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西方的禮儀,節日,習俗,飲食,文化,傳說,英雄等越多越好

2021-03-19 18:26:43 字數 4641 閱讀 5727

1樓:匿名使用者

建議先看一下《古希臘神話》,再看《荷馬史詩》(主要是《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當然影響最大的是《聖經》。

2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的文化習俗比如和服,插花等.傳統飲食如生魚片,壽司等.越多越好!

謝謝! ....另嫁男人"的傳說。

由於死者去的是一個與陽世截然相反的陰間世界,所以死後要...

中國傳統節日與西方傳統節日的文化和習俗差異

3樓:111111前的

1、 中西方傳統節日的起源不同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與人文文化有關,西方傳統節日主要與宗教文化相關。中國傳統節日最初的雛形是一些祭祀的日子;人們在春種、夏

長、秋收、冬藏的過程中認識到自然地變化規律,總結出時令。

2、 中西方節日文化中價值取向方面的差異

中西方節日文化的差異也源於中西方的不同價值取向:禮儀和法制。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禮」是反映華夏主文化特徵的核心文化。

這種禮治思想從集體本位主義出發,強調個體的義務,崇尚個體服從集體,因此中國節日注重的是節慶活動中的集體參與。

4樓:我只是一朵雲兒

近些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外國的很多傳統節日慢慢融入我們的生活,如情人節、聖誕節、愚人節等等。同時,我國的傳統節日,如純潔,端午節等,也流傳到西方國家。通過對東西方傳統節日的認識瞭解,有利於我們更深入的瞭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與交融。

世界是斑斕多彩的,對世界文化的描述也同樣如此。這不僅僅是因為國家、民族具有不同的特性,其文化也是各具特色;也因為同一個文化現象,如果選擇的觀察視角不同,也會看到不同的內容,得出不同的結論。本文將從東西方的傳統節日看中西文化的差異與交融。

凡是有人類聚居的地方都有各自的風俗習慣,中外古今都不例外。節日活動則是這種風俗習慣的集中體現和重要組成部分。「節日是指一年中被賦予特殊社會文化意義並穿插於日常之間的日子,是人們豐富多彩生活的集中展現,是各地區、民族、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的總結和延伸。

(一 )從傳統節日的起源上看中西文化差異

從中西傳統節日的起源,可以看出中西文化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傳統節日遵循著從起源、形成到衰亡這個自然規律。由於各國有著不同的國情,其傳統節日的起源和形成也存在很大的差別。中國的主要傳統節日都是由歲時節令轉換而來的,具有濃厚的農業色彩,而西方的傳統節日的起源都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中國的主要傳統節日都是由歲時節令轉換而來的,具有濃厚的農業色彩。

中國長期以來處於封建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和自然經濟中, 其傳統節日具有濃厚的農業色彩,包含了農耕文明的社會特徵, 主要是從歲時節令轉換而來的。我國古代長期以農為本, 在生產力和農業技術不發達的情況下, 十分重視氣候對農作物的影響。中國的封建社會綿延上千年,「男耕女織」的農耕生活方式源遠流長,農業生產狀況、農作物生長情況一直是老百姓心理情緒的「晴雨表」。

因此,中國傳統節慶活動都是依照農曆上的節令產生的,人們通過豐收農閒時的這些歡慶活動,祭祀日月星辰,慶祝五穀豐登,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在春種、夏長、秋收、冬藏的過程中認識了自然時序的複雜規律, 總結出四時、二十四節氣, 形成了以節日為主的傳統節日。勤勞的中國人民為了更好地生存, 必須大力發展農業, 而農業的發展離不開天氣的關照。

古人云「春雨貴如油」、「清明忙種麥, 穀雨種大田」。在古代, 春節、清明節( 古代稱三月節) 等都是重要的農事節日。

由此可見,由於中國長期處於封建統治的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和自然經濟之中,所以其傳統節日當然不可避免地保持其農業色彩。中國的主要傳統節日,都跟中國作為農業社會所厲行的歷法和中國曆法中所規定的節氣密切相關,具有濃厚的農業色彩。

西方的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中國的相比都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西方文化由於長久受**教的影響, 其傳統節日起源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如情人節( 紀念名叫瓦 丁的**教殉難者) 、復活節( **教紀念耶穌復活) 、萬聖節( 紀念教會所有聖人) 、聖誕節( **教紀念耶穌誕生) , 這些節日的起源大多與宗教有關係。當然, 西方節日中也有和農業有關的節日, 但他們以農業為主的節日的歷史不如中國漫長。

在西方,人類社會早期的節慶活動也具有企盼豐收的性質。後來,由於**教等宗教的興起和普及,由於工業社會商品經濟取代了農業經濟,敬奉土地乞求豐收的傳統節慶習俗逐漸被人們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宗教意識衍生出來的節日。西方國家,最初多以畜牧業為主,儘管後來農、工、商都有較大發展,但農業大多沒有成為立國之本,因此人們對季節氣候的重視程度不及中國,他們最注重的是**教。

同時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在起源時期就帶有的宗教色彩,並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得以強化。

(二)從傳統節日習俗看中西文化差異

節日習俗則是在節日裡出現的風俗習慣和慶祝方式。每個節日都有自己的一些獨特的慶祝活動,這一點中西方都相同。但中西方的節日風俗卻有著很大的不同,從中亦能發現中西文化的差異。

中國與西方國家在節日習俗上有著一個很明顯的差異,那就是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主要以吃喝飲食為主題,而西方國家傳統節日的習俗則主要以玩樂為主題。

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主要以吃喝飲食為主題,並且以家庭為單位。

中國講究飲食,體現了「民以食為天」的文化傳統。中國飲食文化的民族特色在於,飲食文化不僅僅是關於飲食本身的文明成果,而且內化為一種具有信仰、禁忌等文化意義的民族心理,成為文化的隱喻象徵符號體系。中國的傳統節日都以具有文化意蘊的飲食風俗:

如清明節的冷食與雄黃酒、中秋節的月餅、重陽節的重陽糕與菊花酒、端午節的粽子等等。這些都可以看出,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主要以吃喝飲食為主題。「

中國的傳統節日, 基本是封建社會時期形成的, 不可避免地留下封建社會的痕跡: 等級制、家族式, 節日無不以家族內部活動為中心。

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習俗主要以玩樂為主題。

西方人對生命的追求是以健康快樂為目的,除必須的飲食營養外,更主要的是通過宗教和娛樂活動來實現,認為人生來有原罪,必須通過信仰上帝,參加宗教儀式和不斷懺悔等才能贖罪,從而得到行令淨化和快樂,因此西方的節日習俗不僅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而且注重宗教儀式後的一種身心季解脫式的愉悅和快樂。

如西方最重視的聖誕節,每年的聖誕前夕,各教派的教堂都要舉行禮拜儀式,由教堂的聖詩班為大家演唱頌詩。許多家庭也有在聖誕節前夕進行祈禱、齊唱頌歌的習俗。人們在聖誕之日彙集在廣場,圍著拜訪在那裡的高大聖誕樹齊唱頌歌等活動。

還有熱鬧非凡的聖誕晚會。另一個能充分展示和反映西方節慶文化精神的節日便是愚人節。愚人節又稱「萬愚節」,也是一個著名的西方傳統節日。

按照傳統,在愚人節裡,什麼人都可以取笑別人,也可以被別人取笑,甚至有的玩笑簡直就是惡作劇。在復活節期間,倫敦要舉行盛大的化裝遊行;感恩節期間,美國的鄉村市鎮舉辦規模龐大的化裝遊行、戲劇表演和體育比賽等等。西方的傳統節日習俗都表明了西方的節日文化主要以玩樂為主題。

同時,西方的傳統節日更多的是表現出人們的互動性、集體性和狂歡性, 以自我為中心, 崇尚個性張揚。這與中國節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 體現了西方文化的群體性, 反映了人們渴望互相交流、群體參與的願望,體現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現自我的特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中西民族在這種節日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文化差異:中國講究飲食,體現了「民以食為天」的文化傳統;西方則偏好交往,具有遊牧文化的遺風和商業文明的特色。

(三)從中國人過「洋節」及外國人過「中國節」看中西文化交融的現象

通過以上對中西傳統節日的對比,可以看到兩者源自不同的自然環境和文化背景,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但兩者並非「井水不犯河水」,而是有著諸多的天然相通之處。中西節日作為民族文化的載體,曾經且還在繼續發揮著傳承文化的積極作用。

具體看來,中西節日所不約而同地傳承負載的文化內涵,主要圍繞著兩個方面。首先,就是兩種節日文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熱愛之情。如西方的聖誕節中,人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聖誕快樂」;而在中國的春節中,人們則見面就是「福祿壽禧」的祝詞。

其次,就是傳承尊老愛幼、景仰歷史人物以及忠於愛情的文明薪火。中國有敬老節重陽節,而西方亦有父親節、母親節;西方有為忠於愛情的人們設立的情人節,而中國有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七夕節。

正因為兩者之間的這些天然相同之處,當今時代中西經濟、文化交流日趨頻繁之際,兩種節日文化互相滲透、彼此影響,就有了一個堅實的基礎和可靠的前提。「近些年,國人尤其是年輕一代越來越重視洋節,特別是聖誕節,而對本土的節日特別是春節的興趣有所淡化,這當然與商家不放過任何賺錢機會,大肆炒作有關,更與年輕人追求時髦有密切聯絡。但從根本來說則反映了我國通過對外開放,正在日益融入國際社會,這應該說是一種進步的表現,無可厚非。

在中國人尤其年輕人逐步淡化春節的同時,國外對春節的好感和興趣卻日益濃厚。現在世界各地正越來越接納中國的春節,這個傳統節日的全球化特徵正越來越明顯。

在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的今天,中國不能閉關鎖國,在發揚光大自己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汲取西方文化中的精華部分為我所用。目前,中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中國傳統文化開始走出國門,向世界展示其獨特的魅力,中國老百姓也開始瞭解西方文化的迷人之處。中西方的文化互相滲透,相互融合,這是兩種文化緊跟時代潮流、永葆生命活力的一大福音。

透過上述的分析比較可以看到,中西傳統節日文化存在著其起源及習俗等方面的差異性。而在兩種文化的交流中,它們彼此滲透彼此交融。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擁有著多彩的傳統文化。

然而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只有不斷增強綜合國力,包括增強文化競爭力,保持傳統節日的生命力,才能融入國際社會,又穩住陣腳,從而立於不敗之地。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多是以農耕季節來定的 而西方的傳統節日很多與宗教有關係

6樓:志高颯

我覺得沒得比,中國的文化內涵深似海。

7樓:艾依小咪

一定是北海學校的吧。。。

那張破卷子可害苦我們了。

如何看待西方飲食文化影響國內傳統飲食文化英語作文

這個的話建議去作業幫 歷代餐具看中國飲食文化飲食文化是中國值得自豪,也是最容易為世界各國所接受的一環。美味的食物享用得多,有沒有考究過中國人何時開始脫離茹毛飲血的生活?何時開始用爐灶煮食?常吃的水餃 雲吞何時出現?又怎樣由分餐制度演化為圍桌而食?在正在香港舉辦的 美食配美器 中國曆代飲食器具展 中,...

隋唐飲食文化,唐朝飲食文化的發展

古代隨著時期的發展,到達隋唐時期開始慢慢走向了統一時期。國家開始高度發展,各行各業興起。社會安定,人民生活有了保障,人民開始注重飲食行業。飲食文化的發展,對我國甚至勸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隋唐兩代飲食業極為發達,飲食品種不斷增多,製作過程更為精細。從主食上看,以麥 粟 稻為主,間以各種雜糧。由於南方...

中國飲食文化的學習,中國飲食文化的學習資料

中國飲食文化 國家的歷史有長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實力有強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構成 宗教信仰 政權性質和經濟結構也有差異,故而各國的飲食文化是不一樣的。從沿革看,中國飲食文化綿延170多萬年,分為生食 熟食 自然烹飪 科學烹飪4個發展階段,推出6萬多種傳統菜點 2萬多種工業食品 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