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絕不乄留戀
先秦時期儒家思想並不為統治者所輕蔑
孟子提出仁愛思想的時候 主要還是以民為貴君為輕為基礎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很難得到統治階級地主階級的輕蔑
孔孟時期儒家思想主要以禮義道德教育為主 直至荀子提出性惡論 荀子不同於孔孟 他更重視與現實意義 在重視禮儀道德教育的同時也強調了政法制度的懲罰作用
儒家思想入主朝堂是在漢武帝時期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戳百家獨尊儒術 讓儒家思想成為朝堂升遷的不二法門 而君權神授更鞏固的統治者的地位 個人感覺董仲舒不光是一個出色的哲學家同時也是儒家古往今來第一個出色的政治家 董仲舒罷戳百家卻又廣泛從墨家陰陽家等諸家思想中吸取精華 博採眾家之長 使儒家思想變得越發完善
2樓:匿名使用者
推薦武樹臣教授的《儒家法律傳統》,他是法學的教授,研究中國法律的,值得一看。
3樓:染指滄桑流年
儒家思想概述
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創立,最初指的是司儀,後來逐步發展為以尊卑等級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儒家的學說簡稱儒學,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儒家基本上堅持「親親」、「尊尊」的立法原則,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儒家思想對封建社會的影響很大,被封建統治者長期奉為正統思想。
儒家的「禮治」主義的根本含義為「異」,即使貴賤、尊卑、長幼各有其特殊的行為規範。只有貴賤、尊卑、長幼、親疏各有其禮,才能達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的理想社會。國家的治亂,取決於等級秩序的穩定與否。
儒家的「禮」也是一種法的形式。它是以維護宗法等級製為核心,如違反了「禮」的規範,就要受到「刑」的懲罰。
儒家的「德治」主義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這種教化方式,是一種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恥辱而無奸邪之心。
這是最徹底、根本和積極的辦法,斷非法律制裁所能辦到。
儒家的「人治」主義,就是重視人的特殊化,重視人可能的道德發展,重視人的同情心,把人當作可以變化並可以有很複雜的選擇主動性和有倫理天性的「人」來管理統治的思想。從這一角度看,「德治」主義和「人治」主義有很大的聯絡。「德治」強調教化的程式,而「人治」則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種賢人政治。
由於儒家相信「人格」有絕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礎上便發展為「為政在人」、「有治人,無治法」等極端的「人治」主義。
儒學對中國的影響
儒學在中國存在幾千年,對於中國的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潛在影響,這種影響在短期內不會消除。不過由於中國大陸官方意識形態等種種原因,許多人仍無法糾正對儒家的偏見,以至儒教無法在中國大陸得到應有的尊重和重視。
不少人仍然認為「儒家思想」是「四舊思想」而需要破除,這和韓國對儒教致力儲存過去文化的態度截然相反。形成儒教發源於中國卻昌盛於韓國的尷尬局面。不過由於道德敗壞等各種社會問題的日趨嚴重,少部分良知者已重拾起這份民族的寶貴遺產,中國大陸學者目前正努力編纂《儒藏》(藏,音zang4)以彌補歷史遺憾(三教中,道教有《道藏》,佛教有《大藏經》,惟儒教無自己的經藏),傳承和弘揚儒學。
儒教對中國人的正面影響要多於其負面影響
4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點講就是德主刑輔的思想盛行,重實體正義,輕程式。
儒家 法家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誰,中國古代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的代表是誰
先秦時期,是中國社會大變革時期,不僅各個國家輪番登場,更是產生了一大批學術流派,對以後的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一,儒家 代表人物有孔子 孟子 荀子等 儒家可以是對中國影響最深的學派了。儒家以人性本善論和人們恪守傳統的精神需求為理論根基,繼承發揚了周王道以民為本 禮樂教化 仁愛忠恕等...
儒家的樂舞思想是什麼,中國古代樂舞思想都有什麼?代表人物及主張是什麼? 越詳細越好
儒家的樂舞思想是禮樂。西周周公創作舞樂 史詩,以 激起人們的認同感,維繫社會成員的團結。中國古代樂舞思想都有什麼?代表人物及主張是什麼?越詳細越好 魏晉南北朝時期,樂舞美學思想伴隨人文的自覺,對文學藝術理論的深入 哲學領域裡的某些理論引人藝術審美領域,而有了極大發展。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及著作有阮籍的...
道家思想對中國古代哪些文人有影響?具體的詩歌創作之類的,最好
儒家和道家 一顯學 一隱學 同時影響中國兩千多年 基本上沒有高下之分 中國傳統的書法 繪畫等藝術無不受到道家的影響道家在這些方面是出於主導地位 陶淵明 李白 蘇東坡 曹雪芹 沈從文 阿城 高行健 高行健獲得諾貝爾獎後,有人譽為莊子的凱旋 等等 如果您到上海來,歡迎您來上海儒鴻書院看看 道德經,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