎麼說?
答:」往「,」至「。
滿意採納
10樓:誠信為本
[ 到 ] dào〈動〉
形聲。從至,刀聲。本義:到達,達來,去到。
到,至也。——《說文》
靡國不到。——《詩·大雅·韓奕》
字形演變
[ 至 ] zhì〈動〉
1. 象形。從一,一猶地,指事,不去而下來。古文從土,上亦象飛下之形。尾上首下。本義:到來,到達。
2. 同本義。上古時期多用「至」,中古時期多用「到」。
至,鳥飛從高下至地也。——《說文》
鳳鳥不至。——《論語》
至,到也。——《字林》
至,到也。——《廣韻》
王朝至於商郊牧野。——《書·牧誓》
我徵聿至。——《詩·豳風·東山》
字形演變
我古文怎麼說
11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一個字的表達方式,除非在某些特殊語境的前後文呼應下。文言只是古代書面語,並非單純追求字少。古人怎麼用,今人就怎麼沿用。
「怎麼樣」本身就有多重含義,配合不同語境在文言中表達也不同。單獨拿出一個表意不明的詞彙也無法翻譯。
就事物詢問他人意見或情況,常用「如何」,「何如」,「若何」等等。
複雜一點結合語境,比如「你能把我怎麼樣」,文言講「汝能奈我何」。
12樓:林止月
吾、我、餘、予、朕、灑家
表示自謙的詞有:「鄙人、寡人、在下、不穀、哀家、臣、妾、孤、奴、僕、愚」等
13樓:我是誰
"他們" 在古文中常用「彼」「其」「之」「渠」等字,表示第三人稱,它們既可以用來指人,又可以用來代事,其用法更為靈活,通常譯為「他」「她」「他的」「他們」「他們的」等。
第三人稱代詞,表示單數表人稱時,譯為「他(她、它)」;表示複數時,譯為「他們(她們、它們)」;用作定語表領屬時,譯為「他(它)的」「他(它)們的」。舉例如:
1、先秦左丘明《曹劌論戰》:彼竭我盈,故克之。
白話譯文:他們的士氣已經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才戰勝了他們。
2、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
白話譯文:雖然我與府吏立下誓約,但與他永遠沒有機會見面了。
3、先秦劉向《觸龍說趙太后》: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白話譯文:有再說讓長安君去做人質的人,我一定朝他臉上吐唾沫。
14樓:文以立仁
要看語境。
然則:既然如此,那麼……「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這就是進也憂,退也憂。既然如此,那麼何時才歡樂呢。)
如此……則:「如此,則國之滅亡無日矣。」(那麼,國家的滅亡就不久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你們,是第二人稱,在古漢語中譯為:爾等
而他們,作為第三人稱, 嚴格說來,先秦漢語中還沒有真正的第三人稱代詞,一般由指示代詞「其」和「之」來承擔的。
另外在上古漢語裡,人稱代詞單數和複數是同形的。有時,第一人稱代詞和第二人稱代詞後面可以加「儕」、「屬」、「曹」、「輩」、「等」來表示複數。這些詞與現代漢語的「們」不同,它們都是詞,而不是詞尾。
所以..「他們」根據語境可以翻譯成xx之輩..
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16樓:匿名使用者
一人稱代詞:「吾、我、予、餘」等。沒有單複數的區別。有時也在人稱代詞後面加「屬、儕、曹、輩、等」一類名詞以表示多數。
例:直接用"我"的,如: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我意思就是我們.
"我等、吾儕、吾曹、我輩"用得比較多.
"吾屬"如: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17樓:cy生命的風景
吾、我、餘、予、朕、灑家
鄙人、寡人、在下、哀家、臣、妾、孤、奴、僕、愚
18樓:匿名使用者
古文中就有解決
王充 《論衡·案書》:「至於論,不務全疑,兩傳並紀,不宜明處;孰與剖破渾沌,解決亂絲,言無不可知,文無不可曉哉?」處置
19樓:媯胤雙爾蝶
怎麼回事的古文當為何
20樓:翁家玉芷雲
怎麼回事古文——何也?
說在古文中怎麼說,看在古文中怎麼說
在古文中表示說的有 曰 雲 道 言等。說在古文中通 悅 高興的意思,如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文言 1 曰 yue 一聲 當白話的 說 shuo 2 說 shui 四聲 說服的意思,如 說客 遊說 答 在古文中 就這樣說 在 都是 張口 發音就可以 說在古文中怎麼說 文言 1 曰 yue 一聲 當...
你在古文中怎麼用,你在文言文中怎麼說?
女 汝 爾,若,乃,而,子 汝 r 解釋你 輩。等。曹。將何經。姓。組詞 1.汝帖 r ti 基本解釋 法帖名。汝器 r q 基本解釋 汝窯所產的瓷器。汝曹 r c o 基本解釋 你們。2.爾 r 詞性為代詞 助詞或語氣詞,相當於 地 然 可以解釋為你,你的 組詞桌爾 zhu r 基本解釋 高高直立...
在古文中「無」怎麼讀,「遺」在古文中怎麼讀?
無,基本字義是沒有,與 有 相對 另有不的意思。比如無辜 無償 無從。多音字 m w 南無 佛教用語,表示對佛尊敬或皈依,這裡的無讀作m 早期佛教經論中所說的無,是指相對於 有 之 非有 亦即相對於 存在 之 非存在 康熙字典 卯集下 無字部 無 古文 唐韻 武夫切,音巫。說文 亡也。奇字,無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