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是怎樣的故事,昭君出塞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2021-05-26 06:05:08 字數 5011 閱讀 5132

1樓:北京創典文化

在著名的長江三峽中,有一個叫秭歸的地方,這裡江水湍急,日夜咆哮,兩岸懸崖峭壁,怪石嶙峋。這裡生活著一戶普通的王姓人家,一位父親帶著兩子一女,和妻子一道,耕種小得可憐的幾塊山坡地,種些雜糧維持生計。

當時正值漢代的輝煌盛世,百姓豐衣足食,但秭歸這裡比較荒僻,因此這個家庭仍然過著勉強溫飽的艱苦生活,有時還要替溯江而上的船隻拉縴貼補家用。

家庭雖然生活清苦,但全家和樂,與世無爭,更重要的是能夠始終保持先人的傳統,沒有忘記她們也曾是受人尊敬的詩禮門第。

這家的孩子中,一個哥哥叫王新,一個弟弟叫王颯,還有一個女孩名叫王昭君。在貧困的家裡,王昭君的負擔是相對較輕的。由於是女孩,出力的活兒輪不到她,她除了跟著母親嫻習女紅之外,便在父親的督促下讀書習字,雖然生長在窮鄉僻壤,卻饒有大家閨秀的風範。

公元前38年,漢元帝下詔徵集天下美女補充後宮,王昭君年當二八,仿如空谷幽蘭,自然被選入宮。可是從全國各地挑選入宮的美女數以千計,皇帝無法一一見面,就命令尚方畫工毛延壽各畫肖像一幅呈奉御覽。為了得到皇帝的青睞,被選中的女子之中有出身富貴人家,或京城有親友支援的,皆用各種方法賄賂畫工。

唯獨王昭君家境貧寒,更自恃美冠群芳,既無力賄賂,也不屑於欺瞞天子,分文未給,使毛延壽心中十分不是滋味。

毛延壽沒有得到賄賂,不但把王昭君畫得十分平庸,而且更在面頰上點了一顆碩大的黑痣,醜化了她的容貌。等到漢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畫像時,嫌惡之餘,更以為她是個不實在的女人,因此,5年過去了,她仍是個待詔的宮女身份。

王昭君想起西陵峽中的江水,更想起一家五口歡樂團聚的時光,愁思如麻。信手拿過琵琶,邊彈邊哼,唱不盡的是鄉愁:

一更天,最心傷,爹孃愛我如珍寶,在家和樂世難尋;如今樣樣有,珍珠綺羅新,羊羔美酒享不盡,憶起家園淚滿襟。

二更裡,細思量,忍拋親思三千里,爹孃年邁靠何人?宮中無音訊,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進京見朝廷。

三更裡,夜半天。黃昏月夜苦憂煎,帳底孤單不成眠;相思情無已,薄命斷姻緣,春夏秋冬人虛度,痴心一片亦堪憐。

四更裡,苦難當,悽悽慘慘淚汪汪,妾身命苦人斷腸;可恨毛延壽,畫筆欺君王,未蒙召幸作鳳凰,冷落宮中受淒涼。

五更裡,夢難成,深宮內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虛拋擲,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親,命裡如此可奈何,自嘆人生皆有定。

這就是著名的《五更哀怨曲》。滿腔幽怨,無限感傷,混合著濃重的鄉愁與一絲絲的憧憬。當時的皇帝漢元帝已經40多歲了,由於縱慾身體衰弱不堪。

王昭君雖然是錦衣玉食,住的是綺窗朱戶,但不過是籠中之鳥,池中之魚而已。

皇帝后宮佳麗三千,按理要輪到王昭君不知什麼時候,而且即使輪到了又能怎樣?王昭君可能也就這樣湮沒於後宮之中。但是一件外交上的事情改變了王昭君的一生。

這事要先從漢代時最大的敵人說起—匈奴。

先皇漢宣帝在位的時候,漢代處在一個強盛的時期。但邊疆的匈奴卻由於貴族爭奪權力,勢力越來越衰落,後來匈奴乾脆發生了內亂,五個單于分立,相互攻打不休。

在這五個單于中,有一個單于名叫呼韓邪,被他的哥哥郅支單于打敗了,死傷了不少人馬。呼韓邪和大臣商量了一番後,決心跟國力強盛的漢朝示好。於是,呼韓邪單于就親自帶著部下來朝見漢宣帝。

由於呼韓邪單于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于,漢宣帝像招待貴賓一樣招待他,不僅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還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呼韓邪單于在長安一住就是一個多月。等到呼韓邪單于回去的時候,漢宣帝又派了兩個將軍帶領1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

那時的匈奴正缺糧食,漢宣帝又額外給呼韓邪單于送去了3.4萬石糧食。呼韓邪單于非常感激。

西域各國看見漢王對呼韓邪單于這麼好,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王打交道。漢宣帝駕崩後,他的兒子劉奭即位,也就是召王昭君入宮的漢元帝。

漢元帝登基沒幾年,當年將呼韓邪單于打敗的郅支單于屢屢侵犯西域各國,還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為了維護國土,漢朝出兵打到康居,打敗了郅支單于,從此呼韓邪單于的地位穩定了,跟漢朝的關係也很好了。

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再一次到長安,這次他提出了和親的要求。「和親」的建議原本是漢高祖時婁敬德提出的,當時的形勢是匈奴強漢弱,呂后只有一女,不忍心將她遠嫁番邦,因此和親一直都是挑一個宗室的女兒假做公主嫁出去的。

不過這回,漢元帝決定挑一個宮女給他。原因可能是漢元帝時已經漢強匈奴弱,沒必要一定挑皇親國戚的女兒,皇親國戚的女兒們畢竟不多,宮女則多的是;再者,呼韓邪單于此時就在長安,讓宗親的女兒冒充公主,這麼的大事情怎麼可能瞞得過他。於是,漢元帝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說:

「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

宮女們原本在皇宮猶如鳥兒在樊籠,都爭著想出去,但一聽是要去遙遠的荒漠嫁給匈奴,一個個起初的勁頭頓時就沒了,沒有一個人願意。但王昭君卻動心了。她已經受夠了深宮中的幽怨和封閉,也受夠了無所事事只能空等時間流逝的感覺。

塞外雖苦,畢竟也是宮外,即使是孤苦荒漠,也總比整天閒坐在宮廷中耗費青春好得多。因此,她毅然報名,自願到匈奴去和親。

管事的大臣正在為沒人應徵焦急,聽到王昭君肯去,就把她的名字上報漢元帝。漢元帝吩咐辦事的大臣擇個日子,讓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呼韓邪單于得到這樣一個年輕美貌的妻子,高興和感激的心情是不用說的了。

漢元帝並不認識王昭君這個人,直到呼韓邪單于帶著王昭君來辭行的時候,他才驚訝於宮中竟有如此美麗的女子,自己卻不認識。據說當時的漢元帝甚至產生了反悔留下王昭君的想法,但他畢竟是皇帝,君無戲言,不能出爾反爾,也只能懊悔地看著王昭君隨著呼韓邪單于遠去了。昭君像

王昭君出塞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2樓:匿名使用者

昭君出塞: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真實故事。

王昭君,名嬙(音qiáng),字昭君,原為漢宮宮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曾三次進長安入朝,並向漢元帝請求和親。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和親。

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後來呼韓邪單于在西漢的支援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從而使匈奴同漢朝和好達半個世紀。

王昭君出塞講述的是怎樣的故事?

3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秦末漢初,居住在我國北方的匈奴族,擁有騎兵34萬人,成為西漢王朝北部的重大威脅,由於當時漢朝的社會經濟有待復興,國力空虛,內部統治還不夠鞏固,無力與匈奴進行大規模戰爭,於是劉邦在公元前199年,採納了劉敬提出的與匈奴「和親」的建議,決定以宗室女嫁給匈奴單于,每年送去酒、肉、糧食等物,並且與匈奴單于結為兄弟。

西漢初期的這種「和親」政策,是在當時的形勢下,由西漢統治者迫不得已施行的。這種「和親」政策,帶來了相對和平的局面,匈奴不再或極少侵犯西漢邊境,兩族人民開始了友好往來。

隨著西漢初年社會經濟的恢**展,漢朝的國力逐漸強盛起來。到漢武帝時,便放棄了對匈奴單于退讓的「和親」政策,向匈奴貴族了大規模的反擊戰爭,從此西漢和匈奴斷絕「和親」八十多年。匈奴在漢朝軍隊的連續打擊下,勢力衰落下去,再也沒有向漢朝發動進攻的力量了。

於是漢朝朝廷與匈奴貴族之間的戰爭漸漸平息下去,又重新恢復了兩族間的「和親」。

漢宣帝在位的時候,漢朝又強盛了一個時期。漢宣帝五鳳元年(公元前57年),匈奴內部發生了五個單于爭統治權的鬥爭,爭來爭去,形成郅支單于和呼韓邪單于南北對峙的局面。最後,郅支單于打敗了呼韓邪單于,呼韓邪單于帶兵南移,投降了漢朝。

漢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61年)呼韓邪單于到長安朝見漢宣帝,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朝見的單于,漢宣帝像對待貴賓一樣招待他,親自到長安城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

呼韓邪在長安住了一個月,回去的時候,漢宣帝派長樂衛尉董忠、車騎都尉韓昌等,帶領16萬名騎兵護送他回國。還派人先後送去了34萬斛糧食接濟匈奴人。

漢宣帝死了以後,他的兒子元帝即位。沒幾年,匈奴郅支單于侵略西域各國,還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聯合西域各國,打下了郅支城,殺了郅支單于。

郅支單于一死,呼韓邪單于的地位穩定了。漢元帝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正月,呼韓邪單于又一次到長安來。他為了表示要和漢朝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請求漢元帝答應他跟漢朝結親。

漢元帝同意了他的請求。

以前,漢朝與匈奴和親,都得選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次,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代替公主。他吩咐太監到後宮傳話:「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對待。」

後宮的宮女都是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皇宮,就好像飛鳥被關進了籠子,失去了自由,都盼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可是現在要遠出塞外,嫁到匈奴去,那裡天寒地凍,語言不通,生活習慣大不一樣,因此,她們又都猶豫起來,不願意報名應選。

有個叫王嬙的宮女,出身於小康家庭,幼年念過幾年書,學名叫做昭君。她剛被選入宮中不久,還沒見過皇帝。聽說匈奴要與漢朝和親,覺得這是關係到匈奴和漢朝友好的大事,便報名應徵到匈奴去。

經辦這件事情的**,稟明瞭元帝。元帝吩咐為王昭君準備嫁妝,並且找了匈奴女人,給王昭君講解匈奴的生活習慣,教她學習匈奴語言,演奏琵琶、胡琴等西域地方樂器。王昭君聰明勤學,沒有多久,就都學會了。

到了結婚那天,新郎呼韓邪單于按照漢朝的風俗習慣,親自來長安迎娶新娘王昭君。新郎新娘拜見了漢元帝。漢元帝賞賜他們許多財物,並設宴為他們送行。

新郎新娘離開長安去匈奴的時候,文武百官一直送到十里長亭。王昭君抱著琵琶,騎在馬上,內心交織著歡樂和憂愁的情緒出發了。王昭君在馬上思索了一陣,很快地就把自己這種矛盾的心情譜成了一首曲子,一邊走著一邊彈奏起來,人們把這首曲子稱為《昭君怨》。

其實,這首曲子的內容並不完全是憂愁、怨恨的情緒。後來有人把王昭君叫做漢明妃,《昭君怨》就又被人叫做《明妃曲》。

王昭君出塞到了匈奴,幫助呼韓邪發展匈奴的生產事業,改革了一些牧民的風俗習慣。從王昭君到匈奴時候起,匈奴人學會了使用從漢朝輸入的農業生產工具,逐步發展了農業生產,基本上解決了糧食的自給。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畜牧業更加發達,出現了人畜兩旺的繁榮景象。

王昭君是匈奴單于的妻子,地位與漢朝的皇后差不多,出塞以後,便不能輕易回到漢朝。可是王昭君非常熱愛和思念自己的父母之邦,經常派人送信回來,有時還叫單于派使者送些匈奴的土特產奉獻給漢朝皇帝。漢朝皇帝也回贈一些金銀珠寶和綢緞。

王昭君年老的時候立下遺囑,要求在她死後安葬在歸化(今內蒙古呼和浩特)郊外,墳墓要坐北朝南,讓她能夠遙望自己的父母之邦。她去世以後,她的子女們在歸化郊外選了一塊向陽的水草豐茂的小坡地,為她修建了墳墓。沙漠地區寒冷乾燥,大多數地方只在夏季很短的一段時間才長青草。

可是,據說昭君墓得天獨厚,墓上的草生長期特別長,一年大部分時間都是青蔥蔥的。因此,後人就把昭君墓稱為「青冢」。

王昭君為了漢族和匈奴族的友好,自願遠嫁匈奴,從此以後,匈奴和漢朝長期和睦相處,六十多年沒打仗。昭君為祖國民族大家庭的團結作出了貢獻。她這種自我犧牲的精神,受到後人的稱讚。

關於昭君出塞的故事內容,昭君出塞的故事大概內容越短越好

你好!王昭君,原為漢宮宮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回,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答祿塞下,同西漢結好,曾三次進長安入朝,並向漢元帝請求和親。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和親。她到匈奴後,被封為 寧胡閼氏 閼氏,音焉支,意思是 王后 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 安寧和興旺。後來呼韓邪單于在西漢的支...

昭君出塞的故事梗概,左右,昭君出塞的故事梗概,30字左右。

昭君出來塞 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自真實故事。王昭君,名嬙 音qi ng 字昭君,原為漢宮宮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曾三次進長安入朝,並向漢元帝請求和親。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和親。她到匈奴後,被封為 寧胡閼氏 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 象徵...

王昭君出塞譯文和原文,王昭君出塞的譯文。

不好意思,沒有找到你想要得 元帝后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案圖召幸之。諸宮人皆賂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王嬙不肯,遂不得見。匈奴入朝,求美人為閼氏。於是上案圖,以昭君行。及去,召見,貌為後宮第一,善應付,舉止優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於外國,故不復更人。乃窮案其事,畫工皆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