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最愛秋天的傳說
綜合實踐課,語文課程裡就有,屬綜合性學習,**學習寫計劃或者策劃方案什麼的,鍛鍊學生操作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合作能力。
數學課裡也有,比如學畫畫比例,學生去量操場,然後來製作比例尺圖形。這些活動都強調學生親自參加實踐,得到鍛鍊
其實這個課程,包含在其他課程之中,把它獨立出來,就是給充足的時間去做這些事。而不是以口代勞。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包括哪些內容 5
2樓:匿名使用者
義務教育階段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資訊科技教育等方面;普通高中階段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社群服務、社會實踐等方面。
在實施過程中,要聯絡學生生活背景和社會發展實際,突出問題中心,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整體性、綜合性。
研究性學習:
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研究性學習的目標是,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增強問題意識;初步學習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創新精神;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交流與合作,發展合作能力,並初步養成科學態度與科學道德。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根據學生年齡特徵、知識和技能基礎,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確定主題、制定方案等過程,學習調查研究、實驗研究、觀察研究、文獻研究等科學方法的基本規範和操作要領,養成**習慣,形成科學態度,初步創新精神。
2.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
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參與社群和社會的體驗性、服務性或公益性的實踐活動。
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的目標是:走進社群,理解社會,獲得直接經驗,形成對社會的正確認識;參與社群活動,踐行社會服務,適應社會生活,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社會服務意識,增強公民社會責任感,形成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
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的實施,應適應和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儘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體驗和實踐的機會;應圍繞主題,在綜合應用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開展形式多樣的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自主設計、主動實踐。
3.勞動與技術教育:
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要目標,以操作學習、設計學習為主要特徵的學習活動。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認識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材料,懂得一些社會生產的基本常識,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技術工具,初步掌握一些社會生產的基本技能;豐富勞動體驗,具有親近技術的情感和正確的勞動觀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能夠安全而有責任心地參加技術活動,初步具有技術意識、職業意識、創新意識、質量意識、環保意識、安全意識和審美意識。
特點(1)綜合性:對任何主題的**都必須體現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體現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
(2)實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往往以各種活動為載體,強調學生通過活動或親身體驗來進行學習,但不是為「活動」而「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顧名思義,它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行動」來學習。但這裡所講的「活動」或「實踐」,不能僅僅從字面上、從直觀上去理解,把它理解為讓學生「動」起來,或者讓學生去「操作」。
而是要把它理解為「知與行」、「動手與動腦」的結合與統一。那些不需要學生動腦思考、對學生的情感態度沒有觸動的「活動」,不是「綜合實踐活動」中所講的活動。真正具有「育人」價值的綜合實踐活動,應當讓學生在活動結束時「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
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來講,「活動只是一種教學的手段與方法」,它本身不是目的。
(3)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面向學生整個的生活世界,其內容與學生個人的生活或現實社會緊密相聯絡,往往表現為一個沒有固定答案的開放性問題,要解決這樣的開放性問題,學生不可能到書本上去找現成的答案,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去發現,才能找到可能的答案。
(4)生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很少從預定的課程目標入手,它常常圍繞某個開放性的主題或問題來。隨著活動的不斷,新的目標、新的問題、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的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這便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生成性」的集中體現。
(5)自主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十分注重從學生現有的興趣與經驗出發,強調學生的自主選擇與**。學生不僅可以選擇學習的內容、進度與方式,還可以自己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或結果進行評價與反思。
3樓:猜城縫鶴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內容主要包括:
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
4樓:
積極參加到保護自然環境的行動當中。
積極、主動參加實踐活動,**社會問題。
養成生活自理的習慣。
具有求知慾,善於觀察,能夠從現實生活中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在實踐活動中,要主動承擔責任,與同伴相互配合。
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中,以及觀察、實驗、調查等基本研究方法。
自然界是人類與各種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園,要熱愛自然、欣賞自然、保護自然。
社會為人類的生活和學習提供各種資源,每個人都要有責任為社會做貢獻。
這是婷婷回答的問題!
希望能幫助到你!
5樓:匿名使用者
內容主要包括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
綜合實踐活動包括哪些內容
6樓:淵源
(一)義務教育階段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資訊科技教育等方面;普通高中階段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社群服務、社會實踐等方面。在實施過程中,要聯絡學生生活背景和社會發展實際,突出問題中心,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整體性、綜合性。
1.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研究性學習的目標是,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增強問題意識;初步學習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創新精神;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交流與合作,發展合作能力,並初步養成科學態度與科學道德。
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既可以由學生自行確定研究性學習的主題或專案,也可以由教師提供選題或專案建議;要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要重視與社會生活實際的聯絡,引導學生從自然、社會、自我等方面提出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中小學可以把學生的科技小發明、科技小製作納入研究性學習的範圍;要注重與現代科學發展的聯絡,讓學生了解一些當代科技發展的最新成就,啟迪思維,激發**的熱情;要加強與學科學習的聯絡,在學科知識的拓展和應用中生成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引導學生有效地應用各科知識。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根據學生年齡特徵、知識和技能基礎,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確定主題、制定方案等過程,學習調查研究、實驗研究、觀察研究、文獻研究等科學方法的基本規範和操作要領,養成**習慣,形成科學態度,初步創新精神。
普通高中階段的研究性學習,可參見《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指南》,進行整體規劃與實施。
2.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參與社群和社會的體驗性、服務性或公益性的實踐活動。
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的目標是:走進社群,理解社會,獲得直接經驗,形成對社會的正確認識;參與社群活動,踐行社會服務,適應社會生活,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社會服務意識,增強公民社會責任感,形成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
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的內容主要包括以社會考察為主的社會體驗性活動、以社會參與為主的實踐性活動、以社群服務為主的公益性活動等方面。活動主題的確定應密切聯絡社會生活,充分利用社群資源,並注重與其他學習活動的貫通。
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的實施,應適應和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儘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體驗和實踐的機會;應圍繞主題,在綜合應用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開展形式多樣的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自主設計、主動實踐。
3.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要目標,以操作學習、設計學習為主要特徵的學習活動。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認識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材料,懂得一些社會生產的基本常識,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技術工具,初步掌握一些社會生產的基本技能;通過技術實踐與技術**活動,學會簡易作品的設計、製作及評價,初步具有技術學習、技術**及技術實踐能力;豐富勞動體驗,具有親近技術的情感和正確的勞動觀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能夠安全而有責任心地參加技術活動,初步具有技術意識、職業意識、創新意識、質量意識、環保意識、安全意識和審美意識。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勞動實踐、技能練習、工藝製作、簡易設計、技術試驗、職業體驗等。這些內容及活動形式,既有一定區別,也相互聯絡,在課程實施中不能機械理解、相互割裂。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施,要避免機械的、單一的技能訓練以及專業化傾向,應與研究性學習、社會服務與社會實踐、資訊科技教育等內容有效整合。在重視操作技能習得的同時,應重視對技術原理與方法的理解、應用;要重視對技術的社會意義和文化價值的發掘與感悟,重視對技術的設計、試驗與創造方法的實踐與**,強調技術規範的學習與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統一。勞動與技術教育在實施中,必須遵守安全規程和做好勞動保護,並加強勞動與技術教育的資源建設。
高中階段的勞動與技術教育通過開設獨立形態的技術領域予以實施,具體要求按教育部《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進行。
4.資訊科技教育是為了適應資訊時代對人才的新要求,以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為主要目的的學習活動。
資訊科技教育的目標是:在實踐活動中,瞭解資訊科技的基本常識,初步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學會運用以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和多**技術為核心的資訊科技,獲取、處理和表達資訊,並用以支援學科學習,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利用資訊科技的意識和能力;體驗和感受資訊科技對社會發展、學習生活帶來的影響,思考、討論和分析與資訊科技應用相關的社會現象,養成良好的資訊科技使用習慣,具有健康負責的資訊倫理。
資訊科技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在實踐學習中瞭解資訊社會的含義,體驗和分析資訊科技對學習和生活帶來的影響;合理利用網路,有效獲取資訊,支援學科學習,開展健康的社會交往,解決實際問題;能使用常用資訊處理工具,綜合運用寫作、繪畫、**、動畫等多種方式,處理併發布資訊;以機器人為載體,初步瞭解自動化原理,體驗並初步學會通過程式設計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
資訊科技教育的實施應重視結合學生經驗,突出實踐性;自主**與合作交流有機結合,培養交流能力、形成良好資訊意識;要兼顧趣味性和挑戰性,提高資訊加工深度,促進高水平思維;創設多樣化、分層次的學習機會,鼓勵個性發展和技術創新;要體現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理念,注重為學生創設反思性、合作性、**性的學習情境和問題情境。
資訊科技教育中的某些內容,可根據需要在某一學期或學年獨立開設。小學3-6年級資訊科技教育的總學時為60學時,7-9年級資訊科技教育的總學時為72學時,普通高中階段以《普通高中課程方案》為依據。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與實施應突出上述基本內容,同時,有效地整合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等)、學生的心理健康活動、環境教育、科技教育、「綠色證書教育」等內容,構成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內容。
選擇與確定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應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鼓勵學生自主地提出問題、確定活動主題,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明確問題或主題的意義。學校要充分開發和利用學校內部的課程資源,整合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內容。學校要有意識地選擇社會環境,引導學生了解與體驗社會,從社會生活中提出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內容主題。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分科課程有什麼區別
其目標是 第一學段 一 二年級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 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3.熱心參加校園 社群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 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第二學段 三 四年級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不具有哪個特點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超越具有嚴密的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的學科界限,以學生的經驗,社會需要和問題為核心,更有效的培養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和 精神 請教教師資格考試 簡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特徵 問題1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什麼樣的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於...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策略(一)如何理解評價的基本理念
隨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推進,諸多問題日漸顯現,其中評價問題逐漸成為課程實驗深入的瓶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效果如何,怎樣對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學習行為進行評價,如何對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評價,以及如何對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管理進行評價等這些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課程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