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中心思想體會蘇軾適意自然的人生哲學

2021-03-19 18:22:53 字數 4755 閱讀 9036

1樓:彼岸的暗夜

蘇軾的哲學

在於遵循人生規律

懂的珍惜當下

2樓:

蘇軾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境界了,對於他我可不敢妄言

赤壁賦中心思想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蘇軾被貶為黃州的思想:1,他對受到殘酷打擊感到憤懣、痛苦 2時時想從老莊佛學求得解脫。同時,在躬耕農事與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溫暖,增強了信心,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現實。

蘇軾在赤壁賦中感嘆人生短暫,羨慕自然永恆的句子是什麼?_?

4樓:佳人醉月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5樓:會盟諸侯

蘇軾在《赤壁賦》中,感嘆人生短暫,羨慕自然永恆的句子是:

「哀吾生之須臾(yú),羨長江之無窮。」

在《赤壁賦》第三段中,作者追述了曹操破荊州、迫使劉琮投降的往事。當年,浩浩蕩蕩的曹軍從江陵沿江而下,戰船千里相連,戰旗遮天蔽日。曹操志得意滿,趾高氣揚,在船頭對江飲酒,橫槊賦詩,可謂「一世之雄」!

如今他在**呢?曹操這類英雄人物,也只是顯赫一時,何況我輩!因而,如今只能感嘆自己生命的短暫,羨慕江水的長流不息,希望與神仙相交,與明月同在。

但那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所以才把悲傷愁苦「託遺響於悲風」,通過簫聲傳達出來。客的回答表現了一種虛無主義思想和消極的人生觀,這是蘇軾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個方面。

前赤壁賦的中心思想,

6樓:北島無夢丷

文章分三層來表現作者複雜矛盾的內心世界:首先寫月夜泛舟大江,飲酒賦詩,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懷世俗的快樂心情;再從憑弔歷史人物的興亡,感到人生短促,變動不居,因而跌入現實的苦悶;最後闡發變與不變的哲理,申述人類和萬物同樣是永久地存在,表現了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赤壁賦》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賦,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

節選如下: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譯文如下:

我問道:「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時間流逝就像這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終究沒有增減。

可見,從事物易變的一面看來,那麼天地間萬事萬物時刻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同我們來說都是永恆的,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

何況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聽到便成了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7樓:百度使用者

通過對赤壁山水的描寫,以及與客的問答,表現了自己對大自然的喜愛和雖然執著於自己人生的追求,擔憂能保持平靜超然的心態和樂觀曠達的情懷,全文的思想也可以說是蘇軾自己的思想從消極轉向積極的過程(建議去看看餘秋雨的《蘇東坡突圍》,以及蘇軾的生平——老師建議的!)

從赤壁賦看出蘇軾的人生觀和處事哲學,高一作文,800字

8樓:紅哲越

政治上的失意.

人生無常,生命的短暫.

從蘇軾的《前赤壁賦》可看出他豁達淡然的人生態度.

本文在語言風格方面,不像韓愈那樣拗折奇警,也不像歐陽修那樣平易流轉,更重視通過捕捉意象,通過音聲色彩的組合,來傳達自己的主觀感受,時常點綴著富於表現力的新穎詞彙,句式則是駢散文交雜,長短錯落.《前赤壁賦》中「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寫出人在浩渺宇宙間茫然不知所之的感受,而「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又以極精煉的文筆,寫出冬日秋江上枯寒荒疏的印象.

《前赤壁賦》寫於蘇軾一生最為困難的時期之一――貶謫黃州期間.元豐二年(2023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扣上誹謗朝廷的罪名,**入獄.「幾經重闢」,慘遭折磨.

後經多方營救,於當年十二月釋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但「不得簽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這無疑是一種「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2023年壬戌,蘇軾作《前赤壁賦》.

他在黃州作的詩中,曾經痛苦地描寫過此時的憂鬱苦悶的心情.「我謫黃崗四五年,孤舟出沒煙波裡,故人不復通問訊,疾病飢寒疑死矣」①.《前赤壁賦》正是作於蘇軾政治上失意,行動上不自由,生活困苦,心情極其苦悶的時期.

在他的赤壁詞中,即有過明顯表露,「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而現實中的我卻只能「早生華髮」,「一樽還酹江月」地慨嘆「人生如夢」.在這種沉重的精神壓力之下,東坡內心有著深刻的感發,他開始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感慨世事的紛憂與虛無,但如果僅是「入乎其內」地感嘆人類的滄桑,這就不能產生我們今天對他的文采及人品的欽佩.

東坡之所以成為「白首忘機」的「東坡老」②,更有他善於「出乎其外」的「自我解脫」的另一面(這一面至關重要).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沒有打擊,問題是面對打擊的態度.在殘酷的政治鬥爭面前,蘇東坡既想超脫又不能超脫.

他在《書<前赤壁賦>後中說:「軾去歲作此賦,未嘗輕以示人,見者蓋一二人而已.欽之(傅堯偷的字)有使至,求近文,遂親書以寄.

多難畏事,欽之愛我,必深藏之不出也.」這段跋語,對於瞭解作者當時深受壓抑的心境提供了幫助.蘇軾不得不從佛老思想中尋求寄託,黃州的山水,勾起了他對古人的懷念,於是觸景生情地傾吐了自己對前輩英雄的欽慕,同時也流露了自己治世立業的壯志.

總之,蘇軾當時的心境極其複雜:消極隱退與積極進取,疾世忿懣與逍遙山水的雙重情緒,在與世無爭的思想背後,卻流露出對世道不平的滿腔憤怒,不甘妥協的積極進取精神,鄙棄富貴,傲然獨立的曠達情懷.

有人曾認為《前赤壁賦》把黃州赤壁當作孫曹交兵之處是蘇軾「用事疏舛」,這並不十分準確.蘇軾所遊之赤壁並非歷史上發生大戰的真正的赤壁;而蘇軾文章之重心也不在周瑜破曹之壯舉,他無非是借事寫文,抒發他的心懷以求解脫罷了.

綜觀全文,作者的感情經歷了三次變化:「樂——悲——樂」,作者的思想也經歷了一個由平靜到苦悶,再由苦悶而得到解脫的發展過程.而圍繞作者感情的三次變化,全篇的行文也隨之巧妙.

「文以載道」,作者如果要使自己的思想感情為讀者所清晰的領悟,就必須藉助於良好的文學表達形式.蘇軾這篇文中的哲思也正是通過他對賦的新的利用而傳達開來的.《前赤壁賦》是篇辭賦,辭賦時常用主客問答的方式表達作者的思想與主張,《前赤壁賦》很顯然是運用了這種傳統的格式.

辭賦講究排比對偶,《前赤壁賦》中也有不少排比對偶的句子,所以它具有辭賦的基本特徵.但蘇軾的這篇賦卻不像漢魏以來的賦一樣詞藻華麗,僅止於鋪陳事物,而少有哲理的滲入其中.這篇之所以長誦不衰,更有它突破辭賦舊格的新成就,我們今天可以稱它為散文詩.

詩人運用行雲流水般的筆調抒寫自己心中的感情波瀾,使文辭更富的血肉,感情也更加真摯,情感與文字的密合無間.我們不得不佩服蘇軾駕馭文字能力的瀟灑不凡.總結而言,這篇賦在文學上有兩大貢獻:

第一,充分顯示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質.這篇賦有詩情、有畫意、有哲理.就景而言,有明月,有江水,有秋風;就情而言,有悲傷,有歡樂.

時而泛舟秋江,扣舷而歌;時而遺世獨立,羽化登仙;時而愀然發問,暢談哲理.景色的轉換,情感的跳躍很頻繁,但卻不雜亂,而是以作者的主觀感受作為線索貫穿始終.蘇軾在文章中闡述了變與不變的哲理,這個論點儘管**於老莊的相對主義哲學觀,具有唯心主義的成分,但卻同時具備了辯證法的因素,這是作者所要集中表達的思想,是文章的「神」之所在.

神聚而形散,隨著主觀感受的輾轉生髮,散文的文字起伏跌宕,意趣橫生.文章寓情於景,借景明理,具有極高的藝術感染力,為後世散文的創作提供了成功的範例.

第二,對「賦」體的巧妙利用與革新.《前赤壁賦》是散文與韻文的巧妙結合,是詩與文的統一.文章是賦體,但卻不拘泥於古賦,它的語句有長有短,散駢結合,文辭生動,情韻瀟灑,不啻是一首優美的散文詩.

文中游覽的場景不斷的更換,詩人的情感也不斷地變換,而文氣卻始終一貫如注,既有駢賦對偶工整之美,又有情景交融的詩境之美,還有揮灑自如的散文之美和生動形象的說理之美.在這樣的一篇散文詩中,我們不僅可領略文學之美,還可以體悟哲學之理趣,無疑是文學與哲學的完美的融合.

9樓:匿名使用者

蓬稚垂綸側坐莓臺草映身

《前赤壁賦》借主客問答表現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0樓:匿名使用者

親,你好!

《前赤壁賦》通過主客問答,主要為了表現蘇東坡力求排遣苦悶、聽任自然、樂觀曠達的情懷。

希望對你有幫助!

11樓:匿名使用者

主客對答是賦體中的傳統手法,主與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在《前赤壁賦》中,客的觀點和感情是蘇軾的日常感受和苦惱,而主人蘇子所抒發的則是他超脫地俯察人與宇宙的領悟,而這一切則是通過嗚嗚洞簫、主客設問引起。其次,辭賦行文多用排比、對偶,即所謂韻文,此亦是賦的主要特點。

12樓:正康三年

在《前赤壁賦》中,客的觀點和感情是蘇軾的日常感受和苦惱,而主人蘇子所抒發的則是他超脫地俯察人與宇宙的領悟,而這一切則是通過嗚嗚洞簫、主客設問引起。

主客對答是賦體中的傳統手法,主與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

辭賦行文多用排比、對偶,即所謂韻文,此亦是賦的主要特點。

《前赤壁賦》,寫於2023年壬戌,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扣上誹謗朝廷的罪名被貶黃州期間的作品。在該作品中,蘇軾的感情經歷了三次變化:「樂——悲——樂」,其思想也經歷了一個由平靜到苦悶,再由苦悶而得到解脫的發展過程。

可看出蘇軾豁達淡然的人生態度。

13樓:知天意而順之

表現了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蘇軾寫赤壁賦的背景,蘇軾寫《赤壁賦》的背景是什麼?

創作背景 赤壁賦 寫於蘇軾一生最為困難的時期之被貶謫黃州期間。赤壁賦是指北宋文學家蘇軾寫過兩篇 赤壁賦 中的 前赤壁賦 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名篇,表現了作者的心靈由矛盾 悲傷轉而獲得超越 昇華的複雜過程。宋神宗元豐二年 1079年 因被誣作詩 謗訕朝廷 遭御史 入獄,史稱 烏臺詩案 蘇軾因寫下 湖州...

求唐代杜牧詩作《赤壁》的中心思想

利用古代赤壁之戰的事情,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表面上是說周瑜的僥倖勝利 曹操的落敗,實質上是說自己的懷才不遇,希望能像周瑜一樣能成功。本詩借曹操和周瑜的故事表現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鬱不平之 水平有限希望能幫到你 借史事發生 時無英雄 使 豎子成名 的感嘆,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抑鬱不平等之氣 杜牧的 ...

從《赤壁賦》看生死觀,赤壁賦體現了蘇軾怎樣的人生觀,生死觀,宇宙觀?

在 蘭亭集序 裡,王羲之高呼 死生亦大矣 在 赤壁賦 裡,蘇軾借客之口嘆息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兩個朝代的智者均在其作品中流淌著生命的意識,著生命的現象,表現了他們的人生觀和宇宙觀。但兩位作者的對生命的思辯意識卻有很大的不同,下面嘗試分析之。表達方式不同 在兩篇文章中王羲之和蘇軾都闡明瞭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