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共情和同情有什麼不同?同情是為了安慰別人,共情是為了理解他人。——亞瑟·喬拉公尺卡利《共情的力量》
1.幫助孩子理解肢體語言所代表的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肢體語言也是另一種個人情緒感受的表現形式,可以幫助孩子判斷他人的感受,父母們也可以教給孩子們使用肢體語言的具體方式,讓孩子熟悉不同的肢體語言所代表的意義,這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
比如說,當他察覺到別人不開心難過的時候,可以通過抱抱對方的方式來表達安慰和支援。
2.培養孩子情緒管理的能力。
可以跟孩子玩角色扮演遊戲,讓孩子扮演不一樣的角色來學會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比如說,可以跟父母進行角色互換,在扮演的過程中,父母們可以針對性地去模仿孩子日常的一些行為來考驗孩子,讓孩子瞭解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到這些行為時的感受和態度。
幫助孩子理解、認知情緒,還可以通過跟孩子一起看繪本的方式,來教會孩子去分辨不同行為的狀態,並且理解這些狀態所代表的意義,同時也要教會孩子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當自己覺得不開心,情緒不好的時候,先去想一想為什麼儘量用精準的語言去表達,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豐富孩子的情緒體驗也能夠提高他們的情緒表達能力,自然而然也就向高情商的方向靠近。
3.在日常生活中多跟孩子進行「情感互動」
在跟孩子進**感互動之前,父母們要先能夠去理解孩子表面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的能力,這種理解既可以應用在自己身上,也可以應用在他人身上,要想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父母們不僅要懂得去理解孩子的行為,同時也要做到多方位思考,這樣才能夠跟孩子進行共情能力培養的訓練。
這個過程中,父母們可以通過引導孩子去進行自我觀察,幫助孩子更加了解自己,然後模擬場景,讓孩子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在行動之前,先去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對方的角色,自己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也就強化了孩子的共情能力。
2樓:小元膩的麼影
那就要想辦法去培養才行了呢。
小朋友缺乏共情能力怎麼辦?
3樓:網友
1.誇讚小朋友的共情行為和語言:讓小朋友感受到你認可他們的共情行為,讓他們更有動力去學習;
2.模仿-口頭表達:讓小朋友通過模仿,學習發出合適的表達來表達共情;
4.創造機會讓小朋友感受他們自身的共情:讓小朋友參與一些有關共情的活動,如捐贈書籍給孩子或貧困家庭,看有關兄弟姐妹情誼的電影等,讓他們感受到他們自身的共情;
4樓:墨瑾如珏蘇婉晴
1、 告知情緒。
有些孩子無法共情,可能是因為孩子對情緒的認知並不是那麼清晰。那麼父母就要告知孩子這種感受是什麼情緒,幫助孩子給情緒貼標籤。
比如:孩子把東西摔壞了,很難過。就可以對孩子說:"把東西摔壞了,很難過對不對?""對,我很難過。"這樣,給情緒貼標籤,孩子就會認識到,這個情緒是難過。
父母也可以把自己的情緒告訴孩子,讓孩子感受、認識其他人的情緒。
2、 以身作則。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生活中,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許多訊息。所以,想要讓自己的孩子有共情能力,父母就要以身作則,通過自己的一舉一動,來教導孩子。
比如當遇到一件事的時候,父母主動的幫助了他人,事後,要告訴孩子自己這麼做的原因,以及可能產生的效果,然後問孩子"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麼做",以此來引發孩子思考與感知。
3、 換位思考。
其實所謂的共情能力,簡單的來說就是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的瞭解別人的情感,並做出反應,只有更好的瞭解他人的情感,與他人相處的時候才會更和諧、愉悅。所以父母要教會孩子換位思考,這樣,孩子就不會只關注自己、在意自己,也會對周圍他人的感受有所思考、顧忌。在很多需要團體配合的事情上,能接受別人的幫助,也可以更好的幫助別人。
總之,孩子自身上的問題,父母身上很有可能有同樣的問題。孩子的冷漠自私並不是天生的,父母要及時察覺孩子的變化,並加以引導。內心的柔軟會讓孩子成為乙個溫暖又有力量的人。
5樓:鄧公尺
1. 與小朋友玩嬉戲,可以增進他們的親密關係,讓他們更易於交流;
2. 給孩子繪畫、遊戲、影片等等,來培養他們的情感敏感性;
3. 給他們看觀察報告,讓他們學習如何發現陌生人缺乏共情;
4. 引導他們多多和不同的人進行交流,增強他們的情感反應;
5. 促進他們願意與不同的人一起接觸,讓他們發展出社會化能力;
6. 教會他們用言語去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以此來展示共情力量;
7. 提醒他們觀察他人的表情,學習他人的眼神語言;
8. 教會他們在遇到令人激動的事情時,發掘內心的共情能力;
9. 針對不同的孩子,適合他們的情境和任務,培養他們做出正確反應的能力;
10. 提供給孩子一些閱讀材料,讓他們藉由讀書去了解別人的心態。
6樓:小萱吱道
1可以帶她或他養乙隻小動物,讓小朋友對動物產生感情和依賴讓小孩子明白生命的脆弱。我們應該保護弱小。
2帶小孩子多去做公益活動,看望老人院的老人。清理市區衛生等等。
3父母與孩子之間互相溝通,讓孩子多明白父母的不易。換位思考產生共情。
7樓:來自百龍天梯現代的叮噹貓
首先給小盆友乙個愛的抱抱,並不是說沒有共情,只是因為小孩子他體會不到那麼多的感情,可以慢慢引導轉換思路,如果是和難過的情境下共情不好邁出,如果是開心的情況下還是比較建議有多點共情。
8樓:夏天
父母做好榜樣,和孩子有效溝通。
首先接納和尊重孩子,共情式教養,可以真正理解孩子,讓孩子也學會理解別人。
9樓:匿名使用者
正向展示,慢慢培養。
10樓:揭馳
這個問題不好,總而言之是受到周邊環境不良而造成的。
孩子和媽媽缺乏共情怎麼辦?
11樓:帳號已登出
媽媽和孩子是至真至純的感情,可是相處中,不一定就是母慈子「笑」大桐。為什麼不是孝呢,因為一家人,注重的也是快樂,死氣沉沉的母子關係,何談孝呢?可是,很多寶寶都會遇到這樣的困擾,感覺和親媽缺乏共情,越來越不知道如何相處,我試著提出一些建議。
1、放下手中的手機和遊戲機,去陪媽媽看看電視說說話。
2、陪媽媽散步,和她敞開心扉,分享趣事,說說自己生活中的經歷和問純段題,媽媽會像朋友一樣提建議的。
3、幫媽媽按摩按摩。隨著媽媽年紀越來越大,容易有關節炎等疾病,經常幫她按摩按摩,她會感到貼心的。
4、尊重媽媽的興趣愛好,不要想著完全佔有媽媽的時間。
5、母親節的時候做一張小賀卡送給媽媽,祝媽媽節日快樂!
6、早睡早起,不要打擾到媽媽的睡眠。
7、主動幫媽媽洗碗和洗衣服。最好是媽媽不知道的情況下,給她乙個驚喜。
8、誇耀媽媽燒的菜好吃,就算不合胃口也不要滾褲坦挑剔。
孩子缺乏安全感怎麼辦,孩子缺乏安全感怎麼辦父母應該怎麼做
控制自己的怒氣 有的家長聽說孩子被欺負了,第一個反應是生氣。不但氣孩子被人欺負,更氣孩子 沒出息 沒有奮起反抗,甚至責怪 恐嚇孩子。孩子遭人欺負本來心裡就難受,再受父母責難,孩子的心靈就會受到二次傷害。2.營造家庭的和氣 家長要營造融洽的親子關係,寬鬆的家庭氣氛以增強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要經常開展...
發現孩子偷錢怎麼辦,發現孩子說謊怎麼辦?
首先不要著急,要把孩子嗯叫到身邊好好的和對方談談,要注意方法,因為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嗯是很嚴重的還是好好地和孩子談。我也是發現了,當場就問他了,說了好多,過了許久他承認了錯誤。我覺得這種事肯定得說。瞭解孩子的心理,都拿錢幹啥了,不愁吃不愁穿的。現在的孩子都這樣 你一次性拿錢在孩子面前放著 看他敢拿...
缺乏自信怎麼辦,缺乏自信心怎麼辦
缺乏自信就缺乏自信嘛,這又能怎麼樣呢?現在人們都沒自信。1.看到自己的優點。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雖然有缺點,但是也有優點。即使工作或者學習中表現一般,但是在其他事情上可以做得很好,一個人的真正價值要從很多的角度去衡量。多看到自己的優點,發現自己表現好的地方,並且將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2.允許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