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皺作用與金礦床的形成,褶皺的協調性對成礦的控制作用

2025-04-05 02:45:21 字數 1584 閱讀 9411

褶皺產生的層間裂隙控礦作用

1樓:中地數媒

1)褶皺軸部層間裂隙控礦特徵:背斜形成時,兩翼的上部岩層向上滑動,派生一剪力,產生與軸面傾向近敗枯山於平行的次生張力。背斜鞍部是這種次生張力察中的集中部位,易形成層間張開,利於成礦。

其形狀為鞍狀。

2)褶皺翼部層間裂隙發育,有利於形成礦體。

3)地層接觸面裂隙成礦:地層之間接觸面,常常也易於張開成為成礦構造部位。特別是巖性差異顯著時尤為明顯,可形成層敗畝狀礦體。

褶皺的協調性對成礦的控制作用

2樓:中地數媒

勝任岩層——性質強硬或層厚較大——厚層砂岩、石英岩、灰巖,在褶皺時可以在背斜核部位不顧上覆岩層的重壓而將之頂起,形成簡單的譽叢拱起褶皺(陳國達,1978)。

不勝任岩層——性質軟弱或厚度較小——頁岩、薄層砂岩、薄層灰巖,褶皺時不能將上覆岩層拱起,自己屈信肢服於上覆岩層的重壓之下,並依賴上覆勝任岩層拱起而獲得更多空間聚起來,形成複雜的小褶皺(常伴生裂隙),或被下面勝任岩層滑虛世拱起擠壓、刺穿。

由於上述原因,對成礦體起明顯控制作用。例如,①拖褶皺(或其他不協調褶皺)控礦特徵,如:贛南某細脈浸染型 w礦,紅柱石化薄層砂岩在厚層侏羅系石英砂岩之間形成拖褶皺,礦液即在拖褶下部的微小裂隙中富整合主要礦體(圖。

刺穿褶曲成礦特徵,在接觸面上成礦。

圖 層間拖褶皺所成礦體(a)及區域性放大(b)據陳國達,1978)

1—砂岩;2—砂質灰巖;3—泥岩;4—泥質砂岩。

褶皺的上下關係對成礦的控制

3樓:中地數媒

1)同心褶皺。

常由剛性較強的岩層構成,因岩層剛性較強,其厚度不易變化,在褶皺時,各岩層之間保持同心關係,而且層間滑動強烈明顯,易產生層間裂隙,尤其是背斜鞍部易產生張開,形成鞍狀空間。有利於鞍狀礦和層間裂隙礦形成,如滇中鐵礦(圖。

圖 背斜虛脫部鞍狀礦體。

2)相似褶皺。

常由塑性較強的岩層構成。這種岩層物質較易流動,伏沒敏所以,當褶皺進行時,由於翼部受壓力最大,岩層中物質便自翼部向鞍部和槽部集中,翼部減弱,各岩層之間不保持同心關係,而變為相似的形態。同時由於這缺枝種性質,岩層褶皺時較難形成層間察餘空隙(特別是鞍狀裂隙),不利於內生礦的(特別是鞍狀礦體)產生。

但對沉積礦,特別是塑性沉積礦(煤、鹽)由於褶皺變形結果,鞍部及槽部礦層增厚。

褶皺形態和部位控礦特徵

4樓:中地數媒

1)褶曲形態和部位對礦液流動的姿氏影響。

由於岩石性質不同,其滲透性各異,形成褶皺之後,形態不同,影響礦液的流動。如果礦液從下跡緩散面上公升,當遷到向斜層時,便分散開沿滲透性大的岩層向兩側的背斜方向移動;如遷到背斜,則反過來礦液,沿滲透性大的岩層彙集,在滲透性差的岩層下面積整合礦(圖。如果礦液從上面下降,從背斜層分散到向斜層,並在那裡集中形成礦體。

圖 鞍狀礦體(左)與假鞍狀礦體。

據陳國達,1978)

2)褶皺形態和部位對裂隙控礦的影響。

在褶皺過程中產生各種裂隙,褶皺形態不同、部位不同,其裂隙發育程度哪亂、性質、種類不同,對成礦起明顯控制作用。

斷層及褶皺的研究意義詳細

一,研究褶皺的意義 1.它對礦產的形成 形態 分佈有一定的控制作用。2.它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基礎,幾乎控制了大中型地貌的基本形態。3.它的發育過程 特徵及褶皺時代往往代表了一個地區的構造運動性質及地殼發展歷史。二,研究斷層的意義 1.礦床的形成 礦體的產狀及其分寸等,常常受斷層的控制。2.進行工程建設...

金礦成礦條件分析,金礦的形成條件?

以現在技術水平,人類能不能造出 呢?今天算長見識了。世界上的 寶藏,主要以巖金和沙金兩種形態蘊藏於地下,此外還有伴生金 天體執行 地球形成 火爆發 古造山運動 岩漿噴湧 金元素從地核中被夾帶噴薄而出等形成巖金 富含金元素的崇山峻嶺,在日照風化 雷鳴電閃 狂風暴雨 山體滑坡 泥石俱下 洪水氾濫 河流穩...

寶寶脖子的褶皺處起溼疹要注意什麼

親愛的,寶寶長 溼疹 你可以用清水幫寶寶清洗一遍,然後擦一些溼疹膏,或者是松花粉也可以的,沒事的,你也不要太擔心。寶寶脖子褶皺處經常起疹子,這種情況寶媽該如何護理?可以使用爽膚粉,或者是使用藥膏護理,還可以給孩子清洗脖子,瞭解疹子的情況,之後制定護理的方法。媽媽要經常給寶寶換衣服,保持室內通風,寶寶...