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兩則原文及翻譯,老子二則原文及翻譯

2025-04-07 13:55:10 字數 2785 閱讀 4086

1樓:小研說法

惠子相梁。原文。

惠子相(xiàng)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

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鶵(yuān chú )子知之乎?

夫(fú)鵷雛(yuān chú)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lǐ)泉不飲。於是鴟(chī)得腐鼠,鵷雛(yuān chú)過之,歷橋滲仰而視之曰:『嚇 (hè)!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嚇我邪(yé)?

譯文。惠子在梁國當宰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子說:

莊子到梁國來,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於是惠子非常擔心,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

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鵷雛(yuān chú),你知道它嗎?鵷雛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這時,乙隻貓頭鷹拾到乙隻腐臭的老鼠,肢脊鵷鶵(yuān chú)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鵷雛(yuān chú),發出『嚇』的怒斥聲。

難道現在你想用你的梁國(相位)來威嚇我嗎?」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

原文。莊子與惠子游於濠(háo)梁之上。莊子曰:

鯈(tiáo)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譯文。莊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消腔的橋上游玩。莊子說:

鯈魚在河水中游得多麼悠閒自得,這就是魚兒的快樂呀。」惠子說:「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

莊子說:「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兒的快樂?」惠子說:

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就是可以完全確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

你說『你是從**知道魚的快樂』等等,既然你已經知道了我知道魚的快樂而卻又問我,所以我說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老子二則原文及翻譯

2樓:伊尚說事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譯文】

可以說出來的道,就不是永恆不變的「道」。可以叫得出來的名,就不是永恆不變的「名」。「無」,是天地形成的本始;「有」,是創生萬物的根源。

所以應該從經常不見其形之處體察「道」的奧妙,應該從經常顯露其形之處體察萬物的歸宿。「

有名」和「無名」這兩者**相同而名稱各異,它們都可以說是幽微深遠。再往上推,幽微深遠到極點,就正是所有的道理及一切變化的根本了。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譯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醜的觀念就跟著產生;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不善的觀念也就產生了。沒有「有」就沒有「無」,沒有「難」就沒有「易」,沒有「長」就沒有「短」,沒有「高」就沒有「下」,沒有「音」就沒有「聲」,沒有「前」就沒有「後」,這些都是相輔相成的。

因此聖人做事,能體合天道,順應自然,崇尚無為,實行不言的教誨。

任萬物自然生長,而因應無為,不加干預;生長萬物,並不據為已有,化育萬事,並不自恃其能;成就萬物,亦不自居其功。就因為不自居其功,所以他的功績反而永遠不會被泯滅。

3樓:你的娛樂小助理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恆也。

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譯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那是由於有醜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那是因為有惡的存在。

所以有和無互相轉化,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顯現,高和下互相充實,音與聲互相諧和,前和後互相接隨——這是永恆的。

因此聖人用無為的觀點對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聽任萬物自然興起而不為其創始,有所施為,但不加自己的傾向,功成業就而不自居。正由於不居功,就無所謂失去。

價值影響。《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

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道德經》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4樓:網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意思是。瞭解別人是智慧,瞭解自己是聖明。

戰勝別人是有力量,戰勝自己才是強大。

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堅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

佔有而不喪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記的人才是長壽。

5樓:戈映寒

老姥姥姥爺就把你發到22萬的話,原文就把你可以在搜到了一把,我把它放到裡面就可以知道可以搜到。

莊子故事兩則同步練習

一 原文 莊周遊於雕陵之樊 1 一異鵲自南方來者,翼廣七尺,目大運寸 2 感周之顙而集於慄林 3 莊周曰 此何鳥哉,翼殷不逝 4 目大不 蹇裳躩步 5 執彈而留之 6 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蜋執翳而搏之 7 見得而忘其形 異鵲從而利之 8 見利而忘其真 9 莊周怵然曰 10 噫!物固相累 11 ...

兩則古代寓言寫出原文大意和啟示,兩則短小的古代寓言故事

一 教材說明 本課選編了兩則古代寓言。這兩則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 兩則短小的古代寓言故事 冬天,copy農夫發現一條蛇凍僵了,他很可憐它,便把蛇放在自己懷裡。蛇溫暖後,甦醒了過來,恢復了它的本性,咬了它的恩人一口,使他受到了致命的傷害。農夫臨死前說 我該死,我憐憫惡人,應該受惡報。這故事說明,即...

莊子故事兩則中,莊子是用什麼方法說理的,有什麼好處

惠子利慾薰心來,薄情寡義自,以自己的心思猜度bai莊子,卻不知莊子清du高自守,zhi視爵祿如 腐 dao鼠 避之惟恐不及。鵷 的故事裡,鵷 比喻志向高潔之士。鴟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莊子將自己比作鵷 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譏諷了惠子。莊子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