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的樂舞思想是禮樂。
西周周公創作舞樂、史詩,以**激起人們的認同感,維繫社會成員的團結。
中國古代樂舞思想都有什麼?代表人物及主張是什麼?(越詳細越好)
2樓:王魚
魏晉南北朝時期,樂舞美學思想伴隨人文的自覺,對文學藝術理論的深入**,哲學領域裡的某些理論引人藝術審美領域,而有了極大發展。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及著作有阮籍的《樂論》、嵇康的《聲元哀樂論》、劉勰[xie]《文心雕龍》、鍾蠑的《詩品》等。 阮籍在《樂論》中提出著名樂舞美學觀點,如"移風易俗莫善於樂",提出樂舞能夠體現天地的本質,樂舞若符合天地自然之道便表現為和諧,否則便不和諧,表現於人類社會是禮與樂的相互作用,因此,提出"移風易俗"的結論。
進而又提出"樂制有常"的論點,即強調樂制的規格,他認為樂制要規範,與禮配合,天下才能太平。他的樂舞思想仍是圍繞維護封建統治制度而,強調樂舞與政治的關係。 嵇康的《聲無哀樂論》的美學思想主要體現了強調人的自身情感在樂舞審美活動中的作用:
"然聲音和比,感人之最深者也。勞者歌其事,樂者舞其功。夫內有悲痛之心,則激哀切之言,言比成詩,聲比成音。
雜而詠之,聚而聽之,心動於和聲,情感於苦言,嗟嘆未絕而泣涕流漣矣。夫哀心藏於內,遇和聲而後發,和聲無象而哀心有主,夫以有主之哀心,因乎無象之和聲而後發,其所覺悟,唯哀而已,豈復知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哉"?嵇康"聲無哀樂"的思想,改變了人們傳統觀念,對樂舞審美有了新認識。
劉勰,南朝梁文學理論批評家,代表作《文心雕龍》,這是一部對藝術風格、藝術創作進行全面系統闡述的文藝理論鉅著。該著作自始自終貫穿儒家"中和"的思想。其觀點是唯物主義的,首先他對"美"的認識就與眾不同,他在《原道》中說:
"傍及萬品,動植皆文:龍鳳以藻繪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雲霞雕色,有逾畫工之妙;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夫豈外飾,蓋自然耳。"點明瞭美來自自然,來自客觀事物。
在這樣的認識基礎上,劉德認為藝術家對事物的情感,對藝術進行創作都離不開對自然的感受。他在《明詩》中說:"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人的主觀感受來自自然。其次,劉勰還提出有關藝術想像和藝術構思等問題,如"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神思之謂也。
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
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為妙,神與物遊。"(《神思》)劉勰這一論點涉及到許多創作問題。
劉勰這一思想對後世藝術表演、藝術創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3樓:廉芃芃
周/號鍾
「號鍾」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之巨集亮,猶如鐘聲激盪,號角長鳴,令人震耳欲聾。傳說古代傑出的琴家伯牙曾彈奏過「號鍾」琴。
後來「號鍾」傳到齊桓公的手中。齊桓公是齊國的賢明君主,通曉音律。當時,他收藏了許多名琴,但尤其珍愛這個「號鍾」琴。
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樂,自己則奏「號鍾」與之呼應。牛角聲聲,歌聲悽切,「號鍾」則奏出悲涼的旋律,使兩旁的侍者個個感動得淚流滿面。
2.春秋/繞樑
今人有「餘音繞樑,三日不絕」之語。其語源於《列子》中的一個故事:周朝時,韓國著名女歌手韓娥去齊國,路過雍門時斷了錢糧,無奈只得賣唱求食。
她那悽婉的歌聲在空中迴旋,如孤雁長鳴。韓娥離去三天後,其歌聲仍纏繞回蕩在屋樑之間,令人難以忘懷。
琴以「繞樑」命名,足見此琴音色之特點,必然是餘音不斷。據說「繞樑」是一位叫華元的人獻給楚莊王的禮物,其製作年代不詳。楚莊王自從得到「繞樑」以後,整天彈琴作樂,陶醉在琴樂之中。有一
中國古代的統治階級為什麼選擇了儒家思想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是董仲舒於元光元年 公元前134年 提出,董仲舒傳 中,在漢武帝開始推行。記載了董仲舒提議的原話為 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在 武帝紀贊 中,記載了漢武帝的做法是 罷黜百家,表章六經 該思想,已非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摻雜道家 法家 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新...
中國古代有幾個思想翱,中國古代有幾個思想啊?
先秦思想家 儒家 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主要思想 仁 仁政 法先王 即效法古制 道家 代表人物 老子 莊子 主要思想 無為 小國寡民 順從自然法家 代表人物 韓非子 主要思想 君主 法后王 即改革 墨家 代表人物 墨子 主要思想 兼愛 非攻 尚賢 中國古代有那幾個學派?1 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有...
儒家法律思想對中國古代的影響(主要需要的是儒家法律思想,不是
先秦時期儒家思想並不為統治者所輕蔑 孟子提出仁愛思想的時候 主要還是以民為貴君為輕為基礎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很難得到統治階級地主階級的輕蔑 孔孟時期儒家思想主要以禮義道德教育為主 直至荀子提出性惡論 荀子不同於孔孟 他更重視與現實意義 在重視禮儀道德教育的同時也強調了政法制度的懲罰作用 儒家思想入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