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以「刻」為計時單位,「午時三刻」具體是幾點

2022-03-20 11:56:07 字數 4974 閱讀 3572

1樓:米格戰鬥機

11點45分。

古代自唐以後將十二個時辰分為初、正兩個部分,午時三刻即午正三刻(非午初三刻)但是這種午正三刻並非是中午陽氣最盛的時候,最接近中午陽氣最盛的時候是午初三刻,即現在的十一時四十五分。

中國古代長期實行百刻制(清以後改為1日96刻),《說文》:「漏以銅壺盛水,刻節,晝夜百刻。」即每刻14分24秒,午時三刻約當日11點45分。

2樓:

午時三刻指的是11點45分左右

古代一晝夜劃為十二個時辰,又劃為一百刻。 (「刻」原來指的就是計時的滴漏桶上的刻痕) (一晝夜滴完一桶,劃分為一百刻) 「時」和「刻」實際上是兩套計時系統單位,換算比較麻煩, 平均每個時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 「午時」一般約合今天的中午十一點至十三點之間, 午時三刻是將近正午十二點,太陽掛在天空**,是地面上陰影最短的時候。

所以正確答案應該是, (以24小時制回答)午時三刻大約是11點45分。 以一日一百刻來計算的話可知午時三刻是11點43分12秒。 (一刻為14分鐘24秒,大約為15分鐘。)

3樓:翁濤

一晝夜十二個時辰共計100刻;一晝夜24小時1440分鐘,每刻14.4分鐘,三刻就是43.2分鐘,即43分12秒。「午時三刻」就是中午11點43分12秒。

4樓:月破曉夢軒

一天有12時辰,一個時辰有8刻。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2個小時,一刻是15分鐘。

午時是11點到13點,所以午時三刻是11點45左右,該吃飯了。

5樓:

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點

6樓:賴上糖果戀語

具體是十一點到十三點

7樓:zz聊科技

11:45。

古代自唐以後將十二個時辰分為初、正兩個部分,午時三刻即午正三刻(非午初三刻)但是這種午正三刻並非是中午陽氣最盛的時候,最接近中午陽氣最盛的時候是午初三刻,即現在的十一時四十五分。

中國古代長期實行百刻制(清以後改為1日96刻),《說文》:「漏以銅壺盛水,刻節,晝夜百刻。」即每刻14分24秒,午時三刻約當日11點45分。

古代人都說「午時三刻,斬首。」那午時三刻到底是指幾點啊?12個時辰分別是指幾點到幾點啊?

8樓:匿名使用者

很高興為您解決問題古代一晝夜劃為十二個時辰,又劃為一百刻。 (「刻」原來指的就是計時的滴漏桶上的刻痕) (一晝夜滴完一桶,劃分為一百刻) 「時」和「刻」實際上是兩套計時系統單位,換算比較麻煩, 平均每個時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 「午時」一般約合今天的中午十一點至十三點之間, 午時三刻是將近正午十二點,太陽掛在天空**,是地面上陰影最短的時候。

所以正確答案應該是, (以24小時制回答)午時三刻大約是11點45分。 以一日一百刻來計算的話可知午時三刻是11點43分12秒。 (一刻為14分鐘24秒,大約為15分鐘。

) 古代十二時辰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更,是古代人夜間用來計時的單位。 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等於一個時辰.

9樓:匿名使用者

午時三刻是指如今的中午12點45分 午時是11~13時 一刻為15分,故三刻為45分

10樓:匿名使用者

每天十二時辰(二小時)

每時辰分八刻(每刻15分鐘)

午時三刻是11:45——12:00

古時的「午時三刻」相當於我們現在時間的幾點鐘啊?

11樓:

中國古代的時間單位淺說

現時每晝夜為二十四小時,在古時則為十二個時辰。當年西方機械鐘錶傳入中國,人們將中西時點,分別稱為「大時」和「小時」。隨著鐘錶的普及,人們將「大時」忘淡,而「小時」沿用至今。

古時的時(大時)不以一二三四來算,而用子醜寅卯作標,又分別用鼠牛虎兔等動物作代,以為易記。具體劃分如下:子(鼠)時是十一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醜(牛)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寅(虎)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卯(兔)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辰(龍)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巳(蛇)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午(馬)時是十一點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未(羊)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申(猴)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酉(雞)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戌(狗)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亥(豬)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

古人說時間,白天與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說「鍾」,黑夜說「更」或「鼓」。又有「晨鐘暮鼓」之說,古時城鎮多設鐘鼓樓,晨起(辰時,今之七點)撞鐘報時,所以白天說「幾點鐘」;暮起(酉時,今之十九點)鼓報時,故夜晚又說是幾鼓天。夜晚說時間又有用「更」的,這是由於巡夜人,邊巡行邊打擊梆子,以點數報時。

全夜分五個更,第三更是子時,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說。

時以下的計量單位為「刻」,一個時辰分作八刻,每刻等於現時的十五分鐘。舊**有「午時三刻開斬」之說,意即,在午時三刻鐘(差十五分鐘到正午)時開刀問斬,此時陽氣最盛,陰氣即時消散,此罪大惡極之犯,應該「連鬼都不得做」,以示嚴懲。陰陽家說的陽氣最盛,與現代天文學的說法不同,並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時三刻。

古代行斬刑是分時辰開斬的,亦即是斬刑有輕重。一般斬刑是正午開刀,讓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惡不赦之犯,必選午時三刻開刀,不讓其做鬼。皇城的午門陽氣也最盛,不計時間,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門斬首者,也無鬼做。

刻以下為「字」,關於「字」,廣東廣西的粵語地區和福建廣東的閩南語地區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點十個字」,其意即「十五點五十分」。據語言學家分析,粵語中所保留的「古漢語」特別多,究其原因,蓋因古中原漢**落嶺南,與中原人久離,其語言沒有與留在中原的人「與時俱進」。「字」以下的分法不詳,據《隋書

律曆志》載,秒為古時間單位,秒以下為「忽」;如何換算,書上沒說清楚,只說:「『秒』如芒這樣細;『忽』如最細的蜘蛛絲」。

古時計時工具有兩種,一是「日晷」,二是「漏」。日晷是以太陽影子移動,對應於晷面上的刻度來計時。日晷不用說了,大家應該在北京故宮裡和觀象臺上見過。

詩詞中所常用的漏壺,即刻漏制記時法,最早出現於西漢,將一晝夜平分為一百個等分,也稱百刻記時制。晝夜的比例是40:60,冬夏相反。

漏是以滴水為計時,是由四隻盛水的銅壺從上而下互相迭放的組合。上三隻底下有小孔,最下一隻豎放一個箭形浮標,隨滴水而水面升高,壺身上有刻度,以為計時。原一晝夜分100刻,因不能與十二個時辰整除,又先後改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為96刻;就這樣,一個時辰等於八刻。

一刻又分成三份,一晝夜共有二十四份,與二十四個節氣相對。注意,這分不是現時的分鐘,而是「字」,在兩刻之間,用兩個奇怪符號來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細如麥芒的線條來劃分,叫做「秒」;秒字由「禾」與「少」合成,禾指麥禾,少指細小的芒。

秒以下無法劃,只能說「細如蜘蛛絲」來說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詞,忽指極短時間,然指變,合用意即,在極短時間內有了轉變。

「更」是一種在晚上以擊點報時的名稱。從酉時(今之晚上七點)起,巡夜人打擊手持的梆子或鼓,此稱為「打更」。七點至九點一擊,為一更;九點至十一點兩擊,為二更;十一點至凌晨一點三擊,為三更;一點至三點四擊,為四更;三點至五點五擊,為五更;此時天亮了,不再打更。

夜半或半夜之說一般是泛指,如《夜半歌聲》,沒有實指某點時唱,而是一段時間唱。若要實指,就得在半夜之前後加字,那就有實指了,如三更半夜,實指了三更。又如過了半夜,實指「過了」,這時就有說法了;夜的一半在何時點,在正三更處,即子時四刻,現之零點正。

另外,在古軍隊營寨裡也有打更的,不過擊打的,不是木製的梆子,而是金質的,叫做「金柝」。

附歷代記時制:

殷武丁時12段記時:白天:夙、旦、明(大采)、佔、食日(大食)、日中、昃、小食、小採(上半段);

夜間:小採(下半段)、會、(木+凡)、夕。

殷稟辛至文丁時16段記時:白天:夙、旦、朝(大采)、食日(大食)、日中、昃、郭兮(郭)、小食、萌小採、莫

夜間:會、昏、(木+凡)、夕、寤。

秦16段記時:平旦、日出、食時、莫食、東中、日中、西中、日昳、哺時、下市、黃昏、人定、夜半、雞鳴

秦12段記時:即十二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醜

古代說的午時三刻相當於現在的幾點幾分?

12樓:生活類答題小能手

約中午11:45或者12:45等。

古代自唐以後將十二個時辰分為初、正兩個部分,午時三刻即午正三刻(非午初三刻)但是這種午正三刻並非是中午陽氣最盛的時候,最接近中午陽氣最盛的時候是午初三刻,即現在的十一時四十五分。

中國古代長期實行百刻制(清以後改為1日96刻),《說文》:「漏以銅壺盛水,刻節,晝夜百刻。」即每刻14分24秒,午時三刻約當日11點45分。

舊**有「午時三刻開斬」之說,意即,在午時三刻鐘時開刀問斬,此時陽氣最盛,陰氣即時消散,此罪大惡極之犯,應該「連鬼都不得做」,以示嚴懲。

北京午時三刻時西安將近正午十二點,太陽正當空,是地面上陰影最短的時候。此時,正是大氣、地表、雲層等接收了太陽輻射,從而使周圍環境溫度大幅上升的時候。

古代人怎樣稱呼自己有幾種啊,古代人怎樣稱呼自己的女兒

1.鄙人 古人稱 呼自己的謙詞 2.臣 古代作官的在皇族面前的自稱 3.孤 古代皇帝自稱 4.小人 古代一些下級對上級,奴才對主人的自稱,有自貶自賤以抬高聽話人之意 也指壞人 5.在下 古人自稱 6.陛下 對皇帝的尊稱 7.閣下 對聽話物件的尊稱 8.令郎 指對方的兒子 9.愚 對自己的稱呼,謙詞 ...

古代人沒有電,晚上怎麼打發時間,古代人沒有表,怎麼知道時間的?

在古代很多人都是天黑就睡覺了,一些條件好會出去喝酒,喝茶,看戲,逛青樓什麼的。還有古代也有夜市,也可以去逛逛夜市。平常都在上網衝浪的人,停了電可以外出走走,親近大自然!古代人沒有表,怎麼知道時間的?1 表圭 很久很久以前,人們發現山石 林木等物在陽光照耀下會投射出影子,有聰明人就發現,這些影子竟然有...

古代人用什麼洗頭,古代人用什麼東西洗頭

古代人那時候很喜歡用淘米水來洗頭髮,而且早在春秋時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這樣洗頭了 古人除了用皁角跟豬苓外,還有一種植物用的比較多,那就是無患子的果實.農村有一種油茶,油茶的籽胚是有油的,油茶採摘後進行高溫蒸著並壓柞,待油出幹後即成枯餅,枯餅有一種鹼,可以洗去油汙,既洗頭也洗衣服,是純天然 不傷 還有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