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做國學教育者理由,為什麼要做國學教育者十個理由

2021-04-10 04:12:06 字數 6172 閱讀 9609

1樓:匿名使用者

一、 有利於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通過"國學教育",引導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和優秀的中華文明,接受人文精神薰陶,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凝聚力,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熱情,樹立愛國報國的思想,提升發展"軟實力"。

二、有利於促進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 通過"國學教育",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和領悟國學精粹,為今後一生鋪墊正確的道德基礎,厚積人文底蘊,激發民族精神,存留下中華傳統文化的血脈,播撒民族文化的種子,在心裡生根發芽,對於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三、有利於更好地開展道德教育 國學的主體內容與現代文明是一致的,特別是"四書"、"五經"等經典,裡面蘊藏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和行為處事的道德標準。如孔子的"仁、義、禮、智、信"的思想,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精神,"厚德載物"、"知義明恥"、"和為貴"的思想,是國學精粹,是全人類彌足珍貴的精神遺產,仍是當今社會塑造人性品格的起碼道德要求,是健康人的基本素質。屈原的愛國思想、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胸懷,這些都是現代文明所應提倡的。

四、作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個體,樹立學習民族文化的自覺和自尊,深刻理解內涵,尤其是理解"修身"、"立德"等傳統道德文化關於為人處世的論述,指引立身行事,潛移默化成自己的生活態度和處事習慣,"化"於日常學習、生活、工作,可以提高內在修養、創造無限社會價值。

五、開展"國學教育",可以塑造學生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和榮辱觀、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有利於"育人德為先"的養成教育,符合"**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精神。

六、有利於推進素質教育 "國學"博大精深。開展以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國學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古典文化底蘊和優雅情懷,可以培養學生具備正確的審美情趣,有利於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有利於學生構建健康的精神家園以及健康的人格素養。例如"經典誦讀"有助於學生知義明禮、精煉語言功底,培養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集育人、學習功能為一體,學生既長了知識,又學會了做人;"傳統書法、繪畫、技藝"可以提高個人素質和培養多種能力。

"國學教育"有利於推進素質教育。

請問為什麼要學國學,目的是什麼?急!!

2樓:油麥菜

....冒昧的問下,你是中小學生還是大學生?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它已經深深植根於每個中國人的血液與骨髓,其綿延不絕的文化張力直到21世紀的今天依舊滋潤著人類的心靈。從80年代「文化熱」到90年代開始的「國學熱」,中國文化復甦的波瀾不斷湧起。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以及與國際社會的交往日益頻繁,中國人復興傳統文化的願望日益強烈,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國學越發顯出它獨特的價值。

國家把傳統文化作為「軟實力」的一部分予以支援和推動。國學本身也存在著揚棄和繼承再創新,賦予時代新內容的問題。對孩子們學習國學的要求應以「朗朗上口,不求甚解」。

通過和古代聖賢對話,在經典裡遨遊,學生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觸控著文言的精華。

一個人野性未馴、恣意妄為、舉止言動不合禮儀,就不會被視為優雅;一個人為生計所促迫,把工作當作獲得報酬和維持生計的手段,而不是把它當成自己與社會聯絡的紐帶和生命價值的實現,他的生活也不可能優雅。同樣,一個人不瞭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不能自覺地把生命和知識的根鬚紮在傳統文化的沃土上,對自己的母語運用不到位,他也與博雅相去甚遠。

知識和道德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國學經典所代表的傳統學問,更是具有極為厚重的倫理色彩,所謂「學優者德厚,學淺者德薄」。學習國學經典的過程,不僅是增進知識的過程,不僅是「把知識消化於生命,轉化為生命所具有的德性」的過程,而且具有薰陶氣質、變化性情、提高涵養的意義。國學經典教育不僅培養文義通曉、才華擅長、經書熟習、學問通徹的博學之士,更是要培養行誼謹厚、立品端正、品行端方、敦品勵行的謙謙君子。

歸結到一點,就是要既博又雅。

學習國學經典,也就是在與我們的「先聖先賢」對話和交流,在一步步地楔進我們的歷史和傳統。通過國學經典教育,可以親近我們的祖先,領會他們的旨趣,把握它們的神髓,形成恢弘的歷史意識,從而能對各種事務應付裕如。由於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未來具有不確定性,作為家長,不能簡單快捷地給予孩子多少「**」,而是要花費必要的時間和耐心,讓孩子通過學習國學經典,接受通識教育從而令人信服地勝任任何職位,駕輕就熟地精通任何學科。

有學習國學經典,才能砥礪我們的品行、健全我們的人格,使我們成長為德行高尚、知識廣博、行為優雅的人。

國學確實很好,不要為了考試而應付考試。有時間看下「國學教育網」這個是國學界的門戶**。希望對你有幫助,預祝你有一個好成績。

3樓:夢魘

目的就是作為中國人要弘揚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讓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走向全世界。

為什麼要學習國學?學習國學有什麼現實意義?

4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國學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道德修養(修身、養性、齊家、治天下)。

國學的作用

1、國學形成良好的習慣,「細節決定成敗」,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知不覺地在這個軌道上執行。

2、國學可以開發智力。兒童讀國學經典運動,就是提倡教十三歲以前的孩子讀書、背書。讀誦的內容,包括中國傳統文化儒家、道家很基本的一些書,甚至也可以包括一小部分佛家的書。

3、國學可以培養優秀品德,國學經典中蘊涵的傳統美德,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孩子們的人格,提升著孩子們的素養。

4、國學可以和諧社會,國學可以啟迪孩子的天性,亦作用於**。國學,教給了人民群眾更多的寬容和理解。中國傳統文化是由儒、釋、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學合構而成。

5、弘揚國學,可以改良社會不良風氣。

我們為什麼要學國學

5樓:君莫問

簡單的說一下

其一:你要明

白什麼事國學,一國之固有學問被稱為國學。中國有中國的國學,美國有美國的國學。學習國學學的是我們國家特有的學問。

其二:提倡學國學不是說什麼學問都學,而是隻學習那些優秀的學問,學習那些我國自古就存在的優秀的學問。

其三:學習國學既可以學習優秀的學問提升國民素質,又因為是本國自古存在的優秀學問可以增加國家榮譽感,民族榮譽感。

原因肯定不止這麼一點,簡單的說一些。

6樓:諫笑勇良驥

為什麼要孝敬父母,因為他們生你養你。

為什麼要學國學,因為你是中國人。

我們為什麼要學國學?

7樓:逍遙小帝皇

1、學了國學後 孩子更懂禮貌

益謙文化的老師稱孩子學國學,強調的是孝道、禮儀,一些孩子從原來的不太懂禮貌變得有禮貌了。孩子們通過學習經史子集,以讀經為主,平時給孩子講孝道的故事,培養孩子的禮儀,培養孩子恭敬之心、感恩之心。許多家長反映孩子學國學後,都變得有禮貌了。

2、學會了孝順父母

一些家長說起學國學後孩子們的變化,有家長說孩子有禮貌了,也有家長說孩子的識字量增加了,記憶力增強了,還有家長說孩子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孩子學會了體貼父母,尊重他人。

3、學習經典的主要方式是誦讀,學習過程中眼到、口到、心到,可以促進智力的多方面發展,同時可以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

國學是一個不易下定義的概念。只能大體理解為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簡稱。

文化從最寬泛的意義上來界定,文化既包含資訊、知識和運用工具,也是資訊、知識和運用工具

的載體。其實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文化最重要的特質是民族精神的載體,文化是一個生命體,一代代的國民從文化中獲得自己的民族意識獨特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時又向文化體系中不斷注入時代的資訊。如果用空氣比喻文化是再貼切不過了,正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們不僅接受了環境的影響,同時又將環境的資訊不斷地注入於原有的文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歷史中沉澱出具有了環境特色的文化。

在現在看來,這種特色文化可能在很早以前就已形成和成熟完善,對現代的人來說只是在享受著傳統的獨特的生活方式,形成了與環境相適應的思維方法,而成為這一方土地的主人。

文化它是社會生活環境的映照。有了民族的文化,我們才對祖國有認同感,文化它給予人們民族感、歷史感和自豪感,我們才真正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義和人在世界各民族之中的地位。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它又是全世界總文化的一個部分,文化作為人類認知世界和認知人類自身的生命體,它包含了人類社會實踐的一切成果。

如果能從文化、民族和地域(國家)的層次來認識和理解傳統文化,就會明白文化才是民族的生命!這在歷史上是有例證的。

古印度是由於外族的入侵帶來了外族的文化,外來文化的入主,本民族的原有文化被擱置不用,原有文化失去了生命力而在歷史上迅速消亡,雖然種族還在,但民(種)族隨著文化的變遷而發生了轉變,為了區分這個變化,只能把外來文化入主以前的印度稱之為古印度,以區別現在的印度民族,是「亡族先亡史」的例證。

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民族烙印!我們的孩子為什麼要學國學?因為他們是中國人。

8樓:千山路

因為國學是由許許多多的古籍,詩文集,史書組成,由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無數的後人傳承、閱讀,註釋,教學,發展,發揮,發揚光大,大浪淘沙、去粗取精保留下來的最精華部分組成的經典。

學習國學,可以從中瞭解自己國家民族的歷史,從中知道自己國家,民族的歷史變遷,興衰得失,知道自己民族是從**來,走過怎樣的路,將來該怎樣發展。走向屬於自己的輝煌。

學習國學,可以從中了學習到自己國家民族的思想精華,文化精髓。用以武裝自己,提升自己,以自立於世界民之之林。

學習國學,可以借古觀今,革故鼎新。以利國家民族的強盛。

學習國學,是發展壯大民族和國家的需要。也是個人學習文化,學習歷史,學習經典的需要。

作為中國人必須認識到,國學是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經典的寶藏。是中華名族的根、國家的根,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所在,是承載著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經典的寶藏。

9樓:真的兔子

早在前幾年國學熱興起,並得到很多人的響應。現在漸漸很多人對國學熱開始理性思考,不再過熱地去追捧,這是一件好事。就目前來看,國學主要集中在了兩方面,一種是在學術界,做學問的人,國學大師們在他們專業的領域,從事著研究和著述的工作,成為國學這門學科得以發展的源動力。

另外一種是在培訓界,小學生的培訓學校裡常常有國學課程,而另外一些培訓學校則把國學跟企業管理聯絡起來,進行相關的研究工作,也引起了不少人的非議。嗚呼哀哉,國學之不行,可以知之矣。做學問也好,做培訓課程也好,都是為了國學而國學,或是將國學作為噱頭,因而沒有辦法將國學真正推廣。

國學興起後的真正原因往往被大家所忽視了,這就是當今中國主流核心價值觀的空虛。忽視了這一點,就不可能清楚地看到國學復興的真正意義,也不能認識國學復興的真正使命。在筆者看來,國學所肩負的一個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為中國人和中華民族的每個個體重新尋找新的主流價值觀。

這是單純的國學術研究、給小孩子開設三字經課程以及成功人士的國學培訓所無法完成的。國學的復興,必須依靠對社會主流人群價值觀的重構來實現。唯有此,國學才能真正影響到全社會,你的培訓才具有真正的基礎,國學也才能真正發揚光大。

主流價值觀重構是國學的目的,國學是構建價值觀的手段,在重構價值觀的過程中,國學得以發揚光大。這裡的主流人群顯然不是國學家和國學大師,不是小孩子,也不是成功人士。而是佔我們這個社會絕大多數的,仍在不斷奮鬥的年輕人。

如果國學改變不了他們,國學也不會發揚光大。毫無疑問,我們正在面臨一個日漸乾癟的價值觀體系。我們往往會用價值觀的多元化來掩飾主流價值觀的缺失,而沒有意識到,多元化正是就有價值觀日益衰亡的最好證明。

現在社會上大大小小的學習和培訓機構,一為孩子升學考證,二為出國留學。當我們在諸如老俞的激勵下,發憤圖強,終於創造了生命的奇蹟,實現出國夢想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獲得的僅僅是一個語言的技能,僅僅是一件周遊列國的工具。當我們周遊一圈回到祖國的時候,實際上我們在價值觀的構建上仍然空空如也。

我們唯一的資本就是自己那可憐的經歷,還有野雞大學的文憑。我們究竟是誰?我們正在做的是什麼,我們的將來在**?

沒有學校告訴我們,也沒有人告訴我們。我們猶如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沒有方向,不知未來,更何況希望。自辛亥革命以來,經歷了五四運動,經歷了戰爭。

我們學會了批判。但顯然,一味的批判並不能很好地支撐,作為華夏子孫的我們,在一個和平而又充滿競爭的世界格局中立足,建設,發展,強大。只知道向西方學習,卻不知道自己的文化源頭,我們只知道要趕超別人,卻在越來越迷失掉自我。

沒有自我的人是無法趕超別人的,也是無法為世界做貢獻的。我們需要的是,重新構建我們的價值體系,國學恰恰是最好源泉和資本。構建新的價值體系這就是國學復興的歷史使命。

實際上,任何一個流著中國血液的中國人,不管他受到的是什麼教育,不管他生長在什麼國、度,哪怕他從小接受的就是西方教育,他都首先是一箇中國人,都是必然地是中西方文化的混合體。這就決定了,佔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第一要做的,就是要學習國學。學習國學,知道自己從**來,知道自己的未來在**,知道自己是誰,並在這個基礎上,構建起能夠支撐整個民族長遠發展,甚至能夠為整個人類發展提供有益借鑑和導向的價值體系。

這就是國學復興的根本任務。

耶魯校長為什麼說中國這一代教育者不值得尊重

我們為什麼沒有發明創造,沒有諾貝爾獎呢。是因為許多科學成果的獎勵 優秀科學家榮譽,在實驗室中埋頭鑽研是得不到的,更多要在交際 應酬中才能得到,通過跑關係 走門路才能得到。比如教師發表 或者課題去教育局評獎,能否獲獎不是看你肚子裡有沒有貨,而是看你在教育局裡 有沒有人。在中國教育只是一種職業,而不是一...

加德納的多元智慧給教育者有什麼啟示

首先,根據多元智慧理論,我們應該樹立積極樂觀的學生觀。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慧,有自己的學習風格和方法。我們看待學生時應該時刻清醒地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多種不同智慧不同程度的組合,問題不再是一個學生有多聰明,而是一個學生在哪些方面聰明和怎樣聰明。受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兒童之間很早就表現出興趣...

道德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說明了什麼,教育者應該怎麼辦

道德認知發展階段說明道德非常的重要,需要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他。道德認知的發展階段表示,他的道德不是一下子形成的是通過學習實踐,然後形成一個道德體系,教育者應該從正面引導。論述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的教育含義是什麼 一 兒童道德發展的階段性特點 0 2歲,這個時期在認知發展上屬於感知運動時期。就道德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