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感

2021-03-19 18:18:59 字數 3676 閱讀 3377

1樓:匿名使用者

在課堂情境中,重要的事就是以相互信任為基礎的師生關係……與教師的態度和師生關係相比,學校裡的一切材料、裝置和場地的重要性便居於第二位了。"師生關係好,彼此心理相容,教與學雙方都會沉浸在輕鬆愉悅的課堂氣氛之中。教師講解激情滿懷,生動傳神,學生學習全神貫注,興趣盎然。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感

2樓:樂樂最呆了

一、對「數感」的認識。

1、數感是認識客觀事物與數建立起來的一種意識。

「數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個概念。在英文中「numbersense」,可翻譯成數感、數覺或數意識。在人們的學習和生活實踐中經常要和各種各樣的數打交道,人們常常會有意識地將一些事物、現象與數量建立聯絡。

如走進一個戲院,在我們面前的是2個集合,一個是戲院的座位,一個是看戲的人,有人會自然將這2個集合作一下估計,不用計數,就可以知道這2個集合是否相等,哪個集合大,這就是一種數感。

2、數感是人對數與運算的一般理解。

「數感」可以幫助人們用靈活的方法作出數學判斷和為解決複雜的問題想出有用的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感主要是指,使學生具有應用數字表示具體的資料和數量關係的能力;能夠判定不同的算術運算,有能力進行計算並具有選折適當的方法(如心算、筆算、使用計算器)實施計算的經驗;能依據資料進行推論,並對資料和推論的精確性和可靠性進行檢驗。

3、數感是一種「數學地」思考。

數感就是將有關實際問題與數聯絡起來,用數學的方式思考問題。我們沒有必要讓人人都成為數學家,但應當使每一個公民都在一定程度上會數學地思考。美國學者格勞斯認為,學會數學地思考就是形成數學化和抽象化的數學觀點,運用數學進行**的能力,以及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如一個學生去文具店買練習本、鉛筆、橡皮等學習用品,就要考慮購買每種文具的數量、單價,應帶多少錢等。對這些問題的思考過程就是一個「數學化」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逐步地學會用數學思考的方法理解和解決現實中的問題。

培養數感,就是要讓學生經歷數學化,學會用量化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世界,當遇到可能與數學有關的具體問題時,就自然地、有意識地與數學聯絡起來,或者試圖進一步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來處理和解釋。

綜上所述,「數感」就是一種主動地、自覺地或自動化地理解和運用數的態度與意識。數感是人的一種基本數學素養。它是建立明確的數概念和有效地進行計算等數學活動的基礎,是將數學與現實問題建立聯絡的橋樑。

二、培養學生數感的途徑

培養學生數感的內容在《標準》中作了描述,其主要是「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景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用數表達和交流資訊;並能估計運算結果,並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結合這些內容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是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的數感。

1、在數的概念教學中培養學生數感。

《標準》中強調:「要引導學生聯絡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在認數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觀察,說一說自己身邊的數。

**在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數感

3樓:匿名使用者

數感是一種自覺的、無意識的理解和內化數學知識的意識。其主要是指人對數的運算

的一般瞭解,而這種瞭解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藉助更為靈活的解題思維去分析和解決複雜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數感,可以讓學生以數學的思維去思考,這對每個學生,甚至可以說對每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要求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數學家,但是我們卻希望每個學生都能進行有效的數學思考。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感已經成為一種必然。

一、聯絡生活經驗,實現數感生活化

數學源於生活,又迴歸於生活,換句話說就是數學是人們客觀定量世界的關鍵所在。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就要努力將數學與生活聯絡在一起,即在生動、豐富的現實生活上構建數學理論知識,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推動學生可以更好地向前發展。數感是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累積、形成的,對於這一能力的培養,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分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熟悉」的感覺中獲取知識,增強數感能力。

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事先讓學生將家中的一些小裝飾品等帶到課堂上來,用以充當商品,而自己則為學生準備好可以充當人民幣的樣幣學具,這樣,數學課堂就變成了一個小小的「商店」。之後,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售賣」,讓學生輪流當顧客和銷售員。在數學活動中,教師開始提出要求,即看誰能用十塊錢買到最多最好的東西。

在活動後,教師就要及時組織學生對各自「售賣」的成果進行評價,並在小組中討論,說一說自己總共消費了多少錢,買了哪些東西,每樣東西分別花了多少錢等。像這樣,將生活同實際數學活動結合在一起,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瞭解人民幣的概念,掌握人民幣的換算問題,同時還能讓學生在「售賣」「交易」的熟悉感中,提升學習數學的熱情,明白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絡,進而感知數感、形成數感。

二、開展動手操作,促使數感具體化

只思維而不操作的學習過程,不是完整的學習過程。皮亞傑曾經就針對這一教學現象這樣說過:「兒童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智慧的鮮花是開在手上的……」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動手操作對於學生學習以及培養學生的數感都是十分重要的。

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加強對動手操作的重視,努力將數學課堂轉變為學生動手探索的樂園。例如在學習「認識100以內的整數」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事先準備好上課要用的數學棒,然後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從自己的數學棒中抽出41根,在學生抽取的過程中,教師要細緻地觀察,看學生是如何拿的。有的學生就很中規中矩,一根一根地數出41根後,將其堆成一堆。

這時,教師就可以針對這一現象繼續問道:「如果你想讓別人在短時間內就看出你擺的是41根的話,你該如何去做?」這時,學生就陷入了思考和討論,之後,有的學生就回答了:

「我們先將10個看做一堆,分4堆,然後再擺出1根。」這時,教師就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讓大家按照這種想法進行操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數感就得到了初步的強化。緊接著,教師再要求學生擺出35根數學棒,有的學生按照之前的那種方式去擺了,也有的直接從之前擺的41根中抽出6根。

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把自己的數感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同時還能讓學生在操作的興奮中,在大腦中建構起良好的數感。

三、組織合作交流,實現數感真實化

小學數學教學是一個相互交流互動的過程,合作交流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積極地為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有空間、有時間與其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進而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得以碰撞出思維的火花,進而實現共同學習、相互啟發。像這樣,讓學生用數進行合作交流,不僅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讓學生在提升數感的同時,加強自己對數的理解,體會到數學的價值與作用。例如在學習「十位數減9」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給學生出示一張情境圖:

樹上有14個桃子,一隻小猴吃掉了9個,樹上還剩幾個?學生在看到**後很快就將答案回答了出來:「可以表示成算式14-9。

」那麼答案是多少呢?學生就回答不出來了。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解決這一問題。

在一段時間的交流**之後,有的學生說:「先將14分成10和4,然後再用10減9,得出1,最後再將4和1相加。」還有的回答道:

「因為9加上5等於14,所以,14減9等於5。」像這樣,在合作**中,學生自然而然地就能得出屬於自己的答案,而數感也在無形中逐漸形成和完善。

總而言之,在現如今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感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趨勢。有良好數感的人,當他需要數感的時候,數感自然而然地就會出現,當然,要實現以上這種境界,需要一個長期的培養過程。數感的形成是潛移默化且漫長的。

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切實做到不斷探索、反思、總結,將培養數感作為一個重要教學目標,將培養落到實處,進而讓數學得以真正跟著學生的感覺走。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和它的物件 數學概念,命題和數學方法的本質的認識。數學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小學數學教材體系包括兩條主線,其一是數學知識,這是寫在教材上的明線,其二是數學思想,是一條暗線。只有掌握好數學思想方法,才能從整體上 本質上理解教材 只有深入挖掘教材的數學思想方法,才能科學地,靈活...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簡

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就是引導學生們去敏感的發現和 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和新手段,鼓勵他們敢於去質疑 敢於去結合所學去尋找新思路 新方法。這對於我們小學數學教師來說需要更新觀念,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把握和審視教材,把新課程的理念去貫徹到課堂教學中去,積極引導學生,這樣才更有利於培養學生在學...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一 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據調查研究,良好的思維習慣一般包括四大塊 深刻性 敏捷性 靈活性和獨創性,當然,這些良好的思維習慣養成要經過反覆的練習而形成,它們是條件反射的長期積累,是反覆強化的產物,因此,家長在平時引導孩子學習時,要注重培養孩子這四方面的能力。家長們也許會問了,怎樣培養孩子們良好的思維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