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大孩子談雜事
出塞古詩的意思,簡單易學!
2樓:黛妮
一、出塞: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王昌齡是盛唐時享有盛譽的一位詩人。最有名是他的《出塞》。
二、附原文如下:
出塞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依舊是秦漢時的明月和邊關,
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
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
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徵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
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願,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註釋]
1.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意思是說,在漫長的邊防線上,一直沒有停止過戰爭。
2.但使:只要。
3.龍城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南侵的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這裡泛指英勇善戰的將領。
4.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
5.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古代常憑藉它來抵禦匈奴的南侵。
[簡析]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三、作者簡介:
王昌齡(公元690-756年)字少伯,漢族,唐時長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約生於武則天聖曆元年(690年),約卒於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
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祕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巨集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
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
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存詩一百七十餘首,作品有《王昌齡集》、《閨怨》、《芙蓉樓送辛漸》等。
王昌齡的籍貫,有太原、京兆兩說。《舊唐書》本傳雲王昌齡為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閒居》之作。
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為洛陽、長安為當時文化中心,多遊洛陽、長安,有的甚至多年住於京城,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為京城人。《河嶽英靈集》為唐人殷璠所編著的唐人詩集,載王昌齡為太原人,《唐才子傳》也認為王昌齡為太原人。
3樓:匿名使用者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渡陰山。
譯文: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
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
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題解: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
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徵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願,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
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註釋]
1.出塞: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
2.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意思是說,在漫長的邊防線上,一直沒有停止過戰爭。
3.但使:只要。
4.龍城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南侵的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這裡泛指英勇善戰的將領。
5.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
6.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古代常憑藉它來抵禦匈奴的南侵。
[簡析]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詩人從寫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裡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
詩人暗示,這裡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只要鎮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飛將」是指漢武帝的鎮守盧龍城的名將李廣,他英勇善戰,多次把匈奴打敗。「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裡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
「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後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論。
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淒涼,慷慨而不淺露,王詩《出塞》兩首,本詩是第一首。
作者簡介:王昌齡(約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市)人。唐代詩人。
出塞:樂府《橫吹曲辭•漢橫吹曲》舊題。唐人樂府有《前出塞》、《後出塞》、《塞上曲》、《塞下曲》等,都是從《出塞》這一曲調演變而來。
4樓:守望者心跳
依舊是秦漢時期延續至今的明月和邊關征戰萬里守邊禦敵的將士至今還沒回來,只要還有像飛將軍那樣英勇善戰的將領在,絕不會允許外敵南下越過陰山。
5樓:匿名使用者
詩人遠出塞外,即描寫塞外風景又訴說自身離愁別緒,壯志未酬之情
古詩出塞的意思
6樓:大孩子談雜事
出塞古詩的意思,簡單易學!
7樓:百合之唯美
《出塞》
唐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翻譯如下:
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出塞》是唐朝詩人王昌齡的一首著名的邊塞詩。這首詩反映了兵士們共同的願望:在一個英勇機智的將軍領導下,保衛祖國,不讓敵人侵入國境。
詩人今昔對比地說,明月啊,你曾照過秦漢時代的邊關,那是勝利的邊關;今天明月依舊,可邊關戰爭一直不斷,使得徵人遠戎萬里,不能回家。如果有李廣那樣的名將率兵守關,決不會讓敵人越過陰山來侵擾!
8樓:
檢視全部45個回答
我來答寫回答 檢視全部45個回答
熱心網友
2019-03-28
出塞《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依舊是秦漢時的明月和邊關,
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
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題解: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徵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
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願,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註釋]
1.出塞: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
2.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意思是說,在漫長的邊防線上,一直沒有停止過戰爭。
3.但使:只要。
4.龍城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南侵的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這裡泛指英勇善戰的將領。
5.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
6.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古代常憑藉它來抵禦匈奴的南侵。
[簡析]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9樓:ok汪欣一
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註釋】
「秦時明月漢時關」句,我國在秦、漢時代便修築長城防禦匈奴入侵。這裡「秦」、「漢」雖在字面上分屬「月」、「關」,在意義上卻是合指的,修辭學稱「互文見義」,即秦、漢時的明月,照著秦、漢時的關。關,邊關,關塞。
但使,只要。
龍城,盧龍城(在今河北省),漢代右北平郡、唐北平郡守所在地。
飛將,漢朝名將李廣。南侵的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這裡泛指英勇善戰的將領。
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胡,泛指西北方的少數民族,此處指匈奴。
陰山,橫亙於今內蒙古自治區南境的山脈,漢時匈奴常據陰山侵擾漢朝。
【作者簡介】
王昌齡(698─約757),字少伯,唐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進士。王昌齡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是一代七絕聖手。
其詩多為當時邊塞軍旅生活題材,描繪邊塞風光,激勵士氣,氣勢雄渾,格調高昂,手法細膩,其詩《從軍行》七首、《出塞》二首都很有名。也有以感時、宮怨、送別為題材的佳作。有作品集《王昌齡集》。
【古詩翻譯】
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邊關,至今依然如故,而戰爭卻一直不曾間斷,已有無數將士血灑疆場,又有多少戰士仍然戍守著邊關,不能歸來。只要鎮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匈奴的騎兵跨過陰山,侵犯我中原。
【賞析】
這是詩人王昌齡著名的兩首邊塞詩之一,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能夠過上安定生活的良好願望。
詩作一起筆,便濃墨重彩勾勒了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這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不能理解為「秦朝時的明月,漢朝時的關賽」。詩人在這裡做了一個巧妙的暗示,明月還是秦漢時的明月,邊關還是秦漢時的邊關,可是這裡的戰事自秦漢以來卻從不曾間斷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戰事的頻繁,百姓生活的艱難。
而「萬里長征人未還」中的「萬里」極言邊塞和內地距離遙遠,空間遼闊。「人未還」又令人不得不聯想到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詩人悲憤的情感在此表現得更為直接而又深沉了。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龍城飛將」是指漢武帝的鎮守盧龍城的名將李廣,他英勇善戰,多次把匈奴打敗。「不教」,不讓,不允許。
「胡馬」,這裡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詩人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像漢代李廣那樣的將軍,同時又語帶諷刺,表現了詩人對朝廷用人不當和將帥腐敗無能的不滿。
弦外之音,令人尋味無窮。
出塞古詩的意思,出塞古詩的意思是什麼?
出塞古詩的意思是什麼?翻譯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里徵人未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讓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全文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塞 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組邊塞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
古詩(出賽)的意思,古詩出塞的意思
王昌齡 約690 約756 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 七絕聖手 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祕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巨集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 高適 王維 王之渙 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
古詩出塞的意思是什麼,《出塞》每句的意思是什麼
塞單字意義是邊界上險要地方.意思就是離開自己的國土.差不多等同於現在的出國.真搞不懂.人家問出塞什麼意思.你們把詩給複製下來做什麼.出塞 每句的意思是什麼 出塞古詩的意思,簡單易學!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關寨將士們在萬里出征,還沒有回來。如果飛將軍李廣還在,就不會讓敵軍越過陰山。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