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沒有電,晚上怎麼打發時間,古代人沒有表,怎麼知道時間的?

2021-05-16 06:35:39 字數 1616 閱讀 6122

1樓:亢名蔚蓓蕾

在古代很多人都是天黑就睡覺了,一些條件好會出去喝酒,喝茶,看戲,逛青樓什麼的。還有古代也有夜市,也可以去逛逛夜市。

2樓:庹茜危高達

平常都在上網衝浪的人,停了電可以外出走走,親近大自然!

古代人沒有表,怎麼知道時間的?

3樓:安素

1、表圭

很久很久以前,人們發現山石、林木等物在陽光照耀下會投射出影子,有聰明人就發現,這些影子竟然有著一定的變化規律,可以用來觀測時間,便在平地上立一根豎直的竿子來觀察影子的變化,這根竿就被叫做——表。

後來發現正午時的表影總是投向正北方向,就用石板做的尺子平鋪在地面上,與立表垂直,通過測量表影的長度和方向來算知時間,這把尺子叫做——圭。圭表就這麼製成了。

2、日晷

日晷,本義是指太陽的影子。現代的「日晷」指的是人類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又稱「日規」。

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通常由晷針(表)和晷面(帶刻度的表座)組成。利用日晷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沿用達幾千年之久。

3、漏刻

它的發明源於人們發現陶器中的水會從裂縫中一滴一滴沁出。依據此,人們仿製了一種留有小孔的漏壺,注入水後,水就會從孔中漏出來。

然後用另一個容器收集漏下的水,在這一容器內放一標有時間刻度的箭桿,箭桿上附有一個竹片或木塊,能隨水上浮或下沉,這套容器叫做「箭壺」。漏刻是漏壺和箭壺的合稱。當箭壺收集的水慢慢增多,木塊會託著箭桿上浮,人們從容器蓋處就可以看到箭桿的標誌,知曉具體的時間。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不一定具備嚴格的時間意義,而又常見常用的有關名稱亦頗不少。一般地說,日出時可稱旦、早、朝、晨,日入時稱夕、暮、晚。太陽正中時叫日中、正午、亭午,將近日中時叫隅中,偏西時叫昃、日昳。

日入後是黃昏,黃昏後是人定,人定後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後是雞鳴,雞鳴後是昧旦、平明——這是天已亮的時間。古人一天兩餐,上餐在日出後隅中前,這段時間就叫食時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後日入前,這段時間叫晡時。

1、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當地時間半夜零時。

2、丑時:雞鳴,又名荒雞,當地時間凌晨二時。

3、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當地時間凌晨四時。

4、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當地時間早晨六時。

5、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當地時間上晝八時。

6、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當地時間上晝十時。

7、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當地時間中午十二時。中午一詞,為十時辰制、十二時辰制的時間節點連用。

8、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當地時間下晝二時。

9、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當地時間下晝四時。

10、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當地時間傍晚六時。

11、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當地時間晚上八時。

12、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當地時間晚上十時。

古代人沒有表,怎麼知道時間的,古代人都沒有表,怎麼看時間的?

1 表圭 很久很久以前,人們發現山石 林木等物在陽光照耀下會投射出影子,有聰明人就發現,這些影子竟然有著一定的變化規律,可以用來觀測時間,便在平地上立一根豎直的竿子來觀察影子的變化,這根竿就被叫做 表。後來發現正午時的表影總是投向正北方向,就用石板做的尺子平鋪在地面上,與立表垂直,通過測量表影的長度...

古代人在夏天怎麼儲存食物,古代沒有冰箱,古人夏天是怎麼儲存食物的?

現在我們吃不完的飯菜放在冰箱裡,可以儲存很長時間,但是古代沒有冰箱,古人是怎麼在炎熱的夏天儲存食物讓其不腐敗呢?藉助自然的力量 最多的就是利用風力將食物的水分烘乾,以達到長期儲存的作用,比如臘腸 臘魚等食物,還有小時候經常吃的醃菜,儲存了食物的同時得到了不同的味道。對於肉類而言,如何脫水就成為了食物...

沒有空調風扇的古人夏天怎麼過,古代人沒有風扇沒有空調,是怎樣過夏天的呢

古代帝王擁有專門的冰窖,冬天貯冰,夏天取用,且規模相當可觀。貯冰的用途有兩種 1 加工後食用,或用於食品保鮮 2 直接用於製冷 第一種,用冰加工成 雪條 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冰棍 或用於冷卻果品 不過更多采取井湃法 第二種,取大塊冰放入冰盆,讓它慢慢融化,起到吸熱作用。周禮 中就曾有過記載,名曰 冰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