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開發的重要步驟
1樓:語數教育鄭老師
一、確定培訓課程目的。
進行課程開發的目的是說明員工為什麼要進行培訓。因為只有明確培訓課程的目的,才能確定課程的目標、範圍、物件和內容。
二、進行培訓需求分析。
培訓需求分析是課程設計者開發培訓課程的第一步。進行培訓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以滿足組織和組織成員的需要為出發點,從組織環境、個人和職務各個層面上進行調也和分析,從而判斷組織和個人是否存在培訓需求以及存在哪些培訓需求。
三、確定培訓課程目標。
培訓課程的目標是說明員工培訓應達到的標準。它根據培訓的目的,結合上述需求分析的情況,形成培訓課程目標。
四、進行課程整體設計。
課程整體設計是針對某一專題或某一類人的培訓需求所開發的課程架構。進行課程整體設計的任務包括確定費用、劃分課程單元、安排課程進度以及選定培訓場所等。
五、進行課程單元設計。
課程單元設計是在進行課程整體設計的基礎上,具體確定每一單元的授課內容、授課方法和授課材料的過程。
課程單元設計的優劣直接影響培訓效果的好壞和學員對課程的評估。在培訓開展過程中,作為相對獨立的課程單元不應在時間上被分割開。
六、階段性評價與修訂。
在完成課程的單元設計後,需要對需求分析、課程目標、整體設計和單元設計進行階段性評價和修訂,以便為課程培訓的實施奠定基礎。
七、實施培訓課程。
即使設計了好的培訓課程,也並不意味著培訓就能成功。如果在培訓實施階段缺乏適當的準備工作,也是難以達成培訓目標的。實施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培訓方法的選擇、培訓場所的選定、培訓技巧的利用以及適當地進行課程式控制制等方面。
在實施培訓過程中,掌握必要的培洲技巧有利於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進行課程總體評價。
培訓課程評估是在課程實施完畢斤對課程全過程進行的總結和判斷,重點在於確定培訓效果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以及受訓學員對培訓效果的滿意程度。
課程論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
2樓:生活記事君
課程論發展經歷了前科學時期、形成系統理論時期、成為獨立的專門學科時期以及當代課程理論發展時期這些階段。
一、前科學時期。
無論是在東方的《學記》或「六經」中,還是西方的「七藝」中,都沒有關於課程的專門論述。這與當時教育還是少數人的特權、課程從內容到形式都比較簡單等客觀歷史條件是緊密相連的。但是,在這些文獻中我們仍然依稀可以看到有關對教學內容的思考,其中仍不乏課程的零星思想。
二、形成系統理論時期。
誇美紐斯在課程論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比較系統的課程理論。一方面他提出和論證了乙個現代意義上的課程體系;另一方面,他在教科書編寫方面也提出了許多有建設性的看法,為課程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赫爾巴特對於課程論的主要貢獻在於將心理學與課程連線起來,使課程獲得了重要的理論基礎。這在課程論的發展史上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儘管他的論證仍然帶有很強的思辨色彩,甚至他的心理學基礎在今天看來並不科學配局,但是他的理論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
杜威雖然沒有提出完整系殲指統的課程理論,但仍然有充分的理由將杜威氏賣配視為課程論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儘管盧梭、福祿貝爾等人是強調兒童的生活和經驗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沒有像杜威這樣鮮明、堅定地將教育和課程從本質上歸結為兒童的經驗。
在杜威之前,課程實際上被理解為知識;只有在杜威之後,對於課程本質的理解才增加了一種不同的觀點,並且帶來了課程領域的巨大變化。
三、成為獨立的專門學科時期。
嚴格說來,課程論的歷史從這一階段才真正開始。1918年美國課程理論家博位元的《課程》的出版作為課程成為專門研究領域的標誌。其後泰勒原理的問世是課程論作為獨立學科的標誌。
總之,這一階段是課程獨立並走向科學化的階段。
這一時期的課程論的發展為當代課程論的深入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四、當代課程理論發展時期。
布魯納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結構主義課程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在20世紀50年代末至20世紀60年代末西方教育內容現代化的課程改革運動中,他的學科結構的綱領性檔案《教育過程》建立了課程現代化程序中的一座里程碑。
經典的課程開發模式是
3樓:網友
經典的課程開胡緩寬發模式是目標模式。
課程開發是指通過社會和學習者需求分析,確定課程目標,再根據這一目標選擇某乙個學科的教學內容和相關教學活動進行計劃、組織、實施、評價、修訂,以最終達到課程目標的整個工作過程。課程開發的模式具體如下:
一)目標模式。
目標模式是以目標為課程開發的基礎和核心,圍繞課程目標的確定及其實現、評價而進行課程開發的模式。課程開發目標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國課程論專家拉爾夫泰勒。
二)過程模式。
斯騰豪斯在1975年出版的《課程研究與開發導論》中,對目標模式的課程理論進行了分析批判,以此為基礎,提出了過程模式的課程理論。
三)情境模式。
情境模式被視為既能包含目標模式,又能包含過程模式的綜合化課程開發模式,是一哪祥種靈活的、適應性較強的課程開發模式。該模式的理論基礎是英國著名課程理論家勞頓提出的」文化分析「理論。
要實現教育目標,就要對課程進行設計開發。同時課程需要跨越時間空間,因此,需要設計乙個規劃,表明課程褲亮的決策和組成部分間的相互組織和調整。通過把課程的內容與時間上和資料上的限制相聯絡,決定物件、內容和學習行為的組合,為教育參與者提供方向指導。
課程開發的經典模式是
4樓:l白開水
課程開發的經典模式是目標模式。
行為目標是隨著缺答茄課程研究領域的獨立而出現並逐步舉餘發展、完善起來的課程目標模式。它是把學校要達成的教育目標,以具體的行為方式的形式加以陳述,指明教學活動結束後在學生身上發生的行為變化。行為目標的設計,旨在目標的具體化和可操作性,用泰勒的話說是為了「有助於選擇學習經驗和指導教學」。
泰勒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一書,系統發展了博位元所提出的問題。他認為,課程目標應由伏察對社會生活的研究、對學生的研究、對學科的研究等三種**而得出,並要通過教育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篩選。
在目標確定之後,泰勒強調,應當用一種最有助於學習經驗的選擇和指導教學過程的方式來陳述目標。這樣的方式,在泰勒看來,應該是「既指出要使學生養成的那種行為,又指明這種行為能在其中運用的生活領域或內容。」
泰勒介紹:
18世紀早期英國牛頓學派最優秀代表人物之一的英國數學家泰勒(brook taylor),於1685年(乙丑年)8月18日在公尺德爾塞克斯的 埃德蒙頓出生。 1709年後移居倫敦,獲法學碩士學位。 他在1712年當選為 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並於兩年後獲法學博士學位。
同年(即1714年)出任英國皇家學會秘書,四年後因健康理由辭退職務。1717年,他以 泰勒定理求解了數值方程。最後在1731年12月29日於倫敦逝世。
泰勒定理開創了有限差分理論,使任何單變數函式都可展成冪級數;同時亦使泰勒成了有限差分理論的奠基者。泰勒於書中還討論了 微積分對一系列物理問題之應用,其中以有關弦的橫向振動之結果尤為重要。
他透過求解方程 匯出了基本頻率公式,開創了研究弦振問題之先河。此外,此書還包括了他於數學上之其他創造性工作,如論述常微分方程的奇異解,曲率問題之研究等。
大家的幼兒園園本課程都是怎麼開發的
首先,在抄開展 早期閱讀 課程開發前,浦南幼兒園客觀分析了幼兒園的環境,包括管理者的經驗 原有的課程基礎 師資條件 硬體現狀等。浦南幼兒園是一所具有語言教育特色的幼兒園,教師們對語言教育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具備開發課程的各項條件。其次,課程的開發並不是隨意的,對於所開發課程的科學價值,必須要有有力的...
幼兒園教師在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一 開發利用的水平較低 園本課程資源開發利用,一方面是對實施幼兒園普適性課內程補充相應的課容程資源 另一方面是突出本園課程特色,為幼兒園自主開發符合自身實際的園本課程服務。當前,園本課程開發還不普遍,許多幼兒園的實驗尚在醞釀之中,教師對園本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還處在無意識階段。二 開發利用的結構單一 ...
短期生產的階段,短期生產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抄 勞動的平均產量開襲始上升,且達到最大值 勞動的邊際產量上升達最大值,讓後,開始下降,且勞動的邊際產量始終大於勞動的平均產量 勞動的總產值量始終是增加的。第二階段 在第一階段的階段,在第二階段會連續增加可變要素勞動的投入量,以增加總產量,並將生產不斷擴大。這一階段是生產者進行短期生產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