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芹菜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江湖豪傑來相助,王超馬漢在身邊」。這是我們在電視劇裡所聽到對包拯的描述,那麼,究竟歷史上真實的包拯與人們口口相傳的包青天有何區別?
張龍趙虎王朝馬漢沒有任何一本正經的史書說到有這麼幾個人,子虛烏有。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根本就不存在,尚方寶劍也從來沒有落到過包拯的手裡。而且包拯甚至都不是黑臉,也沒有月牙,更沒有鍘過陳世美,這是真實的包拯。
包公就沒鍘過陳世美,龍頭鍘鍘皇親國戚。這是胡說八道扯淡呢?中國古代沒有一個朝代的法律,表明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
所有的皇親國戚的死都是有政治目的的,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皇親國戚不可能讓一個來百姓就告死的。龍頭鍘象徵著老百姓的一個美好願望。
但是陳世美這個人有,他不叫陳世美,叫陳熟美,還有個名字叫陳年穀,清朝人。老婆叫秦馨蓮,兩人一見鍾情,白頭到老。為什麼宋朝的包拯鍘了清朝的人了?
話說陳熟美清朝也是個清官,鐵面無私,得罪了很多人。其中有一個書生,就把陳熟美整宋朝去了,讓包拯給斬了,給他身上編排了不少事,糟踐他。
戲劇中的包公,是理想化的包拯形象。他是一位清正廉明、鐵面無私、心智過人、執法如山的清官,又是一個半神半凡的超人,白天料理人間的案子,夜晚則主持陰間的訟事。在他的身上,凝聚了**社會下老百姓對於清官的期盼,和對社會公正的嚮往。
不管是少年包青天還是老年包拯在造型上都很統一,漆黑的面容,彎彎的月亮。那麼歷史上的包拯真的是這個樣子的嗎?其實並非如此。
大家可以去查詢一下歷史當中包拯的真實畫像,從畫像中大家可以看出包拯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人,容貌清秀,**白皙,就算說他是美男子也絲毫不過分的,明明是美男子,為何會被謠傳成大黑炭呢?難道是因為包拯生前得罪了什麼人,有人故意黑化他,所以才將他的形象故意扭曲?其實並非如此。
《宋史包拯傳》中收錄包拯斷案的事情只有一件,後來所謂的鍘美案、狸貓換太子等等,都是後人附會的橋段(宋史記載最能斷案的是寇準和宋慈,但是估計是包拯的形象在百姓中更加好流傳。比如他的孝,以及在多地當父母官)。這個案件時當時著名的牛舌案。
三十九歲的包拯出任天長縣知縣,上任不久就遇到一樁棘手的案子。郭建在《執王法》一書中把破案經過寫了下來,具體是這樣的:天長縣有個農民和鄰居有過節,但是估計覺得為這事殺人不對,於是他就在夜裡偷偷把鄰居的耕牛舌頭給割了。
耕牛主人一看,尼瑪這是哪個缺德玩意乾的,就到縣衙報案。
儘管包拯在民間家喻戶曉,但在正史中的記載比較簡略,生平主要事蹟載於《宋史包拯傳》。在包拯傳裡並未提到包拯的外貌,但記載了他的一些事蹟和性格特徵。包拯通過科舉進入仕途,從一個七品知縣做起,一步一個腳印,最終做到樞密副使,相當於現在的副總參謀長。
他嚴峻剛正,敢於直諫,同時又兩袖清風,不徇私情。不過在當時包拯的影響力還不算大。直到明朝出了一本名曰《包公案》(又名《龍圖公案》)的書,包拯的事蹟才在民間廣泛流傳開來,同時因為這本書的描述以及後世戲劇舞臺上的塑造的包拯形象,那個「黑臉包公」才在老百姓中根深蒂固。
歷史上真實的包拯什麼樣
2樓:牙牙的弟弟
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產、鞏固國防、舉賢任能、為民請命,頗有政績,是中國歷史上的名臣,傑出的清官代表。包拯之名,成為清廉的象徵。
包拯性情嚴峻剛正,憎惡辦事小吏苟雜刻薄,務求忠誠厚道,雖然非常憎恨厭惡,但從來沒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
他跟人交往不隨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悅人,平常沒有私人信件,連朋友、親戚都斷絕來往。
包拯在朝廷為人剛強堅毅,貴戚宦官因此而大為收斂,聽說的人都很害怕他。人們把包拯笑比做黃河水清一樣極難發生的事情。
包拯以其政績和品行為人愛戴,因而包拯去世的噩耗傳出時,朝野震驚,全城盡悼,「京師吏民,莫不感傷;嘆息之聲,聞於衢路」。
擴充套件資料:
《宋史》中記載他剛一就任天長(今安徽天長)縣令,就破了割牛舌案。有家人的耕牛被割掉了舌頭,主人來報案。包拯讓他回去悄悄把牛殺了賣。
不久有人來告密說其私宰耕牛,包拯據此推斷告密者是割牛舌的**,意在報復耕牛的主人,後又看到其宰殺耕牛,便來告狀。結果不出所料,**「驚服」。
包拯同僚吳奎撰寫的《孝肅包公墓誌銘》記錄了另一樁案件。有兩人飲酒,一人袖子裡有幾兩金子,他怕喝醉了把錢弄丟,就託付給另一位暫時保管,但事後保管者不承認有這回事,鬧到公堂。
包拯私下讓衙役拿著文書去保管者家中取錢,其家人以為事情已經敗露,慌忙中就把錢交給了衙役,案子遂順利告破。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人們最熟悉的包公形象還是開封府尹包青天。嘉祐二年(2023年),包拯出任開封府尹。
開封是北宋都城,宋廷往往選派親王、大臣兼任府尹一職,如即位以前的宋太宗、宋真宗,以及名臣范仲淹、歐陽修,都有這樣的經歷。
正史中關於包拯任職開封府著墨不多,但「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寥寥數語,已經足夠撐起一位廉正剛直的清官形象。
當時,開封府署有—塊題名碑,凡在開封任過府尹的,都在碑上刻著姓名和任職時間。南宋時的周密曾說,開封府尹題名碑上的「包拯」二字,「為人所指,指痕甚深」。
這是因為見到這塊題名碑的人們,都喜歡在包拯的名字上指點撫摸,表達自己的敬慕之情。
歷史上的包拯是怎樣的人
3樓:匿名使用者
包拯(999年5月28日-2023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聞名於世。仁宗天聖五年(2023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
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幸大臣。
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2023年),任樞密副使。曾任天章閣待制,人稱「包待制」,後為龍圖閣直學士,故後人亦稱「包龍圖」,卒贈禮部尚書,諡孝肅。
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文曲星轉世,由於民間傳其黑麵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包黑炭」。
4樓:牛牛的天空下
確實是清官、政績也比較好,但是沒有那麼多破案平冤獄的事情包拯(999~2023年),字希仁,廬州府合肥(今肥東縣)人。包拯後來說他「生於草茅」,指的是他降臨在今肥東縣一農家。但其父包令儀考中進士做了知縣後不久,便把家遷到合肥城內。
包拯少時在城內香
花墩讀書,他28歲中進士,因孝義居家陪侍父母十年後出仕。曾先後知天長、端州、瀛州、揚州、廬州、池州、開封等縣、府,出使過契丹,還在刑部、兵部任過職,在財政部門做過副使、轉運使、三司使,在監察部門做過御使、諫議大夫,最後做到樞密副使,成為朝廷的宰輔,死後追贈禮部尚書,諡孝肅。他當過的天章閣待制和龍圖閣直學士使他有了「包待制」、「包龍圖」的雅稱。
老百姓更喜歡直呼「包公」。
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產、鞏固國防、舉賢任能、為民請命,頗有政績,是我國歷史上的名臣,傑出的清官代表。《宋史》第316卷《包拯傳》中說:「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憚之。
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閭里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舊制,凡訴訟不得徑造庭下。
拯開正門,使得進前陳曲直,吏不敢欺。」又說:「拯性峭直,惡吏苛刻,務敦厚」;「與人不苟合,不會偽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
包拯做過許多有益於百姓平民的好事,「不愛烏紗只愛民」,贏得了世人的敬仰。
歷史上真實的孫尚香是什麼樣的人,歷史上真實的曹操是什麼樣的人?
歷史上真實的孫尚香,其實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女強人來的。歷史上真實的孫尚香是一個容貌端莊,才思敏捷,心情剛猛的女漢子。可惜她為了政治聯姻而犧牲自己一生的幸福。孫尚香是孫權的妹妹,孫尚香是紛亂的三國時期中一名傑出的女英雄。在她的身上,無不體現出 巾幗不讓鬚眉 的女子英雄氣概。孫尚香,生於今浙江富陽,是孫權...
歷史上真正的劉禪是怎樣的,歷史上真正的劉禪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甚至到了最後,主動投降迎合,圖個自我安樂的同時,還蜀地百姓一片祥和,又有何不可。難道歷史上所有帝王就一定要與國共存亡。那些人完全就是兵家 霸道 理念的狂熱分子,劉禪身上所體現的大智若愚或許才是蜀地百姓所期望看到的那樣。哪怕是放在現代,後人每每討論起亡國奴,人們腦海中往往會浮現出南唐李煜 北宋徽宗 明...
歷史上的貂蟬是真實存在的嗎,貂蟬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歷史上確實是有這個人物的,只不過名字不叫貂蟬而已,所以貂蟬才成為中國民間傳說中的美女。歷史上關於貂蟬的人物有以下四種 其一,王允的歌妓。王允,東漢太原祁縣 今屬山西 人,字子師。初為郡吏,靈帝時,任豫州刺史,獻帝登基後任司徒。王允為了剷除董卓,想用美人計來達到目的。於是他想到了貂蟬,王允對她說明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